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兵祸乍起前尘乱(下)
念起心沉,崔莞毫无血色的小脸不由又白三分。
“姑子?”性情忠厚的碧落,终察觉出不对之处,只是她刚开口,却被崔莞抬手止住。
“我要得知近一年来建康中所生大事,另外,将墨十八唤来,我要见他。”
崔莞抬眼望向碧落,纵使面色苍白,但一双眸子清冷沉定,哪见一丝慌乱之色?
“姑子是打算……”碧落呆了呆,旋即应道:“诺!”
瞥了一眼碧落匆匆消失在门边的身影,崔莞阖眼,几口绵长的气息吸吐过后,惊慌已被压下,可一丝气苦之味却蓦然涌上心头。
当初月下示情之后,隔日那人便悄无声息的不见了踪影,若非枕边的一张残留冷香的小笺,以及成为崔府护卫的墨十八与贴身侍婢的碧落,她几欲要生疑,那一夜亭中的缱绻,无非是南柯梦一场。
那张唯有一字,却能表心的小笺,她近身收藏,原想着魏人进犯一事尚有余地,待年后随母亲前往建康时,再与他细说,却不想……
崔莞捏了捏系在腰间,装有小笺的精致荷囊,指尖冰凉泛白。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刘珩也好,秦四郎也好,皆因她的出现,一改前世阅历,而魏人进犯比上一世提早了足足一载,此事说不定也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
愈想,崔莞心底的不安便愈浓,前往裕园陪伴崔陆氏时,眉间那一缕难掩的焦色,便落入了崔陆氏眼中。
闲谈几句,崔陆氏便挥手打发了屋中服侍的侍婢,拉起崔莞便一落坐于软榻上,入手的冰凉让她柳眉一蹙,顿时紧张的问道:“出了何事?惹得你一整日心不在焉。”
关切的声音,稍稍打消了崔莞心底的不安,她抬眸一笑,轻声应道:“无事,许是昨夜落雨大了些,未睡安稳之故。”
这一载,崔陆氏几乎日日都与女儿同处,府中家长里短,外出赏花赴宴,件件不落,虽说崔莞未忆起往事,脾性喜好也与以往不同,然而母女间当有的默契,却未少半分。
此时此刻,崔陆氏何尝看不出,崔莞口中所说,只是一番安抚之言,她抬手揽过崔莞的薄肩,叹声道:“阿莞,虽说这一载光阴,你日日随在我身旁,可不知怎的,我这心,未有一刻落得踏实。”
尤其是当她得知崔诚的心意,欲将崔莞嫁入宫中,便更是愁得夜不能寐,旁人兴许不知,然而曾奉召入宫觐见崔太后的崔陆氏,却是清清楚楚。
那身受先帝荣宠,为崔氏整族带来昌繁的崔太后,并不似外人所见的那般,否则,盛宠之下,又如何不见半个子嗣?
可当夜崔莞与刘珩亭中相会之事,以及刘珩为崔莞的所作所为,已让身为过来人的崔陆氏明白,爱女情关已动,再加阻拦,也为时已晚。
“你已过及笄之年,我也知,你素来心思聪颖,非常人能及。”崔陆氏闭了闭眼,忍回眼底的酸涩,继续言道:“好叫你明白,我只盼你往后能平平安安,莫要再如那三年……”
“母亲。”崔莞心底一涩,伸手搂住崔陆氏的腰身,沉声道:“母亲且放心,阿莞不会重蹈覆辙。”
她已不再似上一世那般,孑然一生,了无牵挂。
亲族犹在,君心犹在,她定不会让任何人,毁去眼前这得来不易的一切。
碧落并未让崔莞久等,待她用过午膳,自裕园返回所居的菀园时,几封密信已置于案头之上,与碧落一同入园的墨十八,则悄无声息的立在门外,静候差遣。
崔莞也不多问,径直拆开密信,细细观之,一封接一封,神情时青,时白,时而沉凝不解,时而恍然大悟,直至天色渐暗,她才缓缓放下手中的密信,明亮的烛光下,灼美的小脸神情尽敛,归于一片平静。
“碧落,备笔墨。”
“诺。”
雪白的凝光纸铺陈开来,崔莞端坐于几前,持笔点墨,悬腕疾书,于此同时,心中不断浮现出方才密信上所载的两句惊骇之言。
——大晋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太子刘珩风寒,贵体沉珂,至东宫闭门静养。
可永昌十四年三月初春,正是她前往王氏赴宴,归途遇袭之时,刘珩分明与她一同在钟山山脉养伤,又怎会至东宫闭门静养?
