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贱妓到一国之母——君心应犹在】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往事朦胧愿成空(下)

  夜尽天明,踏着破晓的曦光,崔莞并未乘坐马车,而是就这般一步一步,以足丈量着庄子至临淄城中的距离。

  宽敞平坦的官道两旁,与她一般赶早入城的农户百姓,或驭着自家牛车,或只身担着装满蔬果的藤筐,一张张饱经风霜,黝黑粗糙脸庞上,洋溢着憨厚满足的笑容。

  连年风调雨顺,食果腹,衣蔽体,便是百姓最大的期盼。

  崔莞的目光扫过四下赶路的众人,最终落于足下虽平坦的黄土道上。

  她的路,走到何处才是尽头?

  苏醒以来,崔莞心中第一次涌起茫然之感。

  寻曾信复仇,将上一世欺辱她的人尽数踏入污泥中,这是崔莞从未动摇过的念头,也正是这一道念头,支撑着她一路行过自雍城行到临淄,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姑子,一跃成为声名远扬的“雍城崔挽”。

  而今,王樊的出现,失而复得的朦胧记忆,难以言明的身世之谜……一件又一件,如汹涌的潮水,彻底冲乱了她原本沉寂的心。

  崔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继而缓缓呼出,可素来管用的法子,此时此刻却已无法使纷乱的心绪复平,沉静。

  “噫,小郎身姿清贵,衣着华丽,何以一人独行?”

  一道低沉沙哑,略显沧桑的声音自崔莞右侧传来,她侧首一看,却见一辆牛车缓缓驶在莫约五步之外。

  驭车的是一名莫约六十出头,发须斑白的老汉,肤色黝黑,脸纹如菊,一双眼眸却炯炯有神,满是好奇的盯着崔莞,憨憨笑道:“小郎若不嫌弃,可在老朽车上歇一歇脚。”

  “多谢老丈。”崔莞微微一笑,双手一叉,便转身快步走到缓慢的牛车旁,将袍角一掀,灵巧的跃坐上了牛车。

  这辆牛车并非是平日里用于载人之用,无车厢,车架后便是三块木板拼凑而成的板车,此时装满了老汉自家出产的农货,一股泥土腥气萦鼻而来。

  出了庄子一路行到此处,崔莞双足确实隐隐泛酸,不过,最终令她决定搭乘牛车的,是那老汉憨厚的面容,似足了仍留在雍城的老赵。

  思及老赵,崔莞心中不由一叹,当初她曾言,待安顿好后便会将老赵夫妇携到身旁,可谁也不曾料到,在齐郡会发生如此多的事端。

  以至于如今连她也失了自由之身,便更谈不上安顿了。

  只是,战乱将起,无论如何,还是需得想方设法,将老赵夫妇二人安置到妥善之处。

  想到此处,崔莞又忆起了上一世,南城之战,太子中伏,战死沙场一事……

  或许,她应寻个恰当的时机,与刘珩细谈一番了。

  “小郎不知要前往何处?”原本不想打扰崔莞沉思的老汉,瞟了眼愈来愈近的城门,只好出声问道。

  崔莞骤然回神,先是看了一眼老汉,再转头望向近在咫尺的巍峨城门,笑道:“此处便好,多谢老丈携带一程。”说罢她便轻巧的跃下了已停稳当,候在一旁准备入城的牛车。

  离去时,她取出六枚五铢钱,至于车架上,老汉一时未察,待他看清时,崔莞已然入了城,失了踪影。

  崔莞循着卫临留在信笺后的住址,来到他另寻的客店时,卫临早已等候多时。

  “阿莞。”卫临上下打量了一眼,见崔莞安然无恙,一直悬着的心总算稳稳地落回远处,脸上随之显出一丝笑意。

  “卫大哥。”崔莞颔首轻应,她虽想与卫临细谈,奈何时辰不多,只好直截了当的问道:“所托之事,可否有进展?”

