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这些临时拼凑的武器之简陋寒酸,让大伙心坠寒潭。
道长手提那套倭铠甲,走到船舵旁,替海胜套上。舵手暴露在舱外,是敌船攻击的首要目标,须着重防护。
当海胜穿上铠甲,戴上倭兜后,看起来就是个倭将在船尾把舵了。为了更好防护,海胜又在舵的两边船舷钉了几块大木板防箭。
随后,心灯吩咐水手用水桶打上海水,浇在船篷上,爬上桅杆浇在帆上,船体湿漉就不怕火箭了。
航生刚跑出后舱看了眼,被道长推回船舱。“不要出舱,就待在施先生身边。”说完,道长持剑走到海胜身旁,眯着眼凝望来船。
那是艘方头的日本关船,三桅,因而速度比道士船快。此时已追近了,能清晰地看到草席编制的帆上画了个着衲衣的比丘,左手持念珠,右手持六轮锡杖,虽是慈眉善目的僧像,却是沿海一带小儿闻之不敢啼哭的八幡大菩萨像,倭人的武运之神,是倭船的保护神,每艘倭船上必有八幡像或八幡旗帜。
“一方菩萨只保佑一方子民?滑稽!实在滑稽啊……”施先生和航生头探出舷窗外,眯着眼看那帆上的八幡像,老爷子不住地摇头叹息。
道长让阿太将绑在桅杆上的倭人解下,和另一个水手把他推到了船尾。过会儿,或许能起到人质的作用。
此时海浪大了,浪头上泛起了白色的水花。倭船从道士船右舷驶了上来,距离道士船三四丈远,众人才发觉这艘倭船要比道士船大一半。船头站了十多个穿着铠甲的倭人,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刀枪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众多倭人围着一位头戴金色兜盔的倭将,他兜上竟竖着一排“南无阿弥陀佛”的铜字。那倭将手里竟拿了把长柄小团扇,立在舷前,抱了双臂冷眼瞅着道士船。
如此的大船,估计在舱内操船的还有十几人,加上舷上的十六七个,倭人总数不会少于三十来人。道士船上不算那些躺在铺位上的伤者,加上施先生和航生这一老一少,也就十二人。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了。
舷窗后,施先生不住提起袖子擦脑门,航生看到他额上全是晶亮的汗珠。
道士船上那个操舵的“武士”让倭人倍感吃惊,几个倭人对着海胜吼了几句,但他们看到那个被阿太推到船舷的己方俘虏后,就不再吼了。
那倭人双手被绳子反绑着,看到倭船驶近,却毫无喜悦,反而面如土色,浑身不住地抖颤。
“停船!交出高丽大使和船上日本人,跟随本船驶回明州,违抗者格杀勿论!”这汉话字正腔圆,倭将身边开腔的那位竟是明国人,他的发式却和倭人一样,头顶剃光。
半晌,道长开口:“这倭人可以带走,其他的,恕不从命。”若是听从了倭人,根据倭人在明州的行径,回到明州后,基本是夺船后,全部乘员遭斩首。
那通事朝倭将叽咕几句,倭将眯眼看了看道士船上被俘的倭人,向边上头一歪,吩咐一声,两边倭兵散开,露出后面舱门。
深暗的舱里一个大脑袋低着出来了,等他出了舱门,慢慢直起肉塔般的躯体。舷窗后的航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那是一个妖物般的花斑巨人。
足足有十尺来高(约2米40),犹如象立猪群,其余倭人戴了头盔才及他胸口以下。倭人身材普遍不高,长成如此大个亦是奇葩了。这巨无霸裸着上身,粗壮的胸膛、胳膊布满了青红相间的海蛟纹刺青,虽然赤身,却像穿了件绣工细密的花衣,看去诡异而悚然,狰狞刺目。
这巨人长了个宽大结实的下巴,嘴角似笑非笑,看去有那种屠夫脸上特有的残忍和冷酷。

他伸出蒲扇大的手,从边上倭人拿来一根长矛,举起臂舞动起来,那根矛在他手里似乎变成一根滑稽的小枪。舞动中,他满脸的横肉和全身的肉竟动了起来,完全是座活的肉塔。那刺青巨汉舞着,忽然持矛向后一拉。
“小心!”道长喝一声。
话音未落,那支矛带着风声抛射来。
