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飕111 177楼 2013-03-21 10:56:01
-----------------------------
@鼎新革故 184楼 2013-03-21 11:23:10
感觉楼主经济理论知识很强大,但心理学差了点,
既然经济学的元素是人,不学点心理学咋行呢。。。。。。
-----------------------------
那请给我点意见,该看哪些书?
@懒盐 185楼 2013-03-21 11:25:42
支持,等连载,我也觉得"经济人"的概念不靠谱,现实中的人往往更为复杂,一门社会科学,必须要有对人性的足够研究,这是根本
-----------------------------
非常赞同
@丢了猫的骑士 189楼 2013-03-21 11:29:30
好象把炒房单纯的说成赚差价~~~
这个说法太幼稚,这固然赚钱,但对资本来说,完全扯淡~~~
-----------------------------
拿就拿出整整一章来聊聊资本呗。下一章。
@junchen555000 202楼 2013-03-21 12:12:07
那么,楼主,你觉得接下来房价会怎么样呢?
你为什么说黄金十年,是不是指从2013年起,就不是房产的黄金期了呢?
-----------------------------
自住和投资是不一样的。你的问题我尽量在下一节聊聊个人看法。
@nsatar1 213楼 2013-03-21 13:02:12
作者说的并不违背西方经济学理论呀。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面对市场本来就是有划分的,而且经济理论本身也是有假定条件的,作者过分强调某一点,回避条件大谈所谓的西方经济学漏洞,让人很疑惑作者到底是怎么学的。
举个例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基本不存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常态,完全垄断市场也很少。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中,定价和竞争策略是不一样的。......
-----------------------------
经济学和文学不一样吧。我们先了解一下现实案例,然后再回到理论好不好?或者我在每一章后面稍做一个总结?
老实说现在对经济理论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大家不喜欢理论的,要的是实效。
@nsatar1 217楼 2013-03-21 13:47:49
寡头和垄断和人是不是经纪人没关系。就算人是纯粹的经纪人同样也会有寡头和垄断。而且会由于更强调分工而集成的过快。
经济人不见得是负面词。供求关系本身是不稳定和变化的,经济人可以通过价格最快调整供求关系,造成社会福祉最大化。但是完全经济人模型并不存在,经济学中也不认为它存在。
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经济学漏洞,相反,这些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解释。这也正好证明了经济学更多是解......
-----------------------------
……中国楼市可以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吗?哪个学派?哪个模型?
@nsatar1 213楼 2013-03-21 13:02:12
作者说的并不违背西方经济学理论呀。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面对市场本来就是有划分的,而且经济理论本身也是有假定条件的,作者过分强调某一点,回避条件大谈所谓的西方经济学漏洞,让人很疑惑作者到底是怎么学的。
举个例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基本不存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常态,完全垄断市场也很少。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中,定价和竞争策略是不一样的。......
-----------------------------
@yeziwuhen1985 216楼 2013-03-21 13:34:00
正是有垄断、寡头,人就不是单纯的经济人。正是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才有了寡头、垄断。楼主的说法不矛盾。道德情操论,这个,目前还不符合国情,别贪道德,还早。
-----------------------------
@公民灌水权 220楼 2013-03-21 14:02:35
我看楼主也不像学经济的。
所谓经济学假设,就跟科学假设类似,主要是为了简化模型和达到推理的效果。并不代表现实情况和实际。
比如牛顿力学定律,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无限匀速前进,这是现实中无法操作的,但这是定律的假设基础。你不能用现实中有摩擦力来证明牛顿力学是错误的。
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也一样,现实中永远不会存在,人性和偏好是经济人的摩擦......
-----------------------------
你作这个类比有一个前提,就是经济学这个人文学科和物理学这个自然科学是遵循同样法则的。那请你先证明这一点。前言里已经聊过这个问题了。
经济就在我们身边,可不可以聊点具体的实际的呢?我们不是来自娱自乐的。哪有老板或者客户愿意听这么多
另外,拜托,当年高考也要考物理的。
请去回忆一下牛顿力学定律和推导过程。是凭空想出来的还是先有一系列实验的?
@上天难欺 48楼 2013-03-19 18:06:41
聚英才而毁之,那是党校吧!
史上培养出贪官最多的名校!
