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我的一位学员曾经向我咨询,说自己的孩子总是很敏感,家人不经意间的言语就能让孩子很难受。
总感觉孩子的压力很大,怎样引导才能消减孩子内心的压力,降低孩子的敏感呢?
如果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记得后台私信我预约一次免费的1v1咨询。
其实孩子就像一本神秘的书,每一句话都是解锁他们内心世界的关键线索。
当孩子在不经意间说出下面3句话时,可能正悄悄透露着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
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我们一定要捕捉到这些重要的信息。
1. “我不敢”—— 勇气缺失的警报
“妈妈,我不敢上台表演。”
“爸爸,我不敢尝试这个新游戏。”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未知充满好奇本应是他们的天性,可孩子口中的“我不敢” 却让人感觉很矛盾。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讲,6岁开始,孩子逐步踏入校园,社交圈扩大,新鲜事物扑面而来。
但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过度保护,总是急于帮孩子解决问题,或者对孩子的尝试失误批评指责,就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
比如,孩子第一次系鞋带,小手笨拙地摆弄半天没成功。
要是家长不耐烦地一把夺过来代劳,还数落几句 “怎么这么笨”,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需要动手尝试的事儿,多半就会退缩,内心还会默默念叨 “我不敢”。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错过许多成长的宝贵体验。
更糟糕的是,自卑的种子就此种下,未来面对学习新知识、参与团队活动,乃至职业选择时,都会因缺乏勇气而畏缩不前,与诸多机会擦肩而过。
2. “我总是做不好”—— 自我否定的深渊
“这次考试又没考好,我总是做不好。”
“画画比赛我肯定拿不了奖,我画得太差了。”
当孩子频繁发出这类自我否定的叹息,妈妈们肯定感觉非常揪心!
6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并且非常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
一旦他们在学业、才艺等方面遭遇几次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和正向的心理暗示,就极易陷入自我贬低的漩涡。
像数学作业中的难题,孩子苦思冥想后仍做错,若家长只是一味强调错误,而不肯定孩子思考的努力过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什么都做不好。
持续沉浸在这种消极认知里,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被严重削弱,创造性思维也难以发展,自卑的阴霾会笼罩他们成长的天空,让他们越来越不敢挑战自我,满足于平庸,甚至放弃追求更好的自己。
3. “别人都比我好”—— 攀比中的黯然失落
“同桌的字写得比我好看多了。”
“邻居家小朋友跑步比我快,我真差劲。”
孩子在社交和学习环境中,难免会进行比较,可当 “别人都比我好” 成为高频话语,自卑情绪已然生根。
孩子在学校、社区等集体场合活动增多,看到同伴在某方面表现出色,内心产生羡慕很正常。
但如果家长平时有意无意地夸赞别人家孩子,拿自家孩子短板去比别人长处,就会加剧孩子的挫败感。
比如家庭聚会时,家长当着孩子面夸亲戚家孩子唱歌好听,贬低自家孩子五音不全,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人群中抬不起头。
这种因攀比而生的自卑,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情绪和自信,长大后还可能引发过度竞争心理或持续的低自尊,让他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难以享受奋斗与成长的快乐。
当孩子频繁说出这些话时,就是孩子心态严重失衡的信号。
我专为妈妈设计的【2025高能量妈妈日程本】已经上线,这是一本被称为“去觉醒,去绽放”的日程本,希望给你开年带来全新的体验。
限购100本,欲购从速。
停下忙碌,反思自己的语言,多拥抱孩子,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委屈与不安,用一个个小成就帮孩子重拾自信,用真诚具体细节化的赞美点亮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毕竟,守护孩子心灵的花园,让每一朵自信之花都能绚烂绽放,是我们为人父母一生的功课。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驱散自卑的阴霾,迎接阳光满溢的成长之路。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