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家里孩子今年13岁,天天只想着玩手机、玩游戏。
不给他玩手机、玩游戏,孩子的怨气就很大,会跟妈妈爆发激烈地争吵,甚至以自杀恐吓妈妈。
妈妈实在不知道如何教育。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可以点击预约我的直播间,获得一次免费的1v1咨询机会。
下面从脑科学的角度,带你了解孩子沉迷手机真正的危害。
1. 手机成瘾的孩子都有“空心病”
长期玩手机的孩子会爱上“被动专注”的过程。
不用动脑,不用思考就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填满,忽略自己与真实世界的链接。
越玩手机心越空,越空越想玩手机。
在“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研究报告上显示:
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
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形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亲子陪伴的缺失让孩子内心孤独、压抑,没有价值感。
所以孩子才会去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安慰满足自己短暂的快乐。
2. 无法集中注意,患上阅读障碍
沉迷手机的孩子非常恐惧无聊,所有的碎片化时间都需要被手机垃圾信息填满。
科学家克利福德·纳斯研究发现:
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大脑就可能被重新编排。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纳斯研究所里所说的心智残疾。
这时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即使专门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的能力,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幼年时期的孩子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留给手机,那么等到小学、初高中时期,他会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字。
当孩子翻开一本书的时候,他无法在平淡的文字中找到兴奋点,习惯“被动专注”,无法调动大脑思考,无法与文字产生链接。
这种困难会促使孩子快快地合上书本,逃离他认为生硬的文字,想继续从手机短视频中寻找兴奋。
慢慢地,孩子就会患上阅读障碍,语文阅读理解读不下去,数学题目只能看半行……最终导致学习成绩断崖式下跌。
所以在孩子无聊的时间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拥抱无聊,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事,孩子才会慢慢长出内驱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体验到心流状态。
3. 情绪容易暴躁
沉迷手机的孩子情绪非常容易失控,而且会越来越暴躁。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大脑分为上下2层。
下层脑就是让孩子情绪暴躁的地方,而上层脑可以控制下层脑。
沉迷手机后,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被动专注的状态,就会经常用情绪解决问题。
他们会习惯性地优先用自己的下层脑来表达需求、不满甚至抗拒,而他们的上层脑呢,没有怎么被激活过,不好使。
你熟悉的吼骂、责备、威胁,只会持续地刺激孩子的下层脑,让他与你爆发争吵,更加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上层脑,也就是理智脑,从2岁开始发育,会一直发育到25岁左右。
所以这个时候,孩子亟需家长找到沉迷手机的原因,启动孩子的理智脑来控制情绪,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4. 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以及现在苹果的现任的主管蒂姆·库克,这些大批的硅谷精英,他们自己在设计这些电子产品,而在家里边却禁止自己的孩子玩手机或者使用电子产品。
比如说乔布斯,他规定他的孩子在16岁之前,是不能上网的。
比尔·盖茨规定自己的孩子在14岁之前是不能接触电子产品的。
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普遍的认为,电子产品包括手机与ipad,他对人的大脑发育是有不好的影响的。
人的大脑的发育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脑的成熟度只有25%。
在1岁的时候,成熟到70%,在3岁的时候,达到85%。
在7岁的时候,达到95%,10岁的时候达到98%,到成人是100%。
大脑的发育在现实的区间当中,需要进行充分地互动,才能正常地发育。
孩子在使用手机时,是人机互动,单向的信息输出,自然无法做到通过眼、耳、口、鼻去探索外界。
手机成瘾会让孩子的大脑,负责主观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功能严重退化,甚至萎缩,导致记忆力减弱。
这种退化程度竟然就像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大脑一样,非常可怕。
而孩子负责自控的上层脑(理智脑),需要25岁才会发育成熟。
孩子早早地玩手机,会激活大脑中成瘾行为相关的部位。
长此以往,孩子的认知力会受到严重地影响。
所以沉迷使用手机的孩子,将会是人生赛道上被淘汰的第一批人。
如果孩子都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做什么,他又怎么能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呢?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