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_∩)O~,兄台谬赞了,我只是沉浸其间深思飘渺啊!
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看着上面的小猫吃肉,我想起了一个佛经故事,说小猫第一次外出觅食,问妈妈怎么才能找到吃的,老猫告诉他,人会教会他怎么觅食的,小猫出去之后迷惑不解,来到一处人家窗外,就听见女主人在说话:把烤肉罩上纱罩,免得野猫偷吃!这条鱼也藏进橱柜,盖上盆!小猫顿时恍然大悟,等人们离去,潜入厨房,很轻易地找到食物,大快朵颐。
160、孝顺儿媳的狐仙姐妹
先太夫人的奶娘廖氏曾讲过一则奇闻——河北沧州马落坡,有一位寡妇卖面为生,每日卖剩的面用来奉养婆婆,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妇人每天极为辛苦,没钱买驴推磨,就自己拉磨磨面,每天晚上都要干活到四更天,磨成的面粉很是精细,第二天总能卖光。
几年后,婆婆病故。妇人安葬好婆婆之后,在荒郊野外碰上两个婀娜少女,少女上前打招呼:“姐姐,我们同屋住了二十年,还认识我们吗?”
妇人上下打量,摇摇头。
少女说道:“姐姐别惊讶,我们俩都是狐仙啊,就住在你家的磨坊里,见姐姐孝顺婆母,每天自己拉磨到深夜很是辛苦,我们姐俩就在旁帮你转磨呢!没想到举手之劳的事,上天知道了,特意嘉奖我们俩,如今功德圆满,我们要飞升成仙了,我们能有今日,多亏了姐姐的带头模范作用啊,今日特来道别。”
说罢,一阵风拂过,两个少女就不见了。
妇人半信半疑,回到磨房继续干活,婆婆去世,自己还是要吃饭啊!再去拉磨,却无论如何都拉不动了,这才明白狐仙所言非虚,不禁怅然若失,左思右想没有活路,放声大哭起来。
狐仙就帮着推磨就能成仙得道,妇人奉养婆婆含辛茹苦,却还是要守寡受穷,老天何其不公啊!
《阅微草堂笔记》
先太夫人的奶娘廖氏曾讲过一则奇闻——河北沧州马落坡,有一位寡妇卖面为生,每日卖剩的面用来奉养婆婆,婆媳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妇人每天极为辛苦,没钱买驴推磨,就自己拉磨磨面,每天晚上都要干活到四更天,磨成的面粉很是精细,第二天总能卖光。
几年后,婆婆病故。妇人安葬好婆婆之后,在荒郊野外碰上两个婀娜少女,少女上前打招呼:“姐姐,我们同屋住了二十年,还认识我们吗?”
妇人上下打量,摇摇头。
少女说道:“姐姐别惊讶,我们俩都是狐仙啊,就住在你家的磨坊里,见姐姐孝顺婆母,每天自己拉磨到深夜很是辛苦,我们姐俩就在旁帮你转磨呢!没想到举手之劳的事,上天知道了,特意嘉奖我们俩,如今功德圆满,我们要飞升成仙了,我们能有今日,多亏了姐姐的带头模范作用啊,今日特来道别。”
说罢,一阵风拂过,两个少女就不见了。
妇人半信半疑,回到磨房继续干活,婆婆去世,自己还是要吃饭啊!再去拉磨,却无论如何都拉不动了,这才明白狐仙所言非虚,不禁怅然若失,左思右想没有活路,放声大哭起来。
狐仙就帮着推磨就能成仙得道,妇人奉养婆婆含辛茹苦,却还是要守寡受穷,老天何其不公啊!
《阅微草堂笔记》
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似乎并非实指。
没呢,夜深人静正是写鬼怪故事的好时候啊!
谢谢哥们儿支持了!
谢谢哥们儿支持了!
好,马上翻《虬髯客传》!
161、历阳少年:神奇的预言
安徽历阳县有一老太太,家底殷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日,一少年饥寒交迫,经过她家门外,老太太觉得少年仪表不俗,大发善心,请他进屋杀鸡做饭吃饱喝足,还送给他衣物御寒。那少年却很酷的样子,没有过分表示感激涕零,反而很冷静地说道:“老太太,你是个好人,不应该住在这个民风凶悍刁顽的地方,我走之后,这里要遭灭顶之灾,你只要看见县衙大门的门槛上面有血,灾难就要降临,你赶紧出城到高处避难就行了。”
少年说罢,立刻就不见了。老太太很紧张,每天都到县衙门外查看门槛好几次,看大门的小吏很纳闷,问她干嘛,老太太从不撒谎,据实以对,小吏嬉笑不已暗骂老太太老年痴呆。
但老太太很执着,仍然天天来看,风雨无阻。小吏不耐烦了,故意搞恶作剧,清早来上班时,见四下没人,在门槛上抹了些猪血,想吓唬老太太。老太太一见门槛上的血迹,立刻吓得面无人色,在大街上发疯似地叫道:“要遭大灾了,乡亲们啊,赶紧出城躲躲吧!对了,去高处,最好上山,上山躲灾啊!乡亲们,快走吧!”
老太太声嘶力竭语无伦次,看热闹的越来越多,可谁都不相信她的话,小吏也凑上来,得意地说道:“你这傻老娘们儿,告诉你吧,我是嫌你天天来烦得慌,故意在门槛上抹了一些猪血,你就当真了?秀逗!”
所有人都哄笑起来,纷纷离去。
老太太绝望了,但她坚信那少年是下界的神仙,他的话决不会有错,可是,满城百姓没一个人相信她的,又能怎么办呢?