  “这是自然。”卫临自袖中取出一卷帛纸交予崔莞,“匀公所居,就在东门之外莫约十里的平潭山中。”

  他边言边示意崔莞将帛纸打开,“平潭山是座不知名的小山峦,甚是难寻,匀公的居所便位于山腰,帛卷上是我特意画下的路图。”若非远远跟在匀子的牛车后入山,只怕他也寻不到那座仅比寻常小丘略高的矮山。

  崔莞略扫了几眼帛纸上七零八落的凌乱墨线,慢慢将帛纸卷好,收起,进而抬眸看向一脸窘迫的卫临,轻笑道:“得劳烦卫大哥引路了。”

  “不劳烦。”卫临讪讪一笑,便随在崔莞身后出了门。

  卫临重新栖身的客店,离临淄城中最大的南门市集颇近,崔莞让卫临凭租了一辆驴车,坐稳后,卫临转头问道:“出城?”

  “不急。”崔莞摇头,抿了抿唇,沉声说道:“且先去一趟城东。”

  萧氏别院,便位于城东。

  说来也巧,崔莞的驴车刚行到萧氏别院门前,便碰上正从门中往外行来的马车,透过撩起的车帘,崔莞一眼便望见了马车中的人,正是萧之谦。

  崔莞轻声让卫临将驴车向马车驶近一些,朗声道:“萧兄。”

  萧之谦循声往来,双眸微微一亮,“原来是崔兄。”

  即便他心中仍对那日崔莞不告而别略有微词,不过但凡长眼之人均能看出,王樊待这小儿的不同之处,为了王樊,这点微词自是算不得什么了。

  崔莞对萧之谦的转变心知肚明,她唇角微弯,勾起一抹有礼的浅笑,清声说道:“不知萧兄有要事出门,阿挽唐突了。”

  “哪里哪里。”萧之谦确有事外出,不过当着崔莞的面,自不会明说出口,“崔兄匆匆登门,可是寻我有事?”

  崔莞也不欲多言,点头说道:“敢问萧兄,可知意然兄居于何处?”

  来问王樊的住处?萧之谦不浓不淡的眉轻轻一挑,诧异的道:“难道崔兄不知,意然兄已于两日前启程返回建康?”

  返回建康?

  王樊走了!

  崔莞心中一颤,面上却是淡淡笑道:“多谢萧兄告知,挽不敢再叨扰萧兄,就此别过。”说罢让卫临驱车离去。

  瞥了一眼渐行渐远的驴车,萧之谦眉头一皱,眼底闪过一丝疑色,若王樊当真看重崔挽,岂会连离去都不曾告知一声?

  崔莞不知,萧之谦心中已有了转变,她静静的坐在摇晃的驴车中,阖目沉思。

  对于王樊的离去,她虽有些失落,但更多的却是释然。

  且不言那梦中的往事,究竟王樊偏帮之人是她,还是那个将她推入湖中的白裳少女,崔莞并不知晓。

  两两相较之下,仍是不轻举妄动为好。

  王樊在此时离去,正好予了她一个说服自己,暂且将此事放下的缘由。

  当务之急,应是行好早已谋划许久的事宜。

  想到此,崔莞睁开双眸,对卫临说道:“去平潭山。”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波三折何处行(上)

  平潭山,临淄城东十里之外的一座矮山,并不显眼,却隐居着天下第一贤士,匀子。

  驴车行到山脚下,便无法再前行,此处人烟稀少,唯有一条羊肠小径蜿蜒而上,崔莞略微扫了一眼四下之景,入目满是青葱盎然的勃勃生机。

  “阿莞。”卫临须得看守着驴车,分身无暇,好在来时的路难寻,上山的小径却只有一条,“沿着足下小径行到尽头即可。”

  “嗯,劳烦卫大哥了。”崔莞向卫临颔首说道,而后便往前几步,寻出那条几乎被野草尽数覆掩的小径,慢慢往山上走去。

  平潭山虽不高,却稍有几分陡峭,好在山间景色颇为秀丽,故而崔莞并不觉山路难行。

  走了小半个时辰,拐过一片繁茂的林子,她眼前豁然一亮,只见小径的尽头,是一片平坦之地,仿若被利刃削去了半边山顶,靠近山壁一侧的青石中,一汪清泉潺潺淌出,流到山壁之下,汇成了一个环状深潭。

