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本来是个很好的学者,不过他的本专业是公司财务,我看过一点他写的专业东西,虽然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限,可是能看出,他当年确实是个好学者。
只是,到了混大陆的时候,他搞的东西就完全跟专业无关了,他的言论也都大多数是危言耸听,纯粹是为了博眼球,没有什么真实的内容。我再想,甚至很多东西,他本身也未必是那么想的。
他很好经营事业,很擅长炒作,很会演讲,但是他的书写的就真的不怎么样,不过很多书,也都是学生代笔的。
何新的东西没怎么看过,不过是类似刘军洛一类的人物。
总结而言,张五常是个学者,即便后来开始混江湖,也开始抱着学者的态度,终究我要把他当作个经济学家来看。
郎咸平本来是个学者,后来开始混江湖,就完全不像个学者了,成为了大神一样的人物。
刘军洛和何新本来就是混江湖的,大神一样的人物。
作者:开飞机的舒克1987 回复日期:2011-03-03 14:53:51
楼主没住房公积金吗?6000的工资应该有800的公积金吧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呵呵,你想的可真够细的,我的住房公积金比这个高多了。
作者:fishyucat 回复日期:2011-03-03 15:52:37
LZ,我不是搞房产的,对经济学有兴趣,但是研究不多,我的问题是:
你举的香港那个案例,暴跌导致他卖出仍然无法还贷,究其原因是暴跌导致经济环境迅速恶化,此人要么失业要么收入大减,否则即使是负资产也会选择继续供楼等待回暖,就像股市被套一样,有钱的还要补仓呢;而我们国家的情况,如你分析,现在大量的持有人是政府官员,企业高官,外企白领,外籍华人,城市富人等等有钱人,他们的杠杆比率很低,成本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很低,并且他们还有富余资金,再加上国人根深蒂固的置业思想,即便出现下跌,到你素所说的09年初的价格,也就是跌30%左右,我想这些人,一定会补仓,从而增加成交量,价格企稳,那么刚需也会立刻出动,如此一来,价格又会迅速回暖;
wikipedia上说,只要投资人相信资产的价格会上涨,那么资产的价格就会上涨;经历过08年底09年初的人买了得都暗自庆幸,没买的都拍大腿,这样一来更坚定了他们买房不会吃亏得想法
房子价格怎么跌得下来?
政府现在的做法不是降价格,二是希望提收入,让经济在适量的通胀下运行比如3%;如此一来,房价更不可能跌了~
--------------------------------------------------------------------
首先我讲的是,我好像讲的香港那个案例,是他抛出了房子之后,仍然不够还贷款的,他自己又贴了很多钱才还清了贷款,不是还不了贷款。
至于为什么卖房,因为他当时买房是投资的,可是房价一直下跌,所以害怕进一步跌啊,事实上,香港房价用了十年,才差不多回暖了,就又赶上金融危机了。
说到现在国内的很多人,我确实觉得大多数人不存在还不上贷款的问题,可是这些人当年买房是为了升值,是因为上涨的预期才买的。
一旦泡沫破了,这样的预期没了,如何坚定他们买房不会吃亏的想法,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人们没了上涨的预期,投资的人少了,买房的人也少了,将会出现的局面可能是,不只是价格跌,可能卖出去也不容易。
现在支撑房价的最大因素,其实确实就是上涨的预期,所以人们都去投资买房,一旦预期没了,人们会不会在跌掉30%的时候,去补仓就是个问题了,可能是恐慌性的抛出呢。
股票从6000点跌下去的时候,人们也不是没钱,为什么人们不在跌去一般的时候补仓,而是一直跌到了1600多点呢,然后才开始有所反弹呢,这就是人们的预期问题了。
作者:happychongchong 回复日期:2011-03-03 16:12:17
作者:西都牧鱼 回复日期:2011-03-03 15:28:52
作者:开飞机的舒克1987 回复日期:2011-03-03 14:53:51
