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提到现在体制内的优越感。
我承认,体制内某些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大多数是“我占了便宜你们没占到”,或者“我在体制内,我是当官的,你们这些 P 民”。反正只是很粗俗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人在基层或者地方上比较多,反而并不在最耀眼的央企单位,或者国企核心部门。这样的人,估计连外企都考不进去,实在不上档次,反正也谈不上毁不毁,所以我懒得去说。我相信,他们也有吃苦头的一天,但真谈不上被哪个企业毁掉。
不过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国企的朋友,口吻都和帖子里回帖的某些国企同学差不多,谈到体制内的工作,有牢骚,有庆幸,有对体制外的畅想,也有权衡之后的淡然。
这些人真正工作起来什么样呢?从我接触的经验来看,都是比较有专业水准的,很多朋友工作的敬业程度,并不比外企差。但是和外企相比,多了一些对工作的抽离,和对现实的理性认识。
就是这一点点的抽离和理性,使人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达成一种平衡。这是我当了老板以后,才深切意识到的,因为当一个员工对于工作“百分之百努力”“百分之百热爱”的时候,往往已经是这个人失衡的先兆了。有个例子,我在上一个帖子写过,叫做小 “D”的员工。
作为小公司,我反而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员工,因为副作用太大,人付出越多,希望获得的就越多。我现在的高层,都跟了我们很多年,都是创业的元老,我最希望的状态,就是员工基于理性选择之后,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努力工作,少许抽离,可以有对老板不伤大雅的牢骚,总的来说认可公司的环境。因为这样才能长久合作。
某些行业的外企正式仗着自己的强大,让技术岗位上一些容易被洗脑的员工处于“失衡的状态”,我觉得很缺德。而最后承担损失的,只有员工本人而已。某些人说外企高层是“整合资源”的,可据我所知 IBM 的 Band 9 都谈不上整合资源吧,只是高级点的干活的而已。大外企“整合资源”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交给中国人呢?
至于国企员工,我个人认为,规范的国企,尤其国企里的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完全没什么可为人家担心的。除了莫名优越的某些傻瓜,大多数人的状态,比较平衡,包括作技术的,做管理的。有了平衡的心态,其实转型也好,改革也好,都不用怕啊。这社会永远需要有人做技术,有人做管理。
这帖子被推荐了,我本来就不想更了,或者以后慢一点更吧,等不那么热的时候,不想这些真实的例子在网上传播太广。
我承认,体制内某些人有很强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大多数是“我占了便宜你们没占到”,或者“我在体制内,我是当官的,你们这些 P 民”。反正只是很粗俗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人在基层或者地方上比较多,反而并不在最耀眼的央企单位,或者国企核心部门。这样的人,估计连外企都考不进去,实在不上档次,反正也谈不上毁不毁,所以我懒得去说。我相信,他们也有吃苦头的一天,但真谈不上被哪个企业毁掉。
不过大多数我接触到的国企的朋友,口吻都和帖子里回帖的某些国企同学差不多,谈到体制内的工作,有牢骚,有庆幸,有对体制外的畅想,也有权衡之后的淡然。
这些人真正工作起来什么样呢?从我接触的经验来看,都是比较有专业水准的,很多朋友工作的敬业程度,并不比外企差。但是和外企相比,多了一些对工作的抽离,和对现实的理性认识。
就是这一点点的抽离和理性,使人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达成一种平衡。这是我当了老板以后,才深切意识到的,因为当一个员工对于工作“百分之百努力”“百分之百热爱”的时候,往往已经是这个人失衡的先兆了。有个例子,我在上一个帖子写过,叫做小 “D”的员工。
作为小公司,我反而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员工,因为副作用太大,人付出越多,希望获得的就越多。我现在的高层,都跟了我们很多年,都是创业的元老,我最希望的状态,就是员工基于理性选择之后,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努力工作,少许抽离,可以有对老板不伤大雅的牢骚,总的来说认可公司的环境。因为这样才能长久合作。
某些行业的外企正式仗着自己的强大,让技术岗位上一些容易被洗脑的员工处于“失衡的状态”,我觉得很缺德。而最后承担损失的,只有员工本人而已。某些人说外企高层是“整合资源”的,可据我所知 IBM 的 Band 9 都谈不上整合资源吧,只是高级点的干活的而已。大外企“整合资源”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交给中国人呢?
至于国企员工,我个人认为,规范的国企,尤其国企里的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完全没什么可为人家担心的。除了莫名优越的某些傻瓜,大多数人的状态,比较平衡,包括作技术的,做管理的。有了平衡的心态,其实转型也好,改革也好,都不用怕啊。这社会永远需要有人做技术,有人做管理。
这帖子被推荐了,我本来就不想更了,或者以后慢一点更吧,等不那么热的时候,不想这些真实的例子在网上传播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