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lgq368 1108楼 2013-11-22 16:05:00
  第三卷 会盟 第十章和十一章接不上啊
  -----------------------------
  这是同步过来的,不一定准确,要看正本http://ebook.tianya.cn/html/work.aspx?bookid=59185
  @备胎好心酸 1111楼 2013-11-22 17:43:00
  看看 支持
  -----------------------------
  多谢
  第十二章 白泽归天
  袁绍把目光落在许攸身上,许攸站起身来道:
  “主公,掐断两方的联系,逐个击破,此乃上策。”
  这许攸本是尤浑转世,善于察言观色,深谙相人之道,自是知道袁绍此时少个决断。其实谁的谋略高不重要,重要的便是这个决策权。
  果然,袁绍闻言拍案道:
  “许攸之计正合我意,众将听令,严防边界,天上地下,勿要走脱了敌人!”
  却说公孙瓒在城内也不好过,被人打的缩到了壳子里如何好受,这日忽有人来报:
  “大公子已请得救兵。”
  公孙瓒闻言忙登上城头朝城外望去,果见黑山军大旗簇在远方,当即哈哈大笑,马鞭直指城下道:
  “袁本初,看我如何灭你。”
  当下公孙瓒急回大营,写了一封书信,叫来一将校吩附道:
  “遣出城去,传讯大公子,如此如此。”
  那将校知道十万火急,急换了夜行衣,趁着月色,便出城去了。正行间,忽窜出一股人马,为首大将正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合。
  这张合见这人鬼鬼崇祟,急令兵士搜身。那将校哪里肯,当即抽出短刀,张合何等人物,反手一抓,正抓到那将校手腕。那将校本就一凡夫俗子,在这上古神兽面前哪还能抵挡,只得束手就擒。众兵士上前查看,果在帽子里搜出一封书信,张合打开观看,但见其上书道:
  今夜以火为号,前后夹击,共同破袁。
  看了此信,张合不禁大喜道:
  “公孙瓒灭矣。”
  当下急令人将这将校押回去见袁绍,袁绍看信后笑道:
  “白马义从,我想你久矣,今日终可一见了。”
  一面着文书仿公孙瓒字迹写了一封书信,着人送往公孙续处;又一面准备兵马,饱餐战饭。公孙续正愁如何与公孙瓒接头,忽有人报,公孙瓒书信已到。忙执信观看,上面大致写着:三日后已灯火为号,前后夹击,一同破袁。
  公孙续大喜不提,却说当夜袁绍按公孙瓒书信所写,举火为号,而公孙续这面却是用浓烟遮住公孙续大军。
  公孙瓒果然中计,见火号已起,引兵出城迎敌。却哪知正入袁绍包围,幸公孙瓒死战得脱,折兵大半,城内人马不足万余。
  袁绍眼见公孙瓒城内空虚,知道城上攻城不得,深挖地道,边掘边以木柱支撑,直挖到楼基下。
  点火烧柱,楼房纷纷倒蹋,公孙瓒知道大势已去,顾不得家小,趁易京未倒之时焚了主柱,升天而去。
  袁绍此时刚攻入城中,却见易京主楼已烧,不知道公孙瓒去了何方,也不理会。一面出榜安民,一面以虚兵蒙蔽公孙续。
  到得第三日,公孙续果见城楼之上点火为号,急领黑山军攻入袁兵大营,却见袁兵抵抗微弱,当下不疑。远远看到城门里杀出大队人马,不由大喜,便引兵前去与之会合,岂知却是袁绍引兵从易京城中杀出。刹那间,伏兵四起,将黑山军围在城外。
  袁绍本就是正规军,又是新胜,双方兵力相当。但是真正打起来,就高下立判了。杀场之上,黑山军一见四面被围,顿时慌了神,如一盘散沙一般,袁绍几员大将领兵冲杀,直如虎入羊群,一阵冲杀竟然没有多少损失。相对而言,黑山军可就惨了。
  张燕见大势已去,知道再战也无力诛得袁绍,冷眉怒道:“公孙续,你干得好事,既然你爹死了,你也跟着陪葬吧。”
  当下不理公孙续,一声令下,全军引兵撤退。黑山军此时正不知方向,见帅旗一挥,都跟着往一面而去,张燕携李大目、张白骑几员大将杀出一条血路,退回黑山,
  战场之上,公孙续愣在当场,忽然哈哈一笑道:“亲人已亡,我公孙续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说罢挥枪向人潮中杀去,被袁军乱枪捅死战死。
  却说这易京楼,易京楼耗用了无数天材地宝,自神兽白泽降世起便从各地搜罗而来的,其间经历无数年华日月,所得无数。直至此时,才按方位建成这易京楼,只要借其灵气,便可冲破三十三重天,见那妖族之首女娲。
