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三年挣850万,你也可以复制!现在新书已出版,书名《我把一切告诉你》

  光了解到K杂志准确发行量还不够,我决定再带上两颗大号手榴弹!一通电话打下来,约好两位死党,一个是盛世长城广告公司的赵总,他是户外媒介部的老大,手里握着几个大牌客户,他为人风趣,经常讲点广告圈里乐事。而盛世长城可是4A广告圈里的头牌公司,威名显赫。请头牌公司的代表现身见面会,无形中拔高了咱的身家哦。
  
  说到赵总,想起件事儿来。记得有一回,他去沈阳签订一块户外广告牌。对于4A公司来说,广告业务都是在全国夸区域发布,里面的媒介监督很是意思。赵总不可能经常去沈阳检查那块户外广告的发布情况,于是双方约定,每个季度,广告公司都要拍摄一张户外广告照片,以此来核查广告发布真实情况。很快一年过去了,赵总前后收到四张照片,表面看没啥问题,都是广告公司老板亲自站在那块广告牌前拍摄的,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分明,老板笑容阳光灿烂。但老赵心细,总感觉不对头,于是他把四张电子版照片调出来仔细比较,好嘛,广告牌左上角有一棵不太明显的树枝,一年到头竟然都是郁郁葱葱!赵总马上派人飞过去实地考察,靠,别说洋酒广告了,连广告牌都不见了。后来一打听,因为区域重新规划,早就被市政工程拆了。最后,因为赵总的心细,为客户挽回了损失。
  
  讲这个不是为了说广告圈里的趣事,而是说这行业里尔虞我诈的事儿太多了,一定要心细如发!唉,哪个行业的水不深呢?大同小异。后来我在武汉的户外广告圈里栽了个大跟头,就是因为我一时粗心大意,上了人家的当!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另外一个是麦肯•光明广告公司的马总,他是公司客户部老大,也是咱密友之一,手里负责两个欧洲奢侈品牌的客户。带上两颗“重磅手榴弹”,不为别的,就是想证明上次看到物证,现在请看“人证”!靠,人证、物证齐全,还想看什么?嘿,要不干脆聘我,看看我的本事如何?
  好,都备齐了,心理踏实许多,就等李总电话啦。
  周末,我们三人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大堂咖啡厅,和李总再次见面。大家对K杂志又是一番畅所欲言,气氛很是热烈。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赵、马二人和我们聊会儿后,找个借口便起身告辞。因为老子还要谈薪酬呢,关键问题没解决,谈啥都没用。在谈薪水前,我把蓄谋已久的话放了出来:“李总,K杂志发行量不过4万多,看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呀。”
  “不,不!杂志发行哪只4万?实话说,有75000多本!”嘿,核心秘密果然不轻易示人。
  我也没急,把自己的匡算数、核对数和印厂调查数一一道来,听到后面,李总非但没生气,反而不住点头。其实,老板并不怕员工戳穿自己的谎言,那叫较真。相反,他们就怕员工不认真,不负责。这是我10年打工经历的总结。
  
  我再次趁热打铁:“李总,如果杂志想在广告上有所建树,那特定发行网点一定要抓上去!”
  “哦,特定发行网点?”
  “4A广告和客户广告部的人个个精明透顶,他们不会只听杂志社所报发行量的一面之词,他们也会走访。中午下楼吃饭时,随便问个报摊:‘嗨,师傅,这K杂志你们卖得好吗?’报摊答:‘什么?K杂志?没听说过。’李总,报摊的一句回答,就能把咱们广告部的工作全给毁掉!”
  
  李总抽着烟,静静听着。“我的想法是,比如朝阳商务CBD区域和重点4A广告公司办公地,附近的报摊都是特定发行网点,我们给重点报摊每月30块的杂志陈列费,把K杂志挂到最醒目位置,每期按汽车杂志那样堆上30本,货卖堆山嘛,再教会报摊学会说话。如此一来,情况就转化这样,广告客户问:‘嗨,师傅,这K杂志卖得好吗?’报摊答:‘当然好啦!您看,K杂志卖得不好能放到这位置吗?都快赶上汽车杂志了。’”我也点了根烟,边抽边侃侃而谈。
  