老太太急匆匆回到家中,提起心爱的鸡笼,仓皇逃离县城,爬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刚爬到山顶,就听得身后一声沉闷的轰鸣巨响,回头一看,整座县城在震颤中陷入无底深渊,山洪暴发倾泻而下,历阳县城顷刻间变成了一个湖,满城百姓皆为鱼鳖,没有一个活着逃出来的。如今,安徽和州的历阳湖,正是当年的历阳县城。
这则故事小时候听我奶奶讲过,很惊心动魄啊!可是,满城百姓没人相信真话,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
唐 李冗《独异志》
安徽历阳县有一老太太,家底殷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日,一少年饥寒交迫,经过她家门外,老太太觉得少年仪表不俗,大发善心,请他进屋杀鸡做饭吃饱喝足,还送给他衣物御寒。那少年却很酷的样子,没有过分表示感激涕零,反而很冷静地说道:“老太太,你是个好人,不应该住在这个民风凶悍刁顽的地方,我走之后,这里要遭灭顶之灾,你只要看见县衙大门的门槛上面有血,灾难就要降临,你赶紧出城到高处避难就行了。”
少年说罢,立刻就不见了。老太太很紧张,每天都到县衙门外查看门槛好几次,看大门的小吏很纳闷,问她干嘛,老太太从不撒谎,据实以对,小吏嬉笑不已暗骂老太太老年痴呆。
但老太太很执着,仍然天天来看,风雨无阻。小吏不耐烦了,故意搞恶作剧,清早来上班时,见四下没人,在门槛上抹了些猪血,想吓唬老太太。老太太一见门槛上的血迹,立刻吓得面无人色,在大街上发疯似地叫道:“要遭大灾了,乡亲们啊,赶紧出城躲躲吧!对了,去高处,最好上山,上山躲灾啊!乡亲们,快走吧!”
老太太声嘶力竭语无伦次,看热闹的越来越多,可谁都不相信她的话,小吏也凑上来,得意地说道:“你这傻老娘们儿,告诉你吧,我是嫌你天天来烦得慌,故意在门槛上抹了一些猪血,你就当真了?秀逗!”
所有人都哄笑起来,纷纷离去。
老太太绝望了,但她坚信那少年是下界的神仙,他的话决不会有错,可是,满城百姓没一个人相信她的,又能怎么办呢?
老太太急匆匆回到家中,提起心爱的鸡笼,仓皇逃离县城,爬上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刚爬到山顶,就听得身后一声沉闷的轰鸣巨响,回头一看,整座县城在震颤中陷入无底深渊,山洪暴发倾泻而下,历阳县城顷刻间变成了一个湖,满城百姓皆为鱼鳖,没有一个活着逃出来的。如今,安徽和州的历阳湖,正是当年的历阳县城。
这则故事小时候听我奶奶讲过,很惊心动魄啊!可是,满城百姓没人相信真话,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
唐 李冗《独异志》
162、虬髯客传
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扬州),命司空杨素镇守长安。杨素骄纵贪婪,权倾朝野,自命不凡。当时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杨素常有不臣之心。皇帝不在,杨素总揽朝政,经常在私邸办公,朝廷公卿大臣有事来汇报,杨素态度傲慢,目中无人,高卧胡床之上,群美环侍左右,正经事一件都听不进去,除了美女和珍宝,没什么东西能让他提起精神来的。好端端的司空府,成了金粉奢靡藏污纳垢的大妓院,杨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一日,青年李靖前来拜见,李靖久有凌云之志,自认满腹韬略,想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杨素很不屑地召见李靖,还像往常那样,一边抠着大脚丫子,一边让美女喂着葡萄,眯着眼睛也不看李靖一眼,问道:“哥们儿,你多大了就学人家做官啊?别以为长得帅就行。”
李靖怒了:“司空大人!当今天下下大乱,英雄辈出,大人身居高位,理当网罗天下豪杰之士,共建和谐大隋,怎么能这么不靠谱呢?”
杨素一听,觉得李靖不俗,赶紧正襟危坐,请李靖坐下来,请美女端茶递水殷勤招待,李靖也有些受宠若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得杨素心潮澎湃。杨素身边一位美女,手持红色拂尘,美艳不可方物,目不转睛地盯着李靖看,暗送秋波。李靖也有些心动,但只能目不斜视心里痒痒。
聊完了,李靖离去。
杨素默然良久,感慨道:“我的位子,将来肯定是这小子来坐了,可是——”
红拂女追了出去,询问李靖住在什么地方,李靖心跳加速,赶紧据实相告。红拂女回眸一笑,李靖心中暗喜。
回到旅馆,李靖久久不能平静,在杨素那儿扯了大半天,杨素一点表示都没有,看来求官无望了。但转念又想到红拂女,不禁怦然心动。五更时分,有人敲门,杨素开了门,进来一位娉婷佳丽,身穿紫衣昭君套,摘下帽子,立刻艳光四射满室生香,正是红拂女!
红拂女看着瞠目结舌站一边傻了的李靖,嫣然一笑:“我侍奉杨司空几年了,见过来来往往各色才俊之士,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丝萝必须纠缠乔木才能生存,我一个大美女要配你这样的俊杰才有前途,今生今世永不反悔!”
李靖又惊又喜:“可是,杨司空位高权重,他要怪罪下来,可怎么办啊?”
红拂女笑道:“没事的,别看杨素精明一世,可现在已经老糊涂了!他有三不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府里姐妹逃出去跟人私奔的多了,杨素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别担心了。”
李靖这下放心了,喜不自胜。问红拂女姓什么,答道姓张,排行老大,不过家里已经没人了,以后不用侍奉丈母娘了。李靖不禁一笑。
察言观色闲聊了良久,李靖眼见红拂女肤若凝脂天生丽质、举止优雅得体、谈吐不俗,不禁惊为天人。可毕竟是司空府逃出来的“小三儿”,李靖心里无论如何都不踏实,几天后,和红拂女并辔策马,赶赴太原。
途中,二人住进了灵石县(今属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旅店里,旅店很简陋,房间里就一张床,一个炉子而已。红拂女长发如瀑,在床边歪着头梳洗打扮,炉子里咕咕噜噜煮着羊肉,李靖在屋外洗马,一幅很惬意的情景。
突然,一个彪形大汉骑着一头驴进了旅店,大汉生得一脸赤红色络腮胡子,胡子盘曲蜿蜒好像虬龙一般,造型很有个性。虬髯客大步流星,径直进了李靖房间,把身上背的革囊扔到炉子边上,抱着枕头侧卧床上,很不礼貌地看着红拂女梳头。李靖一见,当时就想发火。红拂女冲李靖摆摆手,仔细端详大胡子,急忙梳洗完毕,朝大胡子谦恭地行礼。
红拂女问道:“贵姓?”
虬髯客:“跟你一样。”
红拂女笑道:“那咱结拜吧,认个干兄妹。”
虬髯客大笑:“好啊,想不到我张三这么有福气,能结识妹妹你啊。”
红拂女赶紧招呼李靖进来:“郎君,快来拜见三哥!”
