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年,坚持做到这4点,你娃不牛都不行!


哈喽,我是小芳。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打下扎实的学习力基础,特别是今年小学教材迎来了新课改之后。

一提到学习,大多数家长都会直接想到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但这里有一个误区:
很多家长会认为幼小衔接其实就是让孩子在大班的时候,提前学习一下小学阶段的内容。
很多家长很担心孩子上了小学跟不上,突然心急火燎地给刚刚上大班的孩子报了一堆课……

比如书法、心算、英语、识字……等等。
让孩子早早的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的是,孩子早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而这些能力的衔接,绝对无法在1年的时间内完成的!

它需要我们在孩子的整个幼儿园阶段,有意识的、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完成。
如何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
坚持做到下面4点,培养孩子的用脑习惯,帮助孩子变身成为一枚高脑力孩子。

1. 睡眠
一颗茁壮成长的大脑是一切的基础。
孩子睡觉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是一台正在重启的电脑,会加速巩固新的信息,整合记忆,清理掉大脑中的毒素。

所以孩子的睡眠对他的学习记忆甚至是注意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3-6岁的孩子,睡眠时长应该保持在10-13个小时。
只有睡饱了,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新事物。

2. 情绪
要及时释放掉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喜欢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会产生愉悦感,释放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
这些激素能让大脑放松,同时还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这也就是我们会经常听到大家会说的,爱笑的孩子抵抗力强,不生病的原因。
如果孩子经常感受到压力、生气、沮丧,那这些负面情绪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大脑中的基因表达和神经元网络的构建。
比如爱大哭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就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

长期的大哭,皮质醇就会像强酸一样冲刷孩子的大脑。
所以让孩子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3. 社交
尽可能多的带孩子到真实的社交场景底下去玩。
我们大脑中有很多功能,实际上都是为了社交做准备的。

所以当孩子与其他人互动的时候,就相当于他获得了一种认知刺激。
这种刺激可以塑造大脑,产生新的神经网络,增强了大脑的可塑性。
所以我们要顺应孩子的社交需求,鼓励他多去社交。

社交的过程就是重塑大脑的过程。
4. 运动
因为孩子课间不出门活动,前段时间还有个口号叫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运动的过程,能够给大脑提供大量的氧气,促进神经元的生长。

因为没有活动的时间,孩子大脑的学习状态就会变得很差。
这个对于我们学龄前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每天应该尽量保证至少2个小时的运动时间。
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用脑习惯之外,我们还要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型。

因为思考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种本能,他需要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反复训练才可以。
如果您还遇到了关于孩子学习力的其他问题,对后续内容非常感兴趣,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学习脑科学育儿,领取0-6岁脑科学育儿的大礼包。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