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
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早上好。
黎阳儒生,姓纪名纲,字廷肃。少负大志,稍长嗜学,因葺旧庐为书舍。前则疏渠引泉,清流见底;后则高峰入云,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和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纪生日读书其间,黄卷青灯,忘倦。一日,读至夜分,觉微寒,披衣独坐,忽有叩门声。启视之,乃见一女子,体态盈盈,面莹寒玉,笑谓纲曰:“妾,邻家女也。闻君高韵,乃尔唐突,意在请益也。”纲见之大悦,与之携手而入,并肩而坐。女曰:“愿献一诗。”纲曰:“善。”女诵诗曰:霜冷秋高白帝城,闺中力尽恨难平。西风庭院叮当响,晓夜楼台断续声。捣碎乡心愁欲结,惊回客枕梦难成。惟应不入笙歌耳,空恼玉关无限情。纲称赞,将犯之。女佯拒之曰:“‘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古人之格言也。妾非草木,岂不知贞洁之可嘉而淫奔之可丑耶!君何易视妾而犯之耶?”纲恳请再三,女翻然改曰:“云情雨意,人所同然,妾非不欲顺从,第一身易丧,美誉难全,此妾所以宁拂君情而不改也。”于是,与纲就寝。女复吟曰:君住竹棚口,妾家桃花津。来往不相识,青山应笑人。已而欢足,纲因问女何里何氏。女曰:“妾姓石,名占娘。家坐午向,树木为记,与君为同里人。君果不弃,明当访之。”纲曰:“汝能歌乎,”女曰:“仅尔供韵。”纲遂以“思君与别来”为题,命女作歌歌之。”女不思,乃口占一歌以答,歌曰:思君与别来,两见落叶黄。迢迢隔千里,各在天一方。
欲飞恨无翼,欲涉川无梁。昔者面胶漆,今胡做参商。平平长安道,人马自辉光。不念莫逆好,虚名竟乖张。南箕岂堪簸,牵牛难服箱。忧来不可辍,抚膺独彷惶。谅无金石心,与君永相忘。已而鸡三唱,女闻之,这遽披衣,谓纲曰:“郎君珍重,明当重来,不待请矣。”纲执意留之,曰:“只此自匿,奚必去耶,”女怒曰:“家有父母,倘事败露,罪将安归。不惟有玷于妾,抑且不利于君。”纲不从,女力奔,纲以被裹而抱之。久之不动,及启视,则一砧杵也。
物妖故事先到这吧
141 桃源图
晋朝大诗人陶潜(字渊明)有篇优美的传世之作,名叫《桃花源记》(在《搜神后记》中也有收录,字数偶有差)。描绘了一幅让世人无限眷恋无限向往的世外桃源画卷,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尽相吟咏书画,关于这个地方在何地,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在江苏连云港、也有说是河南安阳、有说重庆永州(或酉阳)的、有说湖南常德的、更有人说在台湾基隆、不一而足。
而据某些人考证,此中秦非秦朝乃是前秦,姑且存疑或当一笑。
世上真的有桃花源吗?
也许吧,如此一个无阶级无压迫、众生平等、自给自是、老少怡然自乐、安逸和谐之圣地,或许只能存在于我们心中。倘若心已被玷污,则世无桃源。
有人的地方就定有阶级。
有人的地方必然出争议。
有人的地方缺不了压制。
有人的地方不会是桃源。
晋朝大诗人陶潜(字渊明)有篇优美的传世之作,名叫《桃花源记》(在《搜神后记》中也有收录,字数偶有差)。描绘了一幅让世人无限眷恋无限向往的世外桃源画卷,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尽相吟咏书画,关于这个地方在何地,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在江苏连云港、也有说是河南安阳、有说重庆永州(或酉阳)的、有说湖南常德的、更有人说在台湾基隆、不一而足。
而据某些人考证,此中秦非秦朝乃是前秦,姑且存疑或当一笑。
世上真的有桃花源吗?
