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神话图片

成寒玉树散晶莹,晶莹耳环映幽潭。
幽潭昭然遇无情,无情冷语心黯然。
黯然惆怅击玉树,玉树成片心成寒。
天仙配,鹊桥会,碧莲灯。
人伦法理两厢难。
宝钗银河,一手划断燕侣散。
宝婺星沉燕子楼,椎心泣血!
墓无祭,田无耕,笛无声,情枉然!
问苍天,何以绝情!
华山幽阻,天人相隔情不灭!
星汉凌霄,七夕相会花生藤!
西岳天成育精魂,端庄秀丽悯苍生。
桃花天籁暗孕香,刀影闪闪断情源。
华山汋满桃花雨,碧莲溢出灯油泪。
天灯成灰情不灭,鱼雁难询心相连。
《宝莲灯》,又名《劈山救母》,西岳华山上圣母宫里的仙女三圣公主,在侍女朝霞的撮合下,嫁给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被其兄长二郎神抓走并镇压在华山莲花峰下。其儿子沉香长大后经修练成仙的朝霞指点,拜霹雳大仙为师,学得一身高强的本领,最后打败了二郎神,劈开了莲花峰救出了母亲。
沉香或作神香。
《董永沉香合集》(杜颖陶编)引宝卷《沉香太子全传》略谓:汉代士子刘向上京赶考之时,路过华山神庙,题诗戏弄庙神华岳三娘,三娘怒欲杀之。玉帝遣太白金星告以与刘有姻缘三宿之分,三娘乃幻为大宅,候刘于途。俟刘投宿,诱迫而成亲焉。三宿已过,三娘道出真情。刘以沉香一块赠别,云他日生子取此为名,用作记认。三娘亦赠刘以夜明珠、玻璃盏等三宝。
刘进京时考期已过,方欲献宝邀宫,又遇奸相凯觎,劫其三宝,反诬以盗名,绑赴法场,正待处决。三娘知之,遂作法令“飞沙走石”,刑不能举,使刘冤终得昭雪。“宝贝、文章,一齐献上皇帝”,钦赐扬州府巡按,“走马上任”。
三娘在华山,值王母寿辰,诸仙俱赴蟠桃会庆寿。三娘因孕,托病未去。其兄二郎神觇得其情,乃怒提华山,压之于地下洞中。
三娘于洞中产子,取名沉香,遣夜叉送去扬州认父。时刘已娶王氏,生子秋儿,乃同抚育长大,入学读书。同学有秦丞相子官保,讥沉香为无娘子,沉香、秋儿怒,同打死官保。王氏以秋儿入狱抵罪,纵沉香逃难,且往救其母。
几经波折,沉香终到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并窃得洞中萱花神斧,而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变化易形,各显神通。诸仙咸来救助沉香,二郎神亦得众神之助,神仙混战,胜负未分。玉帝乃敕太白金星下界说合二家,责令收兵。
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亲娘,母子团圆,玉帝敕封仙职。沉香乃返家,复于法场救出秋儿,“刘向奏明皇君”,皇君赐封沉香为“太子”。故沉香又称“沉香太子”。
按沉香故事,见于唱本鼓词者,大同小异略如上述。唯弹词《宝莲灯华山救母》,于沉香救母故事外,又增二郎劈山救母缘起。略谓:西汉书生杨天佑修道桃山,张仙姑下山与杨配合,生一男一女,男名二郎,女名三娘。事闻玉帝,敕旨压仙姑于桃山以罚之,得二郎劈山救免。此则为后来沉香化形外公外婆责舅忘本张本,概系民间传说之创造。
沉香故事除唱本鼓词所写而外,今别无所见。元杂剧有张时起《沉香太子劈华山》(见元锤嗣成《录鬼簿》),又有李好古《劈华山救母》(别作《巨灵神劈华岳》,见《也是园书目》),明朝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宋、元戏文亦有《刘锡沉香太子》,惜均亡佚。
溯其原始,则唐戴君孚《广异记》所记华岳神女,宋(元?)阙名《异闻总录》所记华阴庙三娘子事,已略具此故事前半之雏型。
应龙未遇风云起,仰活泥沙数尺水。
彼能坐致千里泽,可怜一掬何难致。
时哉未遇可奈何,一掬虽微安敢易。
谁能寄语潭中鱼,相聚须臾莫相忌。
《山海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
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述异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史记》:驾应龙象舆之蠖略逶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蟉蜿蜒。
《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史记·五帝记》:遂禽杀蚩尤。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下面几张算是后天的
画皮漠漠谁人织,挂彼东墙光仄仄。
妖娥敷粉疑如神,罗绮步摇冷相逼。
乌声如咽枭转睛,蝙蝠翻翻舒两翼。
西园老木伸而曲,曲向东厢吟诗壁。
中有书生唱桃蹊,当是秋风意不值。
佳人倾城复倾国,昔时帝子曾相惑。
为君执杯为君舞,幽室泠泠霓裳色。
玄冥之花苒苒开,奈何之波纷纷墨。
画皮漠漠谁人织,秋灯古夜黯然熄。
鸾漂凤泊初黄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熟宣只恋生如栩,哪顾身旁墨香凝。
春花秋月写尽了,芳心还等画中人。
画中人
五代于狄《闻奇录》:“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幛,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即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名百日,昼夜不止,应乃曰:‘诺’。急以百家彩灰酒灌之,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终岁,乃生一儿。儿年可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入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之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幛,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幛,惟添一孩子,皆是画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