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主 4楼 2013-10-21 23:17:33
2.东风汽车 中央企业
东风集团的影响力在国内仅次于一汽集团,排名第二。
这家在计划经济时代诞生于深山里的企业,在当时几乎倾一国之力而完成,寄托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期望。但是令人万分遗憾的是,东风汽车在带头大哥一汽集团的领导下,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卖国投敌的道路,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拦路猛虎。口口声声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市场让出去了,技术没有换来。
和一汽集团一样,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非......
-----------------------------
@locedown 238楼 2013-10-22 20:47:21
东风自主车型才卖了几千量?
别空口说大话
-----------------------------
@沧浪阁主 1598楼 2013-10-27 21:19:44
他在瞎扯,再则,怎么不看看东风的重汽,卡车,特种车卖了多少
-----------------------------
说得非常清楚,东风乘用车。东风包括解放的商用车都是历史上倾一国之力打下的家底,是一汽和东风继承的最丰厚的遗产。
即便如此,和福田的商用车比一比也就知道差距了。
13.江铃 ,浮世翩翩佳公子
在说江铃之前,首先需要声明一点,今天俺拆卸的江铃,就是最早、最主体、最大也最全的江铃,不但包含江铃股份的JMC、宝典和驭胜,也包括江铃控股的陆风和风华。
江铃是一家低调的企业,规模不大,产品不多,社会关注度不高,在中国汽车行业,江铃是一个另类,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江铃温柔敦厚,像一个温文儒雅的世家公子,每年十几万台的销量,十几亿的利润,虽然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是维持小康也已经是绰绰有余。
它既不像一汽、东风一样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躺在垄断政策的豪华大床上舒舒服服睡大觉,因此承受全国的谴责。也不像长城、吉利、奇瑞这些出身草根的企业奋发进取,拼搏奋斗,从来不敢停下来休息。
江铃的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相对成功,使得它几乎不必太过努力就能生活得轻松自在。和福特合作的全顺销量非常稳定,每年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自主品牌的皮卡和SUV销量也非常稳定,每年给企业带来稳定收益;商用车在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乘用车有一定特色,技术在国内居于中等,质量和口碑也算不错,政策资源肯定不如央企,但是比起民营企业还是强太多。
江铃的第二个特点是股权关系非常复杂。江铃汽车、江铃集团、江铃控股、江铃股份,即便是业内人士,也不一定能高清他们的关系。目前而言,江铃的业务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块是江铃控股,江铃集团和长安汽车各占50%,由长安方面出任法人,长安集团略占优势,江铃控股的主要产品是江铃当年倾力打造的陆风SUV和风华轿车,陆风SUV的基础本来非常优秀,但是因为江铃方面转移资源,导致陆风发展较为缓慢。
江铃的另一块业务是江铃控股和福特合资的江铃股份,在这块业务里,江铃和长安各占20%,福特占30%,但是非常令人吊诡的是,虽然江铃和长安股份一样,但是两家搞不到一起,江铃比长安要强势得多,直接抛开控股的陆风,堵着气重新上马了一个和陆风高度竞争的驭胜。造成两者的直接对抗和针对竞争。
虽然江铃因为股权问题有一定内耗,但是企业发展从容不迫,不疾不徐,相对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江铃的日子过得比较安逸,这种安逸的日子让江铃避免了太多发展路上的陷阱,一直是很多企业羡慕的对象。如果中国市场已经成熟,那么江铃肯定将是其中的一个贵族。问题是中国的市场远不成熟,发展速度太快,过于安逸的生存态度让江铃失去了很多。
十年前,江铃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比长城要强,它的宝典皮卡比长城的迪尔要先进,它的陆风SUV比长城的塞弗要先进,它的轻卡远远超过长城的商用车,它获得政府的支持和长城不可同日而语,它的合资企业每年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是十年以后,江铃和长城的地位几乎发生了完全的逆转,2012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和利润都已经数倍于江铃汽车。
现在的江铃处于一个微妙位置,可退可进,可攻可守,进攻的话,有充足的粮草弹药的支持,防守的话,也有足够的粮食和利润让江铃支撑下去。问题是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不知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江铃还能舒服多久?面对饿狼般的国内竞争对手们的前后夹击,温和敦厚的江铃、浮世翩翩佳公子还能舒服多久?