  “有道理,很有道理。”
   “全国4A广告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只要搞定三地特定发行网点,必然如虎添翼!比如宝马汽车广告,是上海做计划,北京负责投放,我们来个一网打尽,成功几率自然增大。”
  李总不再给我废话了,直奔主题而去:“雨总,您看薪酬这块,您考虑得如何?”
  “唉,对于薪酬,打工的都希望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呀,还是您说吧,您觉得这岗位值多少钱呢?”老子还是那套路,打死也不先说。
  
  李总明白我的心思,他微微一笑,报了一个数:“税后月薪一万八,外带业绩管理奖和年底分红。你看行不?”
  “好!非常满意。”我心理暗自叫好,早就乐得屁颠屁颠了。其实,我原来心理值也就是12000,不是咱忽然谦虚了,而是有客观原因。第一,虽然我媒体出身,但毕竟离岗三年,加上A4人员流动大,早已物是人非,通讯录上估计60%以上的人断了联络。第二,杂志广告与报纸广告有区别,我又没做过杂志,存在一个摸索和实践过程。第三,我是空降部队,在原广告队伍里建立威信需要时间。所以,月薪方面,真没想到李总会开高价。
  
  试用期结束后李总才告诉我,他其实找了很多广告人,有4A圈的,有央视的,有报纸的,有本土广告公司的,还有竞争对手的,刚开始都像我这般闲聊,对杂志所存在问题问个不停。在见了30多个人后,巧遇了我。
  我不是最出色之人,但却是叫他最动心的那个。但我离开广告圈3年的事实,叫他犹豫,所以首次谈话无果。但二次见面后,他觉得我态度最好,平面媒体操作经验足,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一人对杂志提出了从编辑到发行再到广告的整改策略,有针对性,观点有见地。与其用一个不了解的人,还不如用我这个“已经了解的人”。
  这是老板面试人的基本想法,只关心他的事儿,说对路了就要。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所启发?面试真有那么难吗?
  
  李总的话立刻启发了我,高手呀!他通过有针对性聊天,从各个广告高人那里学到很多有用东西。对呀,今后我招聘高管时,也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多向高人学习,所谓的“见高人不能失之交臂”就是这道理。我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请教他人。
  哇,高招!从此以后,只要有招聘机会,都是我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试问,哪个应聘之人不愿在这时候抖落出平生所学?半年后,我尝到了甜头。
  
  不管如何,反正咱有班上啦,好,新生活翻开了新的一篇。我这个人好面子,不愿意、不喜欢老板劈头盖脸骂人,所以总在被骂之前赶紧把事儿做好,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当时的我有信心接受挑战,要是怕的话,别出来混了。还是米卢那句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事后,妈妈数落我手“黑”,因为她老人家担心我薪水要价太高,做不好要被开除的。唉,这担心纯属多余。
  
  记得张作霖贵为东北王时,一次日本使馆宴请张作霖。酒过三巡,一位日本名流力请大帅当众赏字,他知道张作霖出身绿林,想当众出他丑。但张大帅提笔写个“虎”字,然后题款,在叫好声中,掷笔回席。但东洋名流瞅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笑出声来。
  随从忙凑近大帅耳边提醒:“大帅写‘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个‘土’。”哪知张作霖瞪眼骂道:“妈了个巴子!俺还不知道‘墨’字怎样写?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日本人听完目瞪口呆。
  对,老子在讨薪水时就手“黑”了,怎么着吧。从第一份打工开始,只有我炒老板的,因为从面试起,我就已经全力以赴工作了,老板们能不喜欢吗?他还在乎我这点微薄薪水?靠,瞧在能力份上,不黑点行吗?哈!
  
  K杂志办公地点在北京大望路,潘石屹修的现代城,我们在36层,而顶层是潘石屹的家。潘总很有能力,他的一个朋友也是我的朋友,道听途说了很多关于他本人的趣事。唉,为了不惹上啥麻烦,乐趣就不拿来分享了吧,只说一句,真实的他和出现在媒体上的他,似乎不是一人。
  自从在现代城上班开始,发现个现象。不管晚上加班多晚,坐电梯时经常能碰见楼下办公的日本人,晚上在电梯口送客人,一个个弯腰鞠躬好不客气。唉,我虽仇日,但人家干活的精神头也确实值得咱们学习。瞧瞧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和劲头,那真是“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的典范。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工作稳定下来便恋爱了。一位4A广告公司的知心大姐,得知我还在耍单身,便猛窜叨我去见见她远房表妹,一个世界500强驻京分公司总经理秘书,她把自家表妹夸奖得跟花儿一样,实话说,咱心动了。
  见面约在后海的一家咖啡馆。周末下午,我先到咖啡馆,要杯果汁,点上雪茄,看着杂志,悠然等着佳人。时间不大,大姐带她表妹来了。抬头一看,嚯,相亲对象的身材也太魔鬼了吧,极为凹凸有致。两人款款而来,我忙起身招呼。后面俗了,大姐找借口走人,剩下两人边喝咖啡边闲聊。
  