  临近潭边的空地上,一圈竹片交织而成的篱笆,环绕着一大一小两间竹屋,门前屋后皆栽着碧竹,山风徐徐,竹影斑斑,亦如朗月清风般的惬意就这般扑面而来。

  崔莞边缓步慢行,心中边忍不住暗赞,清幽至极,确是一处隐世的妙处。

  “小友既然来了,便入屋一叙罢。”

  匀子略显沙哑低沉的声音,缓缓自竹屋内传出,崔莞眉目一正,错步朝竹屋行去。

  她轻轻推开竹门,撩帘而入。

  竹屋内的摆设颇为简陋,仅有一几,一席,一榻。

  人在席上坐,席在榻上摆,匀子手执竹简,看得很是入神,仿佛方才那句话,并非出自他口中一般。

  “崔莞拜见匀公。”崔莞抬手,行了一道大礼。

  匀子却是眼也未抬,仍旧盯着手中竹简,和蔼的道:“小友不必多礼,坐罢。”

  “诺。”崔莞恭敬的应了一声,目光微闪,径直行到摆放着各式书册与笔墨纸砚的长几旁,也不在意地上的泥土尘埃,撩起袍角,屈膝跪坐于地。

  匀子虽目在竹简,被挡住的唇角却稍稍往上翘了翘。

  见匀子不言,崔莞亦不好开口叨扰。

  屋内霎时便静谧下来,除去匀子翻动竹简时的窸窣细响,便是屋外偶尔一阵随风飘入的竹叶沙沙声。

  崔莞也不焦躁,阖上眼,静静享受这一刻极为难得的安宁。

  良久,一声风轻云淡的叫唤,打破了满室平宁。

  “崔挽小友。”

  崔莞唰的一下,睁开眼,迎上了一双睿智得仿佛可看穿世间万物的眸子,她交叠于膝前的双手绞紧了几分,慢慢的说道:“回匀公,挽在。”

  匀子抚了抚斑白的长须,缓缓叹道:“小友巧捷万端,亦有踔绝之能,老朽实在无识可授。”

  竟是不容她开口,直接推拒!

  崔莞的心猛地跌入谷底,平静的面色隐隐透出一丝苍白,她凝望着匀子脸上那抹可包容万物的慈爱,沉声言道:“匀公乃天下第一贤士,挽心向之。”

  闻言,匀子却是摇了摇头,依旧和蔼的道:“小友所行之道,与老朽截然不同,又何必煞费苦心,将执着置于老朽身旁?”

  崔莞直起身子,随即慢慢伏下,将跪坐变为跪拜,几欲贴及地面的唇角微动,“入匀公门下,乃挽毕生所愿!”

  匀子静静的看着崔莞伏贴在地的身子,少顷,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你且先起来罢。”

  “诺。”崔莞抿着唇,慢慢坐直身子。

  匀子睿智的目光将崔莞眉宇间的倔意,尽敛眸底,他执拐,缓缓下榻,着屐,颤巍巍的朝竹屋左侧一道小门走去。

  崔莞欲起身搀扶,可身子刚挪动分毫,便闻及匀子低哑的声音,“小友坐着便好。”

  如此,她只好打消念头,僵僵的跪坐于几前等候。

  小门之后,应是匀子的书房,随着匀子推开门,一阵清雅的书墨香气扑面而来,而匀子木拐点地的沉闷声渐渐增大时,崔莞下意识侧头一看,匀子一手执拐,另一手曲于胸前,掌心之上捧着几卷竹简。

  “老朽身无长物,这几卷竹简便赠与小友,以小友之姿,只需潜心研读,定能受益匪浅,未尝比不过入老朽门下。”

  崔莞垂眸,凝望着置于几上,被一双枯槁之手推到她身上的竹简,一卷一卷,均为古珍之卷,最为难得的,是这竹简之上,还落有匀子心有所感,所悟时留下的笔墨。

  有此卷习读,果真事半功倍,单以求学解惑而言,确实可受益匪浅。

  “如何?”匀子炯炯有神的眼眸微眯,唇边却和蔼的道:“小友心中,可有决策?”

