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有这么个故事。对了,师傅你怎么说那苏轼扒灰呢?啥意思呀?
嘿。你娃子还小。这扒灰就是偷儿媳妇的意思。 啊?那苏轼还偷偷跟自己儿媳妇私通? 那倒没有,只是有这么个苗头,今夜喜神动了魂魄,我们也不能睡了,索性我也就给你讲讲故事,解解乏吧。
这苏轼乃是不世的才子。好比唐代的李白,杜甫。可这人活在当世都免不了娶妻生子。也苏轼也不例外。膝下也有个儿子,偏偏这个儿子却是个庸才。每日里只知道外出饮酒作乐,不思进取,导致妻子在家独守空房。而苏轼因为年岁已大,喜欢坐在桌前发呆。 这有一日苏轼又开始发呆,琢磨诗文。这个时候儿媳妇进来送茶。要说这苏轼的儿媳妇却也是个貌美如花的才女。琴棋书画那是样样精通。当初嫁入苏家便是仰慕苏轼的文采,哪里知道这苏轼盖世的文豪却生的是庸才的儿子。不由心灰意冷。借着送茶的机会仔细的打量自己公公,心里寻思着自己若是再早生个二十年,那该多好。
当真是我恨君生早,我生君已老。而这个时候正在苦思冥想的苏轼突然看到儿媳妇俏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借着门外的光芒,不由心中赞叹,好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可惜偏偏是我儿媳妇,不由的看的脸红。 这女子最是心细,见公公无由来的脸红,心中便若有所猜,却又不明言,怕被公公呵斥自己放浪。于是开口询问。公公,你怎的突然脸红了?
苏轼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当下也不搭话,接过儿媳妇手中的茶杯,用手指沾了沾,在桌子茶水上面写了一句诗,因为桌子终日没擦过,上面灰尘遍布,所以这字迹也是清晰异常,儿媳妇探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阳春不敢弹。当下耳根一红,也用手沾了沾茶水在后面续写了一句。借于公弹又何妨,肥水不流外人田。说完便羞答答的低下头走进房间去了,这诗一出,看的苏轼是心猿意马,就欲跟着儿媳妇进去,哪料到儿子这个时候回来了,在门口冲他大喊,父亲大人,你在干嘛呢? 听到儿子声音,苏轼赶忙把桌上的灰尘擦掉,开口答道,没干嘛,我在扒灰呢。后来这苏轼有一次跟好友喝酒,把这一桩趣事给说漏嘴。从这以后,人们就把公公跟儿媳妇苟合称为扒灰。
原来是这么个趣事,这苏轼可当真是风流成性色胆包天,把个读书人的礼义廉耻也丢了个干干净净。
这世道哪有什么礼义廉耻,不过是君王标榜出来约束愚民所用的,道教的老子做书道德经,经上曾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讲究的就是一个肉弱强食。这上古的君子从春秋以后就断绝啦,即使是那明朝所谓的大儒朱熹提倡顺天理,灭人欲,还不是一样的三妻四妾,蓄养狎妓,每逢好友来府上作乐,更是两男一女,还美名其约双龙戏凤。把个孔圣人的教化丢的一干二净,哪里还有什么羞耻之心。其学问,不过是一块蒙羞布。
到了这后世,那些个所谓文人才子。更是只知道之乎者也,所以评书有云,百无一用是书生。 你可切莫如此,沽名钓誉。应当潜心修行。不然这技艺不够扎实。嘴皮子再利索,说于这喜神听,也是无用。你要知道合抱之木,生于微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可是老子曾经说过的。
是,师傅教训的是。我自当用心学习,不敢有丝毫放松。
嗯,你这样说就对了,以后你自当像那摩诃迦叶尊者一般。用心苦练,切莫贪恋红尘。
是,师傅。不过这摩诃迦叶是谁?你还是给我讲讲吧,田华听到师傅说起一个前人,又想磨个故事。
嘿。这摩诃迦叶尊者乃是佛祖座下弟子,如来佛祖每逢有重大法会,皆有两大尊者立于身旁,一名摩诃迦叶,一名阿难。这迦叶尊者虽说是佛祖膝弟子,却从不因此而骄傲自满。甚至从不在城里居住,终日徘徊于山林里面。与百兽为伍,渴了就喝山泉,饿了吃野果。所以这大迦叶是苦行第一,头陀第一。
曾经大梵天率领部众前来灵鹫山拜见如来佛祖,向如来请求传法,并因此而献上金婆罗花于佛足底下。如来手拈金婆罗花于指间,持说法印,面向八百比丘,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八大金刚,四大菩萨,诸天神佛,微笑示意。众菩萨罗汉,揭谛一片茫然。唯有迦叶破颜微笑。 这时如来开口。我有一法门,不立文字,不传法决,以心印心,现今已经传给迦叶。故事便是拈花一笑。也是我们华夏禅宗的起源。在如来坐化后,迦叶为一代祖师。