——八月,太子病愈,朝堂为士请命被驳,十一月,士寒争斗之势,尽起,大晋乱象,显。
八月……清河与建康,往来行程莫约是两个月,也便是说,当初刘珩不辞而别,乃是因得知士族受挫的缘故?
不,不对。
士族受挫,发生于五月,恰好是她与刘珩前往清河途中,即便快马加鞭,也绝对难以在一个月里,将此信传入刘珩耳内。
莫名的,崔莞手中笔微微一顿,她记起沿途时常目及的信雀。
或许,早在途中他便得知士族出了变故,可却未及时返回建康,仍陪她一同前来清河,直至她认亲一事尘埃落定,才急急动身……
“十一月,士寒争斗之势,尽起,大晋乱象,显。”
“永昌十五年一月,魏国趁乱进犯。”
果然……
崔莞呢喃,持笔的小手轻颤,魏人提前作乱一事,果然与她有关。
无论刘珩使了何法,令世人皆以为他抱恙静养,均不能一改太子未能露面这一事实,淮晋两地民乱,十有八九便是二皇子刘冀等人趁此故意设下的圈套,只是所料未及,这一举动,却引来了虎视眈眈的魏人。
……
虽说上一世,五城百姓也曾遭灭顶之灾,可却与她无关,不像此时,这千丝万缕的牵连,令崔莞心中仿若压着一块巨石,沉闷不已。
“还有两城。”崔莞咬了咬牙,稳住心绪,继续奋笔疾书。
余下那两城,还有刘珩的性命,无论如何,她须得护住!
不多时,一卷凝光纸上落满娟秀的小楷,崔莞略扫了一眼,便将墨迹未干的纸张轻轻捻起,搁置到长几一侧的空处,随后将笔锋探到砚中轻巧一滚,沾染的墨汁不浓不淡,恰到好处。
一连三封信笺,搁笔之际,崔莞抬眸看向碧落,“去将笼箱中的沉香锦盒取来。”
碧落依言而去,少顷便捧出一只巴掌大的锦盒,行到几案前,崔莞已将墨迹干透的信笺折好入封,她取了最上一封信笺,置在锦盒之上,扬声唤了墨十八进屋。
将两物交予墨十八后,崔莞低低的碎语一声,不顾墨十八惊诧的神色,厉声道:“此物,你须亲手送至,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可假手他人!”
墨十八一凛,重重点头,“诺!”
待墨十八走后,崔莞将余下的两封信笺收妥,又吩咐碧落准备远行事物,末了又道:“一切暗中着手,莫要让母亲察觉。”
“诺。”碧落虽不知崔莞为何突然有这般大的举动,但身为墨卫,自是不会多问,依照崔莞的吩咐,暗中安排车马事宜。
一夜焦心等待,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整个清河郡尚未全然苏醒,两匹飞奔的骏马穿过街头,朝刚刚洞开的城门疾驰而去!
第二百七十二章 跋山涉水为君行
华灯初上,建康沐园一处奢华的朱楼中,轻纱曼曼,白雾缭绕,光可鉴人玉石板上落满四溅的水珠,亦映出一张娇媚的奴颜,眉尖若蹙,迷离的眼瞳,痛苦中透着一丝难耐的欢愉。
一道道交织的粗喘低吟,回响在空旷的朱楼里。
“……主子,轻、轻些,玉、玉倌…嗯……”
缭绕白雾之下,温热的池水激荡,阵阵涟漪四散,闻言之后,水面的波动陡然加剧起来,一声低吼乍响:“贱人,贱人!”
一时间,喘息,痛呼,低吼混着潺潺流水之声,飘出朱楼,消散夜下,守在门外的仆从皆垂头含胸,面色发白。原本匆匆行来的一名探子,也不由缩回险些叩在门扉上的手,退到一旁静静候着。
少顷,屋内渐渐归于平静,一声掺着疲惫与满足的呼声传出,门前的仆从硬下头皮推门而入,不多时便架出一名昏厥的美少年,那仅裹一层薄纱的身躯上,片片青紫,触目惊心。
只稍一眼,那探子便收回目光,跨入门槛,而两名仆从则将玉倌架到相邻的侧屋歇息,以防万一刘冀又兴起,可随时将人送回榻上。
“主子。”探子跪在大堂中,低眉顺目的向仍泡在玉池内的人影禀道:“焚公子传简,万事已俱备。”
半阖的眼眸倏然睁开,涌动的阴寒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刘冀唰的一下站起,不顾身上滑落的水珠,大步踏出玉池,“传令伏军,协阿焚行事,若有违令者,杀!”