  眼下神兽白泽在人间再待不下去了,当下施了法诀燃了易京楼,借楼中聚集的灵气,直飞破三十三重天,经过三十三道罡天正风时亦不觉困难,直直冲破了三十三重天。却不想,到的三十三重天外,便觉气力有所不歹,只觉无数宇宙力量涌向自己,忙现了原形运法力抵挡。
  但这宇宙之力比那罡天正风不知强悍多少,哪是他这等修为所能抵挡?眼看周身光环越来越稀薄,看看便要魂飞魄散。忽觉周身一轻,只见身边闪耀无数五彩光华,煞是夺目。不由奇怪,抬头望去,只见一身着轻衣裳的绝色美女正紧舞袖绫。每一舞动,就有一样光华朝自己飘来,方知是眼前这位丽人所救,忙点头示好。
  却见那仙子再舞动袖绫,便有一股力量拖着白泽朝三十三重天外飘去,看似缓慢,实则却似闪电一般。只是白泽被无数光华包裹,却自然感受的不真切,这仙子带着白泽不知在这洪荒宇宙中穿行了多久,终于眼前闪现出无数光华,周身的彩色光华越来越淡,终于一一破去,却也不觉得怎么困难了。只见前方却是无数林野,细细看去,均是天地间一等一的至宝。白泽不由心惊,但知道这仙子厉害当下也不敢放肆,只得跟着那仙子,一人一兽一前一后不知走过多少天然雕塑而成的林篱,方到了一座恢宏磅礴的宫殿,但见上书一金色牌匾——娲皇宫。
  白泽方道:“仙子留步。”
  那仙子方回转身形,看着白泽,白泽此刻才看清此女容颜,端的是天上人间的一绝色美女,只觉世间美女与此女一比都黯然失色,甚至比起女娲娘娘也自略胜三分,只是女娲娘娘威严颇重使人见生敬意,而此女虽然仙气盎然,却有颇多人气,一时情迷意乱竟呆愣在那里。
  却听那仙子娇叱道:
  “孽畜,起什么肮脏心思?”
  白泽被这一喝登时清醒了许多,不由面上微红,但旋即想起这女子竟骂自己孽畜,不由动怒,想来他也是上古妖神,为了圣战才落至如此田地。想来辈份怎么也比眼前这女子要高出许多,
  却不想竟被这女子辱骂,哪里肯容,但这仙子绝美容颜,却偏偏有一种气质让人动不得恶言,白泽却自发不得怒,一时间好不尴尬。
  白泽本就是极讨女孩子喜欢的神兽,此刻这番神情,却看的那仙子收了怒色,笑了出来道:
  “你也不必拘束,娘娘不在宫中,你只管在此修行,待娘娘听道归来,自会见你。”
  白泽听这仙子说的友善,方点头称谢道:
  “多谢仙子方才出手相救,否则本……”
  白泽当初也是一方霸主,本当说本尊才是正话,但眼下自己道行微末,却哪说的出口,说至此处,变口道:
  “否则小妖早无命在,这里谢过仙子了。”
  那仙子却道:
  “你也不必谢我,想来你也是我妖族中人,娘娘去听道之时便已吩咐我去救你脱难。”
  白泽闻言,心中道,她也是妖族中人?怎么没有半分妖气?当下甚疑问,迟疑片刻方道:
  “敢问仙子尊号。”
  第十三章 龙行天下完结
  白泽万万没想到在女娲宫中遇到的这位绝色天仙竟是个见不得光的人物,但女娲本来就是个迷一样的人物,在这里碰到谁都不足为奇,而正是这位天仙,几千年后却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表白泽在女娲宫中,且说袁绍,既平了公孙瓒,袁绍北方战事基本趋于稳定,目光自然移向中原。
  当前局势,袁绍占据北方,袁术逐鹿中原,若是二袁齐心,天下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二袁一佛一道从初生便注定是两条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不过,历史的车轮不断滚动,这世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究竟是什么让神佛两道成了一条相交线?两人的交集就这样轻轻一触,旋又迅速分开,而这一短暂的擦肩自然隐藏着莫大的天机。
  圣人算计,岂是凡夫所能揣测?这一次不经意的擦肩而过,便使逐鹿中原的脚步迭宕起伏。
  此时的西凉苦寒之地也不甘寂寞。西凉毕竟是野蛮人的天下,昔年董卓便引西凉铁骑踏平中原,无人匹敌。因此,西凉注定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西凉孤狼韩遂阴险诡诈;而天马马腾之祖乃勾陈大帝雷震子下凡,注定了西凉马家不简单,更兼有天煞孤星的少年英雄马超马孟起?历史的轨迹不会变,但这些英雄背后自然隐藏着无数仙神的算计。
  川蜀刘璋现下已稳守川蜀,既然是一方霸主,是否真如历史上诸葛亮所说的那般暗弱呢?其父死后,刘璋铁腕夺得川蜀,单凭这一点就断定此人远非善类。刘璋,究竟是什么来历?