好啦,道理给你说了。故事也讲给你听了。你要不要再睡一会,这天还没有亮呢。师傅我还的再守一会,等着天亮阳气上来了,这喜神也就不会作怪了。
师傅,还是你去睡吧,徒弟我来守着,你看行吗? 你都这么大的岁数了。万一累着你多不好。
嘿。你娃子倒是贴心,不过你师傅我自入门就跟着你师公学过门中的把式,所以有异常人,精神饱满,就是三日不睡也不会犯困。古书上曾言,神满不思睡。说的就是师傅我这种。
原来师傅你练了把式,那你怎么不教与我呢。
你入门尚浅,身子骨弱,这前三年只能跑跑山路。增强体魄。等到再过两年。身子骨硬了方才经的起熬炼。不然这练的太早,最是伤身。要知道这练把式不比大街上耍花拳绣腿。可都是实打实的功夫。每日四更天里便要起床,练到日上中天才能休息,晚上要一更天才能睡觉。辛苦异常呀。不过这把式你若是练好了,可就神了,闲来无事,师傅露两手给你看看。
抄到不是抄的手机直接打的,因为以前习惯用第一人称,现今改成第三人称所以不太习惯,可能打的顺手没有注意,给你的阅读带来不便,实在抱歉。祁连在此给你道歉,但申明绝对手打,因为我手机可不能复制,呵呵
楼上的朋友有趣了,这倒糖人儿起源于糖代的大诗人陈子昂,也就是在明清时期极盛于一时。若是在民国时期或许还能有个把手艺好的艺人能够画个花篮。可到了如今做这行的师傅都少,哪里还有几个能够重现以前的技艺。不过想画什么现今也方便。楼主这边每逢秋季还能看到一些五十多岁的老艺人在学校门口卖这个,基本十二生肖都有,一块钱一个,倘若你想个大点的就是两块钱。 楼主也曾问过那些个手艺人,为什么不见年轻人学这个。他们都告诉我,一来这个东西不赚钱二来学这个没有三年五载出不了师,你想呀,平常人拿个毛笔做水墨画都得学一两年,才能画个形似,更何况是给你个勺子用糖浆画?手慢这糖浆就硬了,手快又容易出错。所以没几个后生愿意学的,不过现今中国的很多手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也不是一家之事。 至于那些黑话,都是以前的手艺人用的。现今确实用不上。也就是加在小说里面图个新鲜。
田华听到师傅说要露两手给他看,心中高兴,连连欢呼。好,好,师傅。赶紧让徒弟瞧瞧你的本事。
左麻子见徒弟来了兴致,当下心里却不着急,开口说到,徒儿。你竟然想看。那为师就给你看,不过为师在这前得告诉你,咱们这门里练的是哪里的活计。
哦?这练把式还有这么个讲究吗?师傅
那是自然,这人身上有这么多的部位,练的地方海了去了。有练腿脚的。这俗话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因为这腿长力大,又而这其中又有说法,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倘若我俩对打,我用腿你用手,自然是你吃亏,一腿劈下去,非得打断了骨头不成。还有这专门练拳的,像以前的武松,徒手能够打死老虎。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 这都是练拳的,练掌的,像铁沙掌,一掌下去能直接把个西瓜打的稀烂。有练爪的,像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之一的龙爪手。
以前有个捕快在茶馆子里面看见有人空手捏核桃,都不带牙咬的,也不用砸,拇指食指一用力,那核桃咯嘣一声就开了,那捕快看到这一幕,当即就叫了兄弟把这人给抓回牢房严刑拷打,一逼供之下那人受不住刑,便老老实实的交代了自己是个飞贼,因为这上屋翻墙,需要用到这指上功夫,所以日夜苦练。也是这捕快心细呀,平常百姓哪里会有这般功夫。
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还有练的奇特的,比如练横练功夫的,金钟罩铁布扇。练头的铁头功,专门练食指的凤眼拳,延年益寿的太极,专门用来争斗的形意。这老话说的好,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这形意拳最是刚猛,初练之人收不住招式。一不留神就会把人给打死,所以你以后遇到练形意的后生就躲着点。
原来还有这些个说法。那师傅我们门中的功夫是练哪里呢?又有什么用处?