这矛竟是射向那被俘的倭人的,因为力道奇大,“噗!”矛从那倭人胸中贯穿过,又穿过他身后阿太肩膀,将两人一串钉在舱板上,矛柄一阵急遽地晃动。
倭人就这样解决了人质难题。
阿太肩膀被钉在舱上,痛得叫出声来,他爹心疼地怒嚎一声,操起根竹篙向倭人抛去,倭人四散中,那镐却被刺青汉双手捏住了。
海胜冲到阿太身边,去拔矛,孰料这矛插了极深,一时竟拔不出。
心灯见着有倭人拉了弓弦来射,赶紧用剑舞成一个光圈,护着海胜将那矛拔了出来,海胜推开断气的倭人,扶着阿太刚躲到船舷后,那刺青巨汉拿了那支竹镐,手臂一扬,这竹镐像支扭动的长蛇朝心灯窜来。
航生和施先生刚缩到舷窗后,“嘭…”一根竹镐霍然从船舱中段横穿过。看着贯穿船舱两壁的竹杆,舱内的人面面相觑了。
倭船贴近了,和道士船只隔了两丈多远。就在此时,倭人抛过来两支铁飞抓,飞抓钩着了道士船船头的船舷。后面绳子一拉紧,两船间的距离就更近了,道士船眼看着被倭船抓住了。
“砍断飞抓绳!”心灯大叫。
可是,倭人一见舱里有人出来,马上射箭,根本冲不出去。驼子老刘咬了咬牙,扛了那口船上最大的铁锅出了船舱。倭人的箭射在铁锅上,“叮当”声不绝于耳。
老刘冲到飞抓边,用铁锅罩着身体,提了菜刀又砍又切,不知刀钝还是绳子结实,一时竟弄它不断。
老刘正割着,突然“咚咚…”几响,他眼前的船板上出现了几只包着甲片的靴子。
倭人跳上船了。急切下,老刘“呯”放下大铁锅,矮小的身躯完全缩在了铁锅之中,在漆黑的锅里,他终于砍断了那两根飞抓绳。绳一断,在海胜的操舵下,两船又拉开了距离,后面七八个倭人顿时又跳不上来了。
但已经有五个倭人持刀跳上了道士船,毫不理会那口会切绳的大黑锅,直冲舱门。倭人刚接近,从舱里猛捅出几支镐,把他们拒在船舱外。
此时,所有水手都隐藏在船舱里,拿了仅有的一些家伙,抵御倭人进入舱门。除了昏迷的李松溪父女,受伤的明军军官陈东来,朝鲜侍卫朴佑田手里都拿了凳子,几块压舱石,趴在铺位上,准备和倭人拼个你死我活。
这些临时拼凑的武器之简陋寒酸,让大伙心坠寒潭。
道长手提那套倭铠甲,走到船舵旁,替海胜套上。舵手暴露在舱外,是敌船攻击的首要目标,须着重防护。
当海胜穿上铠甲,戴上倭兜后,看起来就是个倭将在船尾把舵了。为了更好防护,海胜又在舵的两边船舷钉了几块大木板防箭。
随后,心灯吩咐水手用水桶打上海水,浇在船篷上,爬上桅杆浇在帆上,船体湿漉就不怕火箭了。
航生刚跑出后舱看了眼,被道长推回船舱。“不要出舱,就待在施先生身边。”说完,道长持剑走到海胜身旁,眯着眼凝望来船。
那是艘方头的日本关船,三桅,因而速度比道士船快。此时已追近了,能清晰地看到草席编制的帆上画了个着衲衣的比丘,左手持念珠,右手持六轮锡杖,虽是慈眉善目的僧像,却是沿海一带小儿闻之不敢啼哭的八幡大菩萨像,倭人的武运之神,是倭船的保护神,每艘倭船上必有八幡像或八幡旗帜。
“一方菩萨只保佑一方子民?滑稽!实在滑稽啊……”施先生和航生头探出舷窗外,眯着眼看那帆上的八幡像,老爷子不住地摇头叹息。
道长让阿太将绑在桅杆上的倭人解下,和另一个水手把他推到了船尾。过会儿,或许能起到人质的作用。
此时海浪大了,浪头上泛起了白色的水花。倭船从道士船右舷驶了上来,距离道士船三四丈远,众人才发觉这艘倭船要比道士船大一半。船头站了十多个穿着铠甲的倭人,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刀枪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众多倭人围着一位头戴金色兜盔的倭将,他兜上竟竖着一排“南无阿弥陀佛”的铜字。那倭将手里竟拿了把长柄小团扇,立在舷前,抱了双臂冷眼瞅着道士船。
如此的大船,估计在舱内操船的还有十几人,加上舷上的十六七个,倭人总数不会少于三十来人。道士船上不算那些躺在铺位上的伤者,加上施先生和航生这一老一少,也就十二人。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了。