“诺。”
******
朝晖初升,崎岖的山道上,几匹骏骑飞奔,蹄起泥翻,踏在地上的声音远远回荡在山间。
一袭长袍加身的崔莞,紧攥缰绳,时不时甩鞭抽马,一连数十日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那张清美娇嫩的小脸上满是疲惫之色,且风吹日晒之下,肤色黯淡许多,即便此时未饮沉梦,乍一看,任谁都会觉得,马背上乃是一活脱脱的俊秀郎君。
“主子,前方便是旬水,淌过旬水再往前便是秦岭。”碧落驱马,紧紧追随在崔莞身畔,而两人身后那八道同是快马加鞭的人影,均是刘珩暗中布置在崔氏的墨卫。
临行前,碧落特意让众人分而化之,至城门外方聚集,随护崔莞一路西行,前往雍城。
由于紧迫,这一路不分昼夜,行累即歇,每日除去三四个时辰入眠,几乎整日都在马背上颠簸,有时恰逢村镇,便有榻可躺,有热食可用,还可梳洗一番,但绝大多数,崔莞一行人皆歇于荒野之外,以天为衾地为榻,食的也沿途补给的干粮冷水。
身为墨卫,自是受的住这般长途跋涉,日夜兼程的苦楚,可谁也未料到,往日里看似娇弱的姑子,竟能与众人共同进退,不言一声苦,不落一步路。
经此一行,众墨卫看向崔莞的目光中,不知不觉添了几分敬佩,这声主子,也唤得心悦诚服。
秦岭,只要翻过秦岭,雍城不远了。
崔莞沉着的眸光微闪,持着藤鞭的小手挥动得愈发频繁起来。
随朝晖升起,七月的流火驱散清晨的凉爽,万丈金芒炙烤整个大地,尘土飞扬的古道上,阵阵热浪翻腾,浑身上下香汗淋漓的崔莞,勒马眺望远处若隐若现的山峦,而她身前不远处,则是一条白浪滔滔,奔流不息的大河。
“主子,前行无桥,亦无摆渡之人。”
等了小半盏茶的功夫,莫约一个时辰前便先一步敢到河畔,又往左右两侧沿河探路的墨卫恰好策马奔回,将所探实情尽数沉声禀于崔莞。
既无桥,又无摆渡,便意味着眼前这条大河,难以横渡,当然,沿河奔行,总能寻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家,但这一寻,快则一、两日,若运气不佳,寻个三、五日也未尝不可。
于崔莞而言,莫说一日,哪怕是片刻,她都不愿耽搁。毕竟,在此处多延误一分,刘珩的性命便会多受一分危殆。
须得设法过河!
崔莞抿了抿唇,抬眼扫向四周,由于此处已接近秦岭,古道两旁是荒无人烟的茂密山林,参天古树,枝桠蔓藤,数不胜数。
稍稍几眼,她便有了心思,抬手指向路边一颗颗莫约碗粗的树木,沉声道:“伐木造筏。”
墨卫擅武,力气自不在话下,而且身上人人佩有利刃,伐木不过是一刀一剑,斩断便是,可造筏除了木料,还需麻绳,才能将木料系牢稳固。
对此,崔莞盯上了缠绕在老树身上的碧藤,这些终年长于深山老林间的碧藤,最粗的甚至有巴掌宽,碧落依言斩断几条二指粗的藤条,用力一扯,韧性十足。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崔莞让她多斩一些,两三条拧在一起,足以暂时充当麻绳之用。
半日内,众人齐齐动手,造出两只木筏,每只五人,至于那十匹马,则是以藤条串成一排,系在筏尾,马擅水,只需有人牵引,以免被浪涛冲走即可。
“走!”
