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大名鼎鼎的《徐霞客游记》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和文学的重要著作,由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通过30多年的实地考察所撰写。
徐霞客对中国的山川地貌、水文分布、地质结构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记录,尤其是对石灰岩地貌的研究,比西方早了二三百年。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部著作能够传世,不仅离不开徐霞客本人,更少不了他那个被卖掉的外姓儿子的努力。
可以说没有这个儿子,我们现在不一定能看到这部著作,徐霞客也不一定能因此名垂千古。
徐霞客的儿子为什么不跟他一个姓?怎么会被卖掉?这又是一段怎样离奇的父子情?
01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尤其对地理和探险充满兴趣,少年即立下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徐霞客的父亲和母亲也都很通情达理,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勉强他,鼓励他自己做学问,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十一岁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正式出游了,直到五十四岁逝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你可能说这样抛下家庭常年在外,妻子儿女可怎么受得了?
徐霞客的原配妻子许氏是江阴名士许学夷的侄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
他们婚后感情很好,许氏也非常支持丈夫的游历梦想,从不因他的远行而有所抱怨。
可不幸的是,许氏体弱多病,生下长子后就早早撒手人寰。
徐霞客的母亲做主为他续娶了罗氏,但罗氏性格强势、为人刻薄,容不下徐霞客身边其他的女人。
徐霞客因为思念亡妻,从许氏的陪嫁丫鬟周氏身上寻求安慰,最终周氏有了身孕。
按照当时的惯例,陪嫁丫鬟怀了男主人的孩子,就该被择日“收房”。
不过,估计徐霞客忙着出游福建的事,就把“收房”的事耽搁下来,谁知这一耽搁就出了事。
等到徐霞客从福建回来,发现怀着孩子的周氏,被自己的继妻罗氏给发卖了,已经嫁给一个姓李的人!
02
罗氏当然知道周氏已有身孕,只是心怀嫉妒,怕周氏母子夺走丈夫的心。
古代正妻的地位很高,确实有发卖丫鬟的权力,现在木已成舟徐霞客也没办法,大发一通脾气后拂袖而去,从此几乎不再回家。
崇祯十四年(1641),徐霞客在老家病逝,临终前,他始终惦记着未了的两件心事:
一件是他几十年的游历所记的整理,这是他的毕生心血;另一件就是周氏生下的小儿子——李寄。
没错,周氏嫁到李姓人家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李寄。
听这名字就知道李寄的身份有多尴尬,他跟母亲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尝人间冷暖。
长大后的李寄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更是百感交集,虽然曾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但却看破世事,一生不仕不婚。
李寄也曾作过回归徐家的尝试,但“少长,欲旋里,族勿能收。” 宗族礼法是难以容忍被逐的人归宗认祖的,从此他也不再奢望。
隐居的日子里,他一边读书、坐馆、撰文、写诗,一边侍奉母亲,拒绝权贵的馈赠和邀约,生活十分清苦,有时,甚至没有换洗的衣裤。
这份超然物外的风骨和狂傲,倒是跟他的亲生父亲徐霞客十分类似。
03
当然,李寄从少年时就听说过父亲远游的故事,并设法借读到父亲游历时所撰的一些文章抄本。
但因为古人奉行“父母在,不远游”,直到母亲去世后,在朋友的资助下,李寄终于实现了远游的夙愿。
李寄同他的父亲那样,一生六次出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沿途作了不少记录,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
世事变迁,到了顺治二年,徐霞客的老家江阴爆发了惨烈的抗清运动,清军屠城,徐家奴仆也趁机生乱,焚宅、抢田,甚至把徐霞客的长子、侄子等人杀害。
兵荒马乱之中,凝聚徐霞客一生心血的游记手稿也遭劫毁或散佚。
如果手稿就此消失,徐霞客估计在地下也不能瞑目了,但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李寄这个被卖掉的外姓儿子,承担起了整理父亲游记残稿的使命。
他不辞辛劳,四处收集游记手抄本,并通过日影映照等方法,恢复了部分被掩盖的文稿。
经过十年的努力,李寄最终辑录出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为这部地理学巨著的传世奠定了基础。
《徐霞客游记》脱稿时,李寄已是70高龄,年老体弱,心力交瘁,重病缠身。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一辈子没能认祖归宗的儿子,通过共同热爱的事业,终于与父亲徐霞客实现了精神上的相认和回归。
-End-
他是一人举起城门的猛将,66岁娶15岁少女,生下一子成千古圣人,影响中国2千年!
孝庄太后病逝,康熙痛哭,可转身却下旨:拆了祖母的寝殿,棺椁也不要下葬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