  西川张鲁奉五斗米教而起,奉首道家,为张天师一脉单传,既能从霸主刘焉手中夺取西川,自然不俗,张天师究竟有没有在乱世中插上一手呢?
  以上诸侯虽然各霸一方,但东汉末年最被看好的,便是东吴的小霸王。想来后世李清照词中曾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自然后世多认为项羽若肯渡乌江,自有一争天下之力,且不论证项羽渡乌江是否可一争天下,且看当今三国。小霸王孙策现在所处的江东,正是当年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江东,那么他眼下的形势,便是日后项羽所面对的形势,可谓隐有西楚霸王之势。而且孙策与项羽颇有几分相像,都是少年英雄,都是雄霸一方的霸主,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停止了脚步?单单长江龙王在背后撑腰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吗?那么其幕后的黑手究竟是什么人?郭嘉为什么能参透天机点破孙策的死?而孙策又为何会英年早逝?孙策死后,孙权为何不追封孙策为帝?难道真的是忘恩负义?这背后又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天下群雄并起,但中原逐鹿最为激烈的便属中原地带。曹操眼下虽平了徐州,大败天龙吕布,但他四面诸侯环绕,各大派系相互倾轧:北有袁绍虎视中原,南有刘表、袁术、孙策跃跃欲试,西方更有马腾、韩遂、两川意图不诡……远没有其他诸侯夺守一隅那般轻松写意。地处中原,乃四战之地,虽有献帝在手,却被冠为胁天子以令诸侯的恶名。而曹操身边的谋臣武将更是各方高手云集?内斗自然更为激烈。
  而此时,我们所熟悉的刘备刘皇叔还寄居在曹操身边,曹操赞同郭嘉的意思,要将其困死在许都,曹操如何能放虎归山?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自然远非那么简单,他究竟是何来历?难道单单只是一条六爪金龙的真龙相吗?历史的背后他究竟做了什么?
  三国诸侯点评,却看神版曹操煮酒论英雄。
  现在的一切,还尚未可知,然而三国最威猛的一条龙已经倒在曹操的脚下了;而三国的一方霸主公孙瓒也同时倒在了袁绍的脚下。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注定?
  三国是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代,吕布的死只是群雄逐鹿的一个开始,多方倾轧下的东汉末年正在酝酿一场大战。看似平静的湖面,实则暗流涌动。眼下,袁绍几近平定北方,此时的袁绍意气风发,正要争那一线脱离封神榜,而稳定四郡的袁绍自然会将目光放向中原,中原最大的阻力——曹操。此时的曹操与袁绍之间再无忌讳,眼看一场争霸再所难免。两个中原最大的诸侯终将角逐,两大诸侯的背后各代表着各自的势力,究竟哪方势力会成为操控三国的霸主?没有仙神传说的三国终将埋没。现在,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将由寒雨萧风一一揭晓。
  下一部中,本书将主要围绕官渡之战讲起,希望朋友们继续支持,谢谢。
  鬼话三国,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第一部龙行天下已完稿,请继续关注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第二部官渡争霸。
  仙神三国才刚刚开始,请大家恃目以待。
  下部官渡争霸看点:
  本部龙行天下是作者的处女作,无论从人物塑造和细节描写上都差了许多,尤其是打斗场面上的描写更是草草了事。在下一部中,将对细节着重描写,对各方人物塑造也会逐步加强,而下一部中,大部分内容将会偏向于三国志、资质通鉴等正史,更接近史实,会与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出入。
  一、首要看点自然是神版的煮酒论英雄,看作者如何为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神版三国;