一声娇喝,一筏五人,筏后五马,披着余晖晚霞,横渡大河。
有惊无险的渡河上岸后,天色已晚,且众人的衣袍或多或少也被河水打湿,犹豫一番,崔莞便下令就地歇息。
和衣而窝,即便扫地上的碎石,又铺着一层薄薄麻布席子,躺上去也令人甚是不适,然而这些时日,崔莞早已习惯,故而也未觉有多难捱。
可赶了一天路,明明疲倦不已,此时此刻,她却难以安眠,眼前,脑中,心间,所思所想,均是那人。
月下敞心,情浓,她自是不胜欢喜,朱唇轻弯,而思及他的明谋暗算,不辞而别,又忍不住气得莹齿发痒,可一转念却为他如今的处境忧心不已,一夜翻来覆去,直至天色微明,方迷糊了小半会儿。
秦岭不似钟山,延绵的山峦间,数不清的深山老林,树木繁茂,遮天蔽日,若无人带路,极容易迷失,幸好墨卫中,便有一人曾自幼长于秦岭,有他带路,不过四日,便越过山岭,踏入雍城地界。
终于……又回来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机缘巧合得君信(上)
几乎是刚踏上略微平坦的山道,众人便闻及一阵阵凄厉的呼救声,拐过一道弯口,一幕惨绝人寰的画面遽然映入眼帘:
只见二十来个骑着马,手持长刀棍棒,凶神恶煞的汉子,围着一队衣着尚可,但大多为老幼妇孺的车队,手起刀落,鲜血四溅,地上已倒了十来具年轻男子的尸体。
是山匪!
兵祸起,生匪乱,这是必然之局,乱世中走投无路之下,落草为寇的百姓数不胜数,但大多乃乌合之众,只为一口吃食,并不会过于伤及人命,像这般灭绝人性的残暴歹人,虽也存之,却不算多。
这一行人显然雍城附近的百姓,为躲兵灾举家逃难到此,却不想偏偏又碰上山匪来袭。
“救、救命!”
有一眼尖的姑子瞥见崔莞等人,当即朝她大呼求救,而正砍杀狞笑的山匪一惊,也纷纷循声侧首,见崔莞不过区区十人,这才放下心,不过,一见众人跨下的马匹,比自身所骑的老马病马高大神骏,顿时贪念又起,一名首领摸样,长满胡茬的大汉手一挥,“宰了!”
崔莞本就不打算置身事外,见众匪冲来,她轻轻一颔首,身后四名墨卫冲出,迎向那群山匪。
虽手中有刀有刃,可再怎么也抵不过出生入死的墨卫,不过短短片刻,二十多名山匪,尽数被四人击杀,而迎敌的墨卫则毫发无伤。
目及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山匪,此时却倒了一地,被救的妇孺看向崔莞等人时,眼中的又畏又惧,根本不见一丝劫后余生的欣喜。
崔莞策马上前,略压低嗓音问道:“你们可是自雍城出逃的百姓?”
她须得设法打探雍城的情形,眼下这一行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事先还得先确认一番,以免出了差池。
谁知,面对问声,非但没人回应,见她打马上前,众人面色齐齐一白,忍不住往后缩瑟,胆怯的幼女已吓得大哭出声,可刚哭两声,便被身旁神情惊恐万分的妇人捂住嘴,生怕激怒这群来历不明之人。
崔莞眉尖若蹙,扫了这行人一眼,心知她们是将她当成正欲以黑吃黑的山匪,随即言道:“诸位不必慌张,我等不过是途经的旅人,欲寻诸位相询,不知诸位能否将雍城近况据实相告?”
许是见崔莞举止有礼,言语温和,又不似方才那群歹人,冲上来便是挥刀砍杀,众人相视一眼,惊慌的气氛略减了一些,但仍是无人敢上前回话。
崔莞秀眉愈蹙愈紧,据熟悉秦岭的墨卫所言,此处离雍城尚有百十里路,马不停蹄也需得一日方可抵达,她着实不愿多做耽延。
须臾,见当真无人应话,她扬起手中鞭,策马欲行,岂料就在这时,原本倒在地上的尸体中,爬起一名浑身染血的身影,踉跄两步,恰好拦在崔莞马前。
“恩、恩公莫恼,小人知雍城近、近况。”
沙哑的声音,一言三喘,虽是断断续续,却也还算清晰,只是闻及这略带一丝熟悉的嗓音,崔莞微微一怔,眯起的眸子紧紧盯着那人沾染斑斑血迹的脸庞上。
“你是……”即便染血的面容显得有些狰狞,但仔细一观,崔莞还是认出了眼前这位身着绢袍的中年男子,正是一位故人,“赵叔?”
