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和山神做亲家
张璞,字公直,不知何许人也。从吴郡太守位上罢官返乡,途径庐山,其时春光明媚青山绿水,庐山胜景近在眼前,岂有不游览的道理。张璞带着一大家子人上山游玩,半道上在山神庙歇脚。张璞的女儿和丫鬟绕室嬉闹,丫鬟一眼瞥见墙壁上一幅肖像画,说道:“小姐你看,这位公子好帅啊,干脆你嫁给他得了!”
张小姐也不禁看了两眼,见画上公子风度翩翩眉清目秀,也不禁心动,微微一笑。
游山玩水一日尽兴,一家人夜宿船上。张璞做了一个怪梦,庐山神携带重礼来下聘,说道:“犬子幸甚,被令千金相中,特备聘礼纳吉!”
张璞醒来,果见船上莫名其妙出现几箱金银珠宝,跟梦中看到的一样。觉得很纳闷,唤来女儿询问事由,张小姐一听,“哇”地一声吓哭了,说白天一句玩笑话,居然被山神听见还当真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璞惊惧不已,张夫人也吓得浑身发抖几乎晕倒。张璞马上下令开船,想赶紧离开是非之地。船行至河中央,忽然暗旋陡生河流湍急,船原地打圈,颠簸摇曳,眼看就要翻船。张璞知道是山神在作怪,赶紧令人将几箱珠宝聘礼扔下水,但无济于事,反而风浪更大。张夫人哭道:“我们一家几十口,不能为了一个女儿统统丧命,这样吧,把女儿扔下去吧!”
张小姐哭得花枝乱颤,张璞也很不忍心,但情况危急,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张璞不忍看这惨痛一幕,拂袖步入内舱,任由夫人处置。张夫人见丈夫不在眼前,就私做主张,把张璞亡兄的孤女扔了下去,孤女哭喊叫嚷,乘一张席子在水面上飘摆。张璞一听哭喊,知道不对劲,跑了出来,怒斥老婆:“你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我还有什么面目立于世间?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这么做能瞒得过神灵吗?”
当即立断,命人把自己的女儿也推下下去。
风浪骤然停息,船行如飞,很快到达渡口。一家人凄楚难当,个个垂头丧气地上了岸。忽然,发现两个小姐平安无事地站在渡口翘首以盼,十几名军士傲然守卫身前,个个都铁塔般雄壮伟岸,不像凡人。为首一位官员模样的人上前迎接:“张大人,我是庐山神的主簿,特来将二位小姐送还,我们山神说了,张大人一诺千金义薄云天当世罕有,强聘令爱很是愧疚,希望张大人切勿见怪!”
说罢,一转身一队人马都不见了。
张璞惊喜交加,询问二女,女儿说道:“我们下水之后,一点都没有窒息的感觉,飘飘悠悠很快就到了一处宫殿,富丽堂皇气象万千,山神听到有属下汇报情况,当即惭愧地向我们行礼,就令人带我们上岸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如果正气凛然,鬼神都要敬而远之的!
《搜神记》
圣经上的蛇也是邪恶诱惑的化身啊,看来中西方有很多共同之处啊!
166、张果老
唐玄宗时,有仙人张果老闻名天下,没人知道他有多大岁数,只知道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唐玄宗听说张果老在邢州出现,就派使者很谦恭地迎回长安城,以师礼事之,向他请教古今中外天下大事,张果老无所不知,唐玄宗极为宾服。唐玄宗身边原本有一个道士名叫叶静能,也是道行高深颇有手段,很受唐玄宗信赖,但叶静能一见张果老来就退避三舍,噤若寒蝉。
唐玄宗问叶静能:“张果老到底是什么人啊,这么牛?”
叶静能说道:“微臣知道他的来历,可是不能说。一旦泄露天机,必死无疑。”
唐玄宗见他说得如此煞有介事,心里更加好奇,非逼着他说不可,叶静能很无奈地说:“微臣这条小命可就攥在皇上手里了,我说出来可以,不过一会儿肯定玩儿完,陛下一定要脱掉鞋子摘下帽子,去恳求张果老,或许我还能捡回一条命来。”
唐玄宗一摆手:“好了好了,说得这么邪乎,我现在就脱掉鞋帽准备着行了吧?”
叶静能见逼到这份儿上,不说也不行了,一脸苦相,很无辜地说道:“张果老就是混沌初开时天山上的一只白蝙蝠精!”
话音刚落,叶静能就七窍流血倒地气绝。
唐玄宗一看吓坏了,赶紧光着脚丫子去求见张果老,把情况说明,张果老骂道:“这小子多嘴,不治治他以后还不满嘴跑火车啊?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我就破例一次!”
张果老从容地迈着方步,不紧不慢地来到皇宫,见叶静能还在那儿躺着,脸上的鲜血都快凝固了。张果老朝他脸上啐了一口吐沫,叶静能就苏醒了,一脸迷糊不辨东南西北。
张果老喝道:“再敢胡说,我把你变成黑蝙蝠!敢污蔑我!”
叶静能赶紧跪地求饶,唐玄宗也惊惧叹服。
而后,张果老返回邢州隐居地,不知所踪。
这上面没说张果老倒骑毛驴啊!
