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慕容瑾萱 7700楼 2013-12-22 09:11:00
  这两天老想睡觉都没有来顶贴,子规抱歉!


  —————————————————
  没事没事。
  
  139 心不了情
  赵源,甘肃天水人,他是一个较为可怜之人,年幼时便失去父母,孤苦一人,至今仍未娶妻。

  (元)仁宗延祐年间,他到钱塘求学,因盘缠不多,不忍住馆舍,便寄住于西湖边葛岭上,而住所一侧便是宋代贾似道旧居。
  这地方清幽寂静,一人闲住未免无聊,他也总想找个伴,吟诗作对,品茗下棋。但此处实在人烟难至,陪伴他的也只有晨起朝露,午间痴蝉,夜晚蛙鸣而已。

  某日夜间,他在门外徘徊,突一女子从东边缓步走来,身穿绿衣,头梳双鬓,年近及笄,略施粉黛,一举一动,尽态极妍,实非普通人家女子所能比,虽无倾国倾城之貌,也别具一番风味。
  赵源不禁看呆了,直到女子背影化为视野中一微点,才依依不舍地回房歇息。

  翌日晚间,赵源出门赏月,却又遇此女,如此连续三四夜。每夜女子都会从门前经过。
  这日夜间,赵源堵住女子,戏谑道:“敢问小女子家住何处,为何每日夜间来此?”
  女子笑着道了万福,用清脆之音说:“我家与郎君乃是邻居,只是郎君不认识罢了。”
  赵源见她不羞避,于是试着挑逗她,女子果然很高兴地回应了,赵源因而留她住下,是夜,两人极尽欢爱。


  翌日清晨,女子整饰衣装告辞而去,晚上依然又来赵源住处。如此时光蹉跎已近一月,两人感情如胶似漆,融洽如夫妻,赵源晚间写字时,女子将烛台举至头顶,赵笑道:"你真乃我之孟光也。"女子也笑:"君若有梁鸿一半之才,也不枉妾手酸臂麻为君效劳了。"他上前将烛台放下,抱起她拥入罗袆。
  欢娱之后,赵源问她芳名住处,那女子却说道:“郎君只需得佳人便可,何必定要知我名姓家居?”赵于是再三追问,女子实在推诿不过,便道:"妾常衣绿衣,你可叫我‘绿衣人’便是。”至于住处,她始终不说。
  "莫非她是大户人家的侍妾,夜间私奔至此,恐事情败露,又羞于启齿,因而不肯说出姓名居处?"赵源心里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从此以后相信她,爱护她,从此也不怀疑她,两人感情变得更加亲密,形影不离。


  这天晚上,赵源不慎喝醉了酒,又戏谑地指着她所穿衣服说道:“这真乃绿衣,却怎么如此像《诗经》所说,尊卑倒置,以杂色绿为上衣,而正色黄为内衣。”女子听了之后,满面羞渐,连续好几日晚间不曾来。


  如此过了旬日,她又来到赵源住处,赵源问她为何数日不来。女子说:“我本想与你白头终老,而你怎对我如同婢妾,让我羞愧不安,因而这几日,我不敢侍奉于你身侧。但郎君既已知底细,我现当和盘托出,那么则请让我详细地与你说出罢。"

  "愿闻其详。"

  "我与郎君乃是旧相识,今日若不是被深情感动,我也不可能到此。”

  "为何?"

  女子惨然一笑:“若说出来,郎君不会令我为难罢?"

