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生意,发财都比打工快…但后半句其实更关键



这几年,大家应该都普遍感受到:
钱,没有以前好赚;但要花钱的地方,却比以前更多!
时代确实在变。过去,打工虽然发不了财,但至少安全。“低风险+稳定的可持续收益”,也不失为更适合普通人的生存之道。
但如今,打工不仅“工资连通胀都追不上”,随时还可能面临公司倒闭或者裁员,并且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职场PUA。
即便你能努力保住饭碗,人到中年,还会发现更多惨痛真相:
十几年牺牲自由耗费青春的投入,不仅不能指望什么回报,工资还会在某个节点之后,断崖式下滑。
所以,打工真的还值得吗?
这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讨论:再小的生意,发财都比打工快!
因为连小学生都会算的一笔账是:打工是拿时间换老板的梦想,做生意是拿时间换自己的钞票。
但也有很多人站出来说了:现在这个时期劝人创业,其心可诛!大环境这么差,哪个普通人还敢投个几十万创业?
更有人戏称:你怎么不说出后半句真相?“再小的生意,亏得也比打工多!”
但还是那句话,时代在变。既然“打工”早就不是以往的那个“安全、稳定、收益可预期”的饭碗;“创业”这个概念,其实也早就不是过去那个必须“高投入”、ALL IN才能开始的“风险游戏”。
谁说不能趁着还在打工,一边拿着工资,一边偷偷布局自己一个人就能干的“小生意”?
01-普通人小生意的逻辑:“轻资产游击战”
如果说传统创业是“重资产阵地战”,那么新时代的“个体小生意”,完全就是另一种形态的“轻资产游击战”。
很多“个体小生意”,只要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注册一个自媒体账号就能开始,哪个环节需要“投入几十万”?
也完全不需要员工,deepseek可以给你写文案,豆包可以给你做客服,扣子搭建智能体可以帮你完成任何可以流程化的“工作流”。
所以,既然你知道做生意有风险,为什么不用“低风险、轻资产”的方式去做,而是只盯着早已过时的传统创业的方法论呢?
02-你一定要知道的“个体生意方法论”
1.搭建自己的“反脆弱”系统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用“ABZ计划”骑驴找马。
所谓“ABZ计划”,是领英创始人霍夫曼提出的,一套“把自己当做一个平台来迭代”的方法论:
A计划(主业):保底现金流,但随时做好“被优化”的心理建设;
B计划(副业):用轻资产模式验证商业闭环,比如下班后做知识付费、AI工具接单、倒卖信息差商品;
Z计划(保障金):存够6个月生活费(哪怕已经负债),确保失业/创业失败时不至于饿死。
“ABZ计划”的关键,在于你需要动态看待3个计划,比如,当B计划(副业)持续6个月赚钱超过主业的两倍,则可以升级为A计划,然后不断去布局新的B计划。
为什么要不断布局新的B计划?因为在这个变化极快的时代,只有不断进化的个体,才能走得更远。
当打工的“稳定”变成薛定谔的猫(不开箱都不知道死没死),ABZ计划就是你的量子盾牌:
A计划让你活下来;
B计划让你活得好;
Z计划让你活得久。
记住这个生存法则:主业求稳,副业求狠,Z计划求准。
所以,你的副业筛选标准应该是:(1)低成本(投入<月薪10%)、(2)低时间占用(需要花费的时间<2小时/天)、(3)高利润(利润率>50%);
并且,优先选“流量型副业”(如带货、自媒体等)或“技能复利型副业”(如AI工具开发、咨询等)。
另外,必须要留意的3个踩坑预警:
(1)绝不做重资产(如奶茶店、加盟店);
(2)别All in短期风口(如短期内爆火的AI课程,一是很快就卷成红海,二是随时可能平台规则介入);
(3)别因为全勤奖放弃副业——加班赚200块,不如用2小时测试一个新项目。
2.你完全可以千元以内“跑通最小变现闭环”,再用自媒体和AI放大
很多人说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媒体创业”或者“AI创业”是机会。
但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两个方向是机会。
因为自媒体和AI,只是工具。
当你的生意跑通了“现金流”,哪怕只赚10块钱,你可以用自媒体和AI,去想办法把10块钱,放大到1万、10万、100万。
自媒体,就类似于传统时代的“发传单”,它只是一个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生意的工具;如果你连基本盘都没有,怎么能把“发传单”当做一门生意?