  二、下部中将会更多的描述鬼道,也便是鬼道是如何大兴的,也会给大家展示鬼道中的种种算计;
  三、才子弥横究竟是个什么来历?为什么曹操不敢杀,刘表不敢杀,独独黄祖敢杀?其间算计无数,自是一大看点;
  四、关羽如何阵斩颜良、文丑则是另一大看点,两战作者将会为大家详述关羽是如何阵斩两在上古妖仙的。而两大上古妖仙的归宿也将会是一大看点;
  五、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六将中没有凡辈,而关羽带着刘备两位夫人以及貂婵的儿子,是如何过五关的,将成为一大看点;
  六、郭嘉是怎么算破孙策必死于许贡门客之手的;
  七、孙策之死,无疑是下一部书中最大的看点;
  八、在下一部中,吴国太的戏份将会增加,她的出现将成为书中的另一看点;
  九、妖道于吉自然是书中一大看点;
  十、下一部的重点将放在官渡之战上,两方地仙一级斗法将成为书中重点,相信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十一、下一部中,将会为大家讲述许多上古神话,因为在下一部中将会出巫族中人,作者会将夸父追日、祝融战共工、共工怒撞不周山、后裔射日、巫妖之战这一系列上古之战将一下,可以剧透一下,这些上古之战其实都是串联在一起的,而且可以告诉大家,这场争斗,截教、阐教、人教都有参其间,将会是本书最为闪亮的高潮,相信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好了,下一部的看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书友们继续支持,本书的书名也将更改,将为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中国历史,因为本书将会顺沿下去,写完三国这段历史,可能会继续隋唐。
  第一章 煮酒青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段话原自罗贯中罗大仙人的卷首语,本书开篇源引此文。其实无论仙佛神魔鬼自古也是有分有合,有合有分。所以无论天下大势,还是神魔鬼怪,都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神魔鬼怪的界限也并没有那么明确。就像孙悟空,给你个官职你就是个神,除了那个官位,你便是妖。
  诸位可能不知道,封神时期神道大兴,西游之时佛门大兴,无论神佛都是各领风骚。此中故事原本隐晦的很,若不细细挖掘,绝难会为凡人所知。而这些故事说来也是惭愧,此事自明朝才一一解密,足足隐藏了数千年。若非姜子牙羽化成仙,莫说是明代,就是现代也绝难为人所知。
  而鬼道大兴却直到现代才一一由本道长解开,说来惭愧,只因地府的那位菩萨直到近代日本侵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得道成佛。“地府不空,誓不成佛。”这昔年的豪言状语背后却隐藏了多少辛酸故事,若非日本侵华,修罗妄想大兴,地府何日能空?往事已矣,今人枉谈,不过是途增口舌。不过既然地藏成佛,鬼道大兴也终于可见天日。
  小道不才,望效吴道长、陈道长之项背,已登仙位。今日续说鬼道,书写三国,望诸位道兄朋友,多多捧场,祝贫道将鬼道传遍天下,纵横四海,已成大道。
  且说袁绍一统北方,大有天下一统唯我独尊之势,而白泽公孙瓒也被逼归天,天下隐然已成了另一种态势。
  却说白泽险些在三十三道罡天正风刮得魂飞魄散,幸好被一位仙子带入女娲宫。白泽见这仙子超凡脱俗,仙神难比,情不自禁的竟问起了仙子的芳名。
  白泽话一出口,才觉不妥,那仙子怎会告诉自己尊号?不由略觉尴尬,却见这仙子嫣然一笑,端的是百媚千生。白泽登时愣在那里忘却了所想所念,却见那仙子缓缓转过头去,裙摆微动,便已飘在百米之外,那一抹倩影看看便散在尽头。
  白泽心中虽有无限失望,但想起那仙子绝顶容颜,亦不由慨叹,想不到天下间竟有如此女子,更叹今生能见此等女子,死亦无憾。
  自此白泽安心在娲皇宫修行,这娲皇宫无数天材地宝,更是灵气充沛,比那人间不知强上多少,白泽进境飞快。娲皇宫离了人间界,哪有岁月之分,更无寒暑交替,白泽也不知在这修行了多少个日月,却再未见过那仙子,更无半点人烟。但他在这娲皇宫修炼进境飞快,又哪顾得上想及这许多?