-----------------------------
@搜飕111 52楼 2013-03-19 20:59:14
人家培养出来的领导也是最多的吧
-----------------------------
@bjwjbjwj008 221楼 2013-03-21 14:04:32
做人要理智,看问题要全面,中国绝大部分真正的精英,确实在体制内
-----------------------------
同意。
希望接下来更多的精英可以到经济中来,创造更多价值
@qinyongde 228楼 2013-03-21 15:38:53
刚看完,领悟一下先
-----------------------------
不胜惶恐。交流
@xinbin1122 230楼 2013-03-21 15:44:08
经济学,我学会了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他妈的没教我波动多少
-----------------------------
哈!
@老虎睿睿又被封杀 231楼 2013-03-21 15:45:48
???确定谢幕了???
-----------------------------
好像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嘛。下一节我聊聊自己的看法。交流才有收获
@hoodey 242楼 2013-03-21 18:54:36
赶脚可读性还可以的说
-----------------------------
非常感谢这样的肯定。
最担心的就是可读性不行,大家不爱看。那就不会有交流了。
@nsatar1 213楼 2013-03-21 13:02:12
作者说的并不违背西方经济学理论呀。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面对市场本来就是有划分的,而且经济理论本身也是有假定条件的,作者过分强调某一点,回避条件大谈所谓的西方经济学漏洞,让人很疑惑作者到底是怎么学的。
举个例子,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基本不存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是常态,完全垄断市场也很少。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中,定价和竞争策略是不一样的。......
-----------------------------
@yeziwuhen1985 216楼 2013-03-21 13:34:00
正是有垄断、寡头,人就不是单纯的经济人。正是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才有了寡头、垄断。楼主的说法不矛盾。道德情操论,这个,目前还不符合国情,别贪道德,还早。
-----------------------------
@公民灌水权 220楼 2013-03-21 14:02:35
我看楼主也不像学经济的。
所谓经济学假设,就跟科学假设类似,主要是为了简化模型和达到推理的效果。并不代表现实情况和实际。
比如牛顿力学定律,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无限匀速前进,这是现实中无法操作的,但这是定律的假设基础。你不能用现实中有摩擦力来证明牛顿力学是错误的。
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也一样,现实中永远不会存在,人性和偏好是经济人的摩擦......
-----------------------------
@搜飕111 250楼 2013-03-21 21:58:47
你作这个类比有一个前提,就是经济学这个人文学科和物理学这个自然科学是遵循同样法则的。那请你先证明这一点。前言里已经聊过这个问题了。
经济就在我们身边,可不可以聊点具体的实际的呢?我们不是来自娱自乐的。哪有老板或者客户愿意听这么多
另外,拜托,当年高考也要考物理的。
请去回忆一下牛顿力学定律和推导过程。是凭空想出来的还是先有一系列实验的?
-----------------------------
@yeziwuhen1985 252楼 2013-03-21 22:02:20
速度更新吧,废话少说,呵呵呵
-----------------------------
君将哀而生之乎?
看了大家的讨论,我去给下一节加点内容。今晚不知又几点睡了
@玛淇 218楼 2013-03-21 13:49:59
看完了三个陷阱那部分,楼主很有见地,能立足中国实际情况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理论功底和洞察力、应用力都十分出色,很佩服。只是有一点,我觉得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接地气的学问,所以会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正调整,而且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也会不同,所以拿几百年前的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去套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这不是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问题,是不知变通的经济学家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这门学科起......
-----------------------------
非常赞同。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接地气的学问。应该有不断的修正和调整!
所以在这里讨论点经济学,也未尝不可以。我想想
@phoenix143 261楼 2013-03-21 23:14:08
萨缪尔森 凯恩斯主义在西方早就已经不流行了。能作为教科书的文科教材哪有可能有很靠谱的?
去看看新奥地利的最新研究吧。
比楼主毕业晚点,学的也不是经济学。仍然不觉得楼主说的有多高深。好吧,我承认我完全是被“聚天下英才俱毁之”这一句给震了。这一天我总在想“聚天下英才尽毁之(我觉得这样更有气势,或许是楼主听错了)”这说法比Yu民,比李世民的“天下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更贴切,更让......