既然迟早都要逼上梁山,还不如早做安排,现在省内的昌河刚刚独立,北汽还没有吃下,正是江铃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江铃有强大的商用车基础,有充裕丰沛的资金,如果能够通过拿下昌河整合江西省的汽车产业,可以立即获得昌河在乘用车方面的技术储备,更可间接获得昌河拥有的轿车生产资质,弥补乘用车的短板,进而成为一个覆盖商用车和乘用车全系产品线的总和产业集团,从三线企业直接晋身二线企业行列。
当然是否能够合并昌河,主要就是看江铃的欲望和理想了,如果江铃存有此心,那么以江铃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北汽必然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江铃依旧知足常乐小富即安,那么舒服的日子一定还可以继续几年。
但是几年以后,就谁也不敢预测,或许早晚还是长安口中的食物。
合资贡献指数:3
自主贡献指数:6
本来计划今天更完,就此封帖,看来是不可能了。
只好明天继续了。
不过后面的几个相对都是二线、三线品牌,重要性远远不如前面,
这个帖子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此为止了。
更完这些企业,可能会适当做一些简单评论。就是随心所欲,没有一定规则了。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谢谢你们!
@我的地主 5楼 2013-10-21 23:19:22
东风汽车,第二汉奸,第二卖国王八蛋企业!
合资贡献指数:10
自主贡献指数:1
-----------------------------
@陆航ABC 305楼 2013-10-22 22:04:04
东风应该更名为进口汽车组装厂。自从第二汽车制造厂变成东风汽车公司后,它已经从造车为主变成了以卖车为主,东风公司车造的的不咋地,大干部出的可不少,从八十年代开始,历任的厂长经理基本上都跑到北京当大官了,陈清泰、李岚清、王兆国、苗圩等等,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奇瑞、吉利等后起之秀总是被本国的汽车行业主管机关歧视,只能成为二等公民的原因,常言道:利害相连。正是国家政策层面对一汽、东风的长期保护,才是......
-----------------------------
@沧浪阁主 1601楼 2013-10-27 21:23:00
你有了解过东风的重汽,卡车,军用特种车么,乘用车算个毛线,东风一年销售额四千亿,乘用车占多少
-----------------------------
目前东风集团的合资公司有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东风日产、东风悦达、东风康明斯等等。2013年9月,仅东风日产一家新车销售量就达9.27万辆。
请你告诉我9月份东风商用车所有车型加在一汽的销量吧。然后自己再算算其中的比例。
无论如何今晚更新完毕,绝对不会再拖。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16.海马
海马的全称是一汽海马,但是我更愿意省略前面一汽的前缀,以海马称之,因为无论是广大的人民,还是海马自己,都不是非常喜欢这个前缀,而这个前缀的来源,同样要归咎于我国恐怖的乘用车审批制度。
和国内所有自主品牌相比,海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前辈,这个前辈生产轿车的历史有多早?恐怕要超过很多国人的想象。
1988年,海马正式成立,不久推出了第一款旅行轿车海马929,1994年海马开始生产马自达经典产品,老款323,但是海马这时遇到了奇瑞一样的难题,就是没有乘用车牌照,虽然海马有能力、有技术、生产的轿车质量还不错,但是没有轿车牌照,一切都是零。海马生产的轿车只能在偷偷在岛内销售,而无法正式上市。
困局一直持续,后来海马毫无办法,1997年以资产划拨的形式挂靠在一汽的旗下,才算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但是虽然挂着一汽的名头,一汽却既没有投入资金,也没有投入技术,更没有投入管理。而除了一纸牌照,一汽也确实没有任何可以给予海马的东西,因为一汽自己的品牌都做得那么烂,又拿什么给海马?
