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72岁娶妻,80岁拜相,98岁封国建邦,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人生有黄金年龄吗?什么时候开始努力,才不算晚?
古往今来很多大器晚成的人告诉我们:努力从来都不会晚,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刻都是合适的时机。
可是若我问你,要是你72岁了才开始创业还老失败,老婆也还没娶,80岁前都一事无成,你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吗?

想必很多人都开始摇头气馁了,可是姜子牙却用行动表明:72岁还很小,80岁也不算老,正是拼事业的黄金期呢!
01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西周开国元勋,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武能安邦、文能治国。
他被视为吕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道家尊之为始祖,兵家奉之为武祖,儒、法、纵横诸家都追溯其为本家人物,可以称得上“百家宗师”。

可是这样一个简直开了挂的人物,在72岁前一直过着贫穷落魄、名不见经传的日子。
姜子牙的祖上曾经是贵族,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就没落了,比草根还草根。
为了混口饭吃,姜子牙啥活都干,宰牛卖肉、开店卖酒,四处奔波。
但无论做什么,他都不忘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别人笑他自己都养不活,还学什么治国安邦之道,但姜子牙总抱着有一天能为国家施展才华,造福百姓的志向。

然而直到70岁,他还是一无是处,混迹在社会底层。
在小说《封神演义》里就有这么一段,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跟随元始天尊修道,一修就是40年,可是到了72岁,仙道未成,却被师傅赶下了山。
姜子牙忍不住感叹:“我似失林飞鸟,无一枝可栖!”
02
到了姜子牙的72岁,生活终于有了些许改变——他成家了,娶了68岁的黄花老闺女马氏。
有了老婆生活也有了压力,马氏见他整天不务正业、身无分文,催着他赶紧想法子挣钱养家。

姜子牙编了一担笊篱,挑到朝歌去卖,结果一个也没卖出去。
马氏又让他去卖面粉,姜子牙挑着面粉四处叫卖,结果遇到军马狂奔,面粉全撒了。
总之干啥赔啥,血本无归,马氏觉得嫁错了人,决意离开,姜子牙劝她:"你跟我在一起虽然清贫,但日后我必定大富大贵。"

马氏可不信,执意要走,我们知道后来姜子牙果然大富大贵了,马氏又来找他复合。
姜子牙把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捡起来,马氏只捡到一些泥浆,姜子牙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03
姜子牙80岁时,还不气馁,仍在等待伯乐发掘自己,听说周文王广求贤良,便来到渭水之滨垂钓,等待文王。
他钓鱼的方式很特别:用的是直钩,而且钩上不放鱼饵,钩离水面三尺。
姜子牙一边钓鱼一边说:"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个樵夫看到后嘲笑他,姜子牙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你别说,他真的钓到了王侯。
周文王果然来了,他见姜子牙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
姜太公围绕“仁”“德”“义”“道”几个方面,教文王如何做到“天下归之”。
周文王大喜,认为他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太公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姜子牙被尊为太师。
姜子牙80岁拜相后,对内帮助文王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招揽人才的政策,对外联合对商纣王不满的诸侯国,使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周文王死后,姜子牙又辅佐周武王,最终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04
武王灭周后,姜子牙受封于齐(今山东北部),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

姜子牙在齐国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齐国很快成为强国。
此时,姜子牙已经接近100岁,仍在为周朝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姜子牙已经封国建邦,但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太师”,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也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三儿子丘穆公则镇守齐国。
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幼即位,发生“三监之乱”,周王下令姜子牙:"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国由此有了征伐诸侯的权力,与周公旦的鲁国成为稳定东方局势、巩固周初统治的重要力量。
最后,姜子牙得享岁寿一百余岁,他这一生,真可谓大器晚成的典范,72岁才娶妻,80岁才拜相,100多岁去世前还在为国操劳。
正如他所说:"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大概这种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正是大器晚成者的共同特质吧!
 -End-

他是一人举起城门的猛将,66岁娶15岁少女,生下一子成千古圣人,影响中国2千年!
孝庄太后病逝,康熙痛哭,可转身却下旨:拆了祖母的寝殿,棺椁也不要下葬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