也许吧,如此一个无阶级无压迫、众生平等、自给自是、老少怡然自乐、安逸和谐之圣地,或许只能存在于我们心中。倘若心已被玷污,则世无桃源。
有人的地方就定有阶级。
有人的地方必然出争议。
有人的地方缺不了压制。
有人的地方不会是桃源。
刘甫,缙云人,多年萤窗苦读之后,中第,又经几年宦海飘浮,通判成都。
他骑着饱马开始上任,一路上心情舒畅,虽然天气阴晦,略有冷风,但丝毫不阻隔他心内那份火一般的炙热。
官道上几于行人,一路畅行。
到官之后,他收拾行装,交接完毕,恰逢小雨便从后堂而出,欣赏"锦官城"之乐趣。
前方出现一异人,白眉如剑,从太阳处飘出,颧骨高耸,双眼深凹,童颜鹤发,在道旁揖首而立。只见他手携一篮,中贮两板,通判试着以手触摸,坚硬如铁冷似冰。
通判便问:"此物有何妙用。"
"妙不可言,吾可用之刻桃源中之景物,平生念想刻画送与有缘人,不意茫茫人海中,遇数人,此辈皆无缘,今日有幸遇得郎君,我观察良久,君可授其中之一。如此天赐之机,还望君不要推却。"
"乃靖节先生之桃花源乎?"
"然。"
"如此,极善,请道君随我至府舍。"
"道君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通判可令我独处一室,另有炙酒一斗。一柱香时间,可成。"
"谨尊师命。"
不久之后,异人开门延通判入房,言版画已成。
通判上前一看,只见图上楼阁,人物具备,细如人之发丝,虽极细,但也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其中七十二女仙全列于其中,手中执有琴瑟琵琶,箫管筝阮之器,。各有各人之乐器,或吹或拉、或弹或奏、或立或坐、或左侧或右边、或前仰或后倾、或言笑晏晏或安然沉思、有仙人互相指点提拨、也有两仙似争吵般面有愠色。
旁又有若干知音在听曲,有支颐者也有皱眉者,有大笑嘴咧至耳者也有掩嘴而微笑者。原来女仙在奏霓裳曲。在知音一侧,又有舞者若干,虽细如一点,却可见婀娜身姿,裙裾荡漾,衣袂飘飘,有一二舞女夹于观赏者中戏舞,也有几人舞于女仙之侧。
板之最右,有一渔人,立于河畔旁,脚边乃是一渔舟,似乎可见渔舟随波涛而漾。渔人手持槁,表情看似丰富却实乃惊呆,眼望女仙及舞女之处,睁开极大,渔人口微张,嘴角似有涎水。两岸桃树遒劲耸然而立,渔人鼻孔略有收缩,不知乃是桃花之香,还是仙子之香。渔人双腿直立似树,似已痴。
……
此画雕刻精美,虽世上工画极巧者亦不能描绘其中之二三,虽世上极能作文者亦不能图书其中之美妙。
通判看得目瞪口呆,连同僚进来都不曾知晓,同僚一见,便央求异人用剩下一板为其图一幅,异人也不拒绝,却只画到观赏者赏女仙奏乐之时,板忽而碎裂,道人忽而不见。
此事发生于天圣中年(北宋仁宗年间),刘家世代相传,以此为传家之宝。
建炎之乱(南宋高宗年间),此物流落至民间,后来被毗陵胡氏所有,定为胡氏镇宅之宝。
据郡士孙希记所云,渊明所记载之桃花源,只是有言:"桃花夹岸,中无杂木,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现今此图有台殿,有如仙宫,有如佛国,与渊明所记载之处颇有异处,难道真乃桃花源处有桃源?可能神仙毕竟神仙,与我辈凡夫俗子不可同等而论,方外之事,也非我一介凡人所能懂罢。
关于此墨图,我(洪迈)曾亲见,如上所说不假
岂非仙家境界.另有所谓桃源者?
