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战争 1097楼 2014-01-06 10:28:42
仿朱自清《春》 银行年终总结
盼望着,盼望着,年底来了,年末考核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行长们的身板朗硬朗起来了,肚子涨起来了,脸也红起来了。
客户经理们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拉存款的,卖基金的。饭店里,KTV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站着,坐着,喝几箱酒,唱几首歌,洗几次脚,搓几次澡。营销轻悄悄的,客户软绵绵的。
工行的、农行的、中行的,你不让我,我......
-----------------------------
@随便玩玩2011 1313楼 2014-01-10 00:19:24
很多朋友被起诉,当然他们贷款的时候都是做的假材料,联保贷的都是欠银行几千万,想问LZ是不是房产土地资产拍卖了他们就没事了 不用坐牢吧
-----------------------------
银行报案的目的只是为了追回欠款,防止形成逃废债的风气,报案也是无奈之举。现在有两种倾向让银行束手无策,一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所有人都不还,借款人不还,担保人也不还,谁还谁傻瓜;二是有还款能力也不还,不怕民事诉讼,想当老赖。现在的金融环境要比以前好多的,启码政府还是支持银行的。想一想,5000元以上都可以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几千万的债务不可能说逃脱就逃脱了。
@黄金战争 2014-01-07 21:59:31
不过,刘大鹏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2011年10月份,随着何长河被债主起诉,邹平的高利贷金字塔几乎在一夜之间坍塌。一夜暴富的神话迅速转变家破人亡的悲剧。
刘大鹏则因无法吸收新的资金,自然也无力支付给刘晓利息。
-----------------------------
@拉着手刹起步 1311楼 2014-01-10 00:02:30
你好,楼主,我今年刚进入银行,在山东一个三级城市新设立的城商行分行,目前负责零售,能否给指点一下下一步如何开展零售业务,如何通过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
-----------------------------
零售业务要比公司业务难做,短时间内出成绩比较难,对团队管理要求比较高。做零售业务,做管理需要一套手段,自己做客户经理又是一套手段,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
通过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保证金,二是结算存款,其他的都不好弄。今年银根紧缩,企业对银行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感觉这些都不需要谈判了,能接受条件并且配合好的就放款,不接受就算了。
虚张声势
临近年末,银行与企业的银企对接会选在了这家公司,我作为一员,也有幸参加了这次现场会,在企业倒闭之前目睹遗容。
这家企业确实够阔气的,占地500亩,在厂区参观,从这头走向那头,必须要开车,一是厂区太大,二是天气很冷。这家企业原来是一家小水泥厂,由于在市区附近,又不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就责令搬迁。于是企业在开发区征地500亩,在新厂区建设。在厂区内,看到了生产项目还不少,一是水泥项目,二是超微矿粉项目,三是预应力管桩项目,四是在厂区还有一个加油站。由于厂区占地面积太大,项目堆放在一起倒并不显得拥挤。
这家企业的知名度是相应大的,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牌有好多块,估计每年仅这一项广告费也上百万元。
在现场,企业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融资需求,银行也讲了自己的政策和程序。但是我看到,这家企业的老板神情的确有些不是很自然,项目讲得也不如其他几位慷慨激昂,就像前面说的债务缠身的老板。
现场会开完了,不长时间就过春节,春节之后不长时间,就听说企业被债主们堵门,不欠宣布倒闭。
请大家不要再猜楼主是哪家银行、哪个地方的,世界很小,一说这找到。这些案例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教训,给后来人一些借鉴,没有批评指责企业或老板的用意。但也怕有人看了后对号入座,引起一些不好的反应。谢谢大家!