舷窗后,施先生不住提起袖子擦脑门,航生看到他额上全是晶亮的汗珠。
道士船上那个操舵的“武士”让倭人倍感吃惊,几个倭人对着海胜吼了几句,但他们看到那个被阿太推到船舷的己方俘虏后,就不再吼了。
那倭人双手被绳子反绑着,看到倭船驶近,却毫无喜悦,反而面如土色,浑身不住地抖颤。
“停船!交出高丽大使和船上日本人,跟随本船驶回明州,违抗者格杀勿论!”这汉话字正腔圆,倭将身边开腔的那位竟是明国人,他的发式却和倭人一样,头顶剃光。
半晌,道长开口:“这倭人可以带走,其他的,恕不从命。”若是听从了倭人,根据倭人在明州的行径,回到明州后,基本是夺船后,全部乘员遭斩首。
那通事朝倭将叽咕几句,倭将眯眼看了看道士船上被俘的倭人,向边上头一歪,吩咐一声,两边倭兵散开,露出后面舱门。
深暗的舱里一个大脑袋低着出来了,等他出了舱门,慢慢直起肉塔般的躯体。舷窗后的航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那是一个妖物般的花斑巨人。
足足有十尺来高(约2米40),犹如象立猪群,其余倭人戴了头盔才及他胸口以下。倭人身材普遍不高,长成如此大个亦是奇葩了。这巨无霸裸着上身,粗壮的胸膛、胳膊布满了青红相间的海蛟纹刺青,虽然赤身,却像穿了件绣工细密的花衣,看去诡异而悚然,狰狞刺目。
这巨人长了个宽大结实的下巴,嘴角似笑非笑,看去有那种屠夫脸上特有的残忍和冷酷。

他伸出蒲扇大的手,从边上倭人拿来一根长矛,举起臂舞动起来,那根矛在他手里似乎变成一根滑稽的小枪。舞动中,他满脸的横肉和全身的肉竟动了起来,完全是座活的肉塔。那刺青巨汉舞着,忽然持矛向后一拉。
“小心!”道长喝一声。
话音未落,那支矛带着风声抛射来。
这矛竟是射向那被俘的倭人的,因为力道奇大,“噗!”矛从那倭人胸中贯穿过,又穿过他身后阿太肩膀,将两人一串钉在舱板上,矛柄一阵急遽地晃动。
倭人就这样解决了人质难题。
阿太肩膀被钉在舱上,痛得叫出声来,他爹心疼地怒嚎一声,操起根竹篙向倭人抛去,倭人四散中,那镐却被刺青汉双手捏住了。
海胜冲到阿太身边,去拔矛,孰料这矛插了极深,一时竟拔不出。
心灯见着有倭人拉了弓弦来射,赶紧用剑舞成一个光圈,护着海胜将那矛拔了出来,海胜推开断气的倭人,扶着阿太刚躲到船舷后,那刺青巨汉拿了那支竹镐,手臂一扬,这竹镐像支扭动的长蛇朝心灯窜来。
航生和施先生刚缩到舷窗后,“嘭…”一根竹镐霍然从船舱中段横穿过。看着贯穿船舱两壁的竹杆,舱内的人面面相觑了。
倭船贴近了,和道士船只隔了两丈多远。就在此时,倭人抛过来两支铁飞抓,飞抓钩着了道士船船头的船舷。后面绳子一拉紧,两船间的距离就更近了,道士船眼看着被倭船抓住了。
“砍断飞抓绳!”心灯大叫。
可是,倭人一见舱里有人出来,马上射箭,根本冲不出去。驼子老刘咬了咬牙,扛了那口船上最大的铁锅出了船舱。倭人的箭射在铁锅上,“叮当”声不绝于耳。
老刘冲到飞抓边,用铁锅罩着身体,提了菜刀又砍又切,不知刀钝还是绳子结实,一时竟弄它不断。
老刘正割着,突然“咚咚…”几响,他眼前的船板上出现了几只包着甲片的靴子。
倭人跳上船了。急切下,老刘“呯”放下大铁锅,矮小的身躯完全缩在了铁锅之中,在漆黑的锅里,他终于砍断了那两根飞抓绳。绳一断,在海胜的操舵下,两船又拉开了距离,后面七八个倭人顿时又跳不上来了。
但已经有五个倭人持刀跳上了道士船,毫不理会那口会切绳的大黑锅,直冲舱门。倭人刚接近,从舱里猛捅出几支镐,把他们拒在船舱外。
此时,所有水手都隐藏在船舱里,拿了仅有的一些家伙,抵御倭人进入舱门。除了昏迷的李松溪父女,受伤的明军军官陈东来,朝鲜侍卫朴佑田手里都拿了凳子,几块压舱石,趴在铺位上,准备和倭人拼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