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人民币:品尝亦升值亦贬值的中国味道!【已出版】

  发改委的全称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是一个比部稍大一点的中央衙门机关。最初的宗旨是要给国家发展的方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医疗等等定一个发展的基调,权力当然要比一般的部要大,甚至也大于它的前身——国家计划委员会。
  但目前至少是从2008年开始,它的宏观功能正在逐渐淡化甚至丧失。越来越像一个“跑龙套”的小衙门了,2008年中央的刺激计划(主要指那4万亿),迅速导演出“跑部进钱”的闹剧。到了前几天发改委为了所谓控制物价的职能,低头哈腰到了找具体的企业约谈的地步,发改委混到今天不仅干起了“物价总督导员”的私活,甚至有充当“黑社会打手”的嫌疑。
  
  想象的场景一:发改委在国务院内部分工中开始充当控制物价的“第一打手”。
  既然是打手,就要露出“凶和狠”的特征。流氓打手的凶狠特征是先打“杀威棒”,于是年初一段时间先约谈那些有国际背景的大型超市,比如说家乐福,好像家乐福没买发改委的帐,于是发改委脸一沉授意他的下属国家工商总局之流,打了一记流氓性质的“闷棍”:理由是价格欺诈,每个店罚款50万元,连续罚了十几个分店,看你家乐福“疼不疼”。其实这标签价格与实际价格不符的欺诈行为,由来已久,也非家乐福一家,但棍子却只打到他一家头上,这就是所谓的杀一儆百。背后隐藏的逻辑绝不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啊,它要是真心那么做早干什么了,唯一的动机就是树立我发改委的“权威”。
  
  最新的杀威棒又不幸落在“双汇火腿肠”的头上,这一杀威棒甚至可以使“双汇”消失啊,其威力极大。好了,现在发改委充当控制物价的“第一打手”的所有障碍全部扫清了。
  最近,发改委从容的把洗涤剂行业的几个龙头老大,比如像纳爱斯啊,广东宝洁啊等等,招到发改委去约谈,告诉他们国家的大趋势、告诉他们不要顶风涨价、告诉他们要与发改委的意图“闻鸡起舞”,否则,我发改委就要打杀威棒。
  
  顺着这个思路,估计发改委下一步要找方便面的企业约谈,比如康师傅,福满多等。再接着找谁约谈呢?网友们发挥想象力吧。凡是这些被约谈的企业,大概都属于产业链的最下端。产业链的上端,发改委不但不打闷棍,而且还关爱有加,溺爱之情毫不掩饰。
  比如,对中石油、中石化等百般溺爱,不仅从不打闷棍、杀威棒,反过来,都到了“有求必应”的程度。对于中国电信部门的央企,其对平民百姓的欺诈,十几年来始终高居“民愤”的榜首,可是有罚款吗?可是有杀威棒吗?可是有紧箍咒吗?呵呵。
  
  在中国,电价恐怕是物价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了。不仅是因为电力是我们中国社会最核心的能源,同时也是市场货币容量最大的能源,汽油和柴油在电力面前只能是个“小巫”。而电价的上涨是绕不过去的“结”,发改委这第一杀手怎么面对这个电价的结呢?棒子不会好使的,“心头肉儿”的哄骗也不会好使,纠结啊,不妨为发改委捏一把汗啊!
  现在,发改委充当“第一打手”的现象已明确的浮出水面,那背后隐藏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出来:发改委是谁的发改委呀?在笔者所说的甲方里还是有明确的分工的,即有“国王”,还有“首相”,现在又出现一个“储君”呀!那发改委具体要遵从哪一位“大爷”的意图呢?
  