@黄金战争 2014-01-07 21:59:31
不过,刘大鹏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2011年10月份,随着何长河被债主起诉,邹平的高利贷金字塔几乎在一夜之间坍塌。一夜暴富的神话迅速转变家破人亡的悲剧。
刘大鹏则因无法吸收新的资金,自然也无力支付给刘晓利息。
-----------------------------
@拉着手刹起步 1311楼 2014-01-10 00:02:30
你好,楼主,我今年刚进入银行,在山东一个三级城市新设立的城商行分行,目前负责零售,能否给指点一下下一步如何开展零售业务,如何通过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
-----------------------------
@黄金战争 1339楼 2014-01-10 21:48:56
零售业务要比公司业务难做,短时间内出成绩比较难,对团队管理要求比较高。做零售业务,做管理需要一套手段,自己做客户经理又是一套手段,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
通过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保证金,二是结算存款,其他的都不好弄。今年银根紧缩,企业对银行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感觉这些都不需要谈判了,能接受条件并且配合好的就放款,不接受就算了。
-----------------------------
@zhongliang2012 1341楼 2014-01-10 22:04:12
断供的多吗 ??
-----------------------------
房贷断供的并不多。看似失业的还不算多,现在的感觉是劳动力不足,企业招工难,而不是劳动人就业难。在饭店里,原来的服务员都是大姑娘,保安都是小伙子,现在一半的服务员是大嫂、大妈,保安也基本成了大爷辈的。在工地上,建筑工人基本是白发苍苍的老头,有一个老板说,他的工地上工人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轻工要想干活,找份工作是不难的。
这家企业倒闭有诸多原因,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首先是天时方面,赶上政策不好。老板之所以敢用民间资金上这么大的项目,是觉得有一些资金还来源,一是政府的拆迁补偿款,总数有几千万,但是政府只到位了一部分,与他想像的差距甚远;二是他想着土地证办下来,以土地证抵押,银行贷款很容易获批。这个公司地工业园属于招商引资项目,土地比较便宜,几年的时间土地增值不少,贷款的时候多评估一些,资金就足够了。但是他的项目属于建材项目,属于不支持行业,多家银行都未获批,他设想的资金也未到位。
说到地利,主要是这里不是水泥产区,也不是原材料产地,在附近不远处有几家水泥厂,位于原材料产地,规模也很大,水泥即使运过来价格也比他的成本低。
说到人和,主要是管理的问题。企业倒闭后,有的债权人去收企业的应收款,但是到企业上一问,人家说业务员己经把钱拿走了,回头到企业查账,却没收到这笔钱。管理松散,指头缝里就漏掉不少。
虽然资金紧张,企业还是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首先是圈这么大的地,根本用不了,何必在固定资产上投这么多?如果是企业有富余资金可以,就当一项投资,以后卖地。现在是自有资金不足,借民间资金买地,没有账算。第二是在企业内部设加油站,为此还成立了一家能源公司,企业的车辆并不多,没有必要自己设,纯属浪费。第三是据说还花500万建了一个游泳池,那天去看的时候天太冷,没亲眼看到。
通过这个案例,我总结出几点,第一个是,在户外乱投广告的企业不可信。一般的广告是给消费者看的,卖的主要是消费类产品。这家企业,主要生产水泥和商砼,属于生产资料类产品,说句实话,他的客户没有多少,顶多百十个,而且这些客户还不是靠广告维护的,那花费上百万投广告给谁看?给政府看到了也不好,税务局以为你做得很大,他们不多收税吗?我觉得是为了给银行看,给债主们看。所以在户外看到很多企业的广告,人倒要思考一下企业究竟怎么样。第二个是,乱上项目的不可信。今天一个项目,明天一个项目,东一个项目,西一个项目,老板讲得热火朝天利润可观前景诱人,其实未必,讲故事的老板靠不住。第三个是,政府推荐的项目也不一定很可靠。政府站在政府的角度处理问题,和银行所站的角度是不完全一致的。
@黄金战争
再请教楼主一个问题,由于本人对金融这块是外行,完全不懂,还望赐教!