  “有。”崔莞抬起手,慢慢探向竹简,却在匀子眉宇流转出一丝了然之色时,将竹简往前一推,清朗的道:“挽以为,匀公之识,非书简可得。”说罢她抬手躬身,揖了一礼,匀子不言,她便一直躬着身子,即便腰背酸疼难耐,也咬牙持之。

  见此情形,匀子睿智的双眸逐渐染上一层难以见底的深邃,少顷,再度轻声一叹,“痴儿,痴儿,何苦执于此?”

  崔莞阖眼,一边竭尽全力忍住颤抖的身躯,一边咬牙说道:“昔日,黄石公曾言,长于博谋,安于忍辱,苦于多愿。挽心中执念难消,愿多,苦多,乃理也。”

  她虽有才华,却因心中执念,踏上这条无法回头的苦道之上,谋也好,辱也罢,均是自取,怨不得旁人。

  这番话,让匀子微眯的眸子中浮起一丝稀光,他抚着长须,缓缓颔首,“你且先回去罢,明日再来。”

  “诺。”崔莞心中大喜,神情上却是一片平静坦诚,她忍着腰背的酸疼,慢慢起身,朝匀子恭敬的一揖到底,而后才退出竹门,转身离去。

  匀子虽待人温和宽厚,但其脾性一向出口为诺,既然让她明日再来,那么,她只需静待明日便好。

  这么多时日都熬过来了,亦不差这一时半刻。

  想到此,崔莞略微沉重的步履渐渐轻快,迎着习习山风,飘然下山。

  然而,就在崔莞的身影消失在门外之际,一道人影自那左侧那扇半开的小门内,撩帘而出。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波三折何处行(上)

  平潭山,临淄城东十里之外的一座矮山,并不显眼,却隐居着天下第一贤士,匀子。

  驴车行到山脚下,便无法再前行,此处人烟稀少,唯有一条羊肠小径蜿蜒而上,崔莞略微扫了一眼四下之景,入目满是青葱盎然的勃勃生机。

  “阿莞。”卫临须得看守着驴车,分身无暇,好在来时的路难寻,上山的小径却只有一条,“沿着足下小径行到尽头即可。”

  “嗯,劳烦卫大哥了。”崔莞向卫临颔首说道,而后便往前几步,寻出那条几乎被野草尽数覆掩的小径,慢慢往山上走去。

  平潭山虽不高,却稍有几分陡峭,好在山间景色颇为秀丽,故而崔莞并不觉山路难行。

  走了小半个时辰,拐过一片繁茂的林子,她眼前豁然一亮,只见小径的尽头,是一片平坦之地,仿若被利刃削去了半边山顶,靠近山壁一侧的青石中,一汪清泉潺潺淌出,流到山壁之下,汇成了一个环状深潭。

  临近潭边的空地上,一圈竹片交织而成的篱笆,环绕着一大一小两间竹屋,门前屋后皆栽着碧竹,山风徐徐,竹影斑斑,亦如朗月清风般的惬意就这般扑面而来。

  崔莞边缓步慢行,心中边忍不住暗赞,清幽至极,确是一处隐世的妙处。

  “小友既然来了,便入屋一叙罢。”

  匀子略显沙哑低沉的声音,缓缓自竹屋内传出,崔莞眉目一正,错步朝竹屋行去。

  她轻轻推开竹门,撩帘而入。

  竹屋内的摆设颇为简陋,仅有一几,一席,一榻。

  人在席上坐,席在榻上摆,匀子手执竹简,看得很是入神,仿佛方才那句话,并非出自他口中一般。

  “崔莞拜见匀公。”崔莞抬手,行了一道大礼。

  匀子却是眼也未抬,仍旧盯着手中竹简,和蔼的道:“小友不必多礼,坐罢。”

