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岳奇航》——如果够自信,夜半孤灯时打开这书。。

  @我10GG 99楼 2013-03-31 14:48:00
  好看。第一眼就被吸引了!
  -----------------------------
  有眼力!
  @K死上帝的小强 103楼 2013-03-31 17:09:00
  没有了?
  -----------------------------
  还会有很多!
  @大耳多加菲 100楼 2013-03-31 15:04:00
  很期待故事的发展,对我这样的急性子来说,长篇实在是折磨人,不过故事这么好看,再长也追了!
  -----------------------------
  谢谢大耳的支持!
  @那一抹斜阳执念 102楼 2013-03-31 16:27:00
  lz 求更新啊 好看 追下去。。。。
  -----------------------------
  谢谢支持
  @你始终仍旧在 104楼 2013-03-31 17:29:00
  顶顶更健康!
  支持楼主!
  等养肥了再来看!
  希望楼主不要太监哦……
  -----------------------------
  谢谢朋友支持!
  @dbzhou888 111楼 2013-03-31 20:54:00
  说一堆废话,就是不知道更新,这样的帖子,不会有人气
  -----------------------------
  别急。。
  13

  驾车的络腮胡,是个私盐贩子。

  朝廷一向垄断官盐,严禁私盐流通,捉到贩卖私盐的,治罪是极其严厉的。所以,开封这一带盐贩子,只有在月黑风高的黑夜,才敢做这趟营生。古柏寺这个三岔口,是他们的必经之地,因而这盐贩原来就和这伙房的老和尚相熟。这趟捎人的买卖,和尚给的银镯沉得很,可抵得上他好几趟买卖了。但阵阵不安也涌了上来,盐贩不禁加快鞭赶频率,使那匹老马比往常快了一倍的速度,车轮狂转,向后飞溅出大片泥水……

  老和尚不时回头,透过车后窗格,警觉地监视着,唯恐那魇物追来。吕冯氏靠在结结实实、装满私盐的麻袋上,车外的阵阵凉风吹拂在她脸上,是那种久违的清新气息,完全没有古柏寺里令她窒息的骨灰焦味。强大的疲倦随之汹涌而来,淹没了她,顷刻间,她失去了所有知觉。

  等吕冯氏醒来,已经是第三天的早晨,她在车上足足睡了一天一夜。

  其间,和尚和盐贩两人交替驾车,翻山涉水,片刻不休,只在盐帮私设的两个秘密驿站换马修车,作了短暂停留,其余时间皆马不停蹄。自古百鬼皆避水,乘着大牛皮筏子摆渡过滔滔黄河后,和尚才稍稍安下心来。此时已在山东境内的聊城,距离河南开封府已有六百余里了。

  车行中,吕冯氏就着一口羊皮袋的水吃了烙饼,和尚看着,对她讲:

  “你没染上病,牙是白的”。

  老和尚在收拾火化的骸骨时看得真切,染病而死的人骨头、牙齿都是发暗发黑的。显然,火化后骨头呈灰白色的那些亡者,都是给那魇物祸害的。

  盐贩东魁忐忑地问:“师傅,庙里那是个什么东西?这么骇人!”

  老和尚摇摇头,没直接回答,半晌,他淡然道:“也没什么骇人,无非一死。只是她有牵挂,才遭罪了……”

  穿过无数草色枯黄树木稀疏的山岗,前方出现了墨绿色的树林,那是一大片茂密的柿树林。随着车轮前驶,林中传来声声犬吠。

  稍后,薄雾浅罩的柿林中出现了几户人家,屋舍上冒着袅袅炊烟。

  和尚寡居的姐姐沈氏就住在这儿。他对吕冯氏说,她可以先在这里暂住下,一个和尚带着个怀孕的女人家毕竟诸多不便。

  安顿妥吕冯氏后,喂了老马草料,和尚和盐贩就要走了。

  吕冯氏紧紧拽住和尚的袖子,眼眶含泪。他的离去,使吕冯氏觉得自己唯一可信赖的倚靠抽去了。都是那个寺院逃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不舍,不仅仅只有感激。
  