张果老是白蝙蝠精?天啊!蝙蝠侠?
唐 李冗《独异志》
作者:dddeeer 回复日期:2010-5-2 0:22:00 911#
《飞烟传》
哥们儿你太牛了,强烈建议你开贴,人气不会比我差的,O(∩_∩)O~
作者:dddeeer 回复日期:2010-5-2 0:22:00 911#
《飞烟传》
哥们儿写的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古诗没法翻译也是真的,要是我的话,可能会把古诗改成顺口溜,^_^
167、旷世绝恋
贾直言,唐代名臣,传奇而极具个性。唐德宗时,贾直言的老爹贾道冲倒霉催的,无意间泄露了皇帝的隐私,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将他赐死。贾直言对朝廷派来的使者说:“念在我一片孝心的份儿上,让我送老父一程吧!毒酒拿来,我亲自灌我爹!”
使者也没怀疑,就把毒酒交给他,贾直言举起酒壶一饮而尽,大笑道:“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我爹被毒死?我替他喝了!”
所有人都惊呆了,可奇怪的是,贾直言却没有被毒死,毒酒都从他的左脚趾流了出来,一点事都没有。
使者吓坏了,赶紧回报唐德宗,唐德宗也不禁有些感慨,下令从轻处置,将贾直言和他爹流放南海(今广东番禺,当时为荒蛮边远之地)。
贾直言搀着老爹踏上征程,临行前,他的老婆董氏哭得泪人似的,伤心欲绝。贾直言对董氏说:“老婆,我们爷俩流放万里之外,凶险无比,今生今世恐怕再难相见了!你年轻漂亮,也没生过孩子,你就正好改嫁得了,省得彼此惦念又无可奈何!”
董氏也很有个性,也不答话,用绳子把自己的长发死死捆扎起来,又取来毛笔,请贾直言写封条封住头发,指天发誓道:“你要不回来,我的头发就不解开!至死方休!”
二十二年后,贾直言蒙赦返京,董氏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头发已经纠结缠绕在一起,好像枯草一般,头发上的绳子封条依旧。用水清洗不行,贾直言找来清油浇在老婆头上,干黄槁枯的长发居然全部脱落。贾直言紧握老婆的双手,痛苦不已,立誓生死与共永不分离。
贾直言后来升任谏议大夫,仗义执言清廉刚正,朝廷无不赞服。夫妻二人成就一段绝世佳话。
这是怎样一段刻骨铭心痛断肝肠的旷世绝恋啊!
唐德宗(742年—805年)李适,(适发音为Kuò),汉族,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唐肃宗的长孙、唐代宗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779年至805年在位。曾用年号:建中(公元780—783年)、兴元(公元784年)、贞元(公元785—805年);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安葬地:崇陵。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台湾连续剧《珍珠传奇》,当时火爆一时,本故事中的唐德宗李适,就是沈珍珠的儿子啊,居然如此不争气啊!
唐 李冗《独异志》
我上面很多故事以前都听我奶奶讲过,她也是文盲,一个字都不识啊!每当研读古书,看见一则奇闻很熟悉,忽然恍然大悟,觉得小时候听奶奶讲过,那种震撼真的很难形容啊!
游鱼动弦钩

作者:醜的寡毒 回复日期:2010-5-2 17:44:00 927#
作者:千榆 回复日期:2010-5-2 11:48:00 919#
步非烟,这个名字好熟啊!古诗确实看着有点费劲哦!
张果老是蝙蝠精,还是第一次听说哦!逗死了!
~~~~~~~~~~~~~~~~~~~~~~~~~~~~~~~~~~~~~~~~~~~~~~~~~~~~~~~~~~~~~~~~~~~~~~~~~~~~~~~~~~~~~~~~~~~~~~~~~~~~~~~~~~~~~~~~~~~~~~~~~~~北大才女,写了很多武侠玄幻小说,出名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不是有个大八卦说她要超越金庸的!好像是这么记不太清楚了!
看来她也是抄的古人的名字啊!超越金庸?有这个志向还是好滴!
168、丰都知县
四川省丰都县,历来被称为鬼城,据说是阴阳两界交汇之处。县城内有一口井,旧俗相传,每年都要让百姓买很多纸钱供品,扔进井中,称为“纳阴司钱粮”,每次花费可达三千两银子,成了城中百姓不小的负担。倘若有人吝啬,不愿凑份子花钱上供,必遭瘟疫侵害,百姓不胜其扰敢怒不敢言。
清朝初年,知县刘纲到任,圣人门徒不信鬼神,决定禁止此事,但是老百姓都吓怕了,执意不肯同意。百姓相邀齐聚县衙门外,为首一位老者说道:“大人乃是好意,可不给阴间上供就会降下灾祸啊,要不你去跟鬼神说清楚吧!”
刘纲问:“鬼神在哪儿?”
老者说道:“井底就是阴间,没人敢去啊!”
刘纲笑道:“那我就去一趟得了!”
大家都惊了,赶紧劝阻,刘纲说道:“我为民请命,还怕什么?给我准备绳索!”
