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参王谷》——说说在东北深山老林里挖参的故事

  (44)
  烙铁被烧得通红,带着缕缕青烟。我实在看不下去,转身走出戗子。随着利子的一声惨叫,戗子里飘出了皮肉烧焦的味道。
  
  用烙铁来治疗和预防伤口感染,我以前也曾听说过,但这却是第一次见,比我想像的还要残忍,还要可怕。我想起自己脚上的伤,若不是飞雪所说的那个神秘人给了药,恐怕我也难逃那通红的烙铁,若是能找得到他再要一点药给利子该多好,可是我上哪儿找他去呢?连飞雪都找不到他,我又如何找得到!
  
  这种办法看似残忍,效果却很显著,利子伤口的感染被抑制住了,又吃了很多药,三天后总算退了烧。
  
  山洪涨得快消得也快,金水河很快又恢复到以前那清浅的样子。可马老二在金水河下游一连找了三天,却始终没找到他大哥,别说人了,就连尸体也没见着。痛哭了一场之后,他终于跟刘权提出要一个人提前下山。
  
  当他提出这个要求时,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赶紧观察着刘权的反应。
  
  刘权面露难色,说:“老二,咱们进山前不是都说好了么?你现在……”
  
  马老二说:“把头,我知道你也为难,可是我们马家就我们哥俩,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人都得靠着我们养活,现在我哥没了,要是我再有个三长两短的,家里那老老小小的可怎么活?把头你就高抬贵手,别跟东家说我先走的事儿,好不好?”
  
  刘权叹了口气,说:“我肯定不会说,但东家未必就不知道。这样吧,只要你不怕他发现,不怕他找你算帐,就回去吧,我不拦着。”说完又环顾了一下四周,说:“咱们这趟放山,的确特别不顺,但是怎么说也算见过人参娃娃的影儿了,大富大贵就在眼前。想一起抓人参娃娃的,就留下;想回家的,就跟老二一起走吧,人多点儿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大家左右看了看,都没吭声。
  
  刘权问马老二:“就你一个人下山太危险了,要不你先留下来?”
  
  马老二坚决地说:“一个人我也走!只要把头你肯放我,我就一定要下山。”
  
  刘权有些失望,点头道:“行,等我让老王给你多准备几天干粮,路上别饿着。大家伙儿都过来,看着我分参包子!”
  
  刘权把开山以来所有的参包子都拿了出来,摊在地上,每个都打开来给大家看清楚大小,然后根据估价分成十七份,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死去的马老大一份。
  
  分好之后,刘权指着十七堆参包子让马老二自己挑,等他挑好之后,刘权用匕首在那两份参包子的边缘都刻了个三角形的缺口,以免和其他人的混淆。
  
  一切收拾妥当,马老二背着褡裢拎着枪下山走了。大家送了他一段路,心情都很失落。
  
  回到宿营地后,大家都沉默着,各有心事。这时陈五爷指着地上那堆参包子,说:“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桐子上次发现的那片参都长在一起,数量也不少,几匹叶的都有。大伙儿想想看,巴掌三花儿可能是三四匹叶的种子出的,二角子灯台子可能是四五匹叶的种子长的,但是那几棵四五匹叶的又是谁的种子?”
  
  刘权想了想说:“当初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几个抬参的时候,也让大家在附近找了好几天,除了几棵算不上大的四匹叶,还真没发现什么大货。”
  
  李叔点头道:“五爷说得有理,那一片四五匹叶都是长在一起的,密密麻麻一大片,这肯定不是棒槌鸟种的,棒槌鸟种的都是单棵儿。看来那附近肯定有个大货,这片棒槌应该就是它掉的种子出的。”
  
  刘权说:“咱们在这儿附近没发现树上有什么老兆头,这也就是说,没人在这儿拿到过大货。如果真像你们说的这样,那大货肯定还在!”
  
  陈五爷捋着白胡子点头道:“对,肯定有大货。上次肯定是没找仔细,漏过去了。这几天咱们别去山场子了,就在这儿找,仔仔细细地翻上几遍,连头发丝儿都不能漏。”
  
  大家听了都觉得有理,便拉开阵势,在宿营地附近搜寻起来。
  
  第一天,收获了一棵灯台子和一棵四匹叶,三四棵二角子。
  
  第二天,抬着了一棵灯台子和一棵比较大的五匹叶。大家都很高兴,陈五爷仔细看了看那棵五匹叶,摇头道:“不是这个,肯定不是。这个太小了,之前那片里有一棵比它还大呢。”
  
  到了第三天,中午时分,老王在坡上喊拿饭了,大家正准备往回走,忽然听见大成喊了一声:“棒槌!”
  
  刘权高兴地接道:“什么货?”
  
  大成答道:“二角子!”
  
  韩松捅了我一把,偷笑道:“一个二角子,还不如我俩巴掌呢!”
  
  刘权一脸失望,一边继续往宿营地走,一边跟栓子叔说:“栓子你受点累,去帮大成把那棵二角子抬出来。”
  
  栓子叔答应一声去了,我们一行人都围坐在灶台边吃饭。
  
  忽然坡下传来栓子叔激动的喊声:“大货!快过来,这是个两转的二角子!”
  
  “转”是行话,一转是六十年,两转就是一百二十年。传说棒槌长到六十年就会重新变回二角子,再从二角子慢慢长起,等再过六十年,不管已经是几匹叶,仍然会再次变回二角子,以此类推。这也是为什么刘权会对韩松说“巴掌就不用喊山了,但二角子必须得喊。”的原因。
  
  听到李叔这么一喊,大家都激动万分,扔下碗就往坡下跑,我赶紧跟着,边跑还边寻思:以前只听说过有转生这回事,从来没见过,难道这棵二角子真是两转的?一百二十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