而AI,只是提效的工具,就好像以前的Word、Excel,是用来提升办公效率的工具。
当然,也确实有人,可以单纯把发传单作为生意,把做PPT作为生意。
但我想说的是,你一定要知道什么事情更适合自己,一定要清晰每一种工具的定位,不然就容易被割韭菜。
那普通人到底该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意基本盘?可以参考我的这几篇历史文章:《如何用3个月跑通可做一辈子的生意》《从0打造价值百万的“个体生意”,就从这个周末开始》《白手起家的7个万能公式》
3.“超低成本小生意”的5个关键心法
(1)杠铃策略:稳中求爆发的资源分配
将资源分为极端保守和极端冒险两部分,避免中庸投入。比如:
主业保底:保留稳定收入(如兼职、远程工作),覆盖基本开支;
副业激进:用10%-20%的资金/时间尝试高风险高回报项目(如自媒体、小众信息差倒卖)。
案例:程序员白天写代码,晚上开发AI工具卖Prompt(提示词),失败亏几千,成功则月入数万。
(2)反脆弱性:思考如何从波动中获益
核心逻辑是,设计一种“伤害有限、收益无限”的模式。比如:
轻资产试错:用最低成本验证需求(如预售、众筹),亏了不伤筋动骨,成了快速放大;
开放式变现:业务模式能兼容意外机会(如知识付费课程卖不动,可转私域咨询或企业内训)。
案例:小红书博主发“职场吐槽”内容意外爆火,顺势推出“打工人逆袭课”,单月变现20万。
(3)正面黑天鹅:主动制造“幸运机会”
核心逻辑:增加暴露在正面黑天鹅下的可能性,而非预测机会。比如:
内容杠杆:持续输出内容(文字/视频),扩大潜在机会触达面;
跨界连接:参与不同圈子(线上社群、行业展会),低成本获取跨界资源。
案例:设计师业余分享“AI画图教程”,被科技公司发现并邀请开发课程,副业变主业。
(4)非线性回报:小投入撬动大结果
接受“90%努力无效,10%努力爆发”的现实,专注高杠杆环节。
单点突破:找到需求未被满足的细分领域(如“宠物殡葬”“老年人表情包”),全力攻破;
借势工具:用AI、自动化工具替代人力(如DeepSeek或豆包写文案、Canva做设计)。
案例:大学生用AI生成“考研焦虑治愈壁纸”,闲鱼单价9.9元,日销200单,零成本月入2万。
(5)逆向思维:从脆弱性中找机会
他人因“害怕不确定性”而放弃的领域,恰恰是你的机会。
捡漏经济:关注倒闭企业清仓、平台漏洞(如电商BUG价商品),转手赚差价;
情绪刚需:解决高压力群体的痛点(如“代骂渣男”“解压ASMR直播”)。
案例:有人专盯大厂“邀请好友返现”活动,写脚本薅补贴,单月赚够打工人年薪。
最后,记住4个核心原则:
(1)绝不All in:用Z计划(备用金)兜底,A计划(主业)保生存,B计划(副业)博爆发;
(2)接受失败:将小成本试错视为“付费排查错误路径”;
(3)杠杆一切:用内容、工具、跨界资源放大单点优势;
(4)等待惊喜:持续制造暴露机会的节点,等一场“黑天鹅风暴”。
低成本创业的本质,是用反脆弱逻辑来对抗一切“不确定性”:
你不需要预测未来,你只需要用合适的策略,确保自己能从任何波动中获益,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黑天鹅。
点击下方👇关注Fia
公众号内回复 “个体商业”
即可加入个体商业|副业交流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