李靖也觉虬髯客不是凡俗之人,赶紧行礼。三人落座。虬髯客指着锅说道:“煮什么好吃的呢?”
红拂女:“羊肉啊,估计早熟了,三哥别客气,吃吧!”
虬髯客左手掏出匕首,右手探进锅中,拎起熟烂的羊肉,用匕首切了,旁若无人地大嚼起来,吃完之后,把剩下的碎肉捧到他的驴嘴边,驴居然把碎羊肉都吃了!
虬髯客坐下来,上下打量李靖,笑道:“兄弟相貌不俗,就是眼下穷困潦倒啊!”
李靖:“我虽然很穷,但久有凌云壮志,一朝得势必能青云直上!原谅我说话就这么嚣张了!”
虬髯客大笑:“好,哥们儿是个人物!我马上要去太原躲一阵子,到时候有缘再相见吧!有酒没有?嘴巴里淡出鸟来了!”
李靖去打了一斗美酒,三人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虬髯客说道:“忘了我这儿还有下酒菜呢,也不知道你俩敢不敢吃?”
说罢,打开皮囊,里面是一颗人头和心肝,李靖和红拂女都不觉得意外。虬髯客切碎心肝,三人一块吃了下酒,都面不改色。
虬髯客:“这是一个心肝脾肺肾都坏透了的混蛋,我追了他十年了,才把他给杀了,这下心里舒坦了!”
边说边咯咯吱吱吃着心肝,很是畅快的样子。
虬髯客又问:“看兄弟器宇不凡,乃是当世英杰。你在太原熟吗,那儿有没有什么牛人啊?”
李靖:“我认识一位,乃是超级大牛人,将来必定成就伟业,至于其他人,不过是一般武夫罢了。”
虬髯客:“哦?他姓甚名谁?什么人?”
李靖:“他叫李世民,太原留守、唐国公的儿子。”
虬髯客:“多大了?”
李靖:“二十。”
虬髯客沉吟良久:“哦,可能就是他,兄弟,能想办法让我见见他吗?”
李靖:“我有一哥们儿叫刘文静,跟他关系巨铁,由他引荐肯定没问题的。三哥见他干嘛啊?”
虬髯客:“望气者说,太原有帝王之气,我一直想寻访到这位真命之主,要真是他,总得见上一面啊!兄弟明天启程,几天能到太原啊?”
李靖算了算日期,二人相约在汾阳桥相见。说完,虬髯客乘驴而去,骑行如飞,转眼间已经不见踪影。
李靖和红拂女既惊且喜,相顾不语。
红拂女:“老公,想什么呢?”
李靖:“你猜他的胡子是真的吗?”
隋炀帝杨广巡幸江都(扬州),命司空杨素镇守长安。杨素骄纵贪婪,权倾朝野,自命不凡。当时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杨素常有不臣之心。皇帝不在,杨素总揽朝政,经常在私邸办公,朝廷公卿大臣有事来汇报,杨素态度傲慢,目中无人,高卧胡床之上,群美环侍左右,正经事一件都听不进去,除了美女和珍宝,没什么东西能让他提起精神来的。好端端的司空府,成了金粉奢靡藏污纳垢的大妓院,杨素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一日,青年李靖前来拜见,李靖久有凌云之志,自认满腹韬略,想出仕为官为朝廷效力。杨素很不屑地召见李靖,还像往常那样,一边抠着大脚丫子,一边让美女喂着葡萄,眯着眼睛也不看李靖一眼,问道:“哥们儿,你多大了就学人家做官啊?别以为长得帅就行。”
李靖怒了:“司空大人!当今天下下大乱,英雄辈出,大人身居高位,理当网罗天下豪杰之士,共建和谐大隋,怎么能这么不靠谱呢?”
杨素一听,觉得李靖不俗,赶紧正襟危坐,请李靖坐下来,请美女端茶递水殷勤招待,李靖也有些受宠若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说得杨素心潮澎湃。杨素身边一位美女,手持红色拂尘,美艳不可方物,目不转睛地盯着李靖看,暗送秋波。李靖也有些心动,但只能目不斜视心里痒痒。
聊完了,李靖离去。
杨素默然良久,感慨道:“我的位子,将来肯定是这小子来坐了,可是——”
红拂女追了出去,询问李靖住在什么地方,李靖心跳加速,赶紧据实相告。红拂女回眸一笑,李靖心中暗喜。
回到旅馆,李靖久久不能平静,在杨素那儿扯了大半天,杨素一点表示都没有,看来求官无望了。但转念又想到红拂女,不禁怦然心动。五更时分,有人敲门,杨素开了门,进来一位娉婷佳丽,身穿紫衣昭君套,摘下帽子,立刻艳光四射满室生香,正是红拂女!
红拂女看着瞠目结舌站一边傻了的李靖,嫣然一笑:“我侍奉杨司空几年了,见过来来往往各色才俊之士,没有一个比得上你的,丝萝必须纠缠乔木才能生存,我一个大美女要配你这样的俊杰才有前途,今生今世永不反悔!”
李靖又惊又喜:“可是,杨司空位高权重,他要怪罪下来,可怎么办啊?”
红拂女笑道:“没事的,别看杨素精明一世,可现在已经老糊涂了!他有三不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女人,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所以,府里姐妹逃出去跟人私奔的多了,杨素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别担心了。”
李靖这下放心了,喜不自胜。问红拂女姓什么,答道姓张,排行老大,不过家里已经没人了,以后不用侍奉丈母娘了。李靖不禁一笑。
察言观色闲聊了良久,李靖眼见红拂女肤若凝脂天生丽质、举止优雅得体、谈吐不俗,不禁惊为天人。可毕竟是司空府逃出来的“小三儿”,李靖心里无论如何都不踏实,几天后,和红拂女并辔策马,赶赴太原。
途中,二人住进了灵石县(今属山西省晋中市)的一个旅店里,旅店很简陋,房间里就一张床,一个炉子而已。红拂女长发如瀑,在床边歪着头梳洗打扮,炉子里咕咕噜噜煮着羊肉,李靖在屋外洗马,一幅很惬意的情景。
突然,一个彪形大汉骑着一头驴进了旅店,大汉生得一脸赤红色络腮胡子,胡子盘曲蜿蜒好像虬龙一般,造型很有个性。虬髯客大步流星,径直进了李靖房间,把身上背的革囊扔到炉子边上,抱着枕头侧卧床上,很不礼貌地看着红拂女梳头。李靖一见,当时就想发火。红拂女冲李靖摆摆手,仔细端详大胡子,急忙梳洗完毕,朝大胡子谦恭地行礼。
红拂女问道:“贵姓?”