------------------------------------------------------------------------
@别想我是shui 1373楼 2014-01-11 18:51:15
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是做零售行业的,员工规模5,6十人左右,一年产值不到1千万。毛利可观,纯利微薄。
自从去年参加了“金朝阳”培训后完全改变了经营方向和模式,简单来说主要以炒房和放贷为主,贷款购买了宝马7系,300平以上的豪宅,总之先把自已包装成有钱人,然后再把房产抵押给银行套现,并利用资产优势办理大额信用卡套现,与其它几个企业主互相做假流水,互相担保等方式向银行贷款,总之不顾一切取得贷款,然......
-----------------------------
这也是一种无奈,实体经济不赚钱,大家都涌向泡沫经济,只要泡沫一破,立即崩盘。房地产的操盘手是政府,所以这个泡沫轻易不会破,不知道要吹到什么时候。高利贷就不好说了,过去、现在和将来,跑路的有的是。
对于大企业,这种手法基本己经是普遍的了。银监会三令五申,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银行的放贷冲动也很大,但是天量的放贷背后,没有看到实体经济发力,搞得监管部门很恼火。所有的大企业,几乎没有不搞房地产的,有的是和政府一起玩。大企业帮政府出钱办一些事,政府就送一些地,接着房地产就搞起来了。并且,大企业都有了自己的小贷公司,关键是有一条,小贷公司的发起人必须有大企业,这样,玩也得玩,不玩也得玩。最后,大企业贷出的款,流向主业的很少,源源不断地流向房地产和民间资金市场。
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强,他的融资渠道多,危机处理机制也比较到位。但是对于中企业或者个人,这简直是玩火。居然有这样的培训机构,教人邪门歪道,很容易走火入魔。
搞房地产,现在我觉得没什么搞头,大城市还好一些,在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己经很小了,即使涨,也涨不过利息,我觉得借钱去搞房地产几乎没有什么账算。
至于贷出款来放高利贷,据我所看到的(样本足够大),跑路的多,赔本的多,持平己经算不错了,能赚钱的寥寥无几。
两年之前,银行贷款也好贷,民间资金市场也活跃,找几个人联保,这家银行三百,那家银行二百,不出半年,千把万的资金到手了。然后就去放高利贷,再后来就收不回来。比比皆是。从2013年开始,大部分放高利贷的是亏损的,很多收手不干了。不要说去投什么项目,就是贷款搭桥也不愿做了。很多人是联手搞的,大家在一起既有互保、联保关系,也一起向某个项目放贷,出事之后,一连串的全部完蛋。听说过的最有意思的是,有五个人在一起搞,全都是开着奔驰宝马,不出一年,五个人完了两对半。
银行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明明知道客户贷款的用途不合规,但还是去放;明明看出主业用不了这些钱,也会去放。关键是,现在的经济很不健康,做正经生意不赚钱。这类行业,毫无疑问是高风险,也是高收益,也只有他们能支付得起高利息,银行才能有比较高的收益。命苦不能怨政府,选上了这条路,就愿赌服输吧。
但是我做的时候,还有会有选择的。第一类是抵押的。这些客户原来也是从事普通的行业,比如说零售业,由于从业时间比较长,积累下一些资产。到后来,零售业利润率变低,他们就将资产抵押贷款,转借给别人。这些客户还是比较安全的,一是他们的资产实力比较雄厚,有一定的家底;二是他们的财产大部分是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知道创业的艰辛,所以不会随随便便的乱投;三是他们从业时间比较长,无论是人脉关系,还是看人看企业的水平,都会有一定的经验。第二类是担保类的,主要是看主业是否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有的客户主业己经做好很多年,但是向上发展遇到了天花板。正常来说这类客户是没有融资需求的,他们贷款的话,一定是把钱用在了别的地方了。对于这类企业,我觉得是看主要是否能够有相应有盈利能力,就是说即使放贷的钱全亏了,只要主业还在,也能一点点把贷款还上,还有机会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