  "定不会。"

  "我实非尘世中人,但也非对你害之鬼,也许命运捉弄你我,往日缘份未尽缘故。”

  赵源听后大为吃惊,忙道:“望请详叙。”

  女子说道:“我乃是已故宋代贾似道之侍女,本是临安良家女,自幼擅长下棋,十五岁时,以棋童之名入选侍女。贾似道朝归,必至半闲堂坐,此时也定会召我去陪从下棋,因而我备受宠爱。而当时郎君乃是贾家仆人,职掌煎茶杂务,因要端茶送水,所以能进得后堂。"她伸手端了端茶壶,赵源连忙倒上茶。

  "当年郎君英姿焕发,年轻倜傥,虽为仆人,都有一股飒爽之气,令我倾心不已,曾与绣罗钱包,暗中投送于你。郎君也曾将玳瑁脂粉盒作为回赠,虽然你我郎情妾亦有心,但贾府内外防范严密,没有相会之机。尔后你我之事感被同伴所察,因而他们进谗言于贾,贾大怒之下,将我与郎君一并赐死于西湖断桥下。郎君今已经转世为人,可我之名依然在鬼簿之中,此非命运之戏弄乎?”

  说罢,她低声抽泣,不多会,眼泪如同断线珍珠般从俏脸流下,赵源也伤心不已。
  又过了许久,赵源说道:“如此,我和你乃是再世姻缘了,则定当倍加恩爱,以弥补前世未了情缘,可好。"说完拥她入怀,见她梨花春雨,心生无限怜悯,两人对坐,以至天明。
  从此之后,他便留那她住下,不再让她回去。
  
  赵源一向是不擅长下棋,女子就教他,将下棋奥妙悉数传给他,不久之后,那些平日里以棋艺著称的人,便都下不过赵源了。

  女子每次说到贾似道旧事,都很清楚,而又详尽。
  她曾说道:"某日,贾似道于半闲楼凭栏了望,当时,所有姬妾都在旁边侍候。碰巧有二人戴乌巾,穿便服,乘小船从湖中上岸。一侍妾见了便道说:'此二子真标致!'贾似道听了便问:'可愿意侍奉他们乎?应为你下聘礼。'侍妾笑了笑,也没答话。一个时辰之后,贾似道便让人捧来一只盒子,并将其他侍妾叫到面前说:'此乃方才为某侍妾所下之聘礼。'然后命人开盒,一看,原来是那个侍妾头颅,姬妾们全都吓得胆战心惊,匆匆而退。贾似道又曾贩运几百船私盐售于外都,太学中一士子写首诗嘲讽他:
  昨夜江头涌碧波,满船都载相公鹾。
  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
  贾似道听后,便把写诗士子打入牢狱,以诽谤罪论处。
  他曾在浙江西部推行公田法,老百姓叫苦连天。有人便就在路边题诗:
  襄阳累岁因孤城,豢养湖山不出征。
  不识咽喉形势地,公田枉自害苍生。
  贾似道见后,把此人抓来充边。
  贾似道又曾施斋与道士,此时数量已满千名,后有一道士,衣衫破烂不堪,于门前求斋食主事之人因贾所规定千人数量已满,便不肯引他进去,道士坚持求斋,主事人不得已,只好在门边施斋食与他。道士吃罢斋食,将钵盂覆在桌上,起身便去。仆人用力想将钵举起来,但钵却纹丝不动。仆人大惊,慌慌张张向贾似道禀告,贾似道于是前来,亲自把钵举起,发现钵下有两句诗:
  '得好休时便好休,收花结子在漳州。'
  此时他才方知道士乃真仙降世,懊恼不已,悔恨自己无幸认识,却始终不解漳州之含意。可叹可悲,谁知以后会有漳州木棉庵被郑虎臣杀死的灾难呢!
  曾有一船家将船停泊于苏堤,此时正值盛夏酷暑,他躺在船尾,整夜未能成眠。忽见有三个不到一尺长小人,聚于沙洲上。一人说:'张公到了,该如何是好?'一人说:'贾平章非有德行之人,定不会被宽恕!'一人说:'我不久便将亡,汝辈可以见其败亡!'说罢,三小人相互大哭跃入水中。
  翌日,渔夫张公抓到一只大鳖,直径有二尺多长,于是把它交纳给贾府,贾似道果然不出三年,便大祸临头。也许动物皆有先见之明,只因命运及气数不可脱而已。"