  不表白泽在娲皇宫中修行,却说人间界,四面诸侯纷争不表。且说身处许都的刘备,自那日签了义状,刘备不问政事,每日只在园中浇菜,更常去后院看望貂婵。
  但貂婵对刘备却不冷不热,每日只是抱着她和吕布所生的娃娃望月静思。见刘备来了,便也应一声。刘备说话,便也答一句,仅此而已。
  刘备却每日乐此不疲,却说刘备足不出户,在家中韬光养晦。关、张二人见刘备每日如此,均问刘备原由,刘备却只是笑而不答,搅得关、张甚是郁闷,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无施展之处。关羽还罢,那张飞哪能忍耐,每日只得拉着关羽去山野打猎,已泄心头煞气。
  这日,关、张二人一如往日的去山野中打猎,独留刘备在家。刘备正在园中浇水,突闻脚步声起,抬眼望去,不由心中大惊。但见,抬眼间正是许禇、张辽引十数随从来至院内。
  但见,张辽长声道:
  “丞相有请,特请使君前往。”
  刘备闻言心中不由慌恐,唯恐事情败露,当即目视张辽想看出一二。但见张辽淡淡一笑,轻一点头,刘备心中方才安稳,遂出了府宅,随二人来至相府。
  二人引着刘备来至后园,但见曹操立于青梅树下沉吟不语。闻脚步声起,方回过头,见刘备稳步走来,不由笑道:
  “玄德公,在家做的好大事啊。”
  刘备心中有鬼,闻言不由大惊失色,却见曹操来至近前执其手坐在园中道:
  “玄德每日耕种不易啊。”
  刘备闻言方长吸口气道:
  “丞相颁布屯田令,乃立民立国之策,刘备只是略尽绵力而已,哪能与丞相日里万机相比?”
  说罢,与曹操对视一眼,二人相视而笑。
  原来此时曹操正整顿军纪,奉行荀或的屯田制,且颇有成效。刘备此语显是在附和曹操,以慢其心。
  曹操闻言果然哈哈大笑,用手点了点刘备。其实这青蠎修真最后修成的是龙,而刘备是六爪金龙所化,对于曹操这等未成正果的神兽来说别有一番吸引力,故而曹操对刘备素有好感,一直未下狠手,方有今日之邀。
  刘备笑毕道:
  “适才,见丞相望梅树出神,莫非想起了些许往事?”
  曹操呵呵一笑道:
  “见这梅子青青,确是想起了一件趣事,说来与玄德听听,去年征讨张绣之时,道上缺水,将士干渴,眼见行军甚缓,吾心甚忧,兵贵神速,此等行军如何取胜?某忽想起每年家乡在此时节,便食梅子,酸甜可口,甚是解渴,便心生一计,鞭指前方与三军道:前方有片梅林。军士果然口中生唾,由是不渴。”
  刘备笑道:
  “丞相果是急才,若刘备遇此等事,定不知所措。”
  曹操闻言大笑:
  “青梅煮酒,最是可口。”
  说罢,执刘备手,来至亭中。但见亭中已设樽酒,盘置青梅,正自煮酒。但见曹操亲手倒了一樽递与刘备,示意刘备品尝。
  刘备接过,品了品青梅酒,喝过不觉神清气爽,不由点了点头。
  原来此乃曹操在南海修行时常备酒品,故而煮来别有风味。但见刘备品了品酒,抬眼间,只见酒中清气飘浮,直上青天,只是此时刘备却并未在意。
  正在此时,忽见阴云变幻,骤雨将至。曹操但看苍天,只见云雾变幻,似有龙形,甚是清晰,连曹操从人都看的真切,皆叹为观止。
  曹操叹了口气,原来此时曹操方看破刘备真身,心中亦起了杀意。只是见这龙形却无双角,故而犹豫不决。此乃青蟒在南海处习得一处妙法,正是借青梅煮酒之妙法,由青梅借酒气透过人体,显现本相,便有如天机镜一般。当然,此密法若二者道行相差甚远,便也无效了。
  曹操与刘备凭栏远眺,忽道:
  “玄德可知龙之变化?”
  刘备闻言道:
  “刘备只是略有耳闻,不知其详。”
  曹操看了看刘备,颇有深意一笑,旋即移开目光望向将要散去的云雾道:
  “龙者,变化莫测,可大可小,可升可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藏匿其形,今至春时,正是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此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游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愿闻玄德所见。”
  刘备虽是金龙所化,却并不知龙之能,皆因为其是真龙,而非业龙。真龙有大福报,且最善识人用人。而业龙则不同,业龙只有龙之能,就像小白龙,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真龙的迫人的气场,只能甘作猪八戒之流的师弟。
  曹操自是清楚,自古真龙最善察人,故有此一问,一则试探,二则听其见的。刘备何等样人,曹操心念一动,早生感应,谦逊道:
  “刘备肉眼凡胎,安敢对天下英雄枉自评论?”
