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寒假阅读如何安排?附底层逻辑


哈喽,我是小芳。
幼小衔接阶段,阅读培养是重中之重。
说到阅读,孩子就需要会自己识字,需要有识字量这个地基。
上篇识字的部分给大家讲完了,今天这篇给大家讲讲阅读中的理解。

孩子识字都应该在阅读中进行,只拿识字卡教孩子会导致一个直接问题,就是他整句话读完了,他不理解。
那这个理解能力从哪里来?
其实就是从生活中来。
关注我,可以后台领取一次免费1v1养育咨询,每周席位有限,及时预约。

认知水平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
生活里父母没让孩子注意过下水管道、电风扇、或者公园里的蜗牛这些,孩子读书的时候就不知道这是什么。
1. 6岁前孩子的阅读目标
孩子在6岁前的阅读目标是从亲子共读过渡到自主阅读。

2024年新课改内容里面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阅读与鉴赏”也成为仅次于“识字与写字”的核心实践活动。
让孩子广泛阅读、大量阅读的重要性。
在具体一点,一年级,孩子一个学期的合格阅读量是2万字,优秀是4万字,平均每天读150个字。

2. 孩子阅读的状态及阅读环境
孩子看到书会很开心的去读,还是他不是很乐意,每天阅读有没有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想起来读2本,想不起来就一直不读,或者说在家可能没有太多有阅读的这个概念。
因此家里面应该有一个孩子专属的图书角。

从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或者孩子的生长发育需求上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喜欢读书、学习的,因为这是他的需要。
3. 如何选绘本
好的绘本是什么样?
有3个关键词:
有意义,有趣,有用。
什么是有意义的书?
其实很好分辨,我们可以拿到一本书去看一下这个书是不是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窗,让他拓宽的眼界,提升了认知,甚至激发了他的兴趣。
什么是有趣的书?
就是孩子拿到就停不下来,要父母反复读的,能读着读着玩起来的。

如果孩子对读书的兴趣不大,习惯也没有很好,那就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书开始。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父母经常会忽略的一类书,就是有用的功能型绘本。
2-6岁功能性绘本清单我整理好了,需要的记得后台私信我领取。
0-6岁的孩子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孩子的情绪力,总是不满足就哭,怎么讲都不听,就是哭,就是要对着干,反着来,怎么办?

或者规则力,家里面的规则要怎么立?
或者进入幼儿园的适应能力怎么培养,怎么教孩子交朋友等等。
其实都可以通过讲绘本方式带着孩子解决。
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员说,能用绘本解决的问题,不要讲道理。
0-6岁的孩子都是具象思维,你讲的道理都是抽象的,孩子理解不了。

2-6岁功能性绘本清单我整理好了,需要的记得后台私信我领取。
比如孩子不会社交,那我就买教社交的书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
父母需要知道孩子不愿意去社交的原因,有安全感的原因吗?
有规则的原因吗?
还是语言表达,社交经验的原因?

4. 亲子共读规划
阅读前
阅读前的准备就是需要家长提前去看一下,绘本的书名,封面的图画,背面是什么?
有没有哪些很细节的点?
阅读中
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时,不仅仅是给孩子读完就完了。

我们还要在读的过程中和孩子有一个互动。
比如问问孩子:
“哎,你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有的书家长可能读了很多遍,让孩子猜,他还是会猜,然后每次一猜对孩子还是会很开心。
孩子是喜欢这种熟悉感的,他很乐于跟家长进行这个互动。

问孩子一些问题,让孩子参与到这个阅读过程中来。
他会觉得哦,阅读是这样的,我能够做,孩子的兴趣点也会跟着提高。
阅读后
在亲子共读后,可以跟孩子讨论一些开发性的问题。
比如:
“你为什么这么想啊?
谁是你最喜欢的人物?
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有什么区别?”

多与孩子讨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感受、去了解整个故事脉络。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