  
  赵源说道:“那我与你相会,莫非非命运耶?”女子回答:“这实乃不同虚妄矣!”
  赵源又说:“卿之精气,可长存于人世么?”
  女子道:“气数尽,自然散失。”

  赵源又问:“既如此,那么是何时?”
  女子回答:“三年而已。”赵源不置可否。

  三年期至,女子果然卧病不起。
  赵源心痛不已,便要为她请医者前来救治,女子抓住他的手,不停地摇,说道:“三年前已同郎君说过,姻缘盟约,夫妇之情,走到今天将结束,你我即将永别。”

  随即拉着赵源手臂,与他决别:“我以阴间之体,有幸得以侍奉郎君,又承郎君不弃,盘桓如此之久。前世因我一念私情,使你我陷入无穷尽之祸难中,尽管海枯石烂,山棱成海,天地再合,而此遗憾永生不灭;地老天荒,我与郎君之情天地为证,使日月星河幻化无数,你我之爱上究九天,下泣黄泉,万生万古不消!如今,有幸能续前生姻缘,履往世盟约,与你厮守三年,我愿已足,请让我就此别过,从此勿以我为念,郎君,永别了……"

  说罢,她面朝墙壁而睡,却任凭赵源如何叫唤,也不应了。赵源大恸,亲备棺木装殓。
  即将埋葬之时,棺木甚轻,他觉怪异,开棺一看,衣被、头钗、耳环等物皆在。他只好在北山山脚下,建一衣冠墓。赵源有感于绿衣女子的深情。终生未娶。
  据说赵此后于灵隐寺出家,了此余生。

  (出《剪灯新话》原题《绿衣人传》)


  在《剪灯》系列中,腐朽的封建统治下,人与人结合多半以悲剧告终,而人鬼,人妖,人精,人怪结合多以正剧收场,岂不是说人不如妖精鬼怪!
  找这篇故事只为与前篇作对比,两篇都是写人鬼结合,而这篇虽然文采一般,诗作较少,但读来更为震撼。不禁为他们的爱情痛惜不已,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却还只能在一起三年。可悲可怜可叹!
  
  沉到底了。
  
  @脆骨头 7716楼 2013-12-22 18:51:00
  。。。。为毛我的回复都看不到的?????

  —————————————————
  已阅。
  交崖叔审核。
  
  返魂香故事原文:

  太仓刘家河天妃宫,永乐初建,以僧守奉香火。一日,僧自外归,见厨下锅中汤沸,揭而视之,见二卵煮将熟。询于仆,言行童于鹳巢中取者。僧命还之巢中。仆曰:“卵已熟矣,还之无生理。”僧曰:“吾岂望其生,但免其鹳之悲呜而已。”后数日,忽出二雏,僧异之,令仆探其巢,见一木尺许,五彩错杂成锦纹,香风馥郁,持以与僧,供之佛前。后有倭入贡,因风打舟,至刘家河收港。泊舟登岸,入寺拈香,见佛前所供之木,问僧买之。僧绐之曰:“此香是三宝太监舍供天妃宫者,岂敢卖钱?有能盖造后殿观音阁者,则与之。”倭曰:“我是入贡之人,安可留以待阁成,但愿酬之以价。”因与白金五百两。僧得厚利,遂与之。去后数年,倭人复来入贡,访前老僧,已故矣。因留金作享。其从询所取之香何物也,倭曰:“此仙香也,焚之,死人之魂复返聚。”窟洲所出返魂香是也。(《客座新闻》)
  