虬髯客:“跟你一样。”
红拂女笑道:“那咱结拜吧,认个干兄妹。”
虬髯客大笑:“好啊,想不到我张三这么有福气,能结识妹妹你啊。”
红拂女赶紧招呼李靖进来:“郎君,快来拜见三哥!”
李靖也觉虬髯客不是凡俗之人,赶紧行礼。三人落座。虬髯客指着锅说道:“煮什么好吃的呢?”
红拂女:“羊肉啊,估计早熟了,三哥别客气,吃吧!”
虬髯客左手掏出匕首,右手探进锅中,拎起熟烂的羊肉,用匕首切了,旁若无人地大嚼起来,吃完之后,把剩下的碎肉捧到他的驴嘴边,驴居然把碎羊肉都吃了!
虬髯客坐下来,上下打量李靖,笑道:“兄弟相貌不俗,就是眼下穷困潦倒啊!”
李靖:“我虽然很穷,但久有凌云壮志,一朝得势必能青云直上!原谅我说话就这么嚣张了!”
虬髯客大笑:“好,哥们儿是个人物!我马上要去太原躲一阵子,到时候有缘再相见吧!有酒没有?嘴巴里淡出鸟来了!”
李靖去打了一斗美酒,三人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虬髯客说道:“忘了我这儿还有下酒菜呢,也不知道你俩敢不敢吃?”
说罢,打开皮囊,里面是一颗人头和心肝,李靖和红拂女都不觉得意外。虬髯客切碎心肝,三人一块吃了下酒,都面不改色。
虬髯客:“这是一个心肝脾肺肾都坏透了的混蛋,我追了他十年了,才把他给杀了,这下心里舒坦了!”
边说边咯咯吱吱吃着心肝,很是畅快的样子。
虬髯客又问:“看兄弟器宇不凡,乃是当世英杰。你在太原熟吗,那儿有没有什么牛人啊?”
李靖:“我认识一位,乃是超级大牛人,将来必定成就伟业,至于其他人,不过是一般武夫罢了。”
虬髯客:“哦?他姓甚名谁?什么人?”
李靖:“他叫李世民,太原留守、唐国公的儿子。”
虬髯客:“多大了?”
李靖:“二十。”
虬髯客沉吟良久:“哦,可能就是他,兄弟,能想办法让我见见他吗?”
李靖:“我有一哥们儿叫刘文静,跟他关系巨铁,由他引荐肯定没问题的。三哥见他干嘛啊?”
虬髯客:“望气者说,太原有帝王之气,我一直想寻访到这位真命之主,要真是他,总得见上一面啊!兄弟明天启程,几天能到太原啊?”
李靖算了算日期,二人相约在汾阳桥相见。说完,虬髯客乘驴而去,骑行如飞,转眼间已经不见踪影。
李靖和红拂女既惊且喜,相顾不语。
红拂女:“老公,想什么呢?”
李靖:“你猜他的胡子是真的吗?”
如期抵达太原,在汾阳桥重逢,三人都很高兴。李靖带他去见刘文静,说虬髯客是著名相面大师,想见见李世民,刘文静自然答应,派人请来主公,只见李世民穿着休闲装,很惬意很随性的样子,但眉宇间英气逼人,举手投足间气定神闲,纵论天下大事,一语中的高屋建瓴。众皆宾服。虬髯客默默坐在最末的位置上,郁闷地只喝酒不说话。
李世民走后,虬髯客叹息道:“哎,他才是真命天子啊!”
李靖赶紧告知刘文静,刘文静喜不自胜。
虬髯客:“事情我已搞得八九不离十了,不过,我还有一位道兄,乃世外高人,还得让他见上一面我才罢休。兄弟,你跟妹妹一块回长安吧,十天后正午,你们到马行东酒楼找我,楼下栓两头驴,就是我跟道兄已经到了!到时候再见吧!”
十天后,李靖、红拂女如约赶到,真的见两头驴栓在酒楼下。不禁相视一笑,联袂上了二楼,见一个道士仙风道骨相貌奇清,和虬髯客对饮。见二人来到,请他们坐下一块喝酒,推杯换盏十几圈,虬髯客说道:“楼下柜台里,有十万钱是送你的,你千万别推辞!你找个僻静处把钱存下,安置好我妹妹,随后再到太原汾阳桥相会吧!”
李靖带着十万钱,买下一处别墅,让红拂女住下看管,而后重归太原。汾阳桥上,虬髯客和道士早等候多时了。三人一道拜会刘文静。刘文静令人去请李世民,而后坐下来跟道士对弈,虬髯客和李靖在旁观战。二人都是国手,棋风凌厉,不相上下。虬髯客和李靖看得入神。
不一会儿,李世民来到,神气清朗顾盼生风,言辞精妙举止雍容,道士一见李世民,马上扔下棋子,说道:“这一局我输定了,在这儿失手,简直是无药可救了!还用说什么?”说罢,扬长而去。
李靖和虬髯客也随之出来,道士说道:“大胡子,你虽有帝王相,但比他可差远了,这天下不是你的,别瞎惦记了!”
说罢,飘然而去。
李靖和虬髯客相约再到长安相见,虬髯客说道:“你到长安后,可带着我妹妹一道去坊曲小宅找我,我也新娶了媳妇,你们也认识一下。还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呢!”
李靖策马还京,接到红拂女,一块来到坊曲小宅。这哪里是什么小宅,茵茵氲氲一处大宅院,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很是气派。李靖上前拍门,守卫说道:“三爷等候李郎和大娘子多时了!快快有请!”
穿过回廊,越过几重门户,才来到正堂,越发显得气派雄壮。四十名俏丽的小丫鬟环立左右,二十名青衣小厮排列堂前,大厅内的陈设,穷极珍异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非人间之物。侍女请二人梳洗打扮一番,换上珍奇的衣服,外面传话:“三爷到了!”
