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289、虎祸
  
  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年间(1294-1307),荆南境内山区,有九个人结伴而行,路上遇上暴雨,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一个旧土洞避雨。
  忽然,一头吊睛白额大虎咆哮而至,踞坐在山洞口,虎视眈眈,目露凶光。几个人吓得够呛,瑟缩着谁都不敢吭声。九个人中,有一人是弱智,唯独他拍手大笑,说道:“这只大猫很可爱啊!”
  其他八人合计道:“老虎不吃个人断然不会离开,我们只好牺牲这个傻子了。”
  于是,这八个人轮番忽悠这个弱智,想让他出去送死。弱智眨眨眼睛,思量再三,又看了看洞口咆哮如雷的大老虎,挠挠头说道:“你们当我傻啊!这大猫这么大,我从洞里跑出去,它还不把我当成老鼠给吃了啊!不干不干,坚决不干!”
  这八个人一时无语,只得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绑成人形,扔了出去,老虎理都不理,接着冲他们怒吼,震得几个人耳膜几乎穿孔,骨头都快酥了。
  弱智又拍手叫好道:“好好好,妙妙妙,大猫真聪明啊!”
  这八个人气坏了,一起用力将弱智推了出去!
  登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老虎忽地不见了,弱智在雨地里连滚带爬吱哇乱叫,一道闪电劈下来,土洞崩塌,将那八个人统统砸死在下面。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3061#作者:回形镳
  
  兄台好久不见了,满篇真知灼见啊!
  作者:在八卦溜哒 回复日期:2010-9-6 9:51:00
    终于追到最后一页了
    关于第一页干宝家的怪事
    干宝家既然是大户人家,当家的死了,赔葬一定丰厚。很多盗墓贼都迫不及待了呢,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去
    我觉得应该是那个小妾关进去两三天就被盗墓贼给救了(更有可能两个人拿了大笔赔葬品过起滋润小日子呢)。
    
    然后再外面生活了几年,听说干宝妈死了要打开墓室,盗墓贼又将人送了进去
    然后编了个这样的谎话
    
  
  
  呵呵,兄台分析得很有道理啊,不过,要真是那样的话,干宝应该看得出陪葬品丢失才是啊,强盗盗墓不会只弄走这个美女吧?
  290、田夫人:得饶人处且饶人
  
  刘复新担任上都(元代的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留守时,属下侍从官亢子春,年少轻狂一时贪玩,趁刘复新回府吃饭之机,煞有介事地占据正堂,端坐于公案之后,嬉笑怒骂间假装处理公事。不料,这事儿被自己的仇敌告知刘复新,刘复新大怒,一通怒斥之后,将其枷号惩处。
  晚上回到家中,刘复新依旧怒气未消,气鼓鼓的样子。刘复新的老婆田氏忙问其故,刘复新说道:“亢子春这小子太可恶了!居然敢假冒我在公堂之上调笑做戏,当我白痴啊?想坐我的位置,门儿都没有!”
  田夫人一听,赶紧劝解道:“这都是小孩子一时好奇罢了,无伤大雅嘛!他又不是真的取而代之越俎代庖,只不过是太监穿黄袍,私底下过过瘾罢了,你也值当的生这么大气?显得没度量嘛!”
  刘复新想想也是,自己小时候过家家,还扮过皇帝呢,幸亏没被揭发,要是当今皇帝也跟他一样昏了头,自己不是死罪吗?想到这里,刘复新也一笑置之,说道:“夫人知书明理,是我处治太过了。不过,现在可咋办呢?那小子还被大枷枷着跪在衙门口儿呢!”
  田夫人笑道:“这事儿你别管了,我来替你圆场。俗话说,凡事留余地,日后好想见啊!”
  于是,田夫人下令将亢子春请来,当场去掉枷锁,为他斟酒压惊,笑道:“喝一杯,压压惊吧!”
  亢子春很是感动,一饮而尽。
  田夫人又倒了一杯,再次双手送上,说道:“再饮一杯,给你道喜!”
  亢子春不禁纳闷,苦笑道:“夫人莫非取笑我?何喜之有啊?”
  田夫人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只要敢想敢干,荣华富贵唾手可得!首要条件就是要有自信!小小上都留守的官位对你这样的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你年纪轻轻就敢坐这位置演练能耐,证明你自信啊!还不应该道喜?”
  一番话说得亢子春热泪盈眶,当即跪下,接过这杯酒饮下,慨然说道:“夫人说得极是,借您吉言,倘有我发迹那一日,一定奉您为母亲,敬养终生!”
  田夫人不禁呵呵一笑,又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亢子春感动得稀里哗啦地离开了。
  几年后,刘复新亡故,膝下无子,仅有一女嫁给了田直长,不过几个月,田直长暴卒,刘小姐哭瞎了双眼,惨兮兮地回到娘家,跟田夫人一起过活。因为失去了经济来源,田夫人母女俩过得极其拮据,世态炎凉,官宦遗孀竟至于此,无人问津。
  后来,亢子春果真发迹,官居湖广参政(相当于副省长),派人迎接田夫人和刘小姐回府,悉心照料奉养,一生不曾懈怠,为时人所传颂。
  
  
  一句话——莫欺少年穷!
  