  张浩,桐乡皂林人也,身干短,而膂力绝人。其地有菖蒲庵,庵前石狮重七百斤,尝持以行。有二北僧在阉相扑,浩旁观,窃笑之。僧遂拳浩,浩应手擎僧足于空中,问欲东耶西耶,僧忙然称师下拜。渔舟数十,取鱼于浩门之滩,浩斥之,使去,渔人不理,而浩掷石破其舟,众渔起岸欲其偿舟,浩夺渔人之竿,一拉而数人为之堕水,众方呼号。适嘉兴府同知伍公文定提兵东征。闻之召见,曰:“汝可与我吴将军对乎?”吴盖北人,长大而多勇力,乃巡检之子,伍取偕行者也。浩诺之,因命各负舟上铁锚以试其力。吴则双手举起,而浩则挈以登岸。伍又曰:“汝二人可相扑乎?”吴遂为浩困,气阻舌出,胁为之伤。伍因曰:“吾欲用汝,汝可唤家人来。”对曰:“止有祖母,不可出也。”因召其外祖,与银一十两,命代养之。后至开化杀贼甚众。贼惧,以计刺死。浩平日获贼马匹数多,纪功受赏银牌数面,伍公后俱带回,与其家。时正德年间也。(《七修类稿》)
  
  @脆骨头 7723楼 2013-12-22 21:08:00
  @子规引月 7718楼 2013-12-22 20:24:00
  @脆骨头 7716楼 2013-12-22 18:51:00
  。。。。为毛我的回复都看不到的?????

  —————————————————
  已阅。
  交崖叔审核。

  —————————————————
  。。。。已经有几条回复被吞了,各种刷新也看不到。更新过的涯叔被爆菊了?

  —————————————————
  竟有如此诡异之事?
  
  @衡梦杰 7720楼 2013-12-22 21:02:00
  用手机回复,居然回复不起。我一直读觉得为什么香港会知道拍搜神记,二我们大陆就知道个王屋太行。古代的神话故事那么多,香港和台湾的确更知道去了解,发扬。看子规这个帖子,想想,政府不关注,但是君在乱世,那些祖辈留下的故事还是该继续对后人说下去。顶。
  —————————————————
  说得极好。
  
  140 物妖记
  1)琴瑟琵琶
  阮文雄,静江人,家资富饶,享誉乡邻,为人豁达而又诙谐,平生喜好游山玩水。

  绍定己丑秋,阮因家中在别处有田业出租给佃户,正是收租时节,又恰逢天高云淡,四野风清,如此佳景,岂有不赏之理?于是他携两老仆,棹一叶小舟,想沿途赏江边美景。
  江中白莲肆意而开,他划着小舟,喝着佳酿,吟着小曲,午后的夕阳洒在那江中浮荷上,两岸山峰荫郁,猿鸣虎啸之声不绝。不时有岸边枯叶飘落舟中,候鸟从天空刬过,落下斑斑鸟粪,鱼儿在水中雀跃而上,又钻入水底,惬意地吐着鱼泡。此中景,美不胜收。只可意会,非身入其境,无法用文字描绘。
  舟至七里湾。天色已暝。
  他茫然四顾,不知不觉舟已驶人无人区,正失措之时,眼前忽现楼阁,岿然屹立于江边。他连忙命仆从将舟移近,舟刚刚靠近楼,便听得楼上哑然有声。

  他偷偷一看,顿时心旌神摇,原来是三美人倚在栏边掩嘴而笑。见美人笑,阮更加浑身发烫,于是在舟中朗声吟道:
  愁倚溪楼望,还因见月明。
  月明如有约,偏照别离情。

  美人一听,便有一人回吟道:
  细草春来绿,闲花雨后红。
  思君不能见,惆怅画楼东。

  阮听美人如此一说,顿时觉得心情悒郁,怏怏不乐,心恨不能效冯虚之御风,立马飞至美人身畔。
  俄尔,美人掩口胡卢笑,三人私语片刻,便以红绒绳坠于舟中,阮于是便借绳攀援而上,美人笑:“郎君,正人,莫非将为梁上君子乎?”
  生也笑:“在下将效昔人之折齿。”
  几人衾枕欢娱,周且复始,情意浓于饴糖。

  一美人道:“妾辈非山鸡野骛,可以被人驯服,又非路柳墙花,可以随意摘折,只不过因为见到如此美景,山河阔壮,世间之物竟可如此美,睹景伤情,作为人不可免俗罢,因而我辈宁愿违备这世俗的礼法,恣意满足自己私欲,郎君若是不嫌弃我辈鄙陋之姿,那么吾朝闻夕死,也无憾在这世间来一遭。"
  又一女子道:"如此良辰美景,必得有诗为伴。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说也许就是今日之欢,可无诗乎?”