虬髯客身穿裘皮大衣,头戴纱帽,龙行虎步气宇轩昂,身边跟随着新婚妻子,也是容貌绝世倾国倾城。四人入席举杯同欢,珍馐美味不可凡举,女乐二十人,演奏钧天之乐,令人心神俱醉。
吃完饭,继续喝酒,琥珀杯中琼浆玉液,喝一口沁人心脾。下人抬出二十张床来,上面覆盖着锦绣绸缎,揭开来,却是钥匙、账簿以及古书。
虬髯客说道:“我有多少金银珍宝,都在这儿了!还有这些兵法韬略,都送给兄弟了!我原本有帝王之相,想纵横天下,二三十年内成就不世功业,可偏偏出了个李世民,让我很是郁闷!他才是真命天子,三五年间就能搞定天下,黎民百姓可悠游太平之世了!兄弟乃是一代奇才,辅佐李氏兴天下,必能位极人臣,凌烟阁上画像,青史留威名。妹妹有天人之姿,更身怀绝技,可是你将来的贤内助啊!你们夫妻联手,大事可成!非妹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妹妹,你俩绝配啊!如今天下鼓荡,豪杰辈出,兄弟必能虎啸风生龙腾云萃,际会风云大显身手!十年后,东南数千里外会出大变故,那就是我搞的动静!到时候,你们俩朝东南方向祝酒庆贺我就满足了!”
说罢,虬髯客带着老婆和一个奴仆,策马离去,再也没有消息。
李靖和红拂女成了这处大宅院的主人,真是“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随后,李靖散尽家财,帮李世民招兵买马,匡扶天下。
大唐贞观十年(636年),李靖官居左仆射平章事(就是左丞相),总揽朝政。东南蛮夷奏报:“有人率甲兵十万,战船千余艘,一举而攻克扶余国,杀其王而自立,现在扶余国已经平定了。”
李靖心中窃喜,知道虬髯客果真名不虚传,在海外成就帝王之业。晚上,李靖和红拂女摆上香案,祝酒东南,默默祈祷。
真命天子勃兴,必有英雄羽翼。李靖随后出将入相,平定突厥、吐谷浑,为大唐建立了不朽功勋,被封卫国公。有人说,李靖之所以那么牛,就是学了虬髯客留下的兵法所致。
说来说去一句话,李世民最牛,是真命天子,如此而已!
《虬髯客传》乃是唐代传奇名篇。《太平广记》﹑《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斋随笔》﹑《宋史 艺文志》等以为杜光庭作;《说郛》﹑《虞初新志》等则题张说作﹔今人所编《唐宋传奇集》均署杜光庭。按苏鹗《苏氏演义》载“近代学者著《张虬须传》﹐颇行於世”﹐苏鹗与杜光庭同为唐末人﹐不当称杜为“近代学者”。大约此传曾经杜光庭删节﹐收入其所编之《神仙感遇传》﹐後人遂以为是他的作品。但张说所撰说也无确证。
注:扶余国,古国名,亦作夫余,夫于,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濊貊(读作hui mo)的分支。扶余国后来又再发展成为以下四个国家:北扶余,东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丽)和南扶余(即百济)。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都是来自扶余。此外,北沃沮、东沃沮、濊和扶余的族属关系密切。扶余人聚居于吉林、黑龙江地区,扶余地谷物丰盛,农业发达。扶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公元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一说为肃慎族系的勿吉所灭)为止,历时约800年。
所以说,本故事中说扶余国在东南方向数千里是错的,应该是东北方向才对啊!
李世民走后,虬髯客叹息道:“哎,他才是真命天子啊!”
李靖赶紧告知刘文静,刘文静喜不自胜。
虬髯客:“事情我已搞得八九不离十了,不过,我还有一位道兄,乃世外高人,还得让他见上一面我才罢休。兄弟,你跟妹妹一块回长安吧,十天后正午,你们到马行东酒楼找我,楼下栓两头驴,就是我跟道兄已经到了!到时候再见吧!”
十天后,李靖、红拂女如约赶到,真的见两头驴栓在酒楼下。不禁相视一笑,联袂上了二楼,见一个道士仙风道骨相貌奇清,和虬髯客对饮。见二人来到,请他们坐下一块喝酒,推杯换盏十几圈,虬髯客说道:“楼下柜台里,有十万钱是送你的,你千万别推辞!你找个僻静处把钱存下,安置好我妹妹,随后再到太原汾阳桥相会吧!”
李靖带着十万钱,买下一处别墅,让红拂女住下看管,而后重归太原。汾阳桥上,虬髯客和道士早等候多时了。三人一道拜会刘文静。刘文静令人去请李世民,而后坐下来跟道士对弈,虬髯客和李靖在旁观战。二人都是国手,棋风凌厉,不相上下。虬髯客和李靖看得入神。
不一会儿,李世民来到,神气清朗顾盼生风,言辞精妙举止雍容,道士一见李世民,马上扔下棋子,说道:“这一局我输定了,在这儿失手,简直是无药可救了!还用说什么?”说罢,扬长而去。
李靖和虬髯客也随之出来,道士说道:“大胡子,你虽有帝王相,但比他可差远了,这天下不是你的,别瞎惦记了!”
说罢,飘然而去。
李靖和虬髯客相约再到长安相见,虬髯客说道:“你到长安后,可带着我妹妹一道去坊曲小宅找我,我也新娶了媳妇,你们也认识一下。还有重要的事要跟你商量呢!”
李靖策马还京,接到红拂女,一块来到坊曲小宅。这哪里是什么小宅,茵茵氲氲一处大宅院,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很是气派。李靖上前拍门,守卫说道:“三爷等候李郎和大娘子多时了!快快有请!”
穿过回廊,越过几重门户,才来到正堂,越发显得气派雄壮。四十名俏丽的小丫鬟环立左右,二十名青衣小厮排列堂前,大厅内的陈设,穷极珍异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非人间之物。侍女请二人梳洗打扮一番,换上珍奇的衣服,外面传话:“三爷到了!”