楼主没住房公积金吗?6000的工资应该有800的公积金吧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呵呵,你想的可真够细的,我的住房公积金比这个高多了。
-----------------------------------------------------------
6000按12%应该个人缴纳720,公司缴纳720,总共1440.除非LZ公司加强这块的福利了
------------------------------------------------------------------
呵呵,也有可能我的工资比6000高那么一点点。
作者:fishyucat 回复日期:2011-03-03 17:10:39
首先我讲的是,我好像讲的香港那个案例,是他抛出了房子之后,仍然不够还贷款的,他自己又贴了很多钱才还清了贷款,不是还不了贷款。
至于为什么卖房,因为他当时买房是投资的,可是房价一直下跌,所以害怕进一步跌啊,事实上,香港房价用了十年,才差不多回暖了,就又赶上金融危机了。
说到现在国内的很多人,我确实觉得大多数人不存在还不上贷款的问题,可是这些人当年买房是为了升值,是因为上涨的预期才买的。
一旦泡沫破了,这样的预期没了,如何坚定他们买房不会吃亏的想法,而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人们没了上涨的预期,投资的人少了,买房的人也少了,将会出现的局面可能是,不只是价格跌,可能卖出去也不容易。
现在支撑房价的最大因素,其实确实就是上涨的预期,所以人们都去投资买房,一旦预期没了,人们会不会在跌掉30%的时候,去补仓就是个问题了,可能是恐慌性的抛出呢。
股票从6000点跌下去的时候,人们也不是没钱,为什么人们不在跌去一般的时候补仓,而是一直跌到了1600多点呢,然后才开始有所反弹呢,这就是人们的预期问题了。
-------------------------------------------------------------------------------------------------------
楼主,可能是我愚钝,我觉得你没有解答我的问题;香港那个案例,卖出房屋是因为第一,价格下跌,他有了进一步下跌的预期,第二他的杠杆比例比较高,还贷压力大;
但是国内的情况,就像你说的,
--------------------------
现在我来说第三类人,我觉得中国持有房子的人,除了房地产商手里的新房,我要说到的第三类人是最重要的一类。这一类人不是职业炒房者,而是一些比较富有的人,比如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某些高收入行业的人,他们收入很高,但不是专业从事投资的人,所以就买了一些房子作为投资
--------------------------
房产的拥有者并没有很大的杠杆,很多拥有多套房的人根本就没有贷款,比如你的那些同事,即使有贷款,也占他们收入的小部分,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房价稍微的下行对他们的经济压力不大,再加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的迷信,以及近几年的经验,想让他们去抛售,几乎不可能;
你所说的是“一旦泡沫破了,这样的预期没了”
首先,泡沫破灭和持有人抛售的逻辑关系,你之前提到,只有这部分人开始抛售他们的资产,房价才会开始;这是不是类似于母鸡和鸡蛋?
其次,预期的问题;近10年甚至更多年来,这些持有者享受到了巨大的财富收益,08年的情况也让他们相信,当房价下行影响经济的时候,政府不会放任不管,反而一时的下跌是地位入市的好机会;这种情况下要形成房价下跌的预期恐怕不可能
再说与股市相比,或许是我的例子不恰当,股市毕竟是虚拟的,而房产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事实不是这样,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样);另外6000点下行的过程中也有无数散户机构意图抄底逆转,只不过因为力量不足而无力回天;而在楼市,依据你说的第三类人,他们的影响力是大于股市中的散户+少量机构的.