  阮连连称是。

  美人于是先吟:
  峄阳自古重南金,制作阴阳用意深。
  灵籁一天孤鹤唳,寒涛千顷老龙吟。
  奏扬淳厚羲农俗,荡涤邪□郑卫音。
  慨想子期归去后,无人能识怕牙心。


  又一美人整饰鬓发,吟道:
  云和一曲古今留,五十弦中逸思稠。
  流水清泠湘浦晚,悲凤萧瑟洞庭秋。
  惊闻瑞鹤冲霄舞,静听嘉鱼出涧游。
  曾记湘灵佳句在,数峰江上步高秋。

  未后一美人,轻抹罗裙,用清脆嗓音吟道:
  龙首去头巧制成,螳螂为样抱轻清。
  玉纤忽缀一声响,银汉惊传万籁鸣。
  似诉昭君来虏塞,如言都尉忆神京。
  征人归息频闻处,暗恨幽愁郁郁生。

  不久之后,夜色逐渐退散,晨光缓缓而起

  未几,夜色将阑,晨光欲散,美人急扶生起曰:“郎君速行,切勿令外人察觉。”生听后,便仓皇由坠绳归舟,慌忙命仆人整顿装束。心道:作个记号,日后再来。
  抬首一看,哪有什么楼阁,哪有诸般美人,眼前皆无,他大骇,用手拭了几次双眼后,确认无阁无人。于是下船往刚才之地察看,吓得瘫倒在他。

  前方乃是一古冢,已经被盗墓者破坏得不成样,旁边有一大穴,估计乃是狐兔之类巢穴,里面可见琴瑟琵琶各一件,阮在地上坐定,半晌后弯腰爬进,取,归后货至市场,得重价。

  
  琵琶应该是一件,琴为一件,瑟为一件。
  古代人想象丰富,只要是能看见之物,皆可成精

  
  晚安
  
  再讲个成精的故事。
  
  @火狐狸99 7737楼 2013-12-23 11:29:00
  坐等楼主成精的故事。

  —————————————————
  看成了坐等楼主成精……
  
  2)
  故事发生在洪武年间,地点:本觉寺
  湛然,有着灵动双眼,眼神清彻,是以被方丈看中,年幼出家,大家栽培,方望自己见佛祖之后,他能继承衣钵,壮大本寺香火。
  因而,方丈对他甚是喜爱,特意为湛然独筑一室,令他修行,湛然也不负所托,幽静而又独特的修行空间,更令进展神速。

  这个夜晚,无风之夜。
  夏日之热气尚还凝结在空中,偶尔一丝凉风虽不能解署,但如同冬日中一柴火,让人通心舒坦,湛然手捧读书,在庭院轻轻吟读,汗珠从他那白如女子般的脸上划落,他拭了拭,继续翻开一页,头随着书上之字在上下缓移。

  一阵幽香传来,似真似无,全然不同于师父房中檀香,这乃从未闻过之香。

  他抬起头,鼻嗅了下,前方出现一佳人,年纪约莫十四五岁,有着令人艳羡之瘦腰,一抹长裙袭下,更衬得杨柳比之壮三丈,细蜂更是粗二分。他除了母亲以外,从未见过其他女人,眼前这女子,他突然觉得可比母亲。
  女子行步快捷,不一会儿便来到他身旁,丰姿绰约,面似秋梨带涡,虽略施淡妆,却亦能给炎夏清凉之感。
  他喉头大动,狠狠咽了咽唾沬。
  "女施主……"这"主"字方出口,女子已消失不见了。