  和尚拉下她的手,双掌合十,低着灰白的头道:“阿弥陀佛,就在这里生下孩子吧,你保重…”。


  说完,转身登上盐贩的马车,消失在暗墨色的柿林深处。

  柿林寂静,车轮掀起的尘埃消匿已久,吕冯氏仍默默伫立……
  @伍佰年 113楼 2013-04-01 02:06:00
  回复第90楼(作者: @寒江孤舟一 +于+2013-03-31+12:37)
  @伍佰年 +84楼+2013-03-31+11:29:00
  等更新哦!逛了这么久终于找到我最喜……
  ==========
  今天晚了点,终于等到更新啦!呵呵,永远支持楼主!
  -----------------------------
  俺等伍佰年..
  @读花人 114楼 2013-04-01 07:22:00
  周一好!!!!
  -----------------------------
  好!!!!
  @清明天 122楼 2013-04-01 13:52:00
  话说故事的恐怖气氛搞得真心不错,感觉到处都是愁云惨淡的,楼主描写的天气都是比较阴沉的对吧,在下持续的关注的(笑)
  -----------------------------
  欢迎新朋友!

  

  深秋,柿子熟了。

  方圆二三十里的柿林挂满了红彤彤的硕果。柿林村的人家大都以种柿卖柿为生。用这里的柿子制成饼柿,品质上乘,远销到淮扬、苏杭、徽州等地。一到这时辰,各地的柿贩便驱着车马来收货了。原本安静的柿林村,充满了车夫商贩的吆喝声、骡马嘶叫声,热闹非凡。

  沈氏寡居,树少也有八九亩林地。在吕冯氏的帮助下,雇工,采摘,迅速卖掉了今年的收成。沈氏发现,本来非常辛苦的收获季节,变轻松了。吕冯氏原来在夫家的布庄里,丈夫只管跑货,经营都靠她的,她对买卖是颇有心得的。

  吕冯氏见柿果销得好,在村中盘下了七、八户村民家迟收的柿果,又到村口联络一些晚来的买家,几番竞价后,择出高价者的浙江商客卖之,赚了十几两差价银子。吕冯氏分了一半收入给沈氏,沈氏甚喜。

  数月来,一老一少两寡妇形同母女,相处甚是默契,沈家比以前多了些生气。只是沈氏发现,这个孕妇任何时候都不会笑,神情间总有种不安之色。无意中听到什么发出“咚…”的声音,这妇人会浑身一震,手捂胸口,脸色刹白,怔上好久才会缓过神来。

  如今吕冯氏头上掉的头发,又慢慢长了出来,也恢复了以往端秀的容颜,肚子也一天比一天大。

  那不堪回首的噩梦挥之不去,常使她夜半惊厥而起;也时常想起阴阳两隔的夫家。哀伤时,她轻抚日日增大的腹部,感到许些欣慰,那个家,毕竟还没完全消失。

  这天,吕冯氏在村口置备产后补血的药材。忽然,前面传来耳熟的吆喝声。一看,正是那个盐贩东魁,驾着马车朝她驶过来,在她跟前勒马,停下了。

  “老远就看到你了,呵呵…”东魁下车打招呼。

  虽说和这盐贩相处甚短,吕冯氏仍有他乡见故人之感,她赶紧招呼:“是东魁大哥呀!”

  稍作寒暄,盐贩看四下无人,俯身压低嗓音告诉吕冯氏一个消息,让她背脊发凉,四肢犹如浸在了隆冬的水塘里。
  @伍佰年 120楼 2013-04-01 12:33:00
  回复第118楼(作者: @寒江孤舟一 +于+2013-04-01+11:45)
  @伍佰年 +113楼+2013-04-01+02:06:00
  回复第90楼(作者:++++ @寒 ……
  ==========
  我从没在一个贴回复超过两次,这是我很喜欢的书,楼主可不要因为有个别出口成脏或者出言不逊的人就停了更啊!
  -----------------------------
  那不会,O(∩_∩)O~
  @琳童鞋长蛀牙了 126楼 2013-04-01 16:31:00
  ╯﹏╰看到精彩处,断了…
  -----------------------------
  就接上。
  @未染指世间忧烦 130楼 2013-04-01 18:19:00
  楼主加油,图片加文,很有创意
  -----------------------------
  谢谢!
  @清明天 133楼 2013-04-01 18:43:00
  正到精彩之处的说,话说寒江你何不在末尾加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呢?
  -----------------------------
  倒是可以考虑。哈哈。。
  @神通不敌业力 134楼 2013-04-01 19:22:00
  楼主加油,不够看啊,,,另外,火了会不会又去磨铁了。。。。
  -----------------------------
  虽然有几家网站来谈,目前没有打算去其他地方。。
  @小胖瓜2012 141楼 2013-04-01 20:41:00
  真心不错!楼主好文笔,更新再给力点就好了
  -----------------------------
  谢谢小胖瓜鼓励!
  @jkl11103 138楼 2013-04-01 20:11:00
  现在能看出是长篇的骨架了
  -----------------------------
  朋友貌似也是写作的。。
  @开开蹦 154楼 2013-04-01 23:54:00
  恩,帖子好看,书名就有点奇怪,像玄幻小说的书名,LZ的这个书名是否有深深含义,讲解一下吧。
  -----------------------------
  看下去就知道,故事大部分是在船上。。
  @Far_High_ 2013-04-01 22:02:00
  这是第一次这么接近楼主,也是第一次追书,文笔很好?
  -----------------------------
  @Far_High_ 150楼 2013-04-01 22:15:00
  ..。我这明明打的是叹号。
  -----------------------------
  谢谢Far_High支持!
  @徐烁实 148楼 2013-04-01 22:07:00
  好看,身临其境!
  -----------------------------
  这是俺的风格,非常高兴看到这句。
  14
  “如今开封府的人都知晓了,关在古柏寺中的二百多号城北人氏,连同寺内的七个杂役,全部死在寺内,寺内没一个活人。驻扎在寺院外营帐的二十来个官兵,倒安然无恙。官俯查不出其中的任何蹊跷,也不敢贸然进入古柏寺,如今古柏寺整个儿给封条封了…”。