我相信,陶渊明文中的渔人乃是他自己,他假托事件发生在晋朝太元年间,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后来他写了一篇记,风景与本文一样,不料被女仙所察觉,以泄天机为由勒令他改写,才有了现在的《桃花源记》。版画中渔人就是陶,他不慎被发觉,想逃走,于是女仙将河流化为平地。
在记中他描绘的另外一个世界不过是按照女仙旨意所修改,文中所谓男女老少,皆是虚妄。因神仙也有阶级也有斗争并非无忧无虑,也并非怡然自得。
陶渊明借渔人之行踪,抒发自己偶窥天机的不满,神也好,仙也罢,草木尚有争奇斗妍,石头也有争相破土,何况于人,何况于神。
最后,他故意写此地作了记号,而多人寻皆可得,更加说明了,此处的确存在,在何处?在梦里。表达了绝望之理。
故事出自《夷坚志》
他骑着饱马开始上任,一路上心情舒畅,虽然天气阴晦,略有冷风,但丝毫不阻隔他心内那份火一般的炙热。
官道上几于行人,一路畅行。
到官之后,他收拾行装,交接完毕,恰逢小雨便从后堂而出,欣赏"锦官城"之乐趣。
前方出现一异人,白眉如剑,从太阳处飘出,颧骨高耸,双眼深凹,童颜鹤发,在道旁揖首而立。只见他手携一篮,中贮两板,通判试着以手触摸,坚硬如铁冷似冰。
通判便问:"此物有何妙用。"
"妙不可言,吾可用之刻桃源中之景物,平生念想刻画送与有缘人,不意茫茫人海中,遇数人,此辈皆无缘,今日有幸遇得郎君,我观察良久,君可授其中之一。如此天赐之机,还望君不要推却。"
"乃靖节先生之桃花源乎?"
"然。"
"如此,极善,请道君随我至府舍。"
"道君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通判可令我独处一室,另有炙酒一斗。一柱香时间,可成。"
"谨尊师命。"
不久之后,异人开门延通判入房,言版画已成。
通判上前一看,只见图上楼阁,人物具备,细如人之发丝,虽极细,但也历历在目,清晰可见。其中七十二女仙全列于其中,手中执有琴瑟琵琶,箫管筝阮之器,。各有各人之乐器,或吹或拉、或弹或奏、或立或坐、或左侧或右边、或前仰或后倾、或言笑晏晏或安然沉思、有仙人互相指点提拨、也有两仙似争吵般面有愠色。
旁又有若干知音在听曲,有支颐者也有皱眉者,有大笑嘴咧至耳者也有掩嘴而微笑者。原来女仙在奏霓裳曲。在知音一侧,又有舞者若干,虽细如一点,却可见婀娜身姿,裙裾荡漾,衣袂飘飘,有一二舞女夹于观赏者中戏舞,也有几人舞于女仙之侧。
板之最右,有一渔人,立于河畔旁,脚边乃是一渔舟,似乎可见渔舟随波涛而漾。渔人手持槁,表情看似丰富却实乃惊呆,眼望女仙及舞女之处,睁开极大,渔人口微张,嘴角似有涎水。两岸桃树遒劲耸然而立,渔人鼻孔略有收缩,不知乃是桃花之香,还是仙子之香。渔人双腿直立似树,似已痴。
……
此画雕刻精美,虽世上工画极巧者亦不能描绘其中之二三,虽世上极能作文者亦不能图书其中之美妙。
通判看得目瞪口呆,连同僚进来都不曾知晓,同僚一见,便央求异人用剩下一板为其图一幅,异人也不拒绝,却只画到观赏者赏女仙奏乐之时,板忽而碎裂,道人忽而不见。
此事发生于天圣中年(北宋仁宗年间),刘家世代相传,以此为传家之宝。
建炎之乱(南宋高宗年间),此物流落至民间,后来被毗陵胡氏所有,定为胡氏镇宅之宝。
据郡士孙希记所云,渊明所记载之桃花源,只是有言:"桃花夹岸,中无杂木,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而现今此图有台殿,有如仙宫,有如佛国,与渊明所记载之处颇有异处,难道真乃桃花源处有桃源?可能神仙毕竟神仙,与我辈凡夫俗子不可同等而论,方外之事,也非我一介凡人所能懂罢。
关于此墨图,我(洪迈)曾亲见,如上所说不假
岂非仙家境界.另有所谓桃源者?
