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李玫瑾教授曾言:越聪明的孩子,往往越难带。
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六种聪明却难带的孩子类型:
第一种:爱搞破坏的孩子
你是否见过那些喜欢把东西扔来扔去,推倒摆在面前的一切,甚至敢把自己的餐具扔出窗外的孩子?他们看似调皮,实则展现出了强烈的思维活跃和探索欲望。
很多父母看见孩子这样都很头疼,本能地想要制止、进行“武力镇压”。
但科学家们指出:手部活动不仅仅是动作,更是大脑思维的延伸。
我们应当在安全的范围内,充分满足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种:爱动的孩子
那些总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孩子,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和出色的运动能力。
不难发现,欧美顶级学府尤其偏爱运动才华,清华也不例外,曾以跑步和游泳作为毕业必修。
作为父母,我们要将爱动的孩子引导成喜欢运动的孩子,当他们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消耗后,会在学业上表现得更加专注,思维更加活跃!
第三种:爱哭的孩子
爱哭泣的孩子,并非内心脆弱,而是情感感知和同理心较强的表现。
他们的哭闹是对需求的一种表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后往往具备较高的创造力和同情心,因为他们从小学会了付出与回馈。
允许孩子哭泣,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让孩子未来可以成为能够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第四种:话痨的孩子
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指出:成功的关键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语言表达能力。
爱说话的孩子往往内心非常丰富,善于社交。
我们应当跟孩子进行充分交流,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
特别是在孩子2-6岁的语言爆发期,我们要用更高级的词汇、更完整的句子、更充分的交流刺激孩子的大脑发育。语言可以重塑孩子的大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脑力基础。
第五种:不怕说真话的孩子
小时候喜欢摇头和顶嘴的孩子,展现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发现,这类孩子较少涉足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早恋等。他们天生不愿随波逐流,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来生活。
即使孩子再小,也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观点,跟孩子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商量,让孩子获得观点自信。
爱说真话的孩子往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习惯于以事实和真相为基础思考和表达,能够清晰地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第六种:脸皮厚的孩子
在你眼里脸皮厚的孩子实际上有很强的心理素质,长大后也会独具个人魅力。李玫瑾教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脸皮厚度,有助于其内心强大,能够在挫折面前坚持不懈。
孩子有这样的胆识和果敢同样需要父母的保护和支持,让他们不被外界的压力和批评所影响,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情境。
通过对这六种聪明却难带的孩子类型的深入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培养其独特的优势,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成功。期待在评论区与各位父母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孩子。
快来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一起做高能妈妈。关注即可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教育指导,快来链接我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