  东魁捎来的讯息,似乎印证了她一直来的猜疑:所有当时在古柏寺里的人,都摆脱不了被害死的厄运,不管你逃得多远。自己和那老和尚,只是暂时的逃脱。

  吕冯氏不由牵挂起那老僧来,她问:“如今师傅在何处安身?”

  东魁说:“投单在聊城西门宝灵寺。和尚还特意交代过俺,路过时来看看你,他要你好好调养身子呢。”

  吕冯氏说:“师傅慈悲为怀,小女子一身两命全靠了他,他的恩德小女子感激不尽,就等孩子出生,小女子去宝灵寺登门看望他。”

  “嗯,俺每月都要经过聊城两趟,日后方便时,一定带你去。”东魁爽快地应承了。

  和盐贩东魁告别后,吕冯氏心头蒙了层阴霾,她臂扶着道边的老槐树,尽量抑制心中的缭乱。

  她竟有了个预感——此刻,那魇物正在寻找她跟和尚的途中。

  回到沈家,吕冯氏唯恐住了太近,到时候祸及沈氏,称自己住的需更透气些,要住到后院的草堂里。草堂四周都是茂密的柿林,距离沈氏屋有二十余步,草堂原来是和尚出家前办私塾的,堆了些杂物,吕冯氏就细细地整理这些东西。

  收拾了一半,她下身一热,自感孩子要出世了。

  闻讯而来的沈氏忙前忙后。半个时辰后,吕冯氏产下一个小小的男婴,不到三斤,细小的手掌几乎透明,像只大蛙。因为怀胎期间,一刻未曾安宁,能生下活的,吕冯氏已觉得老天保佑了。只是婴儿体貌孱弱,哭声极微弱,吕冯氏很是担心自己养不活他。

  在吕冯氏细心哺育之下,满月后,小孩壮了些,眉目间依稀能看到丈夫的样子,是个清秀温厚的模样,吕冯氏看了又看,百看不厌。

  孩子愈来愈让人怜爱,同时,吕冯氏滋生出一种恐惧,她想都不敢多想——那魇物,会不会放过这个孩子?而且这几天来,吕冯氏不安的悸动加重了,时常从床上惊厥起,无端地心悸盗汗,又有几分当初在古柏寺夜里的那感觉了。

  那是不祥之兆来了?

  半个月后,东魁来了。

  他的马车栓在草堂的篱笆桩上。
  
  “真邪门了…”东魁端着吕冯氏敬上的茶水,面带疑虑和一丝忐忑,念叨着,“来的路上,两个驿站的弟兄都说起,夜里听到马圈里马闹腾得很,跑去一看,马圈附近竟有个黑糊糊的身影飘忽而过,有股难闻的怪味,那些马都是被这东西惊吓的…”

  吕冯氏心下一颤,手中的茶壶差点滑脱。

  “也怪了,盐帮兄弟都是昼伏夜出的大胆汉,身上带着匕首,一瞥到那像婆子的黑影,汗毛都树起,转身就避,那东西带着股说不出的阴邪气…你说过,寺里的魇物看去像个老婆子,会不会是它?”