--------------------------------------------------------------------
人们买房是为了赚钱,所以人们只有认为他会上涨才会继续买进和持有,当资产价格不再上涨,进入下跌的通道时,我相信没有那么多人会疯狂买进了。这是第一。
至于有没有资金压力,区别在于,有资金压力的,他们到了一定时期,不管涨或者跌,或者横盘,他们必须要卖出,否则就会资金断裂。没有资金压力的人,在市场成交量不景气时,他们不会成为首先卖出的人,而是有相当数量的人,会进行观望,所以他们往往不会成为首先带动下跌的力量。
这是历次调控总是要横盘很长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一类人群太大了,他们不会着急卖出,他们什么时候会卖出呢,等到下跌趋势确认了的时候。
所以我一直说,要想调控有效,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迫出这些人的房子,什么手段呢,存量房征收房产税,他们的持有成本就大了,就会逐渐有人卖出房子,随着房子的卖出,就会造成价格的下行。
不过,现在的手段并没有增加供给,而是限制需求。限制需求有没有用呢,有用,一直限制到有一部分人的资金撑不住的时候,哪部分人呢,开发商,他们是有资金压力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到了撑不住的时候,他们会首先以价换量的,2008年的那次调控,其实就是从开发商降价开始的,然后波及到了二手房。
只不过,限制需求的方法有一个潜在的风险,那就是在价格下行的趋势不是足够强的时候,一旦放开了需求,就可能造成报复性上涨,这就是2009年之后中国放生的事情。
我想说到这里,你的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预期的问题,我也回答了,大部分的预期的改变,即便在成交量大跌的时候没有形成,在开发商开始降价时,也会逐渐形成。
最后我来说你的房子是实的,股票是虚的问题。你也说了,其实这不对,其实实不实的,关键看你持有的价格,就算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是多高的价格都值的,就比如你不会花100块钱买一斤鸡蛋,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现在的房价是不是相当于100块钱一斤的鸡蛋,是不是6000点时的股票。
至于说抄底,房价如果跌了,肯定又抄的,关键是数量对比的问题,绝对不是我说的第三类人都会去这么干的。就好象6000点之后的股票,其实不是大多数散户都抄底,要是那样,也足够撑起股市了,大部分人保证是追涨杀跌的。
作者:fishyucat 回复日期:2011-03-04 11:57:31
谢谢楼主
请问你对于通胀和房价间的关系怎么看?
举个例子,我之前发的回复因为说道了一个特殊年份被删除了,在90-1年,报纸惊呼上海房价太高,最高价达到了2300,当时一个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存款的极限是50元,如此下来要100年才能买得起;可是现在看看,上海的最高房价12w吧,2300是不是等于白捡得?
-------------------------------------------------------------------
这里面有关键一点,大家可能忽略了,中国的房子彻底取消福利分房是在1998年,之前别说是上推到1988年,就是九十年代中期,大部分人也是不买房子的。
那么那个时候,房子是卖给哪些人的,一部分是卖给单位,单位再分给个人,这是九八年之前,大量房子的主要销路之一。
还有一部分是卖给哪些人呢,那就是那些早期的下海者,海外有亲戚的,等等各种收入较高的阶层。
这样一算下来,其实2300的房价相对买房的阶层并不是很高。
要知道对于那个大部分不买房子的阶层,他们的收入中其实是要剔除掉这个本来要用来买房的钱的,这样用这些不买房子的人的工资去推算房子的全部成本,就显得高了。
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通货膨胀和房价的关系。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肯定会影响房子的价格,就好象我说20年后,由于人口因素的影响,房子价格不会太高,但肯定是相对那个时代的收入,如果单纯从价格来看,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可能账面价格比现在高。
但是这并不是说现在的房价有这个因素,就不会降价了,因为如果房价相对现在的人们收入不是那么离谱的话,那可能会慢慢过渡过去,但是价格高的很厉害了,那泡沫破的风险就会很大了,除非政府采用极端的通货膨胀措施。
否则的话,应该是先破了,掉到一定程度,然后伴随着通货膨胀的速度,再同步上涨。
作者:well757 回复日期:2011-03-04 09:30:33
茅于轼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先租房。20年后,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现在我们计划生育的结构,造成“421”的家庭结构,底下一个小孩,上头两个父母,两个父母上头又是两个父母。祖父辈有4套房,完了到父亲这一辈还有两套房,祖父死了之后这4套房都得留下来,结果房子就供过于求了,想卖都卖不掉了,所以我劝你们这辈子就别买房了。20年后,这个房子就大量地剩余,大量地掉价,都不值钱,这是可以看得到的事。
楼主怎么看?