大家见他很坚决,不禁都极为佩服。找来一根很粗很长很结实的绳索,绑住刘纲的腰就要往下顺。刘纲的幕僚李诜也是个豪侠仗义之士,慷慨说道:“大人不惧生死,我还怕什么?早想看看鬼是啥模样了,我跟你一块去!”
于是乎,刘纲和李诜一块,被绳索顺着井口徐徐坠下,下井五丈有余,原本暗无天日的井底忽然豁然开朗,二人解开绳索步行几十丈,抬眼望远处城郭宫室巍峨,跟阳间没什么区别,走进城中,见人群熙攘往来不断,长相跟阳间的人也没什么区别,就是浓缩了好几倍,身长都不过两尺,身子下面没有影子,脚踏空中缓慢行走,不能沾地。看来,这些都是鬼民了。刘纲很好奇,跟他们攀谈起来,鬼民惊讶道:“大人乃是阳间的县令,来这儿干嘛?”
刘纲面不改色:“我为阳间百姓请免阴司钱粮来的!”
所有鬼民一听,很是佩服,啧啧称赞。一鬼民说:“这事儿你得去恳求阎罗王包公才行,别的大小城隍判官可都不靠谱!”
于是乎,鬼民们很热心地带着刘纲、李诜一块来到一处雄伟壮观的大殿之外,拜见阎罗王包公,包公高坐龙床之上,不怒自威,年约七十多岁,面如生铁,眉心处的月牙闪着黝黑的光芒。
群鬼齐声叫道:“阳间丰都知县刘纲到!”
包公居然走下台阶迎接:“你我阴阳阻隔,大人到此有何贵干?”
刘纲见包公果真礼贤下士,这才松口气,坦然说道:“丰都县连年水旱灾祸不断,百姓已经苦不堪言,现在大清初定天下,百姓连正项赋税都无力为继,又拿什么孝敬阴司钱粮呢?我刚刚到任,为百姓父母官,不能不为民请命,冒死来求见包老,还请您老人家开恩啊!”
包公笑道:“原来如此,刘大人不知啊,这什么阴司钱粮,都是阳间那些妖僧恶道故弄玄虚,假借鬼神名义欺骗良善百姓,为的就是让老百姓都迷信,然后诱骗钱财啊!我早知道这事儿了,可是幽明阻隔,讯息不通,也就没办法破除这个谣言了。幸好刘大人为民除弊,大智大勇,身陷不测之地而面不改色,令人佩服啊!你放心,待会送你回去,你来告诫百姓即可!”
刘纲很是高兴,身边的李诜也笑道:“我就想着阴司钱粮不靠谱嘛!”
忽然,一道红光从天而降,包公一看,赶紧对二位说道:“伏魔大帝关公来了,他脾气不好,你二人还是躲避一下吧!”
刘纲、李诜只好客随主便,躲到屏风后面窥视。
不一会儿,关二哥绿袍长髯面如重枣,徐徐从天而降,和包公行宾主礼,相对而坐。
关二哥忽然问道:“大王这儿有生人气,是怎么回事啊?”
包公见不能隐瞒,就把刘纲为民请命的事一一讲给关公。关二哥道:“哎呀,这可是个好官啊,请他出来,我们见一见!”
刘纲、李诜一听,开心不已,从屏风后面出来,诚惶诚恐地拜见了关公。
关公跟他俩聊起了世间之事,畅所欲言和颜悦色。李诜不禁盯着关公看了又看,被其神威慑服,一时看傻眼了。
关公笑道:“你看什么啊?”
李诜乍着胆子说道:“久仰关二哥威名啊,没想到二哥真的长成这样,和关帝庙塑像一模一样,真是天神啊!”
关公哈哈大笑起来,如虎啸龙吟一般。
刘纲却认为李诜太大胆了,赶紧朝他使眼色,可是李诜不知好歹,更放肆地问道:“二哥,那玄德公现在何处啊?”
关公一听怒发冲冠,一手扯下绿头巾,掼在地上,喝道:“你这小子,真不知好歹!我大哥的名讳也是你叫的吗?”
说罢,关公一跺脚,像火箭一样冲天飞去,整座宫殿都为之摇颤。
包公也不禁大惊道:“哎呀,你这下闯大祸了,得罪关二哥,必定遭雷劈,连我也救不了你啊!你跟他套套近乎叫一声二哥,他自然很是高兴,显得自己年轻嘛!可你问他老大干嘛?还直呼他老大的名讳?不是欠吗?”
李诜这下知道闯祸了,赶紧跪地求饶,刘纲也意识到问题严重,苦苦乞求包公。包公说:“真的没办法。”
李诜绝望了,说道:“既然这样,我只求速死了,请大人务必帮我。”
包公无奈,只得答应,从一个青玉匣子内取出一方印章,让李诜揭开袍子露出后背,在他后背上盖了一个戳。
刘纲、李诜拜别包公,还走到井底,绑上绳索,被井上百姓缓缓拉出来。
刘纲把见包公的话一五一十说给百姓听,百姓欢呼雀跃。唯独李诜自知命不久矣,闷闷不乐。独自一人在街上溜达,来到丰都城南门,口吐白沫中风而死。刘纲闻讯,不禁潸然泪下,令人好好装殓。还没下葬,突然雷电交加,闪电霹雳围着李诜的棺材打来打去,良久才散去。棺材安然无恙,但打开来一看,李诜的尸体已经化为灰烬,只有背后印章处残存一点皮肉。
关公见包公,太有趣了!就是关二哥有些心眼小吧?如今直呼刘备名字甚至污蔑刘备的,多了去了,雷劈得过来吗?