我相信,陶渊明文中的渔人乃是他自己,他假托事件发生在晋朝太元年间,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后来他写了一篇记,风景与本文一样,不料被女仙所察觉,以泄天机为由勒令他改写,才有了现在的《桃花源记》。版画中渔人就是陶,他不慎被发觉,想逃走,于是女仙将河流化为平地。
在记中他描绘的另外一个世界不过是按照女仙旨意所修改,文中所谓男女老少,皆是虚妄。因神仙也有阶级也有斗争并非无忧无虑,也并非怡然自得。
陶渊明借渔人之行踪,抒发自己偶窥天机的不满,神也好,仙也罢,草木尚有争奇斗妍,石头也有争相破土,何况于人,何况于神。
最后,他故意写此地作了记号,而多人寻皆可得,更加说明了,此处的确存在,在何处?在梦里。表达了绝望之理。
故事出自《夷坚志》
@慕容瑾萱 7820楼 2013-12-24 11:28:00
子规。。。。。。
林间。。。。。。
倾颜。。。。。。
鸦葱。。。。。。
呼唤你们出来聊天啊。。。。。。
—————————————————
来了……
子规。。。。。。
林间。。。。。。
倾颜。。。。。。
鸦葱。。。。。。
呼唤你们出来聊天啊。。。。。。
—————————————————
来了……
@火狐狸99 7826楼 2013-12-24 12:19:00
好看。诸多精怪,多数为美女侍书生。可能是那些个书呆子,八古文读腻歪了,就闭眼意淫出这美女献身的故事来。
—————————————————
我也这么认为,要是真的,我就回古代去做个书呆子。
好看。诸多精怪,多数为美女侍书生。可能是那些个书呆子,八古文读腻歪了,就闭眼意淫出这美女献身的故事来。
—————————————————
我也这么认为,要是真的,我就回古代去做个书呆子。
圣诞快乐
@火狐狸99 7830楼 2013-12-24 15:05:00
祝楼主平安夜幸福平安;圣诞快乐。
—————————————————
谢谢。
祝楼主平安夜幸福平安;圣诞快乐。
—————————————————
谢谢。
@新月映归鸿 7834楼 2013-12-24 15:26:00
马克马克
—————————————————
平安夜快乐。
马克马克
—————————————————
平安夜快乐。
咦,某鹤呢?
苹安夜吃平果了吗
圣诞快乐。筒子们
谢谢故事,瑾萱辛苦
142 连理枝
连就连,我们相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真正相爱之人,怕是三年都不会等,不求同年同月周日生,但求周日死。
在扬州江都,有一户人家,姓上官。世家旺族,到了上官守愚这一代,家世已经非常显赫,守愚因被授予奎章阁授经郎,举家迁往顺天府。
上官家之东邻乃是国史检讨贾虚中。贾为柯敬仲至交,此人擅长于诗词,工于绘画,且家中有藏三张古琴,琴名"琼瑶"、"环珮"、"蓬莱"。此三琴经柯鉴定,为古之孤品。
守愚平素也爱好吟诗咏章,又喜好抚琴而歌见了贾虚中,便如同伯牙遇子期般,虚中亦有此感,两人相互引为知己。讨论诗章,切磋棋艺,有相见恨晚之意。
公务繁忙,闲暇之余,两家相互走动,"浮生半日闲,阳光为俸钱。"品诗,尝酒,弹琴,下棋。悠闲时日随着晚霞映在庭院石板上,两人才依依惜别。
贾虚中无儿,仅有三女,他曾与人言:“吾三个女儿可比三琴。”因而他便用琴名作为女儿之名。
