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的咖啡馆 2260楼 2014-06-06 00:16:30
说好了不评论又跑出来,我真是一把年纪还打自己的脸啊!
就事论事,楼主举的那个例子不怎么说明问题。做系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测试,上线,后面还有至少几年的维护升级。以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具体来说,这个环境根本就不鼓励和保护创新,经济成功掩饰一切污点,比如永远在抄袭......
-----------------------------
好吧,我特别喜欢和你争论,因为你的观点非常极端,而且有代表性。比如,
“很难找到国内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真正去自主创新,都是像楼主说的那样,仿制、盗版国外的新技术,然后利用低成本竞争。即使国内现在人人想去的阿里巴巴,当年也是靠模仿Paypal的平台奠定的基础。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项目都能找到国外原型。我个人有限的见识中见到的科技型公司新技术公司,也都以寻求上项目拿政府补贴为目的。所以,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只能说,走着瞧。另外,从平均的做事效率,国企跟外企比,我只能呵呵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 B 被拙劣的骗子骗了。外企某些人的思维方式太极端了,黑就一定是黑到底的。有问题,就一定是不可救药的。看了一些文章说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就自行脑补,发展出上述极端的言论,事实如何呢?
就说互联网吧,先说 QQ, 当年叫 OICQ, 你说它借鉴了 ICQ,我同意,名字都类似。但当年还有好几个类似产品比它起步更早,用户更多,却败给它了,比如有一个叫 PICQ 的,还有一个叫做什么 Q 的。为什么,因为比起纯粹抄袭 ICQ 的同行, OICQ 有独特的创新,比如简单的界面,比如“查找在线网友”功能,是 ICQ 没有的,ICQ 主要靠聊天室认识网友。当时上网的人还不多,素质普遍比较高,大家聊天欲望强烈,找人聊天不容易,同时隐私担忧比较少,查找功能非常受欢迎。看帖子的老网友,估计没有几个人没用过这个功能的。OICQ 的创新更符合中国的情况,所以它成功了,它那些只知道模仿和复制的对手失败了。
你说阿里巴巴模仿 Paypal,我笑了。这俩有可比性么? 你是想用支付宝比Paypal?还是想用淘宝阿里巴巴比ebay?
在这里,我又想告诉你,概念的借鉴不等于抄袭,马云在上述每一个战场上都有很多成功的本地化创新,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帝国。比如淘宝免费开店,实名认证。比如支付宝的收货再确认付款功能。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宣扬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抄袭的,往往是外行媒体找噱头炒作,内行听了都笑掉大牙。开心网标志性的转贴模式和游戏,并不是媒体炒作的那家海外“原型”的重点功能。微博和推,区别也大了去了。至于微信,创新性更明显。咱就不细说了。
借鉴概念是很正常的,毕竟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更成熟,不太可能一个好的概念完全没人想到过,留给比美国晚起步好几十年的中国人,把“借鉴”发挥为“抄袭”,太幼稚了。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再好的概念,也需要本土化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推广模式。这里面,每一环节都是创新。
你又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
我又笑了,你知道国外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么?据我了解,比中国企业也差不多,你这个三年的数据问题太大了。何况,即使用了系统以后公司出问题,只要行业还在,售后维护升级的需求肯定是有人做的。不可能出现企业存在需求,没人满足的情况。
最重要的,选择中国工业系统,代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有些软件甚至可以开源。不用担心后门、各种暗箱和间谍活动。别告诉我这种事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大上系统里不存在哦,小心我又用案例打你的脸。
说好了不评论又跑出来,我真是一把年纪还打自己的脸啊!
就事论事,楼主举的那个例子不怎么说明问题。做系统不是一锤子买卖,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测试,上线,后面还有至少几年的维护升级。以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具体来说,这个环境根本就不鼓励和保护创新,经济成功掩饰一切污点,比如永远在抄袭......
-----------------------------
好吧,我特别喜欢和你争论,因为你的观点非常极端,而且有代表性。比如,
“很难找到国内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真正去自主创新,都是像楼主说的那样,仿制、盗版国外的新技术,然后利用低成本竞争。即使国内现在人人想去的阿里巴巴,当年也是靠模仿Paypal的平台奠定的基础。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所有的项目都能找到国外原型。我个人有限的见识中见到的科技型公司新技术公司,也都以寻求上项目拿政府补贴为目的。所以,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只能说,走着瞧。另外,从平均的做事效率,国企跟外企比,我只能呵呵了。”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 B 被拙劣的骗子骗了。外企某些人的思维方式太极端了,黑就一定是黑到底的。有问题,就一定是不可救药的。看了一些文章说中国企业缺乏创新,就自行脑补,发展出上述极端的言论,事实如何呢?
就说互联网吧,先说 QQ, 当年叫 OICQ, 你说它借鉴了 ICQ,我同意,名字都类似。但当年还有好几个类似产品比它起步更早,用户更多,却败给它了,比如有一个叫 PICQ 的,还有一个叫做什么 Q 的。为什么,因为比起纯粹抄袭 ICQ 的同行, OICQ 有独特的创新,比如简单的界面,比如“查找在线网友”功能,是 ICQ 没有的,ICQ 主要靠聊天室认识网友。当时上网的人还不多,素质普遍比较高,大家聊天欲望强烈,找人聊天不容易,同时隐私担忧比较少,查找功能非常受欢迎。看帖子的老网友,估计没有几个人没用过这个功能的。OICQ 的创新更符合中国的情况,所以它成功了,它那些只知道模仿和复制的对手失败了。
你说阿里巴巴模仿 Paypal,我笑了。这俩有可比性么? 你是想用支付宝比Paypal?还是想用淘宝阿里巴巴比ebay?
在这里,我又想告诉你,概念的借鉴不等于抄袭,马云在上述每一个战场上都有很多成功的本地化创新,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淘宝帝国。比如淘宝免费开店,实名认证。比如支付宝的收货再确认付款功能。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宣扬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抄袭的,往往是外行媒体找噱头炒作,内行听了都笑掉大牙。开心网标志性的转贴模式和游戏,并不是媒体炒作的那家海外“原型”的重点功能。微博和推,区别也大了去了。至于微信,创新性更明显。咱就不细说了。
借鉴概念是很正常的,毕竟美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更成熟,不太可能一个好的概念完全没人想到过,留给比美国晚起步好几十年的中国人,把“借鉴”发挥为“抄袭”,太幼稚了。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再好的概念,也需要本土化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推广模式。这里面,每一环节都是创新。
你又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的现状,稍微谨慎一点儿的用户都不会选那家私企。另外,技术和创新完全是两个概念,我没说中国人技术不行。”
我又笑了,你知道国外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么?据我了解,比中国企业也差不多,你这个三年的数据问题太大了。何况,即使用了系统以后公司出问题,只要行业还在,售后维护升级的需求肯定是有人做的。不可能出现企业存在需求,没人满足的情况。
最重要的,选择中国工业系统,代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有些软件甚至可以开源。不用担心后门、各种暗箱和间谍活动。别告诉我这种事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大上系统里不存在哦,小心我又用案例打你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