不在刻意压低的嗓音,清脆悦耳,却震得拦身马前的中年男子身躯一震,他猛地抬头,迎向崔莞的目光,同时也将那张虽因风吹日晒而略显黯淡粗糙的小脸映入眼底。
当初他未见过崔莞的真容,然而透过那双清透的眸子,马上之人周身从容镇定的气势,以及那一声脆生生的“赵叔”,老赵浑浊的瞳仁中霎时迸出一抹激动之色,“你,你是…是……”
他欲唤姑子,可见崔莞此时乃是一身郎君装扮,话到嘴边,又不由止住。
“是我,赵叔。”崔莞跃下马,平静的眸子间也因得见故人而泛起一丝涟漪,这一路上,除去刘珩之外,她最担忧的便是当初留在雍城的老赵,而今,机缘巧合,竟在此处碰上,她不由松了口气,随即唤略擅医术的墨卫上前为老赵查看伤势。
“小郎放心,老奴无碍,只是一时不慎,才被歹人砍伤。”老赵不愿一相见便让崔莞忧心,强笑两声道。
殊不知,方才那伙山匪,本就存着杀人越货,再将老幼妇孺劫回山寨的心思,对车队中的男子自是下了狠手,老赵能活,还是他够机敏,后背中刀后不似旁人,痛呼奔走,而是死咬牙关,忍痛倒地,装作一刀毙命的模样,后来才在混乱中被人踩踏至昏厥。
所幸,崔莞问话时,他便迷迷糊糊醒来,若不然,两人当真是擦肩而过。
“主子,他伤在后背,未及致命之处,休养一番可无碍。”那名墨卫为老赵包扎好伤处,又依崔莞所言,与众人一同查看了车队中受伤的妇孺以及幸存的男子。
趁此空隙,崔莞与老赵一同往前行了十来步,又拐入一旁的林子中,避开车队中频频探来的目光,待碧落及另外几名护在一旁的墨卫四散在周围戒备之后,崔莞方看着老赵,叹声道:“赵叔,这四年,有劳了。”
“姑子。”老赵眼眶泛红,目中泪水涌动,他忍痛,恭敬地朝崔莞行了一礼,颤声道:“一别四载,姑子音讯全无,老奴心中甚忧,好在上苍有眼,今日得见姑子平安,真乃大幸也。”
“赵叔不必多礼。”崔莞见状不顾老赵身上的血污,亲自将他扶起,“这些年总归是我对不住你。”
老赵急急摇头,“若非当年得姑子相助,只怕老奴早是路旁一堆白骨,哪还有今日?”
当年崔莞随秦四郎离开雍城前,曾寻到老赵,留下一些金叶子,又隐晦的点了几句魏人屠城的惊骇之语,更是坦言一旦闻及魏人来犯,便将屠城之事散出,好令雍城百姓得以生还。
起初,老赵并未完全将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语放在心上,不过,有崔莞留下的金叶子,老赵便在雍城中购下一间铺子,许是他为人憨厚淳朴,童叟无欺的缘故,短短四载,一生二,二生三,以至于如今的老赵,身家虽不及城中世家晋商,却也是衣食住行,百般不愁。
直至魏人进犯梁州不成,转侵康平城的消息传入雍城,崔莞那番险些被他抛诸脑后的叮嘱赫然浮起,他连夜将家眷送走,又暗自将屠城一事散出,原本雍城上至士族下至百姓,均不以为然,不料未过多久,康平城遭屠一信传来,满城皆慌。
“如今雍城情形如何?”崔莞唇角渐渐抿起,康、东、秦三城已破,刘珩率大军,必定先守雍南二城,其中按路途来算,当是先抵雍城,就是不知……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机缘巧合得君信(下)
“魏人围城半月有余,却未攻城,只是不许城中百姓进出。”老赵在心中斟酌片刻,便将所知一切尽数言明,“两日前,援军赶至,大败魏人,虽是如此,但城中不少百姓仍是决定举家迁移。”
而一直等候崔莞的老赵,历经围城之乱后,也决定暂时先撤出雍城,这才与略有交情的大户一同上路,却不料途中遭匪,险些丧命。
“不过……”话到此处,老赵有些犹豫,他虽不知崔莞因何出现在此处,可见她一身装扮以及风尘仆仆的模样,不难猜出是要赶往雍城。
老赵的犹豫,令崔莞气息微微一窒,她沉下声,道:“赵叔直言无妨。”
“此事老奴也只是耳闻,不知真假。”老赵咬牙说道:“老奴随行的车队中,曾有几名后行的郎君,听那郎君所言,大败而退的魏人,不知何故又卷土重来,将整座雍城再度围住,且此次的魏人,似乎比上一回多了数倍。”
什么!?
崔莞心中陡然一沉,当即问道:“那几名郎君可在?”