上官守愚仅有一字,单名为粹,俊朗清逸而又聪明伶俐。在上官粹出生之时,有人送《唐文粹》一部,因而小字粹奴。粹奴十岁之时,守愚便让其至贾府私塾读书,稚子生得唇红齿白,贾氏夫妇疼爱不已,因自家无儿,便把粹奴当成自己亲儿,一应饮食衣物俱全。而贾氏三女也将其看成自家兄弟,三人戏耍嬉乐,贾氏不禁。三女戏称粹奴为"粹公子"。
粹奴曾与贾氏幼女蓬莱一同于书塾读书学画,因年纪相仿,便互相深爱,本想瞒着贾虚中,可贾氏乃是过来人,早从两人眼神中看出深意,贾氏便趁某日家人聚餐之时戏谑道:“若是我家蓬莱有朝一日,能嫁得如像粹公子这般优秀的人儿,我便心满满足了。”粹奴篷莱两人相互对望一眼羞红了脸。贾虚中见状,也笑了起来,说道:"新娘新娘害羞矣。"
饭毕,粹奴回家将宴上之事告与父亲,上官守愚说道:“吾正有此意。”因而让媒人前去提亲,贾家自然满口答应,贾妻笑得合不拢嘴。粹奴、蓬莱私下里当然也十分欢喜。
世事无常,贾虚中突被免官,回归故里,这婚事,竟然就这样未竟而去。
三年后,上官守愚出任福州治中,刚到任,因府中无房,便去租住民房,有楼三间,安顿下来之后,却见对街一座楼,尤为清净雅致,他心想民宅竟也有如此别致之处,于是下楼打听,一打听,欣喜欲狂,原来这竟就是贾氏宅第。
果真"得来全不负功夫"
当日,守愚携礼上门拜访,贾虚中见是昔日至交,大喜不已,两人于庭前交谈许久,半晌才觉腿酸麻,两人搬来桌椅下棋。
闲聊间原来琼瑶姐妹两人早已嫁人,只篷莱未嫁,但已许配于林家。守愚听了心中便如坠进一块石子,疼了一下。但他面上波澜不起。两人依然像往常一样,抚琴尝酒,吟诗诵章。
守愚回家把蓬莱已许人之事告与粹奴,粹奴听后脸色大变,闷闷不乐,挹郁烦闷,人也逐渐消瘦,守愚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蓬莱虽已被父母许配他姓,可这非自愿,乃是父母之意,但又无法违背,现在已知粹奴来到,心中想与粹奴会一会之心愿大炽,只是苦于没有理由,可她怎知,粹奴又何尝不想她!
两人只能时常站立于楼上,凭栏彼此凝视,相互相望,两人眼泪满眶,虽腹中有千言万语,却哽咽在喉,彼此发不出一言一语。
这日,蓬莱用白练帕裹象棋一枚扔给粹奴,粹奴接过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幅红色桃花,题有一首诗:
朱砂颜色瓣重台,曾是刘晨旧看来。
只好天台云里种,莫教移近俗人栽。
粹奴读书甚多,又何尝不知蓬莱心意?
但细细一想,如今篷莱已订婚,嫁给林氏已成定局,无可挽回,自己再怎么思恋,她都将为人妻,为之奈何?
于是他也画了枝梅花,写诗回道:
玉蕊含春捏素罗,岁寒心事谅无他。
纵令肯作仙郎伴,其奈孤山处士何?
接着,他又用彩色丝绳系上三枚琴上调弦所用之小柱,以作坠子,掷还给蓬莱。
蓬莱心中乱撞,满脸通红地打开一看,见有“孤山处士”之说,心里知道,粹奴是在责怪自己已与林氏订了婚约,衷情不能表白,借诗抒发苦闷而已。
可粹奴呀,粹奴,你可知林氏非我心所属,我心中之人,一直以来都是粹公子你呐。心悦君兮,君却不知。我如今心乱如麻,今日我才知易安"人比黄花瘦"不假。
连就连,我们相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真正相爱之人,怕是三年都不会等,不求同年同月周日生,但求周日死。
