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缺乏学习动机,让他看以下记录片


哈喽,我是小芳。
暑假开始了,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利用暑假时间“弯道超车”。
但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动力不足即使规划得再完美,孩子也会“力不从心”总是看见的“问题”总比“办法”多。
最近很多妈妈后台私信我说自己的孩子每天总是玩到最后才写作业,作业也不好好写,怎么说都不听,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正是孩子缺乏内驱力的表现。
我帮大家整理了6部纪录片,平时没事陪孩子一起看看,按照文章最后的指引来做,坚持一段时间你家娃的自驱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1. 《翻山涉水上学路》
我们的孩子可能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见惯了平坦、安全的上学路。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农村孩子的上学路,他们的上学路上野兽横出、江河汹涌湍急、天气严寒,甚至要经过零下50度的雪地。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我生长在新疆的一座小县城,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搭伴上学。
新疆冬天的早晨没有一点光亮,黑漆漆的一片,我们只能靠轮流说话确认大家都在,走着走着天才开始亮起来。
到了教室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用100%的精神听课,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一路的不容易。

直到我去北大读博,每回深夜从实验室往宿舍走的时候还是会不尽想起自己小学时上学的经历。
那个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
“我感恩现在的一切,因为它来之不易。”
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孩子会明白:
“原来我只是比别人幸运而已。”

父母要教会孩子感恩,珍惜好自己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机会,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
2. 《村小的孩子》
这个纪录片讲述了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生活。这些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所以被留在了农村跟老人一起生活。
他们的梦想是和命运斗争,再困难也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看完之后,孩子才会明白原来每天有父母的陪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我们要告诉孩子:
“你现在拥有的敞亮的教室、丰富的学习资源,都是因为我们的祖辈、父辈们在他们的年代选择了更早的离开了家;
选择了更难的生活,才让我们这些后代们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继续接近自己的梦想。”
我必须要提醒一下读到这里的父母:
不要用这些纪录片对孩子进行“苦难教育”,对孩子说:
“你再不好好学,我就送你去吃苦。”
“你看你比别人的环境好多少,还不好好学习?”
这样的“苦难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自卑。

相反,我们应该跟孩子共情,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可以说:
“是呀,这些农村的孩子是非常需要我们帮助的,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孩子内心的爱被激活,他便有了认真做事的勇气。
3. 《读书的力量》
这是一部探讨读书对人类文明和个人成长影响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通过大量的历史素材、现场采访以及学者访谈,向我们展现了书籍是如何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
你的孩子可能只知道我一定要读书,读书对我很好,但很少真正认识到良好的阅读习对于自己一生的影响。
这部纪录片能让孩子比以前更爱读书,会让孩子用兴趣去驱动阅读,从而驱动学习的自律。

利用这个暑假陪孩子一起找到读书的动力,从而爱上读书吧!
4. 《18岁的流水线》
这个故事讲述一群18岁的少男少女,他们因各种原因辍学去工厂流水线打工的心酸和无奈。
让孩子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不同孩子的选择和选择后的结果。

父母不要借助这个纪录片去吓唬孩子,而是陪着孩子去思考自己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对未来人生的影响。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做很多选择,我要上哪个大学,选哪个专业,待在哪个城市,父母只能给建议,给范围,而无法包办孩子。
尽可能多的让孩子看到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人生百态才能帮助孩子能做出尽可能正确选择。

5. 《大学》
这是由清华大学出品的纪录片,通过跟拍四位大学生向孩子们展示了什么是优秀的大学,什么是优秀的人才。
看完之后,孩子会对未来的自己充满憧憬,也会因此开始梳理自己的目标和抵达路径。

父母应该留意一下孩子在看纪录片过程中的神情、感受和观点,这无疑是一次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也许你会观察到孩子在羡慕他人、怀疑自己。
也许你会观察到孩子目光笃定,满脸自信。
去掉责备和吼骂,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孩子,也许会让你找到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力量的更好办法。

6. 《出路》
这个纪录片讲述了三个条件截然不同的家庭中三个孩子六年的人生。
他们中有人辍学结婚,有人在城市打拼,有人生来富足。
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
基于这些观察,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不要看完之后对着孩子说:
“你看咱们家就是普通家庭,你不好好读书怎么办···”
而要问问孩子:
“儿子,现在的每一天你都有决定权,只要你认为是正确的,妈妈就支持你。”
你的控制只会让孩子一再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感,最终放弃自己。
而信任才会让孩子重拾对自我的控制,做自己的舵手,慢慢驶向自己向往的目的地。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