-----------------------------
有人怪我还没有说出中国房地产更深处的法则,你还觉得我把这个市场说得太玄乎了……
@搜飕111 166楼 2013-03-21 10:36:22
第四节 绞杀理性人
2002年,我还在学校读书。计量经济学老师布置了结课考核:每个人做一个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说是模型,实际上就是让我们通过数字和公式,来描述一个经济现象。我找来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数据,分析了这几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价的线性关系,得出“2002年上海房价对比主要城市被低估30%以上”的结论。这个作业在技术上毫无复杂之处,只是想着用学术知识去尝试说明点实际问题。当时没想......
-----------------------------
@历史每一刻 234楼 2013-03-21 16:17:57
历害啦,当时我们一些不学经济的也有感觉,只不过用的方法很土。
2002年的时候有一本很火的书,叫《穷爸爸、富爸爸》,是劝大家不要找固定工作,去不动产市场投机的。当时,我看完觉得有启发,便推荐给一伙朋友看,大家看完讨论后都去街上看不动产(书里的叫法),看了很多楼盘,然后分析那座楼将来会怎样升值。可惜那时候大家都不敏感,又热衷于电子游戏,玩了几天就去打游戏了。后来的事实很狗血,我们胡扯的......
-----------------------------
说得真好。不到第一线去,不可能知道市场的冷暖啊。
@gb2620 268楼 2013-03-22 00:52:04
楼主把地方政府看的太高了吧,怎么能忽略顶层设计,所以你这帖子注定宏观方面有所欠缺,微观方面倒是比较细致,还算可以看看。
建议楼主视野更宽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嘿嘿。
-----------------------------
拜托不要把后面的问题扯出来。
有些话已经说得够明白的了。如果还看不懂,就没有懂的必要了。
看到目前,还是比较文青的东西多一些。
贫道反而欣赏“公民灌水权”的很多观点。
楼主:搜飕111 时间:2013-03-21 21:42:07
@nsatar1 217楼 2013-03-21 13:47:49
寡头和垄断和人是不是经纪人没关系。就算人是纯粹的经纪人同样也会有寡头和垄断。而且会由于更强调分工而集成的过快。
经济人不见得是负面词。供求关系本身是不稳定和变化的,经济人可以通过价格最快调整供求关系,造成社会福祉最大化。但是完全经济人模型并不存在,经济学中也不认为它存在。
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经济学漏洞,相反,这些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解释。这也正好证明了经济学更多是解......
-----------------------------
……中国楼市可以用西方经济学解释吗?哪个学派?哪个模型?
-----------------------------------
@贫道贫得很 269楼 2013-03-22 00:58:28
楼主童鞋,不要气势这么咄咄逼人的哦?好好发你的帖子,让俺们看看里面有多少干货和新玩思维。
一个破中国楼市有多少悬奥的东西啊,贫道分分钟就可以解释它,根本用不着什么学派啊、模型啊的,嘿嘿!
你继续发帖,贫道喜欢你的哦!!!
-----------------------------
在论坛吗,这样才碰撞出火花来。这不把老道你给请出来了么。哈哈
@yesno001001 264楼 2013-03-21 23:55:25
看了楼主的文章感触颇深,出身相近,专业相同,当时也是第一节课时候问教授,什么是经济学,答曰“经邦济国”,顿觉!毕业后也是毫不犹豫进入房地产,一入市场更觉不同,不觉中房产已十年,不谈功名,不谈钱财,一篇文章唤醒当初的梦想,问自己还在否,热血沸腾,楼主写的很直观,也很深刻,相信是有感而作,坐等更新中,持续关注
-----------------------------
看来不是个别现象啊,共勉!
第五节 拜拜,黄金时代
2009年底开始,国家逐步取消了08年开始的各项房地产刺激政策。提出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条具体措施(简称“国四条”)。
在市场空头已经崩溃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房价会升到多高。除非是头脑清醒且意志极其坚定者,没有人敢于做逆向操作,卖出房子。投资市场总是少数人挣钱,多数人抬轿子,规则制定者稳赚不赔。难道还有其他结局吗?