清 袁枚《子不语》
169、李诚:龙卷风奇遇
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处别墅建在毗陵(今江苏常州),因为长时间不住,就派遣属下李诚去查看。乙卯年六月,李诚查看别墅之后,返回交差,途经句容县,当时酷暑难耐,李诚打着一柄阳伞,遮挡太阳,搞得很时髦的样子。忽然,平地刮起大风飞沙走石,路边的树木都被连根拔起,李诚吓得赶紧趴在地上,手中的伞盖被风刮走,只留下光溜溜一根伞柄,很是可笑。
风消停之后,李诚又往前走了几十步,暴雨滂沱而下,李诚被打成落汤鸡,叫苦不迭。一张席子随风飘来,李诚赶紧抓住席子,顶在头顶遮雨。电闪雷鸣,闪电击中路边几户人家,紧接着,龙卷风呼啸而至,卷起一家房屋升上半空,依稀还能听到空中房屋内有人呼救的声音,龙卷风漩涡内霹雳闪电大作,将半空中的房屋打个粉碎,男女老幼十余人从天而降,落在桑树林里,居然都毫发无伤,相互搀扶着站起身来,庆幸不已。李诚还看到那所房屋地基前有一个很深的大脚印,足有三尺多长,却没见到巨人来访。
李诚见此地凶险无比,踏着泥泞硬着头皮继续前行,西行几里地,遇到一个人,非要花重金购买他顶在头上的席子,李诚觉得很奇怪,但银子闪亮晃得他眼花,也就欣然答应了。又走了几里地,迎面又来一人,要买他的伞柄,李诚还没反应过来,那人居然拿出一锭金光灿灿的金元宝来,直接递给他。
李诚纳闷:“哥们儿,有钱别这么花啊,我这伞柄都想扔了,能值这么多金子?别逗我了!”
那哥们急了,抢过伞柄一把将他推在地上,把金元宝扔给他,急匆匆地走了。李诚觉得太诡异了,挣扎着起来追上前去问他到底想干嘛,那人快步急行,不置可否。李诚追赶不上,也就携带金银回去了。
这事儿的确透着邪,原文也没交代清楚,到底这些怪人和灾变天气有什么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关系,只是作者不知道罢了。
费思量啊!
北宋 徐铉《稽神录》
170、雷神误击
江西农村有一个老太太,一日被雷电击中,一条胳膊烧成焦炭。老太太的儿子是个孝子,指天大骂:“雷神,你搞什么啊?我娘是好人,一辈子积德行善,你居然劈她?有没有搞错啊?”
忽然,半空中传来声音:“哎呀,哥们儿,实在对不住,真的打错了,不过没关系了!”
说罢,又打了个闪电,电火浓烟散去,一个小瓷瓶出现在老太太身前。
空中声音说道:“把小瓷瓶儿里的药抹在你娘手臂上,待会儿就好了!”
老太太儿子赶紧取药涂抹,片刻之间,老太太的手臂复原,一点伤痕都没有了。老太太儿子动了心思,想把药瓶据为己有,将来也能作为灵丹妙药使用,甚至还能卖个好价钱呢,就跟老娘商量,揣进怀里,想回家,不料,小瓷瓶一下子重如千斤,把那哥们儿压倒在地不得动弹。老太太赶紧跪地求饶,有一道闪电打下来,那哥们儿眼前一花,晕了一会儿,再起身时,小瓷瓶已经不见了。
后来,邻村有一农夫又被雷击中,当场毙命。空中又有人呼道:“哎呀,怎么搞的,又打错了,早说让天庭更新设备了嘛!”
农夫老婆哇哇大哭,恳求雷神开恩。
雷神不耐烦地说道:“真倒霉,今儿个没带药出来啊!”
农夫老婆这下绝望了,继续开哭,哭得天地变色草木凄然,雷神在空中急了:“别哭了大嫂,我服了,这样吧,你家后院菜地又几只蚯蚓,你把它逮来捣烂了,敷在你老公肚脐眼上,一会儿就能还阳了!”
农夫老婆赶紧如法炮制,农夫果真复苏,好像大梦一场。
雷神打偏了,类似的故事很多啊,呵呵,令人哭笑不得啊!
北宋 徐铉《稽神录》
171、异人潘扆
潘扆,大理评事潘鹏之子。年少时居住在和州(今安徽和县),靠在鸡笼山砍柴采药供养父母。一次,驾一叶小舟过江来到金陵,在秦淮河畔停船靠岸。有一位老者恳求他载他渡江,潘扆见老者须发皆白年迈体衰,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拒不收船钱,老者很是感激。
当时雪大如掌,江上苍茫一片,行舟很是缓慢,老者也不甚着急。潘扆取来刚在集市上打的酒,邀请老者一块畅饮,老者也不客气,举杯一饮而尽,大呼痛快。不一会儿,一壶酒就喝干了,潘扆嗜酒如狂,此时不能尽兴,很是懊恼,后悔自己酒买的少了。
老者笑道:“小哥儿别郁闷了,我这儿随身带着酒呢!”