  是它!吕冯氏犹遭雷击,一时发懵,说不出话来。那魇物从来都是夜半出现,盐帮的人也是昼伏夜出的,因而撞见也不为怪。

  “如果是这东西,它到驿站干吗?”东魁一脸疑惑,抹去粘在胡须上的茶水。

  之前的猜疑和预感果然在发生。吕冯氏暗暗判定那魇婆在追踪她,当时从寺里逃出来,除了在盐贩的两处驿站换马修车,其他地方完全没停留过,所以,嗅觉犹如猎犬般敏锐的魇物,一定在自己停留过的驿站,或者载拉过自己的马上嗅到了蛛丝马迹,随后,顺着残留的气息,一站站寻踪觅迹而来。

  吕冯氏胸口一阵心绞痛,她压下慌乱,问:“靠近聊城的驿站,是何时看到那个东西的?”

  “靠近聊城的?嗯,是一个月前看到它的,靠近开封的,是两月前看到的…”

  两个等距的驿站,把开封府和聊城之间的六百来里分成三段,两百来里一段,一月前就它在距离聊城两百来里那个驿站,此时莫约在?!吕冯氏心一颤。

  这处不可再待了。
  @伍佰年 158楼 2013-04-02 01:38:00
  总觉得更新不够看,哈哈哈,不过总比没得看强。细水长流~
  -----------------------------
  刚整理了一段
  俺也睡了,上午11点前,方便的朋友帮顶下。更过新了,让那批朋友来看。。谢啦!
  @家祺儿 167楼 2013-04-02 06:59:00
  d
  -----------------------------
  @znsigan 166楼 2013-04-02 04:55:00
  写的真不错喜欢
  -----------------------------
  @Picese_jx 165楼 2013-04-02 04:37:00
  啊哟 好可怕但是好好看啊啊
  -----------------------------
  @波波881100 164楼 2013-04-02 03:57:00
  真好看啊,要是多点就好了
  -----------------------------
  兄弟几个不睡吗??不过这正好是夜里看的书,呵呵。。
  @徐烁实 174楼 2013-04-02 09:41:00
  期待更新
  -----------------------------
  谢谢徐烁实!
  @清明天 171楼 2013-04-02 08:29:00
  话说古柏寺年久失修,佛法衰微,又有焚化血肉之气息,遭到魇物入侵,那灵宝寺香火旺盛,魇魔妖物应当是避讳的吧
  -----------------------------
  清明天同学这几句笔法不错。。
  @小胖瓜2012 177楼 2013-04-02 12:02:00
  还没吃饭,上来给楼主顶下,下午还有更吧?
  -----------------------------
  正在修改,下午不一定。。
  @神通不敌业力 168楼 2013-04-02 07:07:00
  真好看,希望楼主能坚持在天涯发完。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谢谢!
  @大耳多加菲 181楼 2013-04-02 15:16:00
  好看,难得的好故事。人气慢慢上来了,就是标题好像不太吸引人哈,要不给加个副标题啥的,免得大家错过好文章,
  -----------------------------
  或许吧。。
  @522769782 185楼 2013-04-02 17:42:00
  蛮吸引人的,可是太短,养肥了再看
  -----------------------------
  新朋友握手!
  15
  “大哥,你带我去宝灵寺吧!”

  吕冯氏迅速整理了要带的东西,抱上儿子,和沈氏作别。年近七旬的沈氏眼见别离,抱过孩儿搂了楼,眼睛湿润了。吕冯氏在她面前跪下,连磕了三头。站起抱回孩,登上盐贩的马车,离开了柿林村。

  老和尚和自己是古柏寺仅剩的两个活口,他和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必须去向他通报那魇物寻踪而来的消息。吕冯氏只想尽快到达宝灵寺。

  车行不到半日,听到了撞钟声,前方青黛色的松柏丛中露出黄色粉墙,宝灵寺到了。待吕冯氏下车后,东魁赶车自己办事去了。吕冯氏买了一把香,抱着孩进了庙门。

  院内萦绕着绵长悲凉的梵唱,这是个中型寺院。

  见吕冯氏并不确切那老和尚的称谓,黑胖的知客僧不耐地手指前殿称:“全寺僧人都在那做法事,自己认去吧”。

  吕冯氏走近前殿张望,只见几十个僧人披着玄色袈裟,围着一具蒙着深灰色麻布的物件,昏昏沉沉唱念着。对面的和尚里没看到那老僧。这时,怀里的孩儿被梵唱吵哭了,背对着她的几个和尚转过头来瞅,吕冯氏看着,老僧也不在其中。