手机打字有时我就是这样,倘若朋友以后看多了就会习惯的,现今你在我这是个黄花,我能理解。陈子昂是本是个落魄的官,有时闲来无事便也给人画糖画,因为他自己就好这口,跟你你一样是个吃货,不过他是男的,有一天他闲来每事朝中又放了假所以就在街边摆了个摊,纯当娱乐,正巧被出宫游玩的太子给看到,太子见他的东西又好吃,又好看,所以买了几个回去。可这东西还是吃完了,太子年幼吵着要吃,后来皇帝忍受不过,便询问陪同太子出宫的太监,明察暗访之下就找到了陈子昂,皇帝把他招进了宫让他在宫里画,因为他画的好,皇帝一时高兴。赏了他个大官。后来陈子昂告老还乡。念及这是皇上都喜欢的手艺,便把它给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我们门中的功夫练的是手脚上面。你且看好,左麻子蹭蹭的脚一蹬,踩着棺材贴着墙壁就用手勾到了横梁,双手手指使劲一抠,抠住了那根粱,倒爬了三五米,从左爬到右,一个燕子翻身便下了地。 田华鼓掌叫好。左麻子脸上一脸的得意。
徒弟呀,咱们赶尸这行因为常年要翻山越岭,所以这脚上功夫一定要利索,不管是趟路子也好还是上树都得快如风,疾如电,这样一来是可以加快进程,二来可以追上尸变的喜神,这喜神一旦尸变,那就是僵尸,丝毫不会疲倦,也不知道疼痛根本不需要休息,倘若你不趁着他刚刚尸变封住,等到他逃远就再难收拾,其次咱们手上功夫要利索,讲究的是力大手快。 这力气大才能制住僵尸,手快才能将黄符朱砂重新封进去。 所以干咱们这行不仅要懂得驱尸做法,风水阴阳,还的懂得拳脚功夫,以防万一呀。 这天色就要亮了。我去山下找点水来,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野物,打一只回来,昨晚追了那尸变的喜神十余里,我肚子有些受不住。
不待徒弟搭话,左麻子便自行朝山脚下的林子奔去,眨眼间田华便看到他的身影,哎,这五十来岁的老头比我这十几岁的娃子还走的快,这门里的功夫肯定十分了得,我一定要努力学。 田华心中暗自下着决心。
能够有网友指正说明网友用心在看了我的文,在此先谢谢指正的网友,你们用心看了。祁连绝对不会有什么见怪。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的,祁连写作都是边构思便用手机打,若有些回忆不起来的地方就会百度验证一下,所以更新的比较慢,错误的字或者语句也比较多,但祁连确实没有时间专门写作,码好以后再修改的时间。所以对不住各位,不过还是再次感谢网友指正
坐在义庄门口打了会盹的田华此时正等着师傅从山脚下回来,天色逐渐的亮了起来,左麻子带回来的不值一只野雉,还有一只兔子,都用河水洗的干干净净。 徒儿,赶紧生火,这山里的兔儿肥的很。
田华一头雾水,生火?这没有看到柴火呀,用什么做燃料? 眼角余光一扫,嘿,这不是现成的木材吗? 田华跑到义庄里面抱起一块棺材板子丢在门槛上,嘣的一声就用脚踩成了两半。又从角落里面翻出点茅草,丢到义庄前面的空地上,直接用洋火给点了起来火势慢慢的高了,把断成几节的棺材板丢了上去。这个时候左麻子弄来两根树枝,把个野雉,兔子串在火上烤,噼里啪啦的直流黄油。看的田华口水直流。要说这左麻子的烤东西的手艺真不是盖的,那一鸡一兔被烤的金黄,却又没有半点焦色,左麻子时不时还用结块的盐巴擦一边。又吩咐徒弟在周边找来一些草药叶子充当香料,这么反复熏烤之后,才算是做成了。田华也不跟师傅客气,一手抓过兔子撕下兔子腿就往口里送,吃的是嘴里流油,满手的咸味。师傅,你也吃呀,别干啃个兔头。这里这么多。我一个人哪里吃的完?