  “诺。”崔莞恭敬的应了一声,目光微闪,径直行到摆放着各式书册与笔墨纸砚的长几旁,也不在意地上的泥土尘埃,撩起袍角,屈膝跪坐于地。

  匀子虽目在竹简,被挡住的唇角却稍稍往上翘了翘。

  见匀子不言,崔莞亦不好开口叨扰。

  屋内霎时便静谧下来,除去匀子翻动竹简时的窸窣细响,便是屋外偶尔一阵随风飘入的竹叶沙沙声。

  崔莞也不焦躁,阖上眼,静静享受这一刻极为难得的安宁。

  良久,一声风轻云淡的叫唤,打破了满室平宁。

  “崔挽小友。”

  崔莞唰的一下,睁开眼,迎上了一双睿智得仿佛可看穿世间万物的眸子,她交叠于膝前的双手绞紧了几分,慢慢的说道:“回匀公,挽在。”

  匀子抚了抚斑白的长须,缓缓叹道:“小友巧捷万端,亦有踔绝之能,老朽实在无识可授。”

  竟是不容她开口,直接推拒!

  崔莞的心猛地跌入谷底,平静的面色隐隐透出一丝苍白,她凝望着匀子脸上那抹可包容万物的慈爱,沉声言道:“匀公乃天下第一贤士,挽心向之。”

  闻言,匀子却是摇了摇头,依旧和蔼的道:“小友所行之道,与老朽截然不同,又何必煞费苦心,将执着置于老朽身旁?”

  崔莞直起身子,随即慢慢伏下,将跪坐变为跪拜,几欲贴及地面的唇角微动,“入匀公门下,乃挽毕生所愿!”

  匀子静静的看着崔莞伏贴在地的身子,少顷,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你且先起来罢。”

  “诺。”崔莞抿着唇,慢慢坐直身子。

  匀子睿智的目光将崔莞眉宇间的倔意,尽敛眸底,他执拐,缓缓下榻,着屐,颤巍巍的朝竹屋左侧一道小门走去。

  崔莞欲起身搀扶,可身子刚挪动分毫,便闻及匀子低哑的声音,“小友坐着便好。”

  如此,她只好打消念头,僵僵的跪坐于几前等候。

  小门之后,应是匀子的书房,随着匀子推开门,一阵清雅的书墨香气扑面而来,而匀子木拐点地的沉闷声渐渐增大时,崔莞下意识侧头一看,匀子一手执拐,另一手曲于胸前,掌心之上捧着几卷竹简。

  “老朽身无长物,这几卷竹简便赠与小友,以小友之姿,只需潜心研读,定能受益匪浅,未尝比不过入老朽门下。”

  崔莞垂眸,凝望着置于几上,被一双枯槁之手推到她身上的竹简,一卷一卷,均为古珍之卷,最为难得的,是这竹简之上,还落有匀子心有所感,所悟时留下的笔墨。

  有此卷习读,果真事半功倍,单以求学解惑而言,确实可受益匪浅。

  “如何?”匀子炯炯有神的眼眸微眯,唇边却和蔼的道:“小友心中,可有决策?”

  “有。”崔莞抬起手,慢慢探向竹简,却在匀子眉宇流转出一丝了然之色时,将竹简往前一推,清朗的道:“挽以为,匀公之识,非书简可得。”说罢她抬手躬身,揖了一礼,匀子不言,她便一直躬着身子,即便腰背酸疼难耐,也咬牙持之。

  见此情形,匀子睿智的双眸逐渐染上一层难以见底的深邃,少顷,再度轻声一叹,“痴儿,痴儿,何苦执于此?”