  解读两个新闻
  先解读博鳌论坛,在第十个年头,我们越来越看到这个论坛的气数已经尽了。从发展到巅峰的“清谈”,逐渐到“空谈”,今年实际已经“不谈”了。从阵势上看,最初还有东盟十国的领导人偶来捧场,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惨呢。金砖国家的领导人来海南,纯属被迫“顺道”,其中印度的总理辛格干脆绕道跑了。至于西班牙首相纯粹是为了钱而来,中国在西班牙最困难的时候,挥舞着手中人民的钱向西班牙炫耀,西班牙首相能不来吗?我想西班牙首相是顶着被侮辱的感觉,捏着鼻子顶住了“恶臭”来到了中国的三亚的,至于韩国派个总理来显然也别有用心呢。
  
  至于美国的前财长、前商务部长和日本的前首相,已经“退化”成很平庸的小人物了,人微言轻了。中国普通平民百姓是不懂的,用他们来撑博鳌论坛的门面实在是滑稽可笑。
  其实金砖国家去三亚也是清谈啊。几个所谓的新兴国家“门不当户不对”,积怨极深,猜忌此起彼伏,假装在一起清谈,劳民又伤财,有何意义呢?
  
  再解读一段新闻,就是关于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三万亿的新闻。
  这次主流媒体不仅没有对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三万亿美元而洋洋自得,甚至开始放出忧虑的口风。接着放出几只“专家级”老狗,狂吠着金融“暗物质”。这“暗物质”是啥谁也不懂,但作为现象恐怕十年前就大行其道了,而那些专家学者却似乎一夜之间才焕然大悟似的,走狗的丑态暴漏无疑。我曾在书里放言:中国就没有那种大规模的热钱(小规模的热钱中国肯定是有的),在专家学者的嘴里FDI变得有一万亿美元之巨了,但他们现在却栖身于M2中,以人民币来描述它们的身形,其逻辑上可笑之至!
  笔者早就说过,这国家外汇储备既是甲方的面子工程,又是甲方趋之若鹜的“真金实银”,现在甲方真的要采取行动把这笔钱由“左手”折腾到“右手”,即以名义的“国家储备”转移到切实的“私房钱”!要么准备“跑路”,要么用来“雇佣军”(像利比亚的卡扎菲那样)!
  
  回网友
  我反对大家存很多粮,发生粮荒的概率虽非常大,但不要紧。今年中国的粮食减产是必然的,但幅度很小,我估计在2~5%之间。这样就会产生粮价的上涨,而粮价只要是上涨10~20%,马上就使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浪费风格有明显的收敛,所以粮食供求关系是可以维持平衡的。甚至完全可以不用额外的进口粮食。
  发生粮荒,更多的是人为的炒作,政府不会故意而为之,所以这个突发事件的“导火索”一定来自于境外。国内的投机力量会把这个“不大的事件”发酵成“轰轰烈烈的事件”,这会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如果政府“用力过猛”会导致中国发生“阿拉伯事件”!如果政府“用力适度”,理论上粮荒的闹剧其周期顶多两三个月而已。所以,大家应该沉住气不必危言耸听。但防范于未然,家里储备三个月的食物还是应该的。
  
  中国经济的数据,其实没有太大的分析意义。比如说三月份的CPI,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4.9%,还是5.4%,还是5.9%?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太阳每日升起,我们仍然日升而做日落而息。
  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刘志军,这个铁道部的前部长。铁道部2009年的客运收入1090亿元,货运为1647亿元,而税后利润只有27亿元。这些数据是可以分析的,铁道部的主营业务的年收入只有2737亿元,但它的负债规模却超过1.3万亿元。为了掩盖铁道部内部的腐败和低效率,铁道部的下属各铁路局及铁路公司,往往用非主营业务的盈利(主要是非法卖地、房地产经营、地方平台融资圈钱等等)去弥补那巨额的亏空!所以,会在铁道部的账面上出现可笑的27亿元的盈利!
  
  即使退一步,一个政企不分的拥有380万雇员的臃肿的“经济融合体”,却能通过仅仅27亿元的利润去博得8000亿元的国家贷款,这不是闹剧是什么?显然刘志军本人没有这么大的决策能量,于是,在高铁如此狂热的时期,却突然半路上换了“高铁的主帅”。这说明:决策层并不在乎高铁是否赚钱,也不在乎高铁是否半途而废,导致国家和社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决策层只在乎“山头斗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