嘿嘿,你个娃子懂什么呦,这兔子每日里用两颗大门牙咀嚼东西,脑袋时时刻刻都在转着,逃命能否成功就全看脑袋反应快不快,所以这兔头是兔子身上最好吃的地方,虽然肉少,可是肉质鲜美,又嫩又滑,多嚼两口还带着股甜味呢。 可惜就这么一个,还是成全我老人家吧,你这做徒弟的吃肉算啦。
我说这平日里师傅你就鬼精,鬼精的,还以为你今天胃口不好,没曾想你把个最好吃的地方啃完了都不带吭声的。
左麻子干笑两声,也不理会徒弟,取下野雉大口的啃了起来,不多时师傅二人便把一鸡一兔给消灭了个干净。 师傅,你烤的东西真好吃,可惜我已经吃饱了。
那是自然,我自打入了这行只要有条件我便会在这山上吃野味,有新鲜的食材吃比啃那些个硬邦邦的干粮不强的多。 田华,赶紧睡吧,今晚还的继续赶路呢。 说完左麻子也不管徒弟自个直接就进义庄躺在案板上面。这田华实在吃的太饱。挪不动步,也懒得起身,躺在地下打了两个滚,睡在草地上边。
喜神请动身,黄泉路远!快马加鞭,走嘞,铛! 随着左麻子的一声呦呵,师徒两个带着喜神又上了路。 哈欠,田华一手打着灯笼一手捂着嘴, 徒儿,你这都从天光睡到天黑还没睡饱? 前头的左麻子回头询问徒弟。
还好,师傅,许是睡得久了,还想再睡,不过白天那一觉睡的真是舒服,晒着太阳,吹着山风,就是不小心扭了一下脖子,到了现在还疼着呢。 对了,师傅,咱们这是到了哪呀?还有多远的路程?
那你可得留点神,看好你面前的那具喜神,他已经尸变了一次,要是再尸变一次,动了魂魄那就完啦,我特意把他放你前面的。 不过你也不必担忧,这我们应该能够赶到铜仁,到时候,你可以看到千古的奇观。
千古奇观?什么意思?师傅,你说我听听。让我解解馋把,田华听到新鲜事物,又开始磨师傅讲故事。
这个我可不能说,说来了就没有意思了。你与其问我如何如何,还不如加快脚步,早点到那里去看看。
田华随着师傅一路急行,到了半夜时分便赶到了一座喜神客栈,左麻子领着徒弟就往客栈走去。田华赶忙叫住师傅,
师傅,别休息呀,这还早着呢,月亮才上中天。咱们再赶一段,早点到铜仁吧。
你个娃子,这里就是铜仁的范围啦,翻过前面两座山就会有一条江,江上又没有桥,我们不在这停留。还能去哪里?只有等明日联系好了船家才好过江。 那我的千古奇观还看的成吗?