说罢,解下头巾,头巾下有一小巧精致的葫芦,老者取了下来,晃了晃,笑道:“够咱俩喝的了。”
潘扆见那么一个小葫芦,不够一人一口的,很是纳闷。
老者却不理会,拔开葫芦塞,斟起酒来,二人推杯换盏酒至半酣,葫芦里的酒还没干呢。
潘扆已经觉得不对劲了,心中暗自惊叹。
老者笑道:“小哥儿,你奉养父母孝顺有加,心地善良古道热肠,颇有仙缘慧根,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说罢,密授潘扆生平所学,潘扆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了然于胸。随后,潘扆道术精奇名声大噪,江淮百姓称之为“潘仙人”。
潘扆自此遨游江湖,狂放不羁,怪异事迹层出不穷。
一日,来到一户人家做客,见其家门口一处池塘内积满落叶,就对主人说道:“变个戏法给你玩玩!”
他令人把落叶都捞出来,放在岸边晾了一会儿,潘扆念念有词,轻轻一挥,树叶都变成了活蹦乱跳的鱼,有的鱼儿落入水中,又变成了枯叶。
有一个叫蒯豪的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喜欢宴请狐朋狗友,请来潘扆助兴。潘扆见门外有一间铁匠铺,就请人拿一个铁砧板来,潘扆取出一把小刀来,细细切割铁砧板,居然把它切得粉碎。众皆惊愕不明所以。
潘扆笑道:“这都是障眼法,蒙人的,不值一提!”
说罢,将碎片合在一起,铁砧板又恢复原状。
而后,又从袖子里取出一只手帕来,对大家说道:“别小看这个手帕,这可不是一般的手帕,牌子的!万一情况紧急时,把它盖在头上,别人就看不见我了!”
所有人都不相信。潘扆把手帕搭在脸上,后退几步,豁然消失在空气里。(多么像《指环王》里的至尊魔戒啊!)
不一会儿,潘扆又凭空出现,手帕已经收了起来。
潘扆还有一个绝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号称能背诵从未读过的书,随便令人取来一本书,只要念一个字,他就能一口气将余下部分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哪怕是书本间隙有眉批或者标注,他都能清晰无误地点明。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马令、陆游所作的《南唐书》中,都有潘扆的传记,史载潘扆“往来江淮间,自称野客”,逍遥自在放浪洒脱。他曾做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刺史郑匡国的幕宾,但潘扆不喜欢世俗礼节,对郑匡国也不大礼貌,因此不甚受重用。潘扆随身携带一个竹筐,竹筐内装着两枚锡丸,锡丸能飞出竹筐,光如白虹,只要有人被击中,立刻身首异处。郑匡国听闻此事,就把潘扆推荐给宋太祖赵匡胤,诏命其主持紫极宫,享受朝廷供养,后悄然离开,不知所踪。
潘扆据说并没有飞升成仙,到老还是病死了,据说临终前,他懊恼悔恨不已,身上的异术已经荡然无存了。看来,想要成为真正的得道之人,还是要低调一些才好。不然,堕落成“魔术师”或者一般江湖术士,境界一低,那可就再也高不起来了!还谈什么修仙得道?
北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
172、张大嘴的诡异老婆
五代十国时期,吴太祖杨行密帐下大将张训,因为长了一张血盆大嘴,被称之为张大嘴。张大嘴一脸横肉凶神恶煞,脾气暴躁好勇斗狠,后来因战功历任海州、密州、黄州、常州四郡刺史,楚州团练使,淮南节度副使,死后被追赠为太傅,算得上一生荣宠。
他的老婆长得极有个性,简直可谓令人震惊,而且神神叨叨,举止诡异,却又料事如神,张大嘴并不知情。
起初,张大嘴并不受重用,杨行密犒赏帐下将军铠甲和骏马,都要挑些不好的次品给他,张大嘴懵懵懂懂也没注意。当天夜里,杨行密梦见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却浓妆艳抹搔首弄姿,还穿着金灿灿镶满珍珠的衣服款款而来,斥责他道:“大王赏赐诸将,岂能厚此薄彼?给张大嘴的怎么都是次品啊?这可不好嘛!”
杨行密吓得一身冷汗,醒来都要吐了。连忙找来张大嘴询问:“你丫供的是什么神啊?芙蓉姐姐吗?长得丑不是她的错,可长得丑偏偏出来吓唬人,可就是她自己的不对了!更何况是托梦呢?”