虬髯客身穿裘皮大衣,头戴纱帽,龙行虎步气宇轩昂,身边跟随着新婚妻子,也是容貌绝世倾国倾城。四人入席举杯同欢,珍馐美味不可凡举,女乐二十人,演奏钧天之乐,令人心神俱醉。
吃完饭,继续喝酒,琥珀杯中琼浆玉液,喝一口沁人心脾。下人抬出二十张床来,上面覆盖着锦绣绸缎,揭开来,却是钥匙、账簿以及古书。
虬髯客说道:“我有多少金银珍宝,都在这儿了!还有这些兵法韬略,都送给兄弟了!我原本有帝王之相,想纵横天下,二三十年内成就不世功业,可偏偏出了个李世民,让我很是郁闷!他才是真命天子,三五年间就能搞定天下,黎民百姓可悠游太平之世了!兄弟乃是一代奇才,辅佐李氏兴天下,必能位极人臣,凌烟阁上画像,青史留威名。妹妹有天人之姿,更身怀绝技,可是你将来的贤内助啊!你们夫妻联手,大事可成!非妹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妹妹,你俩绝配啊!如今天下鼓荡,豪杰辈出,兄弟必能虎啸风生龙腾云萃,际会风云大显身手!十年后,东南数千里外会出大变故,那就是我搞的动静!到时候,你们俩朝东南方向祝酒庆贺我就满足了!”
说罢,虬髯客带着老婆和一个奴仆,策马离去,再也没有消息。
李靖和红拂女成了这处大宅院的主人,真是“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随后,李靖散尽家财,帮李世民招兵买马,匡扶天下。
大唐贞观十年(636年),李靖官居左仆射平章事(就是左丞相),总揽朝政。东南蛮夷奏报:“有人率甲兵十万,战船千余艘,一举而攻克扶余国,杀其王而自立,现在扶余国已经平定了。”
李靖心中窃喜,知道虬髯客果真名不虚传,在海外成就帝王之业。晚上,李靖和红拂女摆上香案,祝酒东南,默默祈祷。
真命天子勃兴,必有英雄羽翼。李靖随后出将入相,平定突厥、吐谷浑,为大唐建立了不朽功勋,被封卫国公。有人说,李靖之所以那么牛,就是学了虬髯客留下的兵法所致。
说来说去一句话,李世民最牛,是真命天子,如此而已!
《虬髯客传》乃是唐代传奇名篇。《太平广记》﹑《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等均不署作者名氏﹔《容斋随笔》﹑《宋史 艺文志》等以为杜光庭作;《说郛》﹑《虞初新志》等则题张说作﹔今人所编《唐宋传奇集》均署杜光庭。按苏鹗《苏氏演义》载“近代学者著《张虬须传》﹐颇行於世”﹐苏鹗与杜光庭同为唐末人﹐不当称杜为“近代学者”。大约此传曾经杜光庭删节﹐收入其所编之《神仙感遇传》﹐後人遂以为是他的作品。但张说所撰说也无确证。
注:扶余国,古国名,亦作夫余,夫于,是中国古代东北部族濊貊(读作hui mo)的分支。扶余国后来又再发展成为以下四个国家:北扶余,东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丽)和南扶余(即百济)。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都是来自扶余。此外,北沃沮、东沃沮、濊和扶余的族属关系密切。扶余人聚居于吉林、黑龙江地区,扶余地谷物丰盛,农业发达。扶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公元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一说为肃慎族系的勿吉所灭)为止,历时约800年。
所以说,本故事中说扶余国在东南方向数千里是错的,应该是东北方向才对啊!
作者:dddeeer 回复日期:2010-4-29 14:57:00 845#
《红拂传》
哥们儿你太神了,我翻的跟你的很不一样啊!太平广记上是《虬髯客传》啊!
《红拂传》
哥们儿你太神了,我翻的跟你的很不一样啊!太平广记上是《虬髯客传》啊!
作者杜光庭画像


作者:wojiaokangyi 回复日期:2010-4-29 18:16:00 864#
看这些瞎改的 没营养
我只是换了些诙谐轻松的语言罢了,你可以看看原文,基本上原汁原味啊!怎么变成玩世不恭了,O(∩_∩)O哈哈~?
看这些瞎改的 没营养
我只是换了些诙谐轻松的语言罢了,你可以看看原文,基本上原汁原味啊!怎么变成玩世不恭了,O(∩_∩)O哈哈~?
要都是原原本本的直译有啥意思啊?
原文如下: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当公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答。妓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华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礼之。
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甚速。
客曰:“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虽贫,亦有心者焉。他人见问,故不言,兄之问,则不隐耳。”具言其由。曰:“然则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然。吾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则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又曰:“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亦闻太原有异人乎?”曰:“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余,将帅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几?”曰:“仅二十。”曰:“今何为?”曰:“州将之子。曰:“似矣。亦须见之。李郎能致吾一见乎?”曰:“靖之友刘文静者,与之狎。因文静见之可也。然兄何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访之。李郎明发,何日到太原?”靖计之日。曰:“期达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阳桥。”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失。公与张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无畏。”促鞭而行。
及期,入太原。果复相见。大喜,偕诣刘氏。诈谓文静曰:“有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然居末坐,见之心死,饮数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刘,刘益喜,自负。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须道兄见之。李郎宜与一妹复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楼下有此驴及瘦驴,即我与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别而去,公与张氏复应之。
及期访焉,宛见二乘。揽衣登楼,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公惊喜,召坐围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隐处安一妹。某日复会于汾阳桥。”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傍待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因共入京。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扣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纱帽裼裘而来,亦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盖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隋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素骄贵,又以时乱,天下之权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贵自奉,礼异人臣。每公卿入言,宾客上谒,未尝不踞床而见,令美人捧出,侍婢罗列,颇僭于上,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
一日,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素亦踞见。公前揖曰:“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素敛容而起,谢公,与语,大悦,收其策而退。当公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答。妓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华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问其姓,曰:“张。”问其伯仲之次。曰:“最长。”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获之,愈喜愈惧,瞬息万虑不安,而窥户者无停履。数日,亦闻追讨之声,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将归太原。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礼之。
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甚速。
客曰:“观李郎之行,贫士也。何以致斯异人?”曰:“靖虽贫,亦有心者焉。他人见问,故不言,兄之问,则不隐耳。”具言其由。曰:“然则将何之?”曰:“将避地太原。”曰:“然。吾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则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又曰:“观李郎仪形器宇,真丈夫也。亦闻太原有异人乎?”曰:“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余,将帅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几?”曰:“仅二十。”曰:“今何为?”曰:“州将之子。曰:“似矣。亦须见之。李郎能致吾一见乎?”曰:“靖之友刘文静者,与之狎。因文静见之可也。然兄何为?”曰:“望气者言太原有奇气,使吾访之。李郎明发,何日到太原?”靖计之日。曰:“期达之明日,日方曙,候我于汾阳桥。”言讫,乘驴而去,其行若飞,回顾已失。公与张氏且惊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无畏。”促鞭而行。
及期,入太原。果复相见。大喜,偕诣刘氏。诈谓文静曰:“有善相者思见郎君,请迎之。”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然居末坐,见之心死,饮数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刘,刘益喜,自负。既出,而虬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须道兄见之。李郎宜与一妹复入京。某日午时,访我于马行东酒楼,楼下有此驴及瘦驴,即我与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别而去,公与张氏复应之。
及期访焉,宛见二乘。揽衣登楼,虬髯与一道士方对饮,见公惊喜,召坐围饮,十数巡,曰:“楼下柜中,有钱十万。择一深隐处安一妹。某日复会于汾阳桥。”如期至,即道士与虬髯已到矣。俱谒文静。时方弈棋,揖而话心焉。文静飞书迎文皇看棋。道士对弈,虬髯与公傍待焉。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因共入京。虬髯曰:“计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扣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纱帽裼裘而来,亦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盖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作者:wojiaokangyi 回复日期:2010-4-29 18:07:00 858#
楼主的态度我看不下去了 特此发一个白话聊斋志异的链接
看了你那链接上的几篇,都是字斟句酌直译的,温吞水,要那么翻译,实在不符合我的风格,不好意思了!
