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视频标题Why Your Vitamins Are Not Working https://youtu.be/PYwWTn2MPYo 2024 年12月19日 |
我们不能仅仅通过饮食,就能获取所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身体需要大约180种营养素,才能使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发挥作用,通常饮食很难满足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尤其是:维生素D、镁、锌,烟酸等。此外,仅通过检查血液,很难确定某人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素,因为许多营养素都深藏在体内。也就是说,服用补充剂是必需的,那么如何增加营养素的吸收,让其有效?以下是导致营养素不起作用的原因。
每天都在服用补充剂,却不起作用的原因
1、胃酸不足胃酸不足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无法吸收,或吸收很少。胃酸不足很难分解含有维生素B12的食物,因为维生素B12通常存在于肉类中,并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足够的胃酸来分解蛋白质,就无法吸收维生素B12。消化不良、胃灼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胃酸不足的常见症状。
2、合成维生素合成维生素无法像天然物质那样被吸收,不要服用合成维生素B12、 B9等。
3、单独服用某种营养素有些营养素需要其他营养素一起协作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以单独形式,而不是以复合物的形式服用会导致问题。因为在自然界中,永远不会看到单独的营养物质,许多营养素都是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例如:如果大量补充维生素D,最终会导致缺镁。
4、营养素的形式要选择最适合吸收的营养物质形态。
例如:叶酸——不要服用合成版本,要服用活性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Folate)。维生素B12——不要服用合成版本氰钴胺(cyanocobalamin),要服用活性形式:甲钴胺(Mecobalamin),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只是维生素A的前体,视黄醇才是维生素A的活性版本。吃大量的胡萝卜或菠菜不能获得大量的视黄醇。获取视黄醇的最佳方式:从蛋黄、鱼肝油中获取,不要从补充剂中获取。omega-3 脂肪酸——从核桃或亚麻籽中,不能获得足够的omega-3脂肪酸,活性形式的omega-3 脂肪酸是:EPA和DHA。可以从:鱼油、鳕鱼肝油中获得。
5、麦芽糊精等填充剂会与营养素竞争许多维生素含有麦芽糊精等填充剂,麦芽糊精是一种合成淀粉,麦芽糊精会争夺维生素C等营养素。麦芽糊精等填充剂还会耗尽维生素B1, B1是帮助分解糖和碳水化合物所必需的维生素。因此,食用富含麦芽糊精的多种维生素、糖或淀粉,对B1的需求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缺乏B1。
6、服用补充剂,同时饮食糟糕想通过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来获得健康效果,同时却在食用垃圾食品或饮食质量很差。这种情况下,无论补充多少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无法获得健康效果,补充剂不能弥补不良饮食带来的后果。
7、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胰岛素抵抗会使营养素的吸收大大降低,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8、吸烟、喝酒吸烟、喝酒会抵消营养素的效果。
9、劣质补充剂劣质补充剂通常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就是石灰石。同时服用含有钙和镁的复合营养素会相互抵消,导致吸收不良,因为这两种矿物质会竞争吸收。
10、剂量过低维生素的有效性受剂量的影响很大。维生素D——每日推荐量仅为600IU。在制定这个600IU的标准时,研究者故意出错,目的是让人们认为更多剂量有毒,实际正确计算出的维生素D每日推荐量应为:8895 IU。
10000IU维生素D3实际上只相当于在夏天的户外晒20到30分钟而已。如果剂量更改为正确剂量每天8895 IU,可想而知,每天补充600IU维生素D3,不会看到任何变化。
如果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少量的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不会产生治疗效果。慢性疾病需要的是:治疗剂量,而不是少量,尤其是维生素D、镁、B1、钾等营养素。比如:①患有周围神经病变,如果只补充少量营养素,尤其是只补充少量的维生素B1,不会对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产生任何修复效果。需要一种特殊的B1,脂溶性B1——苯磷硫胺,而且要在较大剂量下才能产生效果。②每粒钾补充剂只含有99毫克,需要服用约47粒胶囊才能达到每日钾的推荐剂量。如果你使用钾补充剂来补钾,然后每天只服用一片,不要期望有任何效果。需要产生治疗效果,都需要较大的营养物质剂量,从饮食中很难获得这些营养物质,因此需要服用补充剂,因为需要增加剂量才能提高营养素的吸收和有效性。
本号致力于营养健康知识翻译分享,内容来源于Dr.Berg。Er'ic Berg博士是一名脊椎按摩师,专门研究健康生酮和间歇性禁食。是畅销书《健康生酮计划》的作者,也是 Dr. Berg Nutritionals 的总监。他不再执业,而是通过社交媒体专注于健康教育。 |
Dr.Berg分享的视频内容纯文字笔记整理(仅限于健康科普,不卖补剂,不指导,所有内容不做为医疗诊断,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请咨询医疗工作者),所有内容均是翻译,原创为: Dr. Berg,不代表 Dr. Berg本人,如发现疑点,以原创为准。如果你觉得本号的学习分享帮助到了你,可以点赞,关注,转发,或点击在看。一起学习更多健康营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