  翌日晚间,湛然入厕出恭,刚一蹲下,一抬头,却见女子背对他站在门外,他来不及用草纸,连忙系上裤头,冲了出去,女子见他出来,像方丈房中冉冉升起之檀香,留下那一丝道不明之幽香,消失不见。他长叹一声,返身继续出恭。

  回到僧房,湛然辗转难侧,朦胧中入睡,似与女子戏。
  半夜间忽地被一阵凉意惊醒,一抺,满手腻滑之物,腥气扑鼻,他起身烧水沐浴,不料竟在浴桶中几乎睡着,他擦干全身,换好亵裤。
  晨起,又被凉醒。自是湛然无心品读经书,日思夜念此女。连续两夜,被凉意惊挠而起。


  这日他正在庭院看经书,女子突然出现在其身侧,他佯装低头看书,暗中摸索发力,女子似有察觉,正欲逃,衣裙攸地被湛然牵住。女子佯装生气:"小师父轻缓些,弄疼奴家了。"说罢俏脸微红。身体向后稍却,似有怕意。
  湛然再三恳求,女子与他入室,两人闲谈几句,湛然见女子胸前高耸,便欲把玩。女子也不介意,他于是趁势抱起女子,以极快之势退去两人衣裳,调谑云雨。

  事毕。

  "女……女施主唤何姓名,又居在哪里?"

  “妾乃寺邻之家,因父母钟爱,嫁妾较晚。现今有私于人,故而数数潜出。不料途经此地,见小师父风姿,故而又移情于汝,然而此事必当缄密,则妾与君交可久。不然,彼此互玷矣。”

  他大喜,唯唯从命。

  于是,旦去暮来,无夕不会。他逐渐变得枯瘦无比,眼陷颧突,气息恹恹,渐无生息。他自寻百药,皆不起效。

  寺中一长老僧见后说道:“吾察汝之病脉,似是操劳与惰性并攻。而观汝之面,阴邪尤盛,其中必有所致,倘若汝不明言,就算方丈前来,也事无济矣。”
  湛然大骇恐惧,勉强结结巴巴叙述往事。
  “如此看来,吾料想不差。然而此祟若是不除,则汝之恙则永不愈。今日若复来,汝伺机去跟从其从何处来,如此,吾也好有所治术可施。”

  是夜,女至,湛然与之合,妙妙。
  女子将行,他起身欲送,女子说道:"小师父止步,君一人独居一室,夜与美妇合欢,这正是人间至乐,何苦一定要自讨没趣。"湛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作答,只得作罢。

  翌日告知于众,众人议论片刻,便与他道:“若是明夜彼来,汝万当待之如常,暗中以一物置于其身。吾辈当避于房外,等至临别之时,汝可击门为约,吾辈协助汝进行追尾,必然知其来自何处,在何外止,则祟可破矣。”湛然一一领记。

  第三日,湛然觉得神思恍惚,头晕目眩,脚如腾云,于是倚床独卧,女子果然推门复入。僧强托身体与之私亵,倍加款曲,益于先前任何。

  鸡鸣之时,女子辞去。僧人于是暗中以一绒花插女子鬓上,又戏击其门者三。众僧听闻击声,连忙起身追出察寻。却见一女冉冉而去。
  众僧于是鸣铃诵咒,执锡持兵,相与赶逐,却直至方丈后一小室中乃灭。

  而此室据说乃是寺中三代祖定化之处,一年中只是坐化日开门奉祭,其余时分封闭而已。众僧已知女子隐迹,随即踊跃破窗而入,满室灰尘,众僧连连咳嗽,却一无所见。

  终于在西北佛厨之后,见有烁烁微光,众僧急往点烛一看,墙边竖一破败扫帚耳。扫帚竹质润滑,枝束鲜莹,已是用了数十年之余,当是三世祖时所用。

  众僧正在疑惑间,却见绒花在帚柄上,众人不得不信因共信。
  于是持至厅堂前,僧人抽折一管,却见水流滴地,众人大退,以为怪异,方丈于是命令厅前大灯,细视一看,管中之滴物非水,乃是湛然之精。