163、王居贞食子
明经科进士王居贞,高中之后春风得意,向朝廷请了假,衣锦还乡。他的家乡在洛阳的颍阳(今河南登封),距离长安路途遥远。
离开京师,王居贞在路上结识了一位道士,二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但纳闷的是,道士整日不吃饭,号称修炼“辟谷术”以求飞身成仙,王居贞也就不再怀疑。
二人顺路,一道结伴而行,因为谈得来,常在同一间房歇息。王居贞偶然发现,每次熄灯之后,道士都会凑上来看看自己睡熟了没有,而后从背囊里掏出一张什么皮来,披在身上出去,五更返回。王居贞很疑惑,决心探个究竟。
一天晚上,王居贞装睡,道士又拿出背囊,王居贞窜上去夺在手中,笑道:“可算逮着你了,搞什么飞机呢?”
道士吓坏了,磕头如捣蒜,请王居贞归还背囊。
王居贞:“那你得告诉我怎么回事?”
道士:“我不是人啊,这背囊里装着一张虎皮,我披上它夜里到乡野村庄觅食,一夜能跑五百里呢!”
王居贞:“你蒙谁呢?”
道士:“不信你可以试试啊!”
王居贞说道:“这儿离我家还有五百多里,我离家日久很是想念家人,这样吧,让我披上虎皮回家一趟,要真灵验,我保准再跑回来还给你!”
道士无奈,只得答应了。
王居贞披上虎皮,顷刻间变成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呼啸着飞奔而去,转眼间飞跃崇山峻岭河流山川,回到自己家门外。但他变成老虎不能进门,担心吓着家人,正要返回,突觉腹中饥饿,见门外站着一头小猪,憨态可掬煞是可爱,王居贞不禁流了口水,张开血盆大嘴,将小猪给吃了。而后风驰电掣般返回,道士念动咒语,虎皮脱落,王居贞回归人形,只得将虎皮还给了他。
王居贞跋山涉水终于返回家中,刚一进门就听见一家人都在哭,他老婆冲出来,痛不欲生地告诉他,儿子被一头猛虎给吃了!
王居贞脑袋“嗡”一下大了,一问时间,正式当日穿虎皮回来的那天晚上,心理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悲痛欲绝,倒地昏厥。
当时,明明看见的是一头小猪,为什么会是自己的儿子呢?概因王居贞当时是猛虎,眼睛里只有食物,根本分不清楚人和猪的区别了,所以才酿成悲剧。
唐 裴铏《传奇》
明经科进士王居贞,高中之后春风得意,向朝廷请了假,衣锦还乡。他的家乡在洛阳的颍阳(今河南登封),距离长安路途遥远。
离开京师,王居贞在路上结识了一位道士,二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但纳闷的是,道士整日不吃饭,号称修炼“辟谷术”以求飞身成仙,王居贞也就不再怀疑。
二人顺路,一道结伴而行,因为谈得来,常在同一间房歇息。王居贞偶然发现,每次熄灯之后,道士都会凑上来看看自己睡熟了没有,而后从背囊里掏出一张什么皮来,披在身上出去,五更返回。王居贞很疑惑,决心探个究竟。
一天晚上,王居贞装睡,道士又拿出背囊,王居贞窜上去夺在手中,笑道:“可算逮着你了,搞什么飞机呢?”
道士吓坏了,磕头如捣蒜,请王居贞归还背囊。
王居贞:“那你得告诉我怎么回事?”
道士:“我不是人啊,这背囊里装着一张虎皮,我披上它夜里到乡野村庄觅食,一夜能跑五百里呢!”
王居贞:“你蒙谁呢?”
道士:“不信你可以试试啊!”
王居贞说道:“这儿离我家还有五百多里,我离家日久很是想念家人,这样吧,让我披上虎皮回家一趟,要真灵验,我保准再跑回来还给你!”
道士无奈,只得答应了。
王居贞披上虎皮,顷刻间变成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呼啸着飞奔而去,转眼间飞跃崇山峻岭河流山川,回到自己家门外。但他变成老虎不能进门,担心吓着家人,正要返回,突觉腹中饥饿,见门外站着一头小猪,憨态可掬煞是可爱,王居贞不禁流了口水,张开血盆大嘴,将小猪给吃了。而后风驰电掣般返回,道士念动咒语,虎皮脱落,王居贞回归人形,只得将虎皮还给了他。
王居贞跋山涉水终于返回家中,刚一进门就听见一家人都在哭,他老婆冲出来,痛不欲生地告诉他,儿子被一头猛虎给吃了!
王居贞脑袋“嗡”一下大了,一问时间,正式当日穿虎皮回来的那天晚上,心理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悲痛欲绝,倒地昏厥。
当时,明明看见的是一头小猪,为什么会是自己的儿子呢?概因王居贞当时是猛虎,眼睛里只有食物,根本分不清楚人和猪的区别了,所以才酿成悲剧。
唐 裴铏《传奇》
越来越热闹了,感谢楼上诸位兄台支持了,本来游戏之作,现在变成了我每日必须的功课和工作了,继续努力写了!