所以一切只能依靠海马自己去打拼,而日方马自达给予了最大的技术支持,帮助海马走上了振兴之路。(在此感谢一下马自达,马自达确实给了海马很多东西,不像大众,连一个狗屁都不给一汽。)
2001年海马推出国内首款家庭MPV普力马,因为是填补市场空白,海马毫不犹豫定了一个几达20万的高价,一台车轻松获得数万的利润。2002年海马在马自达的支持下,几乎和马自达同步推出经典轿车福美来,这款车因为经典外形、良好质量、合适的价格以及挂着马自达的商标,在当时家庭轿车急缺的形势下很快就打出一片天地,和通用凯越、现代伊兰特并称新三样,海马也从一个边缘地区的边缘汽车,一跃而进入市场主流。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马自达看到福美来热销,很快就决定转移阵地,放弃实力弱小的海马,转头去和一汽、长安谈合资,放弃了对海马的支持,也不再允许海马实用马自达的商标。
失去了马自达的支持,在断奶的威胁下,海马不得不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换下了马自达全球通用的商标,开始实用自己的海鸥,被迫走上了完全自主的道路。
开始的几年,海马走得确实比较艰难,连续几款产品都不被认可,基本还是吃此前市场的老本,但是即便如此,海马在不断摸索之中不断成长,逐渐消化了马自达遗留的资产,并且初步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最近几年推出的海马骑士和新型轿车M3已经开始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尤其是M3这款车型,2013年9月份销量接近6000量,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成为自主品牌里面一款非常优秀的产品。
但是海马最让人欣喜的成绩还并非一两个车型的突破,而是企业做大做强独立发展的理想和魄力,早期海马汽车因为不能获得生产资质,而不得不将一半的股份白送给一汽,获得一纸资质,但是在马自达撤出以后,反而激发了海马做大做强独立发展的勇气。
马自达撤离的第二年,海马集团就抛开一汽,特别成立了海马郑州基地,而这个基地将是没有一汽的纯粹海马自己的底盘,担心刺激一汽,海马先期的产品将是微车为主,但是以海马的非凡决心和魄力,我更愿意相信,早晚有一天,是海马自己,而非一汽海马成为自主品牌崛起的一个典型。
回首海马走过的道路,我们发现,这是一条真正的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先期,海马没有技术没有产品,选择和马自达合资,合资几年,便从合资伙伴那里学习到了一切,现在拥有了完全的自主开发能力,再也不受到合资伙伴的掣肘,从外资的小伙伴,一跃而起成为自主品牌的新锐力量。和海马相比,一汽、东风、上海、北汽、广汽这些企业都是不够格的,他们坐拥比海马优厚百倍的条件,和外资合资几十年,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开发能力,实在是无法给国人交代。
衷心希望海马早日成功,我祝福海马!
合资贡献指数:1
自主贡献指数:7
15.夏利
夏利,又是一家让人无比纠结无比痛楚的自主企业,这家昔日连续18年的自主品牌的冠军,现在已经沦落到被逐出自主主力阵营,被迫和青年莲花、众泰汽车这样的三流、四流选手为伍。2012年夏利全年产销18万台,比2011年下降三成,2013年9月,天津一汽几个品牌加在一起,不过一万台的销量,比起去年又明显不如。
如果不出现大的转折,这家此前自主轿车的标杆企业,极有可能就此慢慢消亡。
夏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1986年,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刚刚启动,全国仅有上海大众、北京吉普两家合资整车企业,广州标致还没有下线,一汽大众还要等5年,广州本田和上海通用还要等十年以上,夏利的起步,可谓中国汽车行业的元老之一。
1986年9月30日,夏利引进大发技术生产的TJ7100两厢轿车正式下线,这也是国产第一台两厢轿车,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奇迹!,而在此后17年的时间里,夏利一直牢牢保持着自主品牌第一的宝座。
一直到2001年,夏利在轿车的市场占有率还在7%以上,是为不折不扣的国民车。
夏利的转折在2002年,这一年,夏利在淫媒丰田的穿针引线和政府的拉郎配的干预下,嫁给了一汽集团,从独立自主的汽车公司,成为一汽集团下属的地方分公司。
当时嫁给一汽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基本都和政策有关,都是政府做主。一个原因是夏利一直想上排量大一些的车,但是限于国家“三大三小”的限制,作为三小之一的夏利没有权力上大排量的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出于做大做强的考虑,一直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并,积极进行拉郎配。
可惜的是,夏利嫁给一汽之后,并没有从一汽得到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因为一汽自己就是一个阿斗,它的自主品牌销量连夏利的十分之一也没有,政府将夏利嫁给一汽,就是弥补一汽自主的短板。问题是一汽的短板好像是补上了,可是夏利却从此给糟蹋掉了。
没有嫁给一汽之前,夏利好歹享有自由管理权,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销量连年增长,十几年都是自主第一。
嫁给一汽之后,自由没有了,技术没得到,受制于一汽的夏利几乎以一年倒退一个名次的速度沦落,十年时间,从自主的绝对王牌,沦落到自主二线,甚至三线的水平,现在夏利所有车型加在一起的销量,还不如吉利一款帝豪。