在扬州江都,有一户人家,姓上官。世家旺族,到了上官守愚这一代,家世已经非常显赫,守愚因被授予奎章阁授经郎,举家迁往顺天府。
上官家之东邻乃是国史检讨贾虚中。贾为柯敬仲至交,此人擅长于诗词,工于绘画,且家中有藏三张古琴,琴名"琼瑶"、"环珮"、"蓬莱"。此三琴经柯鉴定,为古之孤品。
守愚平素也爱好吟诗咏章,又喜好抚琴而歌见了贾虚中,便如同伯牙遇子期般,虚中亦有此感,两人相互引为知己。讨论诗章,切磋棋艺,有相见恨晚之意。
公务繁忙,闲暇之余,两家相互走动,"浮生半日闲,阳光为俸钱。"品诗,尝酒,弹琴,下棋。悠闲时日随着晚霞映在庭院石板上,两人才依依惜别。
贾虚中无儿,仅有三女,他曾与人言:“吾三个女儿可比三琴。”因而他便用琴名作为女儿之名。
上官守愚仅有一字,单名为粹,俊朗清逸而又聪明伶俐。在上官粹出生之时,有人送《唐文粹》一部,因而小字粹奴。粹奴十岁之时,守愚便让其至贾府私塾读书,稚子生得唇红齿白,贾氏夫妇疼爱不已,因自家无儿,便把粹奴当成自己亲儿,一应饮食衣物俱全。而贾氏三女也将其看成自家兄弟,三人戏耍嬉乐,贾氏不禁。三女戏称粹奴为"粹公子"。
粹奴曾与贾氏幼女蓬莱一同于书塾读书学画,因年纪相仿,便互相深爱,本想瞒着贾虚中,可贾氏乃是过来人,早从两人眼神中看出深意,贾氏便趁某日家人聚餐之时戏谑道:“若是我家蓬莱有朝一日,能嫁得如像粹公子这般优秀的人儿,我便心满满足了。”粹奴篷莱两人相互对望一眼羞红了脸。贾虚中见状,也笑了起来,说道:"新娘新娘害羞矣。"
饭毕,粹奴回家将宴上之事告与父亲,上官守愚说道:“吾正有此意。”因而让媒人前去提亲,贾家自然满口答应,贾妻笑得合不拢嘴。粹奴、蓬莱私下里当然也十分欢喜。
世事无常,贾虚中突被免官,回归故里,这婚事,竟然就这样未竟而去。
三年后,上官守愚出任福州治中,刚到任,因府中无房,便去租住民房,有楼三间,安顿下来之后,却见对街一座楼,尤为清净雅致,他心想民宅竟也有如此别致之处,于是下楼打听,一打听,欣喜欲狂,原来这竟就是贾氏宅第。
果真"得来全不负功夫"
当日,守愚携礼上门拜访,贾虚中见是昔日至交,大喜不已,两人于庭前交谈许久,半晌才觉腿酸麻,两人搬来桌椅下棋。
闲聊间原来琼瑶姐妹两人早已嫁人,只篷莱未嫁,但已许配于林家。守愚听了心中便如坠进一块石子,疼了一下。但他面上波澜不起。两人依然像往常一样,抚琴尝酒,吟诗诵章。
守愚回家把蓬莱已许人之事告与粹奴,粹奴听后脸色大变,闷闷不乐,挹郁烦闷,人也逐渐消瘦,守愚看在眼里,心疼不已。
蓬莱虽已被父母许配他姓,可这非自愿,乃是父母之意,但又无法违背,现在已知粹奴来到,心中想与粹奴会一会之心愿大炽,只是苦于没有理由,可她怎知,粹奴又何尝不想她!
两人只能时常站立于楼上,凭栏彼此凝视,相互相望,两人眼泪满眶,虽腹中有千言万语,却哽咽在喉,彼此发不出一言一语。
这日,蓬莱用白练帕裹象棋一枚扔给粹奴,粹奴接过一看,只见上面画着一幅红色桃花,题有一首诗:
朱砂颜色瓣重台,曾是刘晨旧看来。
只好天台云里种,莫教移近俗人栽。
粹奴读书甚多,又何尝不知蓬莱心意?
但细细一想,如今篷莱已订婚,嫁给林氏已成定局,无可挽回,自己再怎么思恋,她都将为人妻,为之奈何?
于是他也画了枝梅花,写诗回道:
玉蕊含春捏素罗,岁寒心事谅无他。
纵令肯作仙郎伴,其奈孤山处士何?