张大嘴莫名其妙,也想不通是怎么回事。杨行密不愿再“被托梦”,精挑细选了金丝软甲和千里马,赏赐给了张大嘴,张大嘴惊喜万分。
张夫人有一个装衣服的箱子,叮嘱过张大嘴千万不要打开来看。不说不要紧,这一叮嘱,张大嘴就“好奇害死猫”了,趁老婆外出,打开箱子一看,是一把宝剑和那件镶满珍珠的衣服。张大嘴拿起珍珠衫看了又看,这才明白当日托梦给杨行密的,正是自己的老婆,不禁有些惊疑恼怒。
张夫人回来后,质问张大嘴:“你是不是偷看我箱子了?个人隐私懂不懂?”
张大嘴也怒了:“你整天装神弄鬼的,还没事吓唬我家大王,你知不知道这是抄家灭门的罪过?再不老实,你就给我滚蛋!”
张夫人也怒了,转身就走了。
张夫人生有一子,还在襁褓之中。当天夜里啼哭不止,张大嘴哄了半天也没办法,烦得没法,也只能和衣搂着儿子睡觉,好容易才把这位活祖宗给哄睡了。张夫人从外面回来,就要去奶孩子,张大嘴没好气儿地怒道:“你不是走了吗?还回来干嘛?”
张夫人见他如此不识好歹,扔下孩子再次离家出走。
张大嘴也不追赶,继续搂着儿子睡觉,忽然觉得被褥间湿湿的,赶紧起身点起蜡烛,这下子可吓懵了,儿子的脑袋已经不翼而飞了,鲜血淋漓洒满床铺。张大嘴暴怒,点起军马四处寻找老婆,却毫无头绪,从那儿以后,张夫人人间蒸发了。
我发觉有个问题,唐代传奇豪侠果决仙风道骨令人神往,宋代志怪小说神异诡谲悬疑惊悚令人毛骨悚然,风格完全不同啊!
北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
173、捉鬼能手江处士
歙州(即徽州)江处士,性情淡泊,清心寡欲,道术出神入化,能制服鬼魅。
乡邻有一家人老婆被鬼魅附体,家里人恍恍惚惚都能看到鬼影,都吓得够呛。夜里,女人的丈夫依稀看见有位少年和老婆睡在一起,暴怒之下大呼小叫,冲上床去一把摁住那少年,用绳子绑的死死的,邻居们举着火把来到,火光下,见那哥们儿把自己的手臂绑得死死的,哪里有什么少年。街坊邻居都说有鬼,到道观请来符箓到处张贴,但也不济事,一到夜里,鬼少年依旧前来缠他老婆。无奈之下,只得去请江处士前来捉鬼。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江处士也不好推辞,他掐指一算,说道:“我去捉鬼没问题,就是这鬼单单缠住你老婆不放,定然是前世孽缘未解,我也不好跟那鬼结仇啊!这样吧,你回去打扫好一间房子,煮好清茶,我晚间去劝解劝解就行了。”
那哥们儿千恩万谢回家,赶紧洒扫庭除,把一间厢房准备妥当,煮水烹茶,香薰果品,一应俱全。江处士翩然而至,屏退众人,安坐饮茶。深夜时分,果见一位绿衣少年凭空出现,容貌端正眉清目秀,和江处士相对而坐,端茶轻啜不发一言,喝完一杯茶,当堂一拜,悄然离去。从那儿以后,那家女人再也没有鬼魅缠身了。
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树,被鬼附体,自言自语道:“那棵树是我家啊,你砍了它我住哪儿?只能借你的躯壳住上几天了!”
樵夫时而清醒,感觉有东西在体内乱窜,从头到脚,从五脏六腑到皮肤腠理,无所不往,痛苦难当。樵夫让老婆去求见江处士,请他来捉鬼,樵夫老婆刚到江处士家,还没说明情况,江处士就笑道:“我不用去了,鬼早跑了!”女人返回,樵夫真的已经痊愈了。
江处士隐居山林,自己筑了一座楼,楼北侧有茂林修竹,楼南侧有河流潺湲,景色怡人。江处士经常高坐楼上,感觉有鬼在竹林里游荡,就大喝一声,鬼神惊惧哀求,恳求借路而行,江处士笑了笑:“借道没问题啊,就是别去害人!”鬼磕头倒地连声说不敢。
有一户人家藏书楼里珍藏很多名贵字画,夜里被鬼魅用污秽的东西把字画糟蹋的一塌糊涂。这家人去求江处士,江处士说道:“没事,小鬼没文化,看着字画不懂得欣赏罢了。只要关闭你家藏书楼三天就行了,三日后开门再看,字画一定恢复原状。”
那人回家照办,三日后,字画果真复原了,一点污渍都没了。
原文中最后一句还说,作者吴淑世居歙州,亲眼目睹过江处士捉鬼。
无语啊!
北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
作者:黄室锦 回复日期:2010-5-4 16:03:00 966#
我怀疑那个绿衣少年是柳树神!
应该是柳树精吧?
明白了,不过我已经跟天涯文学签约了,不能在别的网站发表了啊!
174、神僧懒残
懒残和尚,原本法号明瓒,唐玄宗天宝初年在衡岳寺做杂役小僧。性情慵懒,邋里邋遢,吃饭时高卧不起,等别的和尚都吃完了,他才到伙房随便弄点残羹冷炙狼吞虎咽,久而久之,寺内上下人憎狗嫌,称他为“懒残”。他却丝毫不以为意,一笑置之。懒残白天负责整座寺院的打扫,晚上睡在牛棚和一群黄牛为伴,怡然自得毫无倦色,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当时,李泌还没发迹,住在寺内读书,知道懒残行事怪异,心下暗道:“此人非比寻常啊!”