  她叫一薇,24岁,可爱活泼,单纯干净。几次见面大家印象不错,人家不嫌弃我啥也没有,凭这份患难中认识的感情,就比头个女友强得太多,这份真情是真挚透明的,我很珍惜。我们感情进展神速,甚至商量攒笔钱,几年后买房结婚。
  因为有了攒钱目标,所以我们在一起过得还是穷日子,但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我是摄影高手,那时还是胶卷相机大行其道之时,加上上中学时跟父亲学过暗房冲洗技术,所以我们有空经常到郊区采风,回来后自己动手洗照片。在黑黑的屋子里,将胶卷放进显影液里成像,再放进定影液里固化,望着在显影液里逐渐清晰的照片,那份自在其中的乐趣,还带稍许浪漫。
  有空时,教她打桥牌,下国际象棋,玩滑板,素描写生,讲历史掌故,甚至是教他做我的拿手菜,总之,我们过得是精神富翁的生活。
  
  但在事业上,半年后,我主动辞职了。
  
  但在事业上,半年后,我主动辞职了。
  没有为什么,就是自己感觉不到前途在哪里。从跟高人学习角度上看,李总是搞风险投资出身,他的那套理论,我没听懂,当时对投行也没兴趣。而杂志社其他人也不是什么高人。从钱途上看,即使等到明年杂志上了正轨,年薪也不过30万—40万。我又不是没见过钱的人,这点钱无法叫我很动心。
  从工作上看,李总和我都是急性子。也许在面试时,我表现得期望值过高,他觉得我一上岗,广告就能大踏步前进,本来我也以为是这样。但实际发展叫人失望。K杂志第一年广告收入不足100万,我来半年时光,已经完成200万,不可谓进步不大,但李总和我都不满意。靠,两个追求完美的人在一起做事情,真累人啊。
  
  没有为什么,就是自己感觉不到前途在哪里。从跟高人学习角度上看,李总是搞风险投资出身,他的那套理论,我没听懂,当时对投行也没兴趣。而杂志社其他人也不是什么高人。从钱途上看,即使等到明年杂志上了正轨,年薪也不过30万—40万。我又不是没见过钱的人,这点钱无法叫我很动心。
  从工作上看,李总和我都是急性子。也许在面试时,我表现得期望值过高,他觉得我一上岗,广告就能大踏步前进,本来我也以为是这样。但实际发展叫人失望。K杂志第一年广告收入不足100万,我来半年时光,已经完成200万,不可谓进步不大,但李总和我都不满意。靠,两个追求完美的人在一起做事情,真累人啊。
  
  杂志广告的发展是个慢活,是个精细活。首先,4A广告公司和大牌客户要观察新杂志一年,这是行规。他们不轻易投放的原因简单,看准杂志发展状况,万一新杂志在市场上没立住,损失广告费是小,影响品牌形象是大。这个漫长的观察期谁也难改变。
  其次,4A广告公司投放杂志广告,都是每年10月份以后,开始做第二年计划,不大可能中途插进新的投放计划。道理简单,杂志广告一般是品牌形象广告,版面连个电话都没有,投放时机容易控制,而报纸广告是促销广告,投放时机相对灵活。唉,难道叫我等上这该死的第一年观察期?由此看,我的能力施展空间并不大。
  从工作氛围看,走进杂志社后,我才知道这是个典型家族企业。李总侄子任发行总监,侄媳妇是财务总监,李总弟弟是广告副总监,好嘛,500平米办公室里,我快被他们一家人包围了。
  我深知,杂志发展好坏,首先是编辑,其次是发行,最后才是广告。而编辑咱不懂财经,说不出个道道来。好,那从发行下手,落实整改策略,不料却触犯了老板侄子的利益和面子,也遭到侄媳妇的白眼。落实广告提成制度,更触犯了老板弟弟的权利和利益,总之,我工作开展艰难,干得不痛快。
  