接着,他又用彩色丝绳系上三枚琴上调弦所用之小柱,以作坠子,掷还给蓬莱。
蓬莱心中乱撞,满脸通红地打开一看,见有“孤山处士”之说,心里知道,粹奴是在责怪自己已与林氏订了婚约,衷情不能表白,借诗抒发苦闷而已。
可粹奴呀,粹奴,你可知林氏非我心所属,我心中之人,一直以来都是粹公子你呐。心悦君兮,君却不知。我如今心乱如麻,今日我才知易安"人比黄花瘦"不假。
我来了。
不久之后,便是上元节。
闽地风俗,上元节崇尚放灯,此时男男女女都要出去观灯。粹奴心想贾府女眷必定也会于此夜去观灯,因而密潜伏于贾府门前。
夜深人静,灯初上。果有轿夫抬着几乘小轿,从不远处缓缓而来,此时只见,篷莱与母亲等三四人上了轿,后面跟随一干婢仆,络绎不绝。
粹奴又尾随在她们身后,穿过十几条街,心道如此下去,见到蓬莱的机会渺茫,因而边走边在轿旁吟诵道:
天遣香街静处逢,银灯影里见惊鸿。
彩舆亦似逢山隔,鸾自西飞鹤自东。
蓬莱在轿中,一听声音便知道外面之人乃是粹奴,心中惊喜不已,想掀开帘子与粹奴说话,倾诉这么多天来自己内心之苦。
闽地风俗,上元节崇尚放灯,此时男男女女都要出去观灯。粹奴心想贾府女眷必定也会于此夜去观灯,因而密潜伏于贾府门前。
夜深人静,灯初上。果有轿夫抬着几乘小轿,从不远处缓缓而来,此时只见,篷莱与母亲等三四人上了轿,后面跟随一干婢仆,络绎不绝。
粹奴又尾随在她们身后,穿过十几条街,心道如此下去,见到蓬莱的机会渺茫,因而边走边在轿旁吟诵道:
天遣香街静处逢,银灯影里见惊鸿。
彩舆亦似逢山隔,鸾自西飞鹤自东。
蓬莱在轿中,一听声音便知道外面之人乃是粹奴,心中惊喜不已,想掀开帘子与粹奴说话,倾诉这么多天来自己内心之苦。
无奈轿旁随从甚多,她不敢贸然开口,焦灼不安,不得已在轿中低声吟诵道:
莫向梅花怨薄情,梅花肯负岁寒盟?
调羹欲问真消息,已许风流宋广平。
粹奴在外听到后,思忖一阵,便知道她是酬答自己的梅花之作,不觉大为伤感。惆怅间,便返身而回。
回家后坐在楼中,又想到蓬莱意志虽坚,然父母之命终不可违,林家之聘也终不可改,叹息良久,在楼中徘徊数次,作了一首《凤分飞》曲赠给蓬莱:
梧桐凝露鲜飙起,五色琅珰夜新洗。
矫翮蹁跹拟并栖,九苞文彩如霞绮。
惊飞忽作丹山别,弄玉萧声怨呜咽。
咫尺秦台隔弱流,琐窗绣户空明月。
轻轻扫尾仪朝阳,可怜相望不相将。
下谪尘寰伴凡鸟,不如交颈两鸳鸯!
诗倒是写成了,可眼下怎么送出去呢?正烦闷间,他忽见贾府遣婢女送来盘荔枝,灵光一闪,粹奴于是与婢女诳语道:“往日我在京城之时,与蓬莱乃是同窗,尚有几册书在她那未取回,烦请你将这帖子交给蓬莱,希望她早日将书还我。”
婢女不知札中乃是诗,因此随手接过,回去时递送给蓬莱。
蓬莱读诗后,眼泪漱漱滴落,自语道:“可叹!可叹,原来郎君还是不肯原谅我!”
她痛哭出声,许久之后才擦干眼泪,作了《龙剑合》一曲酬答他,以表示自己此生必定跟从他,无论发生何种际遇,忠贞不二,她将诗写在鱼子笺上,又暗夹在《古文真宝》中,交给婢女绿荷说道:“粹公子要取回旧日所读诗集,喏,就是此书,你现拿去送与给他。”婢女闻命,就将书送至粹奴家。
粹奴翻开一看,却见里面夹有一张书笺,光彩照眼,思忖道这必定是所回复之诗词。
果不其然,上面题有《龙剑合》一曲,词为:
龙剑埋没狱间久,巨灵昼卫鬼夜守。
蛟螭藏,魍魉走,精光横天气射斗。
冲玄云,发金钥,至宝稀世有。
奇姿烁人声撼牖,鹈膏润锷凤刻首。
龙剑煌,新离房,静垂流电舞飞霜。
影含秋水刃拂芒,鹿敕团金宝珠装。
司空观之识其良,悬诸玉带间金章,
紫焰煌煌明明赵承珰,星折中台事岂常!
逡巡莫敢住。一去堕渺茫。
龙灵是龙精,莹如鹇尾摇清冰。
雄作万里别,雌伤千古情。
暂留尘埃匣,何日可合并?
