不算考古的考古——从杨威自传里摘点有意思的东西

1993世锦 李月久 团三周下
2001年申奥成功的时候,我在想那时候自己在做什么,中间有七年的时间。7年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太长了,因为运动生涯总是短暂的。跨人2008年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奥运年来了,我真的是要参加自己国家的奥运会了。
2008年1月1日,我们体操队正式开始了奥运会的备战,但其实在我心里,备战早就开始了,要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后,我的每一步路都是为北京奥运会走的。
国家的很多政策、措施也都在向奥运相关的产业倾斜,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是任何能够为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而提出的要求好像都可以被满足。
我记得快临近奥运会的时候,我们队开始在馆里面做一些队内的测试。为了能让我们能够更加接近实战状态,体操中心跟总局打了个报告要了一套跟比赛比较接近的器材,在体操馆一进馆的地方架起一个高台,这样场地的弹性就会更接近比赛场了。听说这套器材加上台子需要几十万元,但总局很快就批下来了,而且用了一个礼拜就建好了,速度特别快
这个想法是黄导提出来的。作为总教练,他想要尽可能地为我们创造最好的训练条件。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队当教练,带队参加过四届奥运会,他把以往所有可能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全部都用在了这次备战当中。
我们体操房也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今天你为奥运会做了什么?下面是倒计时的电子牌,我每天都会默默地在心里面读一遍这句话。那段时间,去体操房训练的时间长了不少,我感觉八个月的训练比以前二十几年练得都要多。以前我最晚搭十二点半回公寓的班车回去,那段时间基本上都改成了下午一点一刻的车。我想把每一个动作都练到心里有底,那时候没有人在后面逼着你,就是自己想要练。
虽然很苦,但好像只有这样心里面才会踏实些。
黄导为我们备战奥运会也想了很多办法,主要是针对防伤防病、提高训练质量的。要知道包括体操在内的很多运动员的皮下脂肪含量少,所以很容易感冒,而感冒又是影响训练、降低体力最常见的病,就为了这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黄导日夜操劳着。
黄导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我们蒸桑拿,将近80摄氏度的温度,蒸上将近20分钟之后,全身都是红的,然后再跳到冰水里面。怕我们偷懒,黄导就在旁边盯着,看着我们把两桶冰块倒进水里,再把我们赶下去泡十几分钟,本来通红的皮肤就又变回了原来的肤色。教练还要求我们睡觉必须盖毯子,睡前要关空调,大热天的,有时候睡不着也得强迫自己睡。
可能这种方法听起来挺恐怖的,但实际上很管用,那半年我们都没有什么人感冒,而且这种手段可以让运动后疲劳的肌肉很快恢复,可以让我们这些训练结束之后都已经快散架的"老骨头"第二天又可以精力充沛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黄导的压力很大,我甚至感觉他每天进入体操馆的时候,头发都变得更加花白,虽然眼神炯炯,但是红血丝告诉我们他昨晚一定又没有睡好。训练场上他简直变成了"祥林嫂",有一些我们都已经烂熟于心的东西,他仍然在不停地强调、重复。我能理解他的难处,2006年和2007年我们的队伍都在世锦赛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黄导也证明了上级领导对于他的信任是正确的。
谁都清楚,在中国,奥运会才是真正的考验,只有我们的队伍能够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黄导才能真正证明自己,否则他和我们的付出都会付诸东流。而在训练的一些问题上,此时黄导和高导的矛盾也在慢慢的激化。可能小队员感觉不出来,但作为最关心、了解黄导的人,我能看到,这也是黄导非常困扰的一点。
2004年奥运会前,黄导和高导之间的分歧导致整支队伍的方向出现分歧,这也是引致失败的原因之一,2008年,如何才能不至于让悲剧重演?黄导作为最了解我们训练情况的人,他并不希望别人插手我们的训练,而高导作为中心主任,他也对最终的成绩非常关心,只不过他关心的方式不是黄导所想要的。
我主动和黄导谈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杨威,你只要管好你自己的训练。"我知道他只是不希望这些让我分心,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很想为他分担一些什么。但我明白,那时候我能为他做的就是好好的训练,把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练到万无一失的程度,还有就是发挥队中核心队员的作用,和黄旭、小鹏这些老队员一起,带着年轻的兄弟,把内心的力量凝结在一起,向着一个方向努力。
只要我们6个人是团结的,是互相信任的,就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到我们
我记得,那一年刘璇在奥运会之前吃了湖南队给她准备的一种减肥同时补充能量的产品,结果被中心知道之后专门开了大会讨论这件事情,批评了刘璇对于兴奋剂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这些产品都没有经过兴奋剂研究中心的检测,很可能就直接导致运动员结束体育生涯。后来,我们队伍还专门找专家化验分析了这种药品的成分,所幸,它没有成为刘璇悉尼夺金路上的障碍
进入6月份,北京的天气变得特别濡湿、闷热,心情也慢慢的烦躁起来,其实等待的滋味真的特别难熬,当时的动作、难度成套基本上已比较稳定了,接下来的训练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再重复。每一次,哪怕一点点的小差错都会让人心烦意乱,感觉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空闲下来的时候,脑子里面就像是过电影一样,一会儿是当天训练的动作要领,一会儿又是以前比赛的场景,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回忆,哪些是现实。当时只盼着奥运会赶紧到来,因为等待的每一天都是折磨。
7月份,国家体育馆也就是体操项目的奥运会比赛馆内部的全部设施搭建完成之后,中心和奥组委沟通,让我们提前进去看了看。站在看台上往下看的时候,我心里想:这块地方就是我马上要决战的战场了。
如果说以前"北京奥运会"这个词只是存在于概念当中的话,那一刻开始,我对于奥运会的概念变得真实了。奥运会本来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我站在那个场馆里,觉得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开始包含这奥运的气息,奥运是那么的真切实在,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后来,我们又在那个场馆训练了四五次,正好赶上北的桑拿天,每次进了场馆,都感觉有一层水汽在空气中飘着,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捏出一把水来。
团体预赛前,最后一次去那个馆里面训练,临走前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包围在蓝色当中的红色场地,觉得成败就这一下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