  吕冯氏朝中间麻布蒙着的物件望去,只见其中一端的麻布下,霍然露出一团灰色的头发。

  她太熟悉这头灰短发了,当初那老和尚背着她逃出,这头灰发一直就在眼前晃动。刹那间,吕冯氏血都凉了,身体打晃。她抱紧了孩,不顾众僧正做着法事,跨过门来,挤进众僧冲到遗体边。

  边上的小和尚来不及阻挡,被吕冯氏一把拉开覆盖的麻布。

  这老和尚,瞪着大如鹅蛋的双眼,面色死灰。

  吕冯氏瞬间明白,他是被那魇婆戕害的!

  吕冯氏心窝一阵刺痛,头皮发麻,浑身渗出冷汗。和尚们责斥她哄赶她,她也不多说,回头就走。

  灵宝寺相比柿林村离那个驿站更近,那魇物就先找到了和尚。

  此刻,它就在这个寺院里。

  吕冯氏紧紧搂着孩,屏住呼吸,不敢留下太多气息,向着寺门小跑过去。只见一路的石板路上,自己的影子在苍白的日光下急剧晃动。她感到背脊悚然,身后的庙宇某处隐藏着一双毒目,像根长棍子戳着自己的背脊,死盯着她跑出寺院门槛。

  跑到马车处,东魁正等着,吕冯氏跳上车,喘过气来讲:“师傅死了!大哥!请送我到南埠头!快!”

  东魁见她面色煞白,知道事情不妙,也不多问,急挥鞭,驱车向南埠头赶去。

  天黑前一定要赶到,吕冯氏知道有一艘运柿船傍晚出发,从这里到浙江去。若是今晚不离开聊城地区,恐怕是睡在任何地方,半夜里,这魇物都会寻迹找来!

  只是不知这班船有没有驶出,现在也顾不上了。吕冯氏看着刚满月的儿,在马车极大的颠簸中摇晃,心如刀割。正调整怀抱的姿势,车轮又在道上一块石头上猛一震弹,孩的头猝不及防磕在车板上,圆脑袋瞬间撞出一个大包,孩张大了嘴,哭得要背过气了。吕冯氏心疼得自裁的心都有了。

  天色发暗时,南埠头终于赶到。

  京杭大运河的尽头笼罩着昏暗的暮霭,埠头的苦力遥指空无一物的江面说,运柿船已走了。吕冯氏只觉得万念俱灰,双眼发黑。
  
  稍后,又听得那苦力说,运柿船要在前面的集贾镇稍做停留,载上一些土产。

  “还要去吗?”东魁似乎有些疲倦了。但看到吕冯氏那满脸的祈求,他默默转身,高举起马鞭,使劲挥下。

  运柿船开走已久,现在赶去,不知是否还赶得上。东魁死命驱赶着马车,向着十余里外的集贾镇驰去,他古铜色的脸上满是汗水珠,一条条淌下。有些事情一旦做上,停下也难了。

  天完全黑了,终于赶到了集贾镇码头。码头的桅杆上挂着几盏渔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船员们正将最后几包货物拉上船舷。这条载满了货物吃水颇深的大船,正是那艘吕冯氏望穿秋水的运柿船。巧的是,那船主正是吕冯氏在柿林村认识的,买过她的柿子。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码头上,吕冯氏抱着孩子,朝东魁跪下,磕了一头。

  东魁扶起冯氏,脸上竟露出许些犹豫不决,憋涨着什么,忽然他说:“一定要走吗?”

  吕冯氏点头,从包袱里拿出一锭银饼,塞到东魁手里,拧头就朝船上走。

  背后东魁赶上来,伸臂一探,拳头把银饼塞进她抱着的蜡烛包中,口中责怪:“太见外了,妹子,路上要用的!”

  他转身跳下了船,吕冯氏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立在船舷缓缓挥手。

  船开后,东魁仍旧呆立在岸上,吕冯氏喊道:“大哥保重!回去吧……”

  她换只手臂抱孩儿,从包袱里滑出银饼和一个银手镯,这镯是母亲传她的古物,之前作为东魁带她逃亡的报酬给的。方才,东魁竟一并暗暗塞还给她了。

  吕冯氏心中感激,又五味杂陈,望着岸上的东魁渐远去,想到再也不能见到,忽然惆怅了…

  江风猎猎,鼓满了船帆。不一会,东魁和码头退后消逝在暗夜里。
  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