会当逐风雷,相寻入延平。
纯钩在玉石,纵然贵重非我匹。
我匹久卧潭水云,一双遥怜两地分。
度山仍越壑,苦辛不可言。
天遣雷焕儿,佩之大泽池。
铿然一跃同骏奔,骇浪惊涛回昼昏。
始知神物自有耦,千秋万岁肯离群。
粹奴含着泪,半晌读完,痴立许久以后说道:“蓬莱真是有卓越之才,写出这般妍丽而又华美之诗句,丝毫无妇人及小女子那般萎靡之气,此中大有李太白般风韵气度。平庸碌碌,无志向者,又岂能寻如此佳偶?”
莫向梅花怨薄情,梅花肯负岁寒盟?
调羹欲问真消息,已许风流宋广平。
粹奴在外听到后,思忖一阵,便知道她是酬答自己的梅花之作,不觉大为伤感。惆怅间,便返身而回。
回家后坐在楼中,又想到蓬莱意志虽坚,然父母之命终不可违,林家之聘也终不可改,叹息良久,在楼中徘徊数次,作了一首《凤分飞》曲赠给蓬莱:
梧桐凝露鲜飙起,五色琅珰夜新洗。
矫翮蹁跹拟并栖,九苞文彩如霞绮。
惊飞忽作丹山别,弄玉萧声怨呜咽。
咫尺秦台隔弱流,琐窗绣户空明月。
轻轻扫尾仪朝阳,可怜相望不相将。
下谪尘寰伴凡鸟,不如交颈两鸳鸯!
诗倒是写成了,可眼下怎么送出去呢?正烦闷间,他忽见贾府遣婢女送来盘荔枝,灵光一闪,粹奴于是与婢女诳语道:“往日我在京城之时,与蓬莱乃是同窗,尚有几册书在她那未取回,烦请你将这帖子交给蓬莱,希望她早日将书还我。”
婢女不知札中乃是诗,因此随手接过,回去时递送给蓬莱。
蓬莱读诗后,眼泪漱漱滴落,自语道:“可叹!可叹,原来郎君还是不肯原谅我!”
她痛哭出声,许久之后才擦干眼泪,作了《龙剑合》一曲酬答他,以表示自己此生必定跟从他,无论发生何种际遇,忠贞不二,她将诗写在鱼子笺上,又暗夹在《古文真宝》中,交给婢女绿荷说道:“粹公子要取回旧日所读诗集,喏,就是此书,你现拿去送与给他。”婢女闻命,就将书送至粹奴家。
粹奴翻开一看,却见里面夹有一张书笺,光彩照眼,思忖道这必定是所回复之诗词。
果不其然,上面题有《龙剑合》一曲,词为:
龙剑埋没狱间久,巨灵昼卫鬼夜守。
蛟螭藏,魍魉走,精光横天气射斗。
冲玄云,发金钥,至宝稀世有。
奇姿烁人声撼牖,鹈膏润锷凤刻首。
龙剑煌,新离房,静垂流电舞飞霜。
影含秋水刃拂芒,鹿敕团金宝珠装。
司空观之识其良,悬诸玉带间金章,
紫焰煌煌明明赵承珰,星折中台事岂常!
逡巡莫敢住。一去堕渺茫。
龙灵是龙精,莹如鹇尾摇清冰。
雄作万里别,雌伤千古情。
暂留尘埃匣,何日可合并?
会当逐风雷,相寻入延平。
纯钩在玉石,纵然贵重非我匹。
我匹久卧潭水云,一双遥怜两地分。
度山仍越壑,苦辛不可言。
天遣雷焕儿,佩之大泽池。
铿然一跃同骏奔,骇浪惊涛回昼昏。
始知神物自有耦,千秋万岁肯离群。
粹奴含着泪,半晌读完,痴立许久以后说道:“蓬莱真是有卓越之才,写出这般妍丽而又华美之诗句,丝毫无妇人及小女子那般萎靡之气,此中大有李太白般风韵气度。平庸碌碌,无志向者,又岂能寻如此佳偶?”
@酆都异闻录 7891楼 2013-12-25 13:51:00
子规林间也圣诞快乐!!
话说好久好久好久好久没看到小羽出来冒泡了。。。
—————————————————
鸦葱双蛋快乐
子规林间也圣诞快乐!!
话说好久好久好久好久没看到小羽出来冒泡了。。。
—————————————————
鸦葱双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