  半年后,我似乎已经预计到未来三年的发展状况了,我有能力兑现自己的广告承诺,但财经编辑咱不懂,这跟当初拿不到报纸编辑权一样,而且周围人全是老板亲戚,很难施展拳脚。这时的我,知道自己的媒体梦想彻底破灭了。我擅长的是媒体整合经营,需要掌控编辑、发行和广告三合一的管理权,但在中国,无论是国营媒体,还是私人媒体,都不能给我提供这片天地。
  
  如果继续留在K杂志,我将成为现代城里一个白领,北京城里一个中产,那我的创业梦想如何实现?不行,我要改变这一切。要不年薪百万,要么跟高人学到真本事,学到本事后再次创业,二者必选其一。显然,K杂志不能满足我的期待。
  简而言之,在事业上,我和李总,和K杂志是个美丽误会,我为K杂志带去了发展思路、广告资源和业绩提升,K杂志给了我金钱,包括感情在内,我们两不相欠。直到今天,我认为李总还是我的朋友,过节时还有电话互致问候,这,已经足够了。感谢李总,在我前途一片渺茫时,给我一个宝贵的工作机会,在此,深表感谢,这点我永远铭刻在心。
  
  媒体梦想虽然破灭了,但我不能停下脚步,我要找到一片适合我的发展空间。
  
  半年业绩比去年一年业绩高一倍,这是咱脑子换来的,不是等机会等来的。说个我策划的细节。刚进报社,一问广告团队:“你们平时去见客户,都带什么资料去?”
  “一般就是一本杂志,一份刊例报价。”听完,晕倒。
  靠,就凭这两杆破抢,也敢出去抢广告?也太欺负客户的无知了吧。真佩服这帮人的胆大行为。
  在最短的时间内,我熟悉了财经杂志的运作规律和特点,还是那句话,咱脑子有时候真不白给,很快,我想了一计。当我对李总说完我想法后,他很是兴奋。
  
  半年业绩比去年一年业绩高一倍,这是咱脑子换来的,不是等机会等来的。说个我策划的细节。刚进报社,一问广告团队:“你们平时去见客户,都带什么资料去?”
  “一般就是一本杂志,一份刊例报价。”听完,晕倒。
  靠,就凭这两杆破抢,也敢出去抢广告?也太欺负客户的无知了吧。真佩服这帮人的胆大行为。
  在最短的时间内,我熟悉了财经杂志的运作规律和特点,还是那句话,咱脑子有时候真不白给,很快,我想了一计。当我对李总说完我想法后,他很是兴奋。
  
  通过和财经编辑们聊天,我了解几个有用信息。我们手里有全部上市公司、所有投资机构、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详细资料,包括法人代表、总裁和董事会秘书的名单和联络方式以及公司地址。于是,我叫人整理出这份资料,精装成册。好嘛,近两万人的顶级金融队伍,足足打印有300多页。我告诉业务员,这份资料包涵中国所有金融领域的主流人物,全是最顶级的,他们每期都看我们杂志,这是发行部提供的邮寄名录表。
  
  有人傻乎乎问:“雨总,客户不信怎么办?希望留下资料呢?”靠,问题问得够笨。
  “不信?重新告诉客户一遍,我们杂志的定位,就是给专业金融人士看的一本严肃财经读本。他们不仅每期看,还经常打电话咨询我们编辑呢。留下?这些信息保密,只能当面翻阅,绝对不可外借!你不会说,这本册子是你从发行部悄悄偷出来的吗?因为咱们关系铁磁,你才有机会看到。装点神秘有好处。”
  其实,估计名单里只有40%多的人看过K杂志,但这么说也不算过分,连《财经》对外报发行量还掺水呢,我这个说法又算什么?
  好,有了重磅级客户名单,就证明K杂志是财经类杂志里的顶级身份!大品牌不是想在高端人群里树立形象吗?以此高屋建瓴来影响白领基层,看,迎合你需求了吧,甚至还超过想象呢。客户是不是开始动心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