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神话图片

画中人让我想到聊斋里“书中颜如玉”的故事。
某个叫郎玉柱的书痴在看汉书时,书中出现一个美女,自称名叫“颜如玉”,颜如玉将书痴调教成了一个聪明人。后来书被郎的仇人烧掉,颜就此消失,郎中进士后,立颜如玉牌位,早晚祈祷,终得偿所愿,任福建巡按。查明仇人恶迹,抄没其家。郎玉柱抢夺了仇人的小妾,辞官回家了。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祝明妃。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少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这个据说是后羿的故事,但我实在不知道是出自哪里了。
单看两龙争斗的场景,倒像是黑龙江的传说,但图中黑龙明显是邪恶的一方。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题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十八宿歌
虎剥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祸作。
药材根氐罹斸掘,蜜虫夺房抱饥渴。
有心无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龟曳尾。
卫平哆口无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
虚名挽人受实祸,累棋既危安处我。
室中凝尘散发坐,四壁矗矗见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泽,娄猪艾豭彼何择。
倾肠倒胃得相知,贯日食昴终不疑。
古来毕命黄金台,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没参横惜相违,秋风金井梧桐落。
故人过半在鬼录,柳枝赠君当马策。
岁晏星回观盛德,张弓射雉武且力。
白鸥之翼没江波,抽弦去轸君谓何。
临江仙·说四象
性命阴阳如可论,心脾肾肺刀圭。
更兼南北与东西。
甲庚丁与癸,雀武虎龙齐。
子午冲和连卯酉,春冬秋夏相携。
白赤黑吐虹霓。
坎离并震兑,水火木金跻。
但令朱雀长金花,
此别还同一转车。
五百年间谁复在,
会看铜狄两咨嗟。
钩陈苍苍风玄武
酒阑插剑肝胆露。
星躔宝校金盘陀,
夜骑天驷超天河。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北极七元紫庭秘诀》载:左有青友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背负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白虎原为古老神话中的西方之神,道教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三十五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形象虎,位于西方,属金,色白,总称白虎。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白虎西斗星君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目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
《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朱雀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三十五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星君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雷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
随着道教的发展,玄武被级为北方真武大帝青龙白虎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雀被认为是九天玄女
玄武原为古老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三十五宿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象龟,亦称龟蛇台体,位于北方,属水,色玄(即黑),总称“玄武”。
《太上黄箓北方玄武斋仪》卷四十四称北方玄武星君为:“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廪星君,壁宿天市星君。”
《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台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
《经》云:上菩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
观音菩萨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鸠摩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意思是“观照世间众生痛苦中称念观音名号的悲苦之声”。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
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fa(空)lun、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