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宋美龄
——长篇纪实小说《宋美龄》后记
文/陈启文
今天,宋美龄虽是一个褪了色的政治人物,她煊赫的时代也一去不返,然而,人们在回顾中国现代史的整个发展过程时,不能不承认她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当然也包括副作用。
本书是以历史为依据的文学作品,它既不能等同于历史,也不完全是小说,但其中主要的史实是确凿的,统计数字是可靠的。许多人都认为“宋霭龄爱钱,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历史绝没有这样简单。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宋美龄坚决主张抗日,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始终冷静明智、通情达理,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谋求美援、组建空军,不失为爱国主义者。但她又是顽固地坚持反共的,仇视劳动人民及其政党,大发国难财,在战后中国的经济崩溃和管理不善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直到现在,她仍顽固地坚持其反共立场。她自私、残忍、狭隘、伪善、阴险,像中世纪的女巫;但又热爱美德、坚定勇敢、一生孜孜有求、始终不渝,曾被誉为圣女贞德。这样多尖锐的矛盾集中在她的身上,使我们看到了阴影,也看到了光亮,更看到了多么残酷的真实!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的跨度又那样大,想要对她的立身行事作一个持平的交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中牵涉到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使成书工作更为艰苦繁重。但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看出,他是在尽最大的努力在描绘本世纪历史上一个极为著名的女人,力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从文学的角度看,文学即人学,愈典型的人物愈能反映典型的人生。
笔者真诚地向读者坦白,我既不是历史专家,也不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而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历史爱好者和文学爱好者,本书主要依据间接史料写成。当然,在动笔之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自费考察了西安、重庆、广州、上海、浙江、江西、江苏、郑州等许多地方,这些地方都是本书主人公起家、发家或有过重大活动的地方。感谢湖南省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 浙江省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委党史办、南京市历史博物馆、奉化县志办等许多单位的热诚合作,为我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历史资料。本书借用了李敦仁《永恒的中国人》、埃米莉·哈恩《宋氏家族》、《宋氏姐妹》、文森特·希安《个人的经历》、尼克松《领袖们》、宋美龄《战争与和平通讯》、《蒋夫人演讲录》,斯诺《近代中国妇女》、罗比·尤恩森《宋氏三姐妹》,赛珍珠《战斗的天使》、西格雷夫《宋家王朝》等著作中的一些资料,特此说明。
本书于一九八五年开始动笔。湖南师范大学党史教研室主任陈建章先生给予具体指导;在走访全国政协委员方靖先生时,蒙他热情接待,并提供了许多珍贵史料。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系主任唐德刚先生对我提出的疑问亲笔作复。在本书写作进入后一阶段时,从台湾回大陆定居的黎明敏老先生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黎老原是台北院辖市政府机要秘书(简任三级,相当于少将),对台湾五十年代后期迄今的政治内幕了解详尽,回大陆后任湖南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我先后拜访黎老十多次,每次他都同我促膝谈心到深夜。这对我进步充实本书后半部分内容有很大的好处。
写作宋美龄这样有名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大范围的工作,笔者却生活在一个小圈子内,自然会有局限、偏颇和一些不准确的地方。热切希望专家、过来人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三日于扬子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