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妈妈在后台留言说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大,动不动就骂人,摔东西。
妈妈担心孩子的身体,不知所措。
但孩子的爸爸却往往以暴制暴,结果越打孩子脾气越大。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点击预约我的直播间,获得一次免费的1v1咨询机会,领取0-6岁育儿大礼包。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往往会有2种想法:
1. 你现在不压制住他,他就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以后也会一次次地挑战我们的底线。
2. 孩子都这么难受,你再去打骂他,他会慢慢跟父母成仇人的,还是妥协吧。
在压制和妥协中,有的父母选择前者,有的父母选择后者。
但实际上,无论你怎么选都是在助长孩子的攻击欲。
而孩子会有这个攻击欲的原因是:
父母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是与孩子的情绪发生了纠缠。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像一团棉花一样让孩子的情绪在这团棉花里肆意地碰撞,不去纠缠,不去阻挡。
当孩子的情绪被你接住的那一霎那,他的攻击性就会开始减轻,并逐渐消散。
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的第一句话应当让孩子感受到:
“我的情绪被接纳了。”
昨天小螺号看动画片,看完规定的3集之后过来跟我商量能否再多看一集,我拒绝了。
他很生气地告诉我:
“我讨厌有节制看动画片!”
然后开始推我的椅子。
我对他说:
“宝贝,妈妈小时候也跟你一样,动画片还没看够就开始演新闻联播了。
然后感觉特别沮丧。
你完全有理由感觉到气愤。”
整个过程我从未进入过他的情绪,做一个旁观者,观察他的需要。
又过了一会儿,小螺号说:
“妈妈,我要让投影一直开着!
我要浪费电!
我讨厌这个感觉!”
我对他说:
“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的想法。
你现在很生气,如果这样能让你感觉好一些,我们可以开着它。”
小螺号又生了一会儿气,告诉我:
“妈妈,你看见我的情绪小怪兽了吗?
我怎么找不到他了。”
我对他说:
“妈妈也看不到他了。
因为你让自己好起来了,你很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看见我带小螺号都会说:
“天呐小芳,你的脾气很好,这么有耐心啊!”
我都会回答说:
“也不是我有耐心,而是我一般很少跟别人的情绪发生纠缠。”
无论是孩子、伴侣还是朋友,一旦我们选择卷入别人的情绪就会变成情绪的承担者,希望通过做些什么让自己对他人的情绪负责或者产生一些影响。
我的来访者中有很多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总选择做情绪的承担者。
打破了个体边界,导致亲子关系相互消耗,彼此痛苦不已,却认为这样才是爱。
当你察觉到孩子身上的情绪时,不妨把自己的五感打开做一个全情的观察者。
不被他的情绪吞噬,也不与他的情绪对抗,更不用为他的情绪负责,告诉他:
“你完全有理由有这样的感受。”
为孩子开启一场情绪的疗愈,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就像躺在棉花里睡觉一样,柔软、恬静。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