  湛然眼见,悔悟万分惊惧异常,因而全身颤抖如筛,不能自己。

  (完)

  
  这个故事,我起初以为小和尚能把持住,不料从未见过女人也可如此主动,太让我失望了
  后来女子窜入方丈房后,我又以为女子与方丈有私(因为她说她住在寺内),后来见她闪进供奉三世祖的房内……
  最初真的以为是狐妖鬼怪之类的,原来竟是根破扫帚,大为震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因此把这个故事改写发过来,有点加工,不算过分吧。
  
  休息休息。

  筷子,琴,砧板,量米之斛,吃饭之炊锅,捣糍粑之杵,晚上点灯之烛,

  久换忘洗女子亵裤,男人之袜,

  吃饭时丢剩之鸡鸭牛鱼骨,脸盆脚盆浴桶,门前石狮,门后砖头……

  都成精了。
  
  @臭臭的妈妈 7743楼 2013-12-23 12:19:00
  你刚二十多岁吗?喜欢古文学的年轻人不多了,你这帖子实在很好,一定要出书

  —————————————————
  二十五岁。
  
  @臭臭的妈妈 7746楼 2013-12-23 12:34:00
  话说,楼主一直在更新,你吃饭了吗?

  —————————————————
  刚吃。
  
  @酆都异闻录 7747楼 2013-12-23 12:35:00
  T.T 昨天出去疯玩了一天,今天回来就发烧了,子规林间倾颜瑾萱求虎摸求安慰。。。
  —————————————————
  别累坏了身子……
  
  @酆都异闻录 7752楼 2013-12-23 13:15:00
  @子规引月 7751楼 2013-12-23 13:09:00
  7747楼 2013-12-23 12:35:00
  T.T 昨天出去疯玩了一天,今天回来就发烧了,子规林间倾颜瑾萱求虎摸求安慰。。。
  —————————————————
  别累坏了身子……
  -----------------------------
  555子规规~ 抓住!好久都没看到你了~
  —————————————————
  我一直在呀!……啦啦
  
  前来看看,刚才在某网站看了整理版,四十八万字。刨去废话及原文,四十五万字应该有吧。
  
  @慕容瑾萱 7766楼 2013-12-23 18:23:00
  把奶奶讲过的《狼外婆》的故事发上来给大家看看,也算志怪吧。

  —————————————————
  这个原文找不到了,网上的都是瞎扯。
  
  晚上好。
  
  隆庆戊辰,维扬宝应,一女子及笄,临河盥濯。有獭自水中出,注目窥女,邅回不及,女惧还家。
  是夜秋月正朗,忽见美少年潜入淫女,女昏 复苏。如是经岁,其家始知之,禁不得。闻某方士善符咒,邀以禁治。果一少年至,伏阶下索楷笔题云:“有来终有去,情易复情难。勿断腹中子, 明月秋江寒。”又曰:“不与我女,当存我子,再不犯君矣。”忽化獭走出。 巳女果生一獭,其家欲刃之。众 曰:“彼妖也而信,我人也而妄乎?”遂弃獭入邗水。老獭适至,抱拥而去。

  这个故事改写版帖过,叫可爱的妖怪。
  
  南方之民,每有小小争竞,便自尽其命而谋赖人者多矣。先以榉树皮罨成痕损,死后如他物所伤。何以验之?但看其痕,里面须深黑色,四边青赤,散成一痕而无虚肿者,即是生前以榉树皮罨成也。盖人生即血脉流行,与榉相扶而成痕。若以手按着痕损处,虚肿,即非榉皮所罨也。若死后以榉皮罨者,即苦无散远青赤色,只微有黑色。而按之不紧硬者,其痕乃死后罨之也。盖人死后血脉不行,致榉不能施其效。更在审详元情,尸首痕损,那边长短能合他物大小,临时裁之,必无疏误。
  出自宋慈《洗冤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