2010年,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终于痛下杀手了。4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房价屡次有反复的苗头,又屡次被强压平复。这次的调控,不一样了。除了刚性需求外,其他楼市需求都被不同程度的限制起来。房地产泡沫,正在被有策略的逐步消解。某些人因为房地产泡沫而积累的财富,看似吃到了肚子里,实际上却消化不了,正逐步回吐。依然成为了老甲鱼们的盘中餐。但这些问题不属于经济范畴,这里不讨论。
什么叫“黄金时代”?可以零首付空手套白狼,可以年收益率300%,可以让购房者哭着喊着找你买房,可以越涨卖得越快。“人傻,钱多,速来”。形势好得让有些人忘记了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了,好像从此就成了贵族和精英,不会过平常日子了。有一次,某世界顶级投行开发布会,自信满满地公布他们某项产品的年平均收益率是6.8%,结果下面有位老先生忍不住喊出来“只有6.8%?”。场面极其尴尬,空气凝固了10秒钟。是啊,有些中国人是牛啊,那几年没有50%的收益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赚到钱了,秒杀国际顶级投行……是亲身经历的真事,就发生在南京西路的某个酒店顶层宴会厅。
2010年中—2012年末,可以算楼市黄金期的末尾。之所以还算黄金期,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还可以比较体面地兑现筹码落袋平安。这时候再入市投资,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就算房价再涨,恐怕也是账目利润兑现不了了,为人家当保管员而已。
当然,自住购房或者“被”自住购房是另外一回事,重点在“买”,就不需要考虑短期内“卖”的问题。所以,也没必要去扯什么“黄金”不“黄金”的事了。“衣食住行”是基本民生,会被保护起来,这不会断顿的。总之,2010年中,各路“神仙”们已经开始大规模调整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头寸了。也许有些撤出得更早,因为是“神仙”么,小蹄子们只能偶尔看到他们脚下踩的祥云,多了就不知道了。
之前讲了市场经济理论的三个缺陷和带来的陷阱,此刻对照楼市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一, 市场经济理论是偏袒强者和先来者的,制造了“完全竞争”陷阱。
2003年的时候,要结婚的年轻人花50万可以在上海的外环内轻松买到90平米的新房两室两厅。2010年的时候,就算花200万也很难买到同样的房子。就因为晚出生几年,一个年轻人和前辈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经济鸿沟。而富人们因为资金雄厚可以大肆囤积房产,也飞速的拉开与未富人群的经济鸿沟。这种经济鸿沟在婚姻上、社会地位上给后来者造成的巨大压力,逼迫他们接受现有的房地产格局,透支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为先来者的账目财富增值而买单。这样的“市场经济”有什么“完全竞争”可言?有什么效率和质量可言?只不过是一场冠冕堂皇的抢劫。年轻一代的愤怒和无奈如同岩浆般炽热,他们终究会成长起来,变成这个社会的主流,他们终将看清游戏的来龙去脉。和一代人为敌,那些迷信“市场经济”而大肆鼓吹房价、大肆屯房的人,就轮到你们仔细自己的皮了。
第二, 市场经济理论的视角是个人的,不是整体的。制造了“个人成功”陷阱。
一些个人投资房产者——也就是炒房客——和我说他们的困惑:觉得周围的人们疏远他们,网络上很多人咒骂他们,媒体老负面评价他们。他们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你觉得我是个坏人么?”他们很容易把这些归结为“仇富”心理,归结为国民素质。也许他们部分是对的,但肯定忽略了另外一些东西。
他们的个人素养往往是高的,作为个人,我觉得和他们交朋友是一件开心的事。但他们的投机行为并没有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处,反而挤占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和不怎么富裕的人——的空间和资源,逼迫人们付出更多的钱来换同样的东西。在市场经济理论里,这些炒房客的确可以对自己的行为问心无愧。可是,从社会整体的视角来说,炒房客实际上就是在抢那些后来者的钱。抢了人家的钱,人家结不了婚,在社会上抬不起头,还能指望人家说你好吗?相比于后来者承受的苦痛,这点“委屈”你们都不要再提啦。
第三, 市场经济理论夸大了个人理性,“个人理性”陷阱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
房地产这十年,证明“个人理性”实在是个靠不住的东西。当事情足够简单的时候,个人理性是有效的。但当事情复杂一点以后,个人理性就开始没有说服力了。人的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好恶是不一样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性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看法怎么可能一样?而且人有感性的一面,可以被打动。人也不是机器,理性可以被摧毁。在看网站看报纸的时候,房地产媒体人可以通过各种技能刺激购房人的欲望,引导购房人的看法;在售楼处的时候,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购房者的贪婪和恐惧爆发,定下房子;楼市的各级操盘手们,都在精心观察、影响、引导、驾驭着参与者的情感和理性,让市场走向他们期望的方向。
“个人理性”陷阱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完全不是危言耸听。一大群把胜利归功于自己“个人理性”的人们,志得意满、狂妄自大、迫不及待地冲向了下一个陷阱。2008年以后,大量实体经济资本进入到房地产领域所造成的后果,至少已经摧毁了某些区域的经济。在此回顾一场有关温州资本的真实辩论,叫做“资本的血统”。
“资本是有血统的!”FQQ瞪着灯泡一样亮的眼睛如是说,右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几个人正在围着他争论最近温州资本仍在大量买入房产的事。虽然FQQ是在座公认最牛的投资界人士,但这次他的观点大部分人都敢于反对了。霸气的抛出上面这句后,他往椅背上一靠,手一摊,继续说到:“等着看吧,温州的,这次可惜了……”
FQQ,男,1969年生人。真实身份不方便确认,常年戴着帽子,但不只是为了御寒。随身跟着个精悍的司机,但不只是为了给他开车。
钱就是钱,钱有什么血统呢?钱难道也有爸妈,也会遗传,也有家教吗?资本,就是冲着利润去的。如果资本有血统,那么这种血统对它的行为有什么影响?难道就能不冲着利润去了?如果资本有血统,那么除了冰凉的数字还可以和它叙叙温情攀攀亲戚吗?市场经济理论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说法。充满感性的人都被抽象成“理性人”,没生命的钱怎么可以流着血液!?