李泌悄然跟随懒残多日,暗中观察。见他半夜梵呗,响彻山林,有虎啸龙吟之势,心中极为叹服。李泌素来通音律,能辨祸福吉凶,心想:“听他的梵呗,起先哀婉凄凉,而后充满喜悦,必是上天贬谪下来的仙人,恐怕即将难满要返回天界了,我不能错过结识他的机会!”
于是乎,李泌夜半来到懒残住的牛棚外,谦恭地下拜,通报姓名。懒残一听怒了,喝道:“别来烦我!”
李泌一听,更加战战兢兢谦卑礼敬。
懒残正在牛棚内,用干牛粪生火烤芋头,芋头半生不熟,掏出来啃了起来,良久才说道:“起来,席地而坐吧!”
李泌这才起身,走进牛棚不惧肮脏,坦然而坐。懒残不禁眼前一亮,将吃剩下的半块芋头递给他,李泌双手捧着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片刻之间吃得精光,倒头再拜,再三感谢。
懒残说道:“行了行了,别废话了,你滚吧,以后再别来烦我,将来可做十年太平宰相!”
李泌心头狂喜,赶紧离开。
一个月后,刺史来祭祀南岳,派人整修山道。忽然一天半夜,雷电交加,一座山峰轰然倒塌,盘山石道被落下来的一块巨石拦腰阻隔。刺史很着急,令人找来十头黄牛外加数百名壮汉一起推这块巨石,不料动静搞得挺大,巨石岿然不动。要想登上南岳衡山主峰,就这一条山道可行,所有人都心急如焚却没任何办法。
懒残听闻此事,对寺内众僧说道:“我去试试吧!”
所有和尚都笑他,觉得他疯了。
懒残笑道:“你们何必笑话我呢?没准儿我能推动呢?”
说罢径直来到山道前,一脚踏上巨石,轰然巨响犹如惊雷,巨石应声粉碎滚滚而下,山道遂开。所有人都惊呆了,百姓和和尚都伏地跪拜,称他为“至圣”,刺史上前也谦恭礼拜奉若神明,懒残坦然受之。
不久,寺外忽然虎豹豺狼成群,为祸一方,和尚们吓得心惊肉跳,附近山民也多有死伤。懒残挺身而出:“给我一把铁锤,一定扫除这帮畜生!”
众僧拍手欢呼:“巨石都能一脚踏下,虎豹豺狼肯定是小儿科了!”
懒残携铁锤而出,和尚们都跟随其后准备看热闹。不料,刚出山门,一头猛虎冲上前来,将懒残衔在口中,呼啸而去。
所有人都傻了,呆若木鸡良久才醒悟过来,纷纷逃奔寺内,紧闭山门不出。
但从那儿以后,虎豹豺狼销声匿迹了,懒残也再没回来。
后来,李泌果真位极人臣,做了十年宰相。故地重游不见懒残,不禁怅然若失。
最爱唐传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往来仙凡之间,呼啸云深之处,天地任我遨游,世态炎凉一笑而过,境界之高,令人叹服神往啊!
注:
一、梵呗: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学。就是和尚念经的声音。
中国汉语佛曲的发展是由陈思王曹植的鱼山梵呗开始的(唐密和显教)。
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义为赞颂或歌咏。
梵呗,亦称赞呗、梵乐、梵音、念唱、佛曲、佛乐等,是佛教徒(确切的说:是指出家人或主持)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
后世梵呗是鱼山梵呗为标准的简称,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鱼山梵呗2008年被国务院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
二、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人因称李邺侯。他是南岳第一个钦赐的隐士。肃宗为他在南岳烟霞峰下兜率寺侧建房,名之为“端居室”,后人称之为“邺侯书院”,是中国书院史上最古老的一所书院。李泌在此过了12年(757~768)修身养性、纵情山水、博览群书的生活。端居室也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中有句“邺侯家多书,架插三万轴”,可见其在南岳藏书之多。曾随玄和先生张太虚学习道教秘文,又与懒残和尚(明瓒禅师)等高僧交往甚深,著有《养和篇》和《明心论》。“尤工于诗”,如《复明堂》、《九鼎议》(一说二者为一篇)、《建宁王挽歌词》、《八公诗》等,“有文集二十卷”。精于书法,至今福严寺侧石壁上,尚有石刻“极高明”三个大字,传为李泌山中读书时手书,此处因名“高明台”。薨后赠太子太傅,其子李蘩(曾任随州刺史)在南岳庙左建南岳书院。千百年来,李泌一直是南岳衡山的一位传奇人物,为儒家、佛家、道家所共同赞颂。
三、衡岳寺:衡岳寺在南岳衡山紫云峰下,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2年(503年)建,原名善果寺,为海印尊者道场。南朝陈改大明寺,隋大业中复名衡岳寺,并诏建舍利塔。李志载:“传说,唐初徐敬业兵败后潜逃来此出家,法名住括,死前向寺众宣称‘吾乃徐敬业也!’并称,前此被朝廷杀了的徐敬业,为其外貌相似的近侍云。”后寺废,明湛甘泉于其遗址下建“甘泉精舍”,现为岳云中学校址。烟霞峰下亦有衡岳寺,为明代正统年间建,亦早废圮。
唐 袁郊《甘泽谣》
作者:公孙逸 回复日期:2010-5-4 19:38:00 978#
支持啊,这帖子成为我每日必看贴了,楼主千万别弃楼啊,就指它或呢!
