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经常有妈妈问我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问他什么都说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可领取育儿大礼包。
这与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有关。
情感感受能力强的孩子通常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的情感和经历,能很好的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相反,情感感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可能更依赖身体体验来感知活动,他的体验更多是在当下,往往无法将幼儿园的经历表达出来。
试试下面这6个方法,提高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坚持一周你会发现孩子爱上了表达:
1. 角色扮演
跟孩子一起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学生。可以故意扮演一下调皮的学生,看看孩子会对我们说些什么。
2. 问具体的问题
去接我家娃放学的路上我经常听见有父母或者老人看见孩子就问:
“你今天开心吗?”
孩子说:
“开心?”
大人有问: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孩子说:
“不知道。”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语言能力才能向我们主动叙事。
相反,如果你问更多的细节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用只言片语拼出他的一天。比如:
“你今天午餐里的水果有草莓吗?有几个?有多大啊?”
“今天午睡的时候你有自己把被被盖好吗?你旁边是不是睡着xxx呀?
你们睡觉的时候老师一般在干什么呀?”
3. 不要急着教孩子做事
接娃的时候老师一般会反馈很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很多父母一听孩子在学校没有好好吃饭,或者尿床了,就会开启说教模式:
“我们下次好好吃饭哈,不然老师会说我们的。”
“妈妈上次不是跟你说让你上厕所的时候告诉老师吗?
今天是不是尿床了?”
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天好不容易见到妈妈,想念的感情还没表达出来,就要思考如何回答妈妈的追问,这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表达。
4. 先让孩子感觉到开心
很多时候我们的担心会让孩子压力更大:
“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打你啊?”
“你有没有哭?”
“老师有没有批判你?”
这种问题会给孩子很多负面的暗示,推着孩子去在意这些负向的情绪和感受。
相反,我们应该首先让孩子觉得开心和快乐,在轻松的氛围下让孩子自由的表达自己优先记得的事,可以说:
“宝贝,我好想你呀!哇,你都得贴贴了,好棒,谢谢你送给妈妈!······”
还有一些妈妈甚至会假装哭泣,对孩子说:
“我都想你想哭了,终于看见你啦···”
孩子看见妈妈这么夸张,搞笑,一瞬间轻松了下来,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自己今天的经历。
5. 妈妈变孩子
从家庭群里我们一般能知道今天一天的在园活动,妈妈可以故意假装孩子的口吻说:
“宝贝,妈妈今天学了一首儿歌,叫两只小狗,妈妈给你唱一下哈!”
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很惊讶的望向你说:
“哈哈,不是啊,是两只小鸟,不是两只小狗!”
很多养育场景中,只要我们愿意变成孩子,孩子都会非常自然地跟我们交朋友。
6. 今天的流水账
讲完绘本关灯之后,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聊聊自己今天都干了什么,从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后讲起,一直讲到下午接孩子。
聊着聊着,孩子也会慢慢分享自己今天经历的趣事。
妈妈的语言可以重塑孩子的大脑。
尽情地享受孩子愿意跟我们聊天的每一个时机吧!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