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位妈妈问我十一期间她想带双胞胎宝贝去厦门玩,由于第一次带孩子出门,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同时,这位妈妈又说自己看到很多父母带娃旅行回来都后悔的要死,担心准备做不充分,自己也会这样。
如果您也有类似的疑问,欢迎预约我的直播间,领取0-6岁聪明养育的育儿资料。
作为一个带着孩子每2个月出去旅行一次的妈妈,我想说网上所谓那些说“带娃旅行是没苦硬吃”的父母真的不懂带娃旅行的意义。
1. 带娃旅行的意义是一家人享受当下的过程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亲子游是回新疆自驾游,一家人在山上蹦跑,啃羊腿,住蒙古包,弄得我家高敏娃在彻底放飞自我之后变成的一个社交悍匪见谁跟谁打招呼。
旅行不应该是打卡、拍照、修图。
带娃出去旅行,我见了很多妈妈招呼着孩子在一个名胜古迹前拍照留念,孩子一脸不情愿的不想配合,妈妈开始火气飙升,训斥孩子。
感觉只有拍了照,机票、门票、酒店的钱才没白花。
越是这样的父母,回来越后悔。
旅途过程中的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跟大自然链接,跟彼此链接的好时机。
一家人放松下来去感受阳光、花草、虫鸣鸟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
2. 带娃旅行的意义不是记住而是感受
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带三岁以下的宝宝去旅行:
“因为孩子太小,长大以后什么都记不住”
“除了留下几张照片外就没有更多的意义”
“带娃旅行就是让孩子看很久的动画片”
跟外显记忆相比,我更应该重视孩子的内隐记忆。
如果外显记忆是我儿子记得赛里木湖是蓝色的,我们去的那天风很大,很冷,他为了扔石头把鞋弄湿了。那内隐记忆就是我儿子记得了赛里木湖蓝这种特别颜色,一看见这种颜色他就会感到快乐。
你期待自己3岁前,甚至6岁前的孩子记得妈妈有多辛苦,会帮我穿衣服,喂饭,给我讲绘本,洗澡等等这些外显记忆?
还是期待他们的内隐记忆里存储着妈妈的爱和尊重,每回哭闹时给予陪伴,担心害怕时给予的勇气,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大脑很聪明,它们选择了储存更多地内隐记忆,让这些变成了孩子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身体感知,变成了孩子早期的心理模式和脑力基础。
3. 带娃旅行的意义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我问上面这位准备带双胞胎宝贝去厦门的妈妈:“你想给孩子怎样的体验?”
妈妈停顿了好久没有说话。
很多人说带娃旅行不如在小区楼下挖沙子,反正他出去可能也是只喜欢挖沙子。
但体验完全不同。
有可能一个是炎炎烈日,一个是白雪皑皑。
如果你计划了一场旅行,可以把孩子当成旅友?
出发前:
一起商量目的地,一起讨论交通工具,一起整理出行清单,一起聊下出行注意事项。
过程中:
认真规划时间,彼此提醒,用心留意旅行途中的美食,美景,美好的故事,还有文化,一起体会风土人情。
结束后:
一起去挑选礼物,给自己给家人。一起复盘这次的旅行和自己的对下次旅行的期待。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