  曹操闻言面色一变道:
  “玄德,休要过谦,今日你我只做闲谈,各抒已见,勿论官衔。”
  刘备闻言又道:
  “刘备蒙丞相大恩,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大多未闻其面,怎敢评价?”
  曹操摇头道:
  “既未谋其面,总闻其名吧?今日只有你我,且言之。”
  第二章 煮酒论英雄
  曹操咄咄逼人,刘备不敢拒绝只得道:
  “淮南袁术,兵精粮足,可谓英雄!”
  曹操闻言方笑道: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袁术大势已去,虽为佛门高徒,但此时已然人心向背,冢中枯骨,此评语确是入木三分,刘备不由心中暗赞曹操慧眼。曹操虽看破刘备,但刘备却未看破曹操,他如今双角已去,自是看不破这修真中人的本相。
  刘备略思片刻又道: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吏遍布,勇将如云,谋臣若雨,今坐拥冀州,可谓英雄。”
  刘备识人,且与袁绍曾有过几次相见之缘,但见袁绍一身英气,有若天将临凡,此番却是言由心发。
  曹操曾多次听闻像郭嘉、荀或这种顶尖人才对袁绍的评价,何况他与袁绍从小一同长大,更是了解其人,闻言笑道: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刘备知道袁绍与曹操曾是故交,二人在洛阳一同长大,相知甚深,闻此言,不由得暗记心上。
  又道:
  “刘景升坐拥江夏,可为英雄?”
  曹操哈哈大笑道:
  “此老儿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曹操早知刘表无能之辈,只知其有高人在侧,众谋士数次暗示自己江夏可夺,但言外之意均指需待刘表死去方可夺取。
  刘备闻言,略思片刻又道:
  “有一人少年英雄,虎锯江东,人称小霸王,孙策孙伯符可为英雄?”
  曹操道:
  “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
  说罢颇有深意的看向刘备,刘备哪能不明白,曹操言外之意正是讽刺自己,孙策借父之名,好歹那确实是自己的亲爹,而刘备是自称自己多少代前是皇族,靠这个得来皇叔之名。刘备忙举起青梅酒饮了一口。
  在曹操等诸多修真中人看来,孙家之所以一身龙气,皆是由于孙坚,这等人家,纵使没有孙策,亦有孙某某会盘踞江东,却不知此乃吴国太之功。而孙策喜好冲锋陷阵,只有将才,却非有王霸之才,可为项羽,却不可为刘邦,空有降龙伏虎之能,善为将,而不善用人。
  曹操欺孙策年幼,自是不放在眼里,故有此评。但论勇武,其有降龙伏虎之能,论识人,后世为孙权安排的文武二臣张昭、周瑜,均是人中龙凤,此种男儿岂非英雄?后来,曹操亦有过此语:狮儿难与争锋也!
  曹操呵呵一笑,忽话锋一转道:
  “孙坚确是个人物,当年,吾结连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唯孙坚与吾长驱直入,只可惜死的太早,顶多只能算半个英雄。”
  曹操此语自有几分吹牛皮的成分,当年孙坚确实是长驱直入,一路打到洛阳,但曹操却哪有过这等战绩?那时的曹操对孙坚望尘莫及,崇拜自是无可厚非的,但此时的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正值春风得意,能入其眼者又有几人?