  崔莞阖眼,一边竭尽全力忍住颤抖的身躯,一边咬牙说道:“昔日,黄石公曾言,长于博谋,安于忍辱,苦于多愿。挽心中执念难消,愿多,苦多,乃理也。”

  她虽有才华,却因心中执念,踏上这条无法回头的苦道之上,谋也好,辱也罢,均是自取,怨不得旁人。

  这番话,让匀子微眯的眸子中浮起一丝稀光,他抚着长须,缓缓颔首,“你且先回去罢,明日再来。”

  “诺。”崔莞心中大喜,神情上却是一片平静坦诚,她忍着腰背的酸疼,慢慢起身,朝匀子恭敬的一揖到底,而后才退出竹门,转身离去。

  匀子虽待人温和宽厚,但其脾性一向出口为诺,既然让她明日再来,那么,她只需静待明日便好。

  这么多时日都熬过来了,亦不差这一时半刻。

  想到此,崔莞略微沉重的步履渐渐轻快,迎着习习山风,飘然下山。

  然而,就在崔莞的身影消失在门外之际,一道人影自那左侧那扇半开的小门内,撩帘而出。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波三折何处行(下)

  若崔莞仍在此,定会觉得万分惊愕,这人她识得,非但识得,还结缘非浅,正是信誓旦旦说要助她摆脱刘珩的华灼。

  在匀子这天下第一贤士面前,华灼显然比崔莞自在得多,她施施然的走到几前,将手中一块粗中有细的竹席往几前一放,从容落座。

  “你未打算收她入门罢?”华灼抬手拾起一卷竹简,漫不经心的翻开起来。

  “见了为师不揖不礼,不恭不敬,真乃……”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见匀子又将长篇大论,华灼干脆利落的开口说道:“况且拜入你门下,非我所愿,而是你诓之,诈之。”

  盯着华灼看似悠然自在,却透着一丝挫败的神情,匀子睿智慈爱的双眸中飞闪过一缕极为罕见的狡黠。

  见此,华灼撇了撇嘴,轻轻一哼,“老不修。”

  闻此一言,匀子脸上不见无一丝怒意,反而抚须大笑道:“即便吾乃老不修,身为吾徒的阿灼,又当如何自呼?”

  这副顽童之姿,若是落入世人眼中,定会令人人都呆若木鸡罢?可惜……

  华灼细眉轻扬,将手中竹简往几上一放,没好气的道:“你还未言,是否收崔莞入门?”

  重拾此话,匀子脸上的笑容渐敛,他抬起眸,顺着敞开的竹门眺望天际,目光高远,“崔莞与吾并无师徒之缘。”

  “是刘珩之意罢。”华灼轻嗤一声,一语道破蕴含的玄机,“当日在稷下门前一事,亦是刘珩暗中所托,你也借此达成所愿。不过,我甚是疑惑,刘珩既有意助她扬名,又为何阻她拜师入门?”

  “并非是刘珩之意。”匀子遗憾长叹,“确为无缘。”

  华灼一脸不信,“如此,你方才回绝便是,何必令她明日再来?”

  沉默片刻,匀子方慢慢回道:“受人所托。”

  这番话落下,华灼便心知肚明,无论再怎么询问,匀子都不会再多透一句。

  她索性站起身,拂袖弹衣,慢条斯理的往后退,直至退到竹门前,跨门而出之时,又侧身回首,对上匀子始终含笑的面容,淡淡说道:“红尘俗事,确不该纷扰隐世之人,只是,你连我这魏人都可收,何故不愿助晋人一臂之力?”

  说罢,华灼转身踏出门,头也不回的离去。

  看着她飘然远去的身影,匀子慢慢放下手中的竹简,眼中含满无奈之色。

  并非他不愿,而是这世道纷乱将起,天机已混,崔莞这小姑子的气运命理,便是他也掐算不出分毫,唯知这收徒一事,断不可为之。

  有时,以退为进,未尝不是一种助力。

  可惜这一切,崔莞均不知情,下山后,她便登上驴车,返回临淄城。

  一路上,坐在车厢中的崔莞眉目间透着一丝轻快,反倒是驭车的卫临,面色沉郁,他再三犹豫,最终决定,坦然告之。

  “阿莞。”卫临稍稍侧头,压低声道:“方才你登山后不久,有人曾在附近查探。”顿了一下,他又道:“那人,我曾见他为你驭过车。”

  为她驭车?