“资本的血统”究竟是指什么?真的存在吗?能带来什么现实的区别?
2009年,政府已经反复表示要对房地产进行强力调控,一边在不断做发展中西部的政策引导。实际上,依然有温州资金大举进入楼市,引起舆论和市场的一次又一次骚动。而只有少数的资金默默地往中西部去。大家和FQQ争论的,正是对这一系列事情的看法。这场辩论的胜败在2012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分出。温州房价相对于最高点几乎腰斩,大批温州企业面临危机。
如果没有强力调控来制止事态的蔓延,这样的后果完全会在更大范围内爆发。就算已经进行了调控,没有谁能有把握的讲:此轮房地产泡沫的警报已经解除,后续不会有问题爆发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房价带来的账面财富,终究是要有人去兑付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招不慎,几十年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很可能被人剪了羊毛。漫漫调整路,究竟需要经历多少艰难苦楚,究竟能不能经受住这一次考验,只有走着瞧了。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彻底的转变是必须的。如果中国解决不好房地产市场问题,那么中华民族如今的智慧和眼界也不过如此而已,远不如祖先,就不要妄谈什么伟大复兴了。回家洗洗睡了吧!
如果不调控,经济究竟会落到什么地步?有些人说:“没关系,让市场自己崩溃好了。市场最终会自己调整过来的,市场自己可以解决。”对,市场的确可以解决问题,就像时间可以医治失恋一样(实际上就是“什么都没解决”)。就是不知道这个市场将由谁主导啊?虎视眈眈的列强,愿不愿意让你慢慢调整啊?历史的教训就在不远的过去。如此大的一个国家,拥有如此多的人口和如此长的历史,正在做彻底的变革,担不起如此空谈。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还经过了N轮转述!
“资本的血统”,很有意思的提法。是不是可以让我们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更核心的深处呢?
本章经济原理小结:片面假设之谬误
(此部分为经济学理论爱好者所作,普通读者可以不阅读,不影响后续的理解)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理性人假设,存在严重缺陷。一方面,理性得出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则和环境。规则不同,理性得出的结论不同。另一方面,人的理性本身就是脆弱的。人的认知能力有局限,又容易受到感性的影响。中国房地产十年(2003-2012)正是生动的例子。
转轨中的中国,规则和观念都在剧烈变动中,人们的认知也在重建过程中,理性人究竟该按照旧体系思考还是按照新体系思考呢?因此,不具备一个稳定的“理性人假设”的存在基础。照搬纯粹市场经济学理论,经常获得糟糕的结果。
经济学是上层建筑,没有一系列基础制度安排和社会认同,再完美的理论体系都是空中楼阁。先进发达国家在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上都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制度安排和社会认同,所以顺畅运转。转轨中的中国如果只是学习表面理论,而没有从下层基础考察研究,只能是缘木求鱼。
经济学研究,特别是转轨(大变革)背景下的原理研究,必须深入到基本的人性中去,这样才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原来不准备涉及理论的,但既然很多人感兴趣,那么,基于人性,做一些经济学原理探讨,斗胆暂称做“人本经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