坚决不会的,后面故事还多着呢!
作者:好快的风 回复日期:2010-5-4 20:39:00 980#
只看不顶非君子,看文章像与lz似曾相识。
呵呵多谢了,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云影中国

175、圆观:三生石上的爱恋
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高僧圆观在洛阳惠林寺挂单,圆观会做生意能耕田,巧事产业,以致家财万贯,被人称之为“富僧”。
富家子李源,本是公卿之子纨绔子弟,整日饮酒作乐四处游荡,十足的败家子做派。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李源的父亲李憕身陷敌手,忠贞不屈而惨死。李源悔悟,洗心革面,将所有家财献给惠林寺,供养所有和尚。自己也住在寺内,深居简出,只跟圆观一人交往,引为知己,二人日夜厮守促膝谈心,通宵达旦抵足而眠,其他人一概不放在眼里,理都不理。时人称二人有“断袖”之嫌,鄙夷讥讽者甚多。但二人丝毫不以为意。
如此,二人相交三十年情深意重,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日,李源突发奇想,想要出外游历,去四川游览青城山、峨眉山,圆观也很赞同。只是,二人在行走路线上发生了争执。圆观想西行去长安,然后过斜谷往南,直达四川。李源却想南下荆州,乘船逆流而上,过三峡胜景,抵达四川。二人第一次争吵,半年都争执不下。
李源说道:“我父亲命丧长安城,我又岂能重返伤心之地呢?你替我想想好不好?”
圆观无奈,怅然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听你的吧,从三峡走!”
李源喜出望外,二人携手出游。南下荆州,驾船逆流而上。
船行至南浦(今重庆市万州)维舟山下,见几个妇女,背着瓦罐,在江边打水。圆观看见,大哭起来:“我不愿意走这条道,就是不想见这个女人啊!”
李源不禁大吃一惊:“我们乘船而来,一路上见这样的背水女子很多了,为什么不想见这儿的女人啊?”
圆观说道:“你看见没有,那边有个孕妇,姓王,是我来世的母亲,她怀孕已经三年了,还没生下儿子,就是因为我没死的缘故啊!现在见到她了,我就命不久矣,佛家讲的转世投胎因果循环,正是如此!”
李源不禁潸然泪下:“那你怎么不早说啊,你要明说,我又岂能让你走这里?”
圆观坦然一笑:“命该如此,你又何必执着呢?待会我们停船靠岸,一会儿我就要去了。你把我葬在维舟山下即可。三日后,你去寻访那个姓王的女子,只要那婴孩对你一笑,就说明我还记得你。十二年后中秋月夜,你到杭州天竺寺外等我,万勿失约啊!”
李源点头答应,泪如雨下。船行靠岸,李源找到王某,把事情告知,王某很高兴,回家唤来亲朋好友,来岸边敬献果品点心,跪地祈愿。圆观香汤沐浴,换上新衣,闭目念诵《往生咒》,撒手人寰。王某立刻产下一子。
三日后,李源去看新生婴儿,婴儿果真对他一笑,李源怅然涕下。王家人出钱把圆观厚葬,李源祭拜多日,凄然返回惠林寺,询问圆观的亲族才知道,圆观走前已经把财产全部散尽了,想必早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十二年后,李源如约赶到杭州。八月十五皓月当空,天竺寺外山雨初晴,月光洒遍山野,李源沐浴其中,心神俱醉。
忽然,听到葛洪川畔牧童吟唱《竹枝词》,一个俊秀的小牧童坐在青牛背上,头上挽着两个发髻,一身短衣眉清目秀。走到近前,微笑着看着李源,眉目间依稀有圆观的神采。
李源欣喜欲狂:“大师康健否?”
牧童笑道:“你真是信义之士啊!你我俗缘已尽,难再亲近了。只是记挂三十年情深意重,这才相约再见啊!如今既已相见,恐怕就要永别了!”
李源泪如雨下,再三挽留,但牧童坚持要走,呼喝青牛,缓缓而去。牧童继续吟唱《竹枝词》,早不见踪迹,还能清晰地听到歌声,音韵清亮沁人心脾。李源记得两首歌词,默记于心——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三年后,李源被朝廷征召,官拜谏议大夫,一年后,去世。
这是一段古代版《断背山》加《人鬼情未了》啊!
三生石上旧精魂,多么感人的诗句,多么刻骨铭心的爱恋啊!
唐 袁郊《甘泽谣》
作者:shameirenyong 回复日期:2010-5-5 11:10:00 990#
呵呵~~~
每天一看,神清气爽~!
谢谢啊,我每天一写神思飘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