  我不禁想起了周星驰的半自传电影《喜剧之王》,影片一开始就是星爷对着摄影机过导演瘾,向群众演员说戏,说得唾沫横飞头头是道,不料,被真正的导演当场痛骂,险些丢掉饭碗。世态炎凉啊,星爷有如此成就,绝非偶然。
  而以上故事中的亢子春,跟星爷有一拼了。不过,亢子春遇上了田夫人,星爷却是苦巴巴熬出头的。这世上,还是像刘复新这样没度量、没远见、视有能力的后进为威胁却又尸居餐位的人居多啊,古今皆然。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291、精卫填海
  
  发鸠山上长着茂密柘树林,林子里栖息着一种鸟,名叫精卫,它长得很像乌鸦,但脑袋上的羽毛有花纹,还张着白色的喙和红色的爪子。
  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女儿,小名“女娃”。她幼时在东海边玩,不慎遇上风浪,葬身大海。死后灵魂不得安息,化身为精卫鸟。精卫鸟愤恨大海,每日不干别的,就只衔着西山上的树枝或者石子,投入东海之中,企图将大海填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填成了今日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渤海也由此从东海分离出来。
  精卫鸟嫁给了海燕,产下幼崽,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却总没混血的。至今,东海岸边还有精卫落难的地方,她死后发誓不再喝那里的水,所以,精卫鸟又称为誓鸟、信鸟,被人称之为有信念、有志气的鸟儿。
  精卫的父亲炎帝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他是少典和有娇氏(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美女)所生,早年居住在姜水(也就是岐水,在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扶风县交界处)流域,后来,神农尝百草,发展农业,部族势力逐渐扩展到中原,和中原霸主黄帝自然而然产生矛盾,二人会战于阪泉,炎帝大败,退至南方,成为南方的守护神。
  在炎帝时代,天降稻谷和粟米的种子,炎帝试着将种子种下,于是百果结实五谷丰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炎帝也由此而被称之为“神农”,即原始农业的创始者。
  精卫栖息的发鸠山,山泉汇聚而成漳水(今河北邯郸和河南安阳的界河),漳水东流而去,汇入黄河。
  
  
  注:阪泉大战的地点现在有三种说法:一、在今陕西省阳曲县东北,这里旧名汉山;二、在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三、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南。
  
  
  《山海经 北山经》
  
  292、新罗僧人盗佛宝
  
  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盛夏时分,玉润山(今陕西省蓝田县的王顺山)悟真寺的一个小和尚,半夜燥热难耐,跑到寺门外的蓝溪洗澡,忽然听见有人诵读《法华经》,声音清晰却极为纤细,好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的。
  当时,明月如盘亮如白昼,蓝溪又在山上,小和尚环视四周,方圆几十里一览无余,却一点人间灯火都没有,更别说寻到诵经声的来源了。小和尚不禁觉得诡异,匆匆回到寺内,告诉方丈和所有的师兄弟,大家都觉得小和尚念经念到幻听,都不以为然。小和尚无奈,只得睡觉了。
  第二天半夜,坚持真理的小和尚死拉硬拽带着几十个师兄弟一道来到兰溪畔,侧耳倾听,果真又听到细微的诵经声。大家四处查找,找了半天,都一致认为声音来自某处地下。结论一出,大家都吓坏了,匆匆留下标记屁滚尿流地回到寺内。
  第二天白天,在方丈的亲自主持下,寺僧倾巢出动,人人拿着铲子锄头,来到昨晚标记处开挖起来,掘地三尺之后,终于挖出了一个骷髅,骷髅几近腐朽,唯独嘴唇和舌头鲜亮润泽,好像还能活动——这就难怪还能诵经呢。方丈念了一通往生咒,令人取来石函,将骷髅装进去,带回寺内供奉在千佛殿西轩之下。
  从那儿以后,每晚夜半时分,石函内就会一如既往地传出细微的诵读《法华经》的声音,完全能跟现代的复读机媲美了。此事一出,立刻引得长安善男信女成千上万前来观看,进而顶礼膜拜虔诚祈祷,悟真寺香火为之鼎盛。骷髅念经也就成了远近闻名、轰动一时的奇闻,被广为传颂。“石函诵经骷髅”成了镇寺之宝。
  唐玄宗开元末年(741),有新罗僧人来此挂单,他虽是僧人,但居心叵测,觊觎石函异宝已久。一日,趁寺僧下山做法事之机,新罗僧人盗取石函而去。寺僧发现后,通报官府悬赏缉拿,可惜已经晚了,蓄谋已久的新罗僧人早有接应同党驾船在海边等候,石函自此流落朝鲜半岛,后不知所踪。
  
  看来,棒子偷中国的东西是很有传统的啊!这个会念经的骷髅幸亏没流传至今,否则,肯定被他们上报联合国,成为他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了!
  
  
  唐 张读《宣室志》
  
  3091#作者:犬儒小左 回复日期:2010-9-7 22:21:00
    真是好帖
    激发起了我对古文的兴趣。
    真好。
    兄弟你应该出些这方面的书,普及一下中国古代文化。
    你这种现代语言阐释古代故事是条新路,值得探索。
    
    继续更新吧!我们都等着呢
  
  
  呵呵,多谢支持了,我这书的第一册即将面世了,美中不足的是出版社改了书名,叫《中国古代的X档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