  刘备听曹操说的张狂,此言语中分明影射自己方是英雄,心中堵气,略思片刻,又道:
  “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
  刘季玉就是刘璋,对于刘璋,诸葛亮的评价是:刘璋暗弱(虽然后来刘璋的发展轨迹也确实是向着诸葛亮所言的暗弱发展的,哦,或者应该说成是仁弱,但这对于像诸葛亮这种大政治家来说,不管怎么样,反正弱才是主要的),但此时的刘璋却丝毫未显出暗弱之势。
  此时刘璋刚从父亲刘焉手中接守冀州不久。
  在这里,我们要先讲一下他的父亲刘焉,因为此人对汉室天下影响太大,不能不讲一下。
  刘焉本是一个凶兽所投,乃是龙之三子嘲风,人言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这嘲风却是好望而又好险,一生好行险棋。他来中原转世,本欲转世帝王,可惜帝王素来是真龙,所以刘焉虽为龙之子,生于帝王家,却无帝王之命。而嘲风素来好险,且天下乱势已成,刘焉欲取而代之,入人皇界,一扫真龙天子之说。因此刘焉已汉室宗亲身份入朝为官,此人为嘲风转世,自是手段高明,深得灵帝赏识,汉灵帝中平五年,朝政衰落,大权旁落,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这个建议显然对汉室江山永固刘家之手有益,所以被当时眼见天下无望的灵帝所采用,而刘焉自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军阀割据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了。而这一切正是刘焉所要看到的。当时天下正乱,刘焉原本打算领并州牧以避祸,后来,他见益州有天子之气,便改领益州牧,并以铁血手腕,雄霸益州,不断加强巩固,以图帝王霸业。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可惜,刘焉因张鲁之母美色而错用张鲁,攻助汉中后,原以为可以携两州之威以图霸业,可惜被派去的张鲁独霸汉中,使刘焉帝王大梦破碎,最终抑郁而死,而后来的刘备依然走的是刘焉走过的路子,由此可见刘焉之能。
  刘焉死后,刘璋子承父业,领益州牧,这刘璋父亲是神兽嘲风所化,刘璋自也是随了父亲的根骨,一生善行险棋,但在刘焉眼里,这个儿子却最不像自己,刘焉铁血手腕,杀人不眨眼,但刘璋却颇怀仁心,其为益州牧后,由于其父刘焉是后入益州,故而刘焉集团曾与当地土著集团有着极其残酷的斗争,而刘璋子继父业后,以其仁心化解了与当地土著集团的矛盾。
  刘焉生有四子,而在刘焉眼中,三子刘瑁最像自己,修得一身好神通。而政治,向来就是残酷而不露表相的,尽管刘焉最喜爱的是刘瑁,可最后继承刘焉之位的却偏偏是这个最没资格的四子刘璋,这其中自有无数隐情。
  第三章 益州风云
  当初刘焉领益州牧,要留子在朝庭为质,刘焉遂将其三个儿子留在了京都,而独独带了最像自己的儿子刘瑁,并对其器重有加,显然想将来由其继承自己之位。后来刘表上表言刘焉有谋反之意,朝廷因刘璋温顺仁慈,遂派其往益州劝言,自此刘璋便留在了益州。而当时,正值李催、郭汜当权,刘焉的另外两个儿子却与马腾勾结,被李催所杀。
  自己的两个亲哥哥与马腾勾结,刘璋岂能不知?但他深知此举过于行险,故而显露出温顺的一面,方才避过此难.而这些,又怎么能瞒得过这神兽朝风的双眼?
  刘焉临死之时,曾将刘瑁与刘璋叫至床前,先问刘瑁道:
  “瑁儿,若你做了益州牧,你当若何?”
  刘瑁闻言慷慨道:
  “儿必先伐西川张鲁,携两川之威,完父亲未完之大业。”
  刘焉面色不变,点了点头,又问刘璋:
  “季玉,若你为益州牧,你当若何?”
  刘璋深施一礼道:
  “父亲,如今大哥二哥俱不在,三哥尚在,玉季不敢有此越礼之想。”
  刘瑁笑着点了点头,刘焉却道:
  “此为我刘家家事,与礼数无关,但说无妨。”
  刘璋略思片刻道:
  “依儿之见,张鲁只是芥癣之疾,益州之危在于赵韪。”
  刘瑁不由得看向刘璋,狐疑非常。他自是看不清楚,赵韪明明是支持刘璋为益州牧的,却不知刘璋为何有此一说。
  赵韪这个人不简单,当年本在朝庭为官,后刘焉去益州,赵韪却辞官与刘焉一同去益州。后又随刘焉稳固益州,经历无数杀戮,成为当时益州本土的实力派人物。
  这赵韪原是巴蜀人,亦非凡物,当年盘古开天之时曾留一柄斧子在巴蜀之地,而此斧后来化成山石隐于巴蜀之地,赵韪则是其斧中精气所化,身为盘古开天斧精气所化,自认高人一等,天地均是其所开,自欲俯视天下。赵韪原在巴西为太仓令(此巴西为中国古时西蜀之地的一地名,非今日之巴西国),为刘焉旧部,闻刘焉欲去益州,心念一动,他知刘焉是世之神兽嘲风,为龙之子。此时天下大乱,当有一较天下之能,而自己若随刘焉入蜀,或可成为开国重臣,前途自无限量,遂辞官随刘焉入蜀。
  赵韪身为盘古斧之精气,自是不凡,数年间便成为了益州的实力派人物。在其眼中,所畏者唯有刘焉一人,刘焉若死,赵韪必将坐拥益州。
  刘焉闻言点了点头对刘瑁道:
  “瑁儿,我与璋儿有话要谈,你先出去。”
  刘瑁心中狐疑,但不敢违逆,只得遵命,退了出去。刘焉这才将目光落在刘璋身上,重新看了一眼自己这个看上去极为谦卑的儿子。刘璋忙低下头,刘焉方才叹道:
  “你早知范儿、诞儿会死,对吗?”