  崔莞眸光轻晃,是墨十八。

  看来,她与卫临相见一事,很快便会传入刘珩耳中,只是不知,刘珩何时会寻上门。

  崔莞隔着衣袖,捏了捏一直随身携带的信笺,眉间那缕轻快,也随着驴车渐渐驶近庄子而慢慢敛下。

  次日清晨,天色泛起一丝微白,崔莞身着一袭普通无华的儒袍,登上早已候在庄门外的驴车,前往平潭山。

  而此次,匀子未言推拒之语,径直指着摆放在临门一角的竹竿,道:“门前有潭,潭中有鱼,何时你能以此竿得一山中鱼,老朽便允你入门。”

  这算是入门试炼了罢?

  “诺。”崔莞应声而起,走到角落中,执起竹竿便往外走。

  不过,到了潭边她才发觉,匀子虽给了竿,却未给饵,而且手中这支竹竿之上,银丝若隐若现,底端系着一枚小巧银针。

  是的,所系之物是银针,而非银钩。

  崔莞眸光微沉,以此竿垂钓,莫说一尾山鱼,便是半尾也钓不上来。

  匀子是打算以此法劝她知难而退罢?

  崔莞下意识回望,坐在竹屋里的匀子,却已步入书房,不在大堂之中。

  故而她这一望,未能目及半道身影。

  崔莞抿着唇,敛回目光,持竿往那半面陡峭的山壁走去,边走边垂头搜寻。

  少顷,她弯身拾起一枚拳头大小,有棱有角的青石,将竹竿放置在一旁,捻起那枚银针搁置在另一块布凹凸不平的山石之上,以青石慢慢捶打。

  那枚笔直的银针,一点一点弯曲,崔莞停手时,虽不似鱼钩,却也勉强可用。

  只差饵食了,她将目光投向屋后那片繁茂的竹林。

  忍下心中惧意,崔莞狼狈的自竹林中钻出时,手中捏着两条裹在竹叶中的无名青虫,她的衣袍虽沾染了些许泥渍,脸上却是隐隐泛着欢喜。

  万事俱备,只欠山鱼。

  潭水清澈见底,甚至可将潭底悠然摆尾的鱼儿看得一清二楚,崔莞寻了块平坦的山石,静坐垂钓。

  山风徐徐,吹皱了一池潭水,亦吹散了世间纷扰,谁也不曾料到,崔莞这一坐,便是整整两个月。

  朝来夕去,日复一日,两个月,春末夏初,山中却无多大变化,不过是草木愈来愈繁茂,飞鸟走兽愈来愈多,一日在登山小径上,崔莞还曾碰见慌不择路的野兔与锦鸡。

  而两月来,潭中摆尾的鱼儿虽多,可咬钩的却从未有之。

  崔莞已然醒悟,匀子不会收她入门,但这道看似令她知难而退的考验,却予了她莫大的好处。

  这期间,她思虑了许多,前程,过往,无一不足。

  崔莞从未如此明晰的看透己身,这一世的所取所需,所行之道,所谋之事,点点滴滴分毫毕现。

  如此一遍又一遍,历经两个月的静思,崔莞焦灼烦躁的心绪,一点一点沉淀而下。

  直至今日,她再入竹屋,并非为取竿,而是慢慢走到匀子身前,抬手恭敬的行了一礼,“多谢匀公教诲。”

  匀子睿智的双眸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颔首笑道:“去罢,往后,不必再来。”
  祝福高考的童鞋都能考出好成绩!!!
  代发君表示,按照楼主的吩咐翻页加更,但一天只能加一更,加多了,编辑那边不好交代的,毕竟这边不是首发网啊!
  请亲们体谅。
  一波三折何处行没有中,代发君电脑卡,点了两次发布,卡成了两章上,不好意思,大家看内容可以发现,是连贯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