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过度提醒和反复唠叨会让孩子更糟......


哈喽,我是小芳。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经常会遇到的小事,希望能引出今天的话题。
最近我妈来深圳看病需要在我家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我家娃总会表现出对【提醒】的“应激反应”。

比如今天早上发生的一件小事:
早上起来我家娃特别开心的端出了一盒磁力架对我说:
“妈妈,我们来玩磁力架吧!”
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姥姥在厨房说:
“要吃饭了,别玩了。”

我从书房出来看见姥姥正在煮饺子,就说:
“我们还有时间,可以先玩一会儿。”
刚坐下没一分钟,姥姥一边煮饺子一边说:
“快来吃饭啦!”

这个时候我家娃特别生气地对着姥姥说:
“哎呀,烦死了!我就不要吃饭,我要玩磁力架!”
这个时候我有2个选择:
1. 提醒孩子对老人说话要有礼貌,但孩子听到以后一定会哭
2. 提醒老人不用【过度提醒】饭上桌我们就会去吃饭

看到这里,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过度提醒】和【反复唠叨】看似是一种善意,实则是一种打压,包着“为你好”的外壳反复地占领着孩子心理边界。
孩子发脾气后父母再指责孩子“不知感恩”、“没良心”、“生在福中不知福”。

之前一位妈妈来找我咨询说自己的孩子每天指一步、做一步,妈妈心很累。
详细了解之后才发现是这位妈妈不断地侵犯孩子的心理边界,不停地暗示孩子:
“我不提醒你,你连衣服都穿不好”
“我不提醒你,你连作业都做不好”
“我不提醒你,你连朋友都不会交”

孩子的能量越来越低,妈妈却反过来指责孩子,从没看清过“原来是自己用这种方式吸食了孩子的能量”。
经常被父母过度提醒、反复唠叨的孩子会产生以下危害:
1. 自信心很低,遇到一点挫折就向后退。
2. 自尊心很低,会下意识地委屈自己,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3. 缺乏自主性,没有父母自己什么都不会做。
4.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总喜欢附和别人,人云亦云。
5. 容易叛逆,抗拒父母的任何关心。

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 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 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因此获得人生更多的乐趣和自由。
其实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父母是这世界上,你花心思时间最少,但却最爱你的人。”

而事实往往与这段话相悖, 大多数父母会自诩自己是最爱孩子的人,但却很少能做到让孩子想起自己时内心充满力量。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中有一段话:
希望做家长的都能明白,如果你的孩子真有选择出生在谁家的机会,你其实是没什么竞争力。

当我们发现自己容易喋喋不休,过度提醒和反复唠叨某件事时,要觉醒一下自己的状态,告诉自己:
“我当下可能状态不对,想通过这种方式释放掉自己的某种压力,我可以想想我当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只有时刻觉醒的父母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思维模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