  刘璋闻言忙跪在地上两眼垂泪道:
  “孩儿曾苦劝大哥二哥此时与马家合作太过危险,但大哥二哥不听儿言,儿实无他策,只得保全自己。”
  刘焉点头道:
  “起来吧,成大事者,当不居小节。为父问你,若你为益州牧,你打算如何做?”
  刘璋忙站起来,抬起低下的头,原本胆弱的目光突然间变得光亮非常,直视刘焉不卑不亢。不由得让刘焉产生错觉,这是那个温顺怯懦的刘璋吗?
  刘璋此时知道,眼前是一个机会,以他的性情哪肯放过,沉声道:
  “儿亦会发兵张鲁。”
  刘焉眼珠微转道:
  “派谁?”
  刘璋斩钉截铁道:
  “庞羲!”
  刘焉最是清楚,此人乃一金钱豹所化,修行日久,可惜没有仙缘,修不成正果,只能为一妖仙。因此投于三国乱世,期冀有所斩获,幸逢刘焉,认其必非池中之物。当初刘焉二子与马腾相商夺取长安之时,庞羲看似持观望态度,后其二子兵败,庞羲却积极营救刘焉子孙,与刘焉家有大恩。但刘焉清楚此人才疏志短,不可重用。当即略有失望,摇头道:
  “庞羲之才不足已破张鲁。”
  却见刘璋似早知刘焉会如是说,脸上露出一抹狡捷的笑意道:
  “孩儿知道,孩儿之计,意在麻痹赵韪。”
  刘焉闻言方点了点头,良久道:
  “你因何觉得益州之危在于赵韪。”
  刘璋高深一笑道:
  “因其在立益州之主上,支持我。”
  刘焉看着刘璋点了点头,欣慰一笑道:
  “你外表懦弱胆怯,温柔顺从,而瑁儿随我日久,经历无数风险。他不支持瑁儿,却支持你,却有不诡之心,好了,叫瑁儿及外面众臣进来吧。”
  片刻,一众益州老臣与刘瑁来至刘焉屋内,刘焉示意刘瑁、刘璋跪下,刘瑁、刘璋知刘焉有要事要说忙跪在床前,刘焉近臣亦至床前,刘焉方道:
  “我已铁血手腕管辖益州久矣,如今需一仁慈之人方可缓和我刘家与益州之矛盾。刘璋,心性仁慈,可为益州牧,瑁儿,你要尽心辅佐,不可再有他意。”
  刘瑁闻言虽心有不服,但他最知其父,若有违背,自是难逃其手,只得深深点头,自此刘璋取得益州牧。
  刘璋为益州牧后,果如其所说,一改往日柔弱,以雷霆手段处死张鲁母亲与弟弟,并派庞羲攻打张鲁。
  那张鲁甚有来头,以庞羲之能又怎么是这张鲁的对手?故而数次出兵不利。而派出的东州兵又屡次扰民,民怨颇大,面对这种情况,此时刘璋的表现却是不能禁止,只能放任自流,最后万般无奈下,只能派出颇得民心的赵韪前去平叛。赵韪早已图谋不诡多年,谋划数载,如今派其领兵平叛自如鱼归大海,鸟入山林,方出兵便立刻发动叛乱。赵韪振臂一挥,蜀郡、广汉、犍皆为响应,益州之乱迫在眉睫,此时的刘璋却早有准备,亲自挂帅,驰入成都与赵韪兵革相见。赵韪虽是盘古斧精气所化,却终究没能斗得过这嘲风之子。刘璋有嘲风现身相助,赵韪哪能抵挡,终落个兵败身亡。
  刘璋可以短时间内解决赵韪这等权臣,在刘备看来,其能绝不亚于其父,只可惜时运不济,只拥有益州之地,不足以一争天下,但论其政治谋略,刘备心中早已佩服不已。
  @jj8652 1183楼 2013-12-03 11:13:00
  我都看完了啊。。。。
  -----------------------------
  每天都在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