--------------------------------------------------------------------
这里面有个问题,现在的房子跟城市户口,小孩上学等挂钩,所以茅于轼说的这个也不完全对,如果说本来就外地户口,那倒是无所谓,要是本地户口就要权衡了。
作者:broad播 回复日期:2011-03-07 08:50:32
楼主啊,后面的章节什么时候写完啊,期待大作
---------------------------------------------------------------------
快了快了,别着急啊。
最近几天事情比较多,所以影响了进度。毕竟咱不是专业的写手,还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写的比较慢,大家莫着急。
作者:10点起床 回复日期:2011-03-07 12:29:34
好贴!
楼主,会不会楼价不跌,物价、工资慢慢增长?目前正是这样的。
我感觉商品房持有税不会重收,因为考虑到既得利益者都是有钱有权的人。
这样一来商品房还会被有钱人屯着等升值。或者拿来出租,现在租金也在涨啊。不会逼到市场上来。
咱们什么时候有机会啊
--------------------------------------------------------------------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现在看来是既得利益者持有房子,可是将来地卖的差不多的时候,收地产税对于政府就是有利的事情了,利益导向就变了。
毕竟,对于处于顶尖的人,收一点房产税,对他们本身的利益影响没那么多,损失比较多的人,是中等偏上的一部分人群,处于顶端的人,当房地产热潮过了之后,可能收税对他们就更有利了。
也许,10年后的一天,我们所抱怨的将不是房价高,而是房产税高,导致负担很重。
可能我会写一篇文章,当年政府巨大失误,在房价过高时,出于权宜之计,祭出房产税政策,结果导致了今天人民负担过高,苦不堪言,已经有人大代表提出提案,要求降低房产税。也许会出现某某美女在闹市街头,穿着三点式,高举反对房产税,如果谁能给出取消房产税的招数,她就把她的酥胸借给那个人当枕头八小时。
作者:我牛故我在 回复日期:2011-03-07 22:45:22
作者:西都牧鱼 回复日期:2011-03-07 16:23:58
作者:10点起床 回复日期:2011-03-07 12:29:34
好贴!
楼主,会不会楼价不跌,物价、工资慢慢增长?目前正是这样的。
我感觉商品房持有税不会重收,因为考虑到既得利益者都是有钱有权的人。
这样一来商品房还会被有钱人屯着等升值。或者拿来出租,现在租金也在涨啊。不会逼到市场上来。
咱们什么时候有机会啊
--------------------------------------------------------------------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现在看来是既得利益者持有房子,可是将来地卖的差不多的时候,收地产税对于政府就是有利的事情了,利益导向就变了。
=======================================================================
我觉得既得利益者只是一个短期影响因素,如果持有房产已不划算,为什么既得利益者非要持有房产呢?我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房产大潮下的一个思维定势:一定要持有房产,房产就是财富!
既得利益者的合理打算应该是拖延时间以尽快将手中的房产转移还差不多!中央已经拿着高音喇叭喊了几轮话了,如果既得利益者还听不懂,迟早要被淘汰出既得利益者的圈子。
另外一个问题:楼主确定租房市场中,中介费是由租客出吗?至少我这边经历的情况是中介费是由业主出。
---------------------------------------------------------------
北京之类的大城市,中介费肯定是租客出的,这是当然的。如果你们那里是业主出,那就说明,房市还不是那么热,呵呵。
你说的对,某种程度上,人们觉得房子是财富,确实是因为历史原因造成的思维定势,就好象股票6000点之前,人们天天谈论股票,你看现在又有多少人谈论,现在人们天天谈论房子,其实过几年的遭遇可能就和股市一样了。
作者:gdliu 回复日期:2011-03-08 10:37:15
断断续续看了2天,终于看完了,LZ理智、客观、逻辑性很强,思路清晰,很有条理,能说明白现在很多社会现象,做工科的我佩服啊。会继续跟踪进展,已经把帖子推荐给刚上班的小同事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理解、领会。
反正我是还要好好再仔细看几遍的,说了很多80初工科人说不出的话,嘿嘿。
------------------------------------------------------------------
呵呵,理智、客观、逻辑性强是工科人的特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