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穷人的富养是带孩子到处旅游,增长了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养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规则,获得真正的能力。


哈喽,我是小芳。
前几天一位爸爸向我咨询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总是受到老师的差别对待该怎么做?
问我是不是要请他们老师吃饭?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疑问,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领取0-6岁聪明养育的育儿资料。
我回复到:
“是否需要请老师吃饭以及请老师吃饭是否有用我不知道。
但我现在能够确定,孩子被老师差别对待的原因是由于你养育环境中的过度保护。”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回到家总是跟你抱怨:老师不好、作业太多、同学总嘲笑我、学校太破的时候,你能否能看见孩子身上其实并未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的富养,养的是能力而非欲望。
用旅行举例,我的一篇讨论是否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文章下就有这样2类父母:
“带孩子旅行一定是有意义的,我家孩子每次旅行回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带孩子出去真的是又累又不讨好,每次我都后悔花这么大功夫带着孩子出去看人头。”

在这2类父母背后存在着2种截然不同的认知:
1. 旅行能帮助孩子了解真实的世界和规则,遇到问题时顺手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遇到惊喜时则顺势体验人生的美好。
2. 旅行就是打卡、拍照、留念、后悔……
去年我们带着小螺号回新疆经历了一趟自驾游。
去了喀纳斯,上了独库,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看了赛里木湖。

回来以后,我发现整趟旅行孩子记忆最深的点有3个:
一路上听的歌
赛里木湖的蓝
草原
跟外显记忆相比,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内隐记忆。
这些内隐记忆其实就是存在在孩子内心的感受。

孩子可能不记得去成都吃了哪些好吃的。
但他可能会记得每次跟妈妈解锁一个美食后的快乐。
孩子可能记不得去新疆之后的具体路线,但他可能会因为体验了一把新疆的温差后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里的西瓜这么甜。

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你期待:
他记得你带他去过这里,去过那里?
还是期待他能清楚地记得旅行前自己的紧张和激动?
旅行时跟爸爸妈妈一起解决突发问题的成就感?
对下一场旅行的期待?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富养就是有2位不断成长和进步的父母。
尽可能地给他提供丰富的体验和感受。

而这些,就是他初次踏入社会时手中拿着的“地图”、身上背着的“技能”。
决定孩子未来是否物质丰盛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心灵。
从小感觉内心富足流动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财富。

“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积累三代的财富才能培养出贵族。
而是一代人的内心匮乏通常要经历三代人以上才能够转变。
但决定我们每代人内心匮乏程度的并不是财富。
而是我们父母对世界、对规则、对问题、对金钱等等一系列育儿细节的认知。

当一些父母在用“愧疚”养育孩子的同时,也会有父母在用“正向暗示”养育孩子。
父母的带养方式就是孩子大脑中的“初始程序”,有的孩子早早就能体会到了“在路上”的意义,而有的孩子却早早地放弃了自己……
穷养还是富养,其实完全不取决于父母的物质水平,而是取决于父母的认知水平。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