看的成,你个娃子落心吧,先把这喜神给停稳当咯。 喜神进栈,请掌柜的出来接喜神咯。
左麻子对着黑漆漆的门口喊了两三次,不见人应答,只得摇了摇头,直接走进去,田华也跟着师傅进了客栈,将灯笼一挂,把喜神一一的背了进来。仔细一打量,这地方果真没人住,连桌上的灰尘都有一寸厚。 哎,这年头做正事的是越来越少咯。 一边检查喜神的左麻子一边叹气。
师傅,你何出此言? 田华不解的询问,
徒儿,你有所不知呀,这喜神客栈本来建造的用途就是给我们这些赶脚的人歇息用的,自然这客栈也归我们赶脚的管。我们赶脚的先生,平时若是有活,便出去请神,倘若没有活计,便守着自己范围的客栈。
这位朋友请你不要在我的帖子里面发带有歧视地区性质的话, 湘西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 其中以土家族跟苗族居多。
都是民风比较淳朴的地方。比如千年古城的凤凰。 在乡下的摩托就是不上锁也不会有人偷 。而至于朋友你说的卖淫嫖娼的事 楼主就不得而知了。 但就算是有, 也不能说明什么。 采水一门自古就是有的。而且在以前还有官府开办的妓院 南方叫青楼。北方叫窑子, 有自愿卖身的,也有自甘堕落的 这些都不一而足。 全国各地都有卖淫嫖娼的,。甚至说世界都有。 卖淫嫖娼的跟你没有 半毛钱关系。 花的不是你的钱卖的不是你的肉.干你何事? 国家都不管这么多,你何必拿这个在我帖子里面说事
一般我们没活都是守着客栈,一来是给过路赶脚的同行备好吃食,行个方便,二来也可以赚点钱财用来维持生计,一般的赶脚先生都得守两三个客栈,每天给里面备好东西,让过路的同行取用。所以有的时候你可以在客栈看到准备的吃食,却看不到人影。 可这年头世道不太平,赶脚这行,要求又高,活计又累,虽然赚钱很多,可是比起做大烟生意,或是枪火买卖又差的没边,所以这年头赶脚的越来越少咯,会守在客栈里的除了一些年岁大了赶不动的老师傅会常驻以外,其他的客栈基本都是没人的。你看这座客栈的蛛网都有几层厚。哎
徒儿,我这就检查完了,待会为师就带你去见见这附近的千古奇观。好让你长长见识。
好嘞,师傅,你要带我去哪里?
你别多问,待会你就知道咯。赶紧的,帮我把门板搬过来,挡了门,我也好快些带你去。
听到师傅吩咐,田华赶紧的从外面用门板把门给挡了。跟着师傅就离了客栈。
这左麻子路上也不废话,趁着月色明亮,便带徒弟翻山越岭,本来这师徒二人腿脚就快,加上没有喜神的拖累,很快就翻过两座大山,田华站在山顶,远远的就看见一条河流。
师傅,那山脚怎么有条河呀?你不会是就带我来看他的吧? 隔着老远,田华就开始嚷嚷。
这才哪到哪,赶紧下去,师傅给你说道,说道。左麻子催促着徒弟,师徒二人一溜烟的功夫便下了山。
看见这条河流了吧? 你这不是废话吗?你徒弟我又不是瞎子,田华翻着白眼。
咳咳,左麻子被个徒弟给顶了嘴,干咳了两声, 这条河流叫白龙江,你别看它水面不宽,可是这水流却非常急,再加上这江本来是个山涧,所以底子深的很,曾经有人达官贵人,渡这江的时候,船家跟他说,这江底深不可测。他以为船家唬他,硬是不相信,开口说,这么一条江不过几十米的宽度,能深到哪里去?莫拿这大话来诳我。
当初我过那长江黄河的时候水面宽达百丈,这深度也不过是千百余米去不得,你这么一条小江能深到哪里去?