感动中——
感动中——
164、神医华佗
沛国人华佗,字元化,当世神医。琅琊人刘勋官居河内太守,膝下只有一女,视为掌上明珠。刘小姐身有怪病,左边膝盖长了一块大疮,发病的时候奇痒无比难以忍受,每隔一个多月发病一次,痛苦不堪,如此七八年了,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连病因都搞不清楚。
刘勋请来神医华佗医治,他也就看了一眼疮疤,笑道:“小意思了,你就瞧好吧!”
他让刘勋找来黄狗一只,两匹好马。用绳索系住黄狗的脖颈,绳子另一头拴在马腿上,鞭打马儿令其快跑,黄狗被拖拽狂奔,三十多里就不行了,直接累趴下了。又使人拽拉黄狗,奔跑五十里,黄狗彻底崩溃昏厥。
而后,华佗让刘小姐服下麻沸散,来了个全身麻醉。牵来那只快累死的黄狗,用锋利的小刀切开黄狗的后脚膝盖,把黄狗的伤口对准刘小姐的疮疤,慢慢接近,距离两三寸的地方停下来。不一会儿,刘小姐疮疤处皮肉内部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翻动,一条好像小蛇一样的东西从疮疤处冒出头来,华佗提一把铁锥直插蛇的脑袋,蛇登时毙命,华佗顺势一拉,蛇就被拖了出来。大家一看,见那东西跟蛇几乎一模一样,长约三尺,蛇眼却没有瞳孔,周身逆鳞生长,煞是怪异。华佗又取来膏药涂抹人和狗的伤口,七日后,刘小姐病愈康复,小黄狗也安然无恙,照旧活蹦乱跳。刘勋不禁叹服。
华佗一天郊游,在路边听到一个人呻吟声很是怪异,就下马查看,那人被家人用牛车载着要去县城看医生,没别的大毛病,就是咽不下东西,饿的骨瘦如柴,看着饭菜就是吃不下去,痛苦异常。华佗望闻问切之后,笑了笑,说:“小意思,别担心。”看不远处有卖烧饼的小铺子,伙计在卖力地捣蒜泥,做烧饼的作料,华佗要了一大碗蒜泥,让病人赶紧喝下去。那哥们儿一饮而尽,忽然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哇”地狂吐了起来,一条小蛇随之而出,立即觉得神清气爽,病也就好了。
华佗之神,还有很多故事,最诡异的不是治病的手段,却是那种怪异的蛇,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人体内,想想都不寒而栗啊!
晋 干宝《搜神记》
注:
一、沛国——建武二十年(44年),汉光武帝封其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王国。其后,沛王国的王位传8世,直到220年,东汉灭亡,沛王国才被撤除。
沛国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张集),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西汉,分国为十三个“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沛郡,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县三十七。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沛郡改为沛国,领21县。同时豫州刺史部置于谯,管沛国、颍川郡、汝南郡、陈 国、梁 国、鲁 国。
二、河内,郡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在今河南沁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沛国人华佗,字元化,当世神医。琅琊人刘勋官居河内太守,膝下只有一女,视为掌上明珠。刘小姐身有怪病,左边膝盖长了一块大疮,发病的时候奇痒无比难以忍受,每隔一个多月发病一次,痛苦不堪,如此七八年了,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连病因都搞不清楚。
刘勋请来神医华佗医治,他也就看了一眼疮疤,笑道:“小意思了,你就瞧好吧!”
他让刘勋找来黄狗一只,两匹好马。用绳索系住黄狗的脖颈,绳子另一头拴在马腿上,鞭打马儿令其快跑,黄狗被拖拽狂奔,三十多里就不行了,直接累趴下了。又使人拽拉黄狗,奔跑五十里,黄狗彻底崩溃昏厥。
而后,华佗让刘小姐服下麻沸散,来了个全身麻醉。牵来那只快累死的黄狗,用锋利的小刀切开黄狗的后脚膝盖,把黄狗的伤口对准刘小姐的疮疤,慢慢接近,距离两三寸的地方停下来。不一会儿,刘小姐疮疤处皮肉内部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翻动,一条好像小蛇一样的东西从疮疤处冒出头来,华佗提一把铁锥直插蛇的脑袋,蛇登时毙命,华佗顺势一拉,蛇就被拖了出来。大家一看,见那东西跟蛇几乎一模一样,长约三尺,蛇眼却没有瞳孔,周身逆鳞生长,煞是怪异。华佗又取来膏药涂抹人和狗的伤口,七日后,刘小姐病愈康复,小黄狗也安然无恙,照旧活蹦乱跳。刘勋不禁叹服。
华佗一天郊游,在路边听到一个人呻吟声很是怪异,就下马查看,那人被家人用牛车载着要去县城看医生,没别的大毛病,就是咽不下东西,饿的骨瘦如柴,看着饭菜就是吃不下去,痛苦异常。华佗望闻问切之后,笑了笑,说:“小意思,别担心。”看不远处有卖烧饼的小铺子,伙计在卖力地捣蒜泥,做烧饼的作料,华佗要了一大碗蒜泥,让病人赶紧喝下去。那哥们儿一饮而尽,忽然觉得肚子里翻江倒海,“哇”地狂吐了起来,一条小蛇随之而出,立即觉得神清气爽,病也就好了。
华佗之神,还有很多故事,最诡异的不是治病的手段,却是那种怪异的蛇,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人体内,想想都不寒而栗啊!
晋 干宝《搜神记》
注:
一、沛国——建武二十年(44年),汉光武帝封其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王国。其后,沛王国的王位传8世,直到220年,东汉灭亡,沛王国才被撤除。
沛国治相县,(今安徽濉溪张集),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鄼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西汉,分国为十三个“刺史部”。豫州刺史部辖沛郡,沛郡:故秦泗水郡。高帝更名。莽曰吾符。属豫州。县三十七。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沛郡改为沛国,领21县。同时豫州刺史部置于谯,管沛国、颍川郡、汝南郡、陈 国、梁 国、鲁 国。
二、河内,郡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在今河南沁阳市。辖境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