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长期被吼的孩子,除了变笨,性格也会变得非常可怕!


哈喽,我是小芳。
根据调查显示,全国超过89%的家长都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吼叫,其中大部分家长还患有“吼叫依赖症”。

父母的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父母的吼骂会让孩子的大脑产生压力应激激素,皮质醇。这种激素如果过量会像“酸性物质”一样冲刷孩子的大脑,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
父母侮辱性的语言,固定型的标签会给孩子很多负面的暗示,长此以往让哈子失去勇气和信心,进入自我否定变成懦弱自卑型人格,不敢去探索新事物。

跟大家常识中的概念相反,想要改掉自己的“吼骂依赖症”,其实应该优先关注自己。
吼娃的原因其实就2种,一种是父母本身的情绪状态就处在容易吼叫的边缘上,比如孤立无援的带娃,长期睡眠不足,很久没有属于的自己,都很容易让我们失控。另一种是父母的情绪状态没问题,但孩子确实不听话,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最后只能吼一顿或者打一顿。

但无论是哪一种,父母都应当觉醒自己当下被消耗的状态:
1. 问问自己,让我吼叫的触发器是什么?
不妨拿笔在纸上列出来。我这里给大家列出来了一些原因,我们可以找找看。有需要可以评论区告诉我。

2. 问问自己,通过吼叫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宝宝上幼儿园快要迟到,还是磨磨蹭蹭的在玩。吼了一顿后,你发现他确实走得快了一些,但第二天第三天他依然会磨蹭。
原来我通过吼叫解决了今天宝宝准时入园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孩子习惯磨蹭的习惯。

3. 自我观察
大部分的父母,自己小时候没有人关注,没有人了解我们的想法,感受。会在被吼骂之后改变自己满足大人,获得表扬。
有了孩子后,我们会把原生家庭里获得的壳,重新套在孩子身上。观察一下你身上的壳和你期待套给孩子的壳,你会发现,他们是一样的。
练习一致性表达,学着在孩子哭闹不听话时告诉自己:“宝宝现在因为打不开水杯,乱发脾气,我想快速让他安静下来,但又没有好的方法,讲道理他也不听,我现在感到很着急,想发火。”

当你看到了自己的情绪触发器,就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儿子,妈妈看见你打不开水杯,你着急了,在发脾气。妈妈想让你开心起来,但找不到方法,情绪受到了影响,很着急,也很想发火。”
学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随后你会看见,孩子也会开始认真对待妈妈的感受。你周围的人都会开始认真对待你的感受。
快来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一起做高能妈妈。关注即可获得一次免费的心理咨询,快来链接我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