这船公也是个直肠子,这江底深不可测,那是祖上传下来的话。怎么有假?两人就争了起来,一旁的下人看不过眼。就跟主人说,这是山野的村夫,哪里有什么见识,不要跟他一般计较,大不了买根长绳,丈量了尺寸在头上绑块大石沉到江底一量便知道深浅,何必与他争辩? 这个达官贵人一想,是这么个理呀,犯不着争辩,当下就跟船公说,我下了船就派人去镇上买绳子,绑上石头沉到这江底。倘若真如你说的深不见底,那我就付你双倍的船费。倘若被我给丈量了出来,你的给我在这立个碑文,上面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在此丈量此江,江深多少丈,你给我记录下来就好,你看怎样? 这船公一听不过是给他立块碑,扬个名,也不要多少钱。当下便答应了,等过了江那达官贵人就在江边等着,打发四个下人去买绳子。
话说这个达官贵人本是京城的,来巴蜀地区游山玩水的,带了妻儿以及一干家丁奴婢。反正也不急于回去。当下一群人晒着太阳坐在草地上面饮起了酒,就等着几个下人回来。这一等就从日上三竿等到了下午。饭都吃了两顿,才看到几个下人赶着一辆牛车回来。
这使得主家有点恼怒,你们四个杀头的奴才,跑哪里偷懒去了?买了绳子买了一整天。回头我把你们沉到这江里喂鱼。
看到主人发怒,其中三个吓得是面如土色,磕头不已,唯独领头的那个奴才神色如常。开口答话,回禀主上,我们四人怕绳索不够长。所以就把附近一个镇上能买的绳索全部买了。都是粗麻绳,小的已经找人量过,一共结了起来是一千三百二十五丈六尺三寸长。因为实在太重所以用牛车拖运,导致回来的晚了,还请主上恕罪。听到下人汇报的如此详细,这个达官贵人也不好发作,命人将绳索绑在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上,让下人推进江中。而船公此时已经带着一班乡民在一旁观看,也算是做个见证。 那大石头一落去水中便犹如石沉大海,就冒了一个水花便不见了踪影,而岸上的绳索止不住的往水里滑去。众人看着粗麻绳就像一条又细又长的黄蟒,不断的掉入水里。转眼间便只有一半长。可那势头却没有打住,绳索还是不断的滑,众下人怕被水给全冲了去,十几人赶紧抓住另一头。可绳子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石头本就沉重,外加下沉的势头,把这十来个人拖着走,还是其中一个管家聪明,让他们放了手,不然这恐怕会连人带绳一起掉入水里。把边上的人看的目瞪口呆,就连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乡民也惊的哑口无言。那达官贵人见江底如此深不可测,自己又丢了脸面,随手让管家给了船公双倍的船钱,灰溜溜的带着人就走了。而这附近的村民为了纪念这事,还专门立了碑,可惜有一年这江上长了大水,把碑给冲走了。这年头的人心不古,自然也没谁再来重新立碑。只留下这么一个故事。
哎呀,啧啧,没曾想这江看似不起眼却如此的深,果真是真江不露像。师傅这江可有名字?
你个娃子,都哪跟哪?还真江不露相,那话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没事别胡乱套词,平白给人笑话。这江却有个名字,也是这江的由来,我曾听世代居住在此的一个船公说过。这江唤做白龙江。乃是神仙开凿出来的,因为神仙法力无边,直接打透了地底的岩层,让这江水跟地下的阴河连了起来。而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一个神话。
那师傅你快说于我听听,也好让我解解这心里的馋虫,一旁的田华嬉皮笑脸。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昆仑仙境上住着很多神仙,而在这其中又有两位神仙首领,一位是男仙的首领东王公,一位是女仙的首领西王母,而东王公跟西王母又是夫妻。可却因为西王母常住昆仑山,而东王公却居住海外,这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每过若干年,这东王公便会与西王母会面。话说有一次东王公从太上老君那里求来了一葫芦的九转造化丹,乃是盖世的仙丹。
这有了仙丹自然不能一个人独自服用,这东王公便想到了西王母。于是带着一般手下飞往昆仑山。与西王母会面。许是很久未曾相见,夫妻二人也未曾急于服用丹药,于是将丹药放在丹房,由东王公手下的一条白龙看管。这白龙乃是东海龙王傲广的孙子,因为性格跳脱,所以被傲广送到东华帝君的座下修炼,希望它能够跟随帝君,成就大罗金仙。