更让人悲哀的是,政府最喜欢的就是拉郎配,害了不仅仅一个夏利。
政府喜欢拉郎配,因为可以充分表现它们自由支配资源的权力,但是它们只负责展现它们的权力,却毫不需要承担责任。
汽车行业政府主导的拉郎配没有一例成功,产生了极大的副作用,扼杀了很多富有竞争力的民族企业,在政府大规模拉郎配之前,各个地方还是有一些地方车企的,虽然因为体制的桎梏销量低下,但是还是有一些比较不错的苗子,江淮、夏利、昌河、、五菱、南汽、江铃、长丰、悦达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苗子肯定不如民营企业,但是比起尸位素餐完全不思进取的央企还是要努力一些,也更有市场竞争意识。
但是政府的拉郎配的目标就是对准这些企业,打着将央企做大做强的旗号,对这些本来富有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了斩首政策,将他们以行政命令强行撮合到央企和大国企的旗下。
问题是这些央企和大国企本身毫无竞争力,而且非常不思进取,不但不能给予这些优势企业以技术和管理的支持,反而因为极端落后的文化,将这些本来相对较好的自主苗子给扼杀掉,大大摧毁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竞争能力,也部分摧毁了自主品牌未来潜力。
17力帆、青年、华泰、众泰们
关于第17号名单,我思考了很久,到底要将哪个企业放上去,确实让人为难。
我曾经考虑了五菱,但是虽然从感情上我一直认为五菱是一家自主品牌,但是从法律上,五菱确实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而且是外资打压自主品牌的一大利器。
我曾经考虑力帆,力帆的产品虽然没有任何特点,企业也没有任何长处,向来是模仿起家,但是最近几款车的外形确实有了起色。
我考虑过华泰,这是一家有实力也有背景的企业,柴油发动机的技术也是屈指可数,但是华泰的销量却是着实可怜。
我考虑过众泰,众泰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而且市场反应也比较灵敏,但是这两年确实有一些退步,尤其是长城和长安涉入小型SUV之后,众泰的小型SUV明显萎缩。
我考虑过青年,这家企业的商用车和乘用车齐头并进,还获得了莲花的技术,但是除此之外,好像再无别的亮点。
但是说来说去,自主品牌也就这么可怜的几家,尤其是更具优势的民族品牌,更是少得可怜,三十年来,政府批准的有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不过长城、吉利、比亚迪、华泰、众泰、力帆和青年寥寥7家。而就在这7家里,比亚迪是通过收购秦川福莱尔获得牌照,众泰是通过收购江南奥拓获得牌照,青年莲花是通过收购贵航云雀获得牌照。30年来,真正正式获得国家允许制造轿车的气势只有长城、吉利、华泰和力帆这四家。
而且,以目前的趋势,政府好像已经收紧了民营企业进入整车行业的大门,所以虽然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但是对于已经进入的这几家企业,却因此而获得了政策的保护。因为后来的竞争者极少,而能获得更宽松的生存空间,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我衷心希望他们都能成长起来。
其实,在当下的中国,制造受市场欢迎的汽车并非无迹可寻。
只要做到三点即可:
1.漂亮的外观,但是不要总山寨。
2.稳定的质量,不能总是闹毛病。
3.合适的价格,不一定多么便宜,但是绝对不能太贵,性价比要高。
只要做到这三点,想卖不出去也难,至于技术先进与否,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并非致命,看看捷达、桑塔男和朗逸的畅销就知道了。
系列帖子,到此为止。
我祝福民族汽车工业!
@我的地主 17楼 2013-10-22 01:16:00
4.长安汽车 央企下属企业
长安汽车,为中国兵器下属企业,综合实力国内排名第四,如加上商用车,实际排名自主第一。
长安汽车,避居西南一隅,二十年前,长安和国内的云雀、江南等兵工企业下属单位一样,在军转民的市场大潮中,被迫走上了市场的道路,随遇而安,自生自灭。
但是和云雀、江南不同,长安汽车有着悠久的工业 历史 和光荣的贵族传承,它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北洋时代的洋务运动,它在抗战期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军工厂之一,它在解放后研制成功一款轻型越野车,后来拿到北京,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吉普212……
但是长安尤为幸运得是,它在转折年代迎来了它的领袖尹家绪——中国汽车行业为数极少的真正伟大企业家。
尹家绪接手长安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变革,长安也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的蜕变。
市场方面,长安南征北战,合纵连横,收购胜利,进军南京,合并哈飞、吞掉昌河
-------------------------
@china_sun3113 1680楼 2013-10-29 10:31:10.0
这是原版吗
-----------------------------
嗯,原版
@六安市范范 1664楼 2013-10-29 02:31:41.0
为什么不谈谈江淮?!
-----------------------------
谈了江淮,第一12就是江淮,排名还是靠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