这白龙本就年幼,被东王公安排如此任务,喜不自胜,一对珠子把那装着仙丹的葫芦看的死死的。 听说这是帝君从太上老君那求来的仙丹,肯定非凡,不如我打开看看如何。这白龙头中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想法。便鬼使神差的打开了葫芦塞子。顿时葫芦里面飞出一股九彩霞光,就往远处逃去,原来是这仙丹有灵。想要逃跑,白龙心中焦急,后悔不已,赶忙变成真身,化作一条千丈长的白龙,张开龙口用力一吸,把那些九转造化丹又给吸了回来。吞入腹中。本想再吐出来,哪里料到仙丹既化,直接化作仙气,融入体内。白龙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直接就腾云驾雾,打算飞回东海找自己的爷爷傲广。 话说这东王公正在与西王母赏花,突然腰间的葫芦跳动,心知不妙,原来这葫芦与那装仙丹的葫芦乃是一根藤上结的,唤作乾坤阴阳葫。一个用来装丹,一个用来装酒。
现如今这身边的葫芦跳动,必是那装丹的葫芦出了差池,东王公赶忙打开额头上的天眼,照向丹房,施了个回光返照之术,看清了原委,心中愤怒不已,天眼又是一照,发现白龙还未曾逃回东海,于是便从天眼中射出一道神光,打在正在逃窜的白龙身上,白龙吃痛,一个猛子钻进了底下,那道神光不依不饶,尾随其后,白龙摆动身体不断躲避,却比不上这神光快捷。于是心生一计。
这龙类最擅长变化之道,大的时候能够遍布天空,见其首而不见其尾。小的时候如同泥鳅,藏于洞穴之中, 这白龙当时想化成泥鳅入洞穴之中,哪里想到因为吞吃的仙丹未曾消化,再小也能成变成两丈粗细,结果被后面的神光追上,又挨了一击,打的那白龙晕头转向,在山体里面四处乱窜。又从山里钻了出来闷着头就逃回了东海。
而这白龙江就是那白龙跟神光在地底窜动形成的,所以这白龙江弯弯曲曲,一晚望不到尽头,当初白龙所钻的山体就是斜上方的绝鹰崖。你看那崖上的大洞,传说就是当年的白龙钻出来的,里面的洞穴相连,不知繁几。
田华顺着师傅说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在白龙江对面的崖壁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洞穴,每一个都高达千仞,崖壁上面寸草不生,整面崖壁都呈黄褐色,眼尖的田华还发现崖壁上的洞穴里面还摆放着一副副的棺材,在清冷的月光下静静的躺着。说不出的诡异色彩。
师,师傅,那崖壁上面的洞里怎么都都是棺材。田华此时的舌头已经打卷,但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噢,你说洞里的悬棺呀? 嘿嘿,这就是我说的千古奇观呀。
原来师傅你说的千古奇观是指这个千古奇棺,可是哪有把人埋在崖壁上面的呢?而且这崖壁如此高,棺材是怎么上去的?
徒儿,你不必害怕,这人都死了千百年了,你还抖个身子,给我稳住咯。 左麻子一脸不满的踢了田华一脚。
自古以来,葬分几种,一种土葬,乃是中原地区最普遍也是最流行的办法。土葬又分为竖葬,横葬,倒葬。每朝每代都有所不同。有句话叫做,秦埋岭,汉埋坡,说的就是秦汉两个朝代葬法的不同之处。而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则流行水葬,崖葬,天葬,石棺葬之类的葬法,其中水葬流行于沿海地区。崖葬流行于我们南疆一块,天葬源自于西藏。石棺葬是很久以前西域古国的葬法。 而我们这南疆地区的崖葬,只流行于以前,而且崖葬并不是普通的人能够得到的待遇,只有各族各寨的族长,老司才能葬入崖壁之中。
至于是从什么年代开始流行崖葬的,那就不的而知,据老人说,以前的老司们都认为死后只有埋的越高,才能越接近于神灵。所以辈分跟职位越高的人便埋的越上面。而具体的法子是这样的。由一群人爬到崖顶,在崖顶固定一根粗麻绳,让四个或者六个年轻后生下到选好的洞穴里面,再将麻绳垂直到面上,另一群人则用船只运送棺材到绳索的位置。
用绳索把棺材绑的四平八稳。让崖顶的人使劲拉扯,拉至洞穴的时候便由开始下入洞中的人接应。将棺材拖进洞里面。拜祭一番后,由原路回去。这样也就完成了崖葬。据说还有一种法子,那就是等白龙江长了大水,等水淹了上去的时候,用船将棺材送到洞穴里面,不过第二种法子在我看来,太过依赖水,不太可能。等到后来汉人跟苗人,等族融合以后,这崖葬的就少了,
基本都是跟随汉人的习俗使用土葬的法子。好了,这看你也看了,讲我也跟你讲了,我们师徒俩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还的找个船家把喜神们送过去呢。 好的,师傅。
师徒二人借着月色,又回了喜神客栈,躺下身子。早早的睡下了。
下午更到这里,晚上楼主再来更新,喜欢看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收藏一下,这样就可以随时知道更新。倘若有空的网友,就帮忙顶一个吧,祁连在此拜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