老赵摇头,神情黯淡的道:“无,都在方才被山匪杀了。”
如此一来,便无法再寻人细问。
崔莞眉目沉凝如水,魏人围而不攻一事,以常眼看之,实乃常事,毕竟连破三城,即便魏人勇猛无畏,也定有损伤,围城既能断其粮草乱其军心,又可暂且休养生息,有益无害。
当然,此举必不会耽搁太久,否则待大晋挥军而至,前后夹击,围城的魏人便成瓮中之鳖,束手待毙,那成倍猛增的魏兵,就足以表明魏人的心思。
只是不知为何,崔莞心中的不安非但未减,反而愈来愈浓,她迅速思忖一番,道:“赵叔可知率领援军前来的是哪位将领?”
“是太子殿下。”
当日援军入城时,老赵仍在城中,自是亲眼目睹三军将士受雍城百姓夹道迎接的场面。
果然是刘珩。
崔莞心绪骤然绷紧,魏人提前一载攻城,又一改前世的做派,并非连破五城,而是对雍围而不攻,这其中,或多或少存有几分不为人知的蹊跷。
雍城,无论如何,她必须设法混入城中寻到刘珩,半步先机已失,她决不能再依赖上一世的见闻行事,万一暗害刘珩之人此次将计谋设在雍城,而非南城……
想到这里,崔莞再无心耽搁,略吩咐老赵几声,让他随车队一同离开避难,转身便唤来碧落,让她传命,立即启程!
“姑子。”得知崔莞欲前往雍城后,老赵足下蹒跚,却一步一步紧跟在她身后,坚声道:“让老奴跟着姑子罢。”
眼见崔莞欲拒,他又急急开口解释道:“姑子有所不知,这四载雍城变化颇巨,加之如今城中兵荒马乱,若无熟人带路,只怕姑子难以行事。”
“可你的伤……”崔莞并非不心动,上一世她虽在雍城三年,但论起来还是不及老赵这等土生土长之人熟悉地形。
“姑子放心,老奴的伤无碍。”老赵忍痛动了动双肩,示意他确实无碍。
犹豫片刻,崔莞终颔首应声:“如此,有劳赵叔了。”
“姑子言重矣。”听到此言,老赵心底不由松了一口气,只是趁她转身之际投去的一记目光中,隐隐闪过一丝愧意。
车队中的男子虽被山匪砍杀得七七八八,但大多是护卫,家主只受了些许轻伤,得知老赵欲与崔莞等人同行后,略挽留两句作罢,带着一干女眷,颤颤巍巍的谢过崔莞,生怕再生变故,急急忙忙上路,恨不得离这些杀人不眨眼之辈越远越好。
“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早知如此,便不该出手相救。”碧落俏脸含怒的瞪着渐行渐远的车队,方才救人时,那一道道警惕戒备的目光,多少还是让自山谷中走出,性子淳朴的碧落心中甚不是滋味。
“乱世之中,本就如此。”崔莞仅瞥了一眼便回头,将手中缰绳一甩,“走。”
一骑奔出,碧落等人随即策马紧随,老赵因身上有伤,便与其中一名墨卫同骑,一行人快马加鞭,朝雍城奔去。
朝去夕来为一日,崔莞等人在老赵的指引下,并未直接沿官道奔行,而是取崎岖小道,登上距雍城略有一段距离的山头上,居高临下,虽望不见城中状况,却能窥见半分城外的情形。
此时天色将暗,城外火把通明,亮堂的火光下,一片密密麻麻的营帐顿时跃入崔莞眼中,由东向西,一眼望不到边,只是透过远处渐暗的夜幕下,那抹明彻天际的光亮便可得知,魏人确实将整座雍城围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
这等情形,又该如何避开睽睽众目潜入城中?
崔莞眉头紧拧,陆路行不通,走水路?
可几乎是念头一起,便被她弃到一旁,雍城虽南带渭水,城中亦有流经城外小河,可魏人既做出这般严密的防守,又岂会不留心水路?
“主子,眼下只能候在城外,静待时机。”碧落面色沉郁,即便墨卫身手不俗,也难敌千军万马。
崔莞何尝不知眼下的情形,除了耐心等候,已别无他法,可一思及刘珩此时就在雍城中,且身旁还潜伏着心怀不轨之徒,让她如何能耐下心思?
难以抑下心头腾涌的燥乱,崔莞紧紧攥着马缰,用力的甩了甩头。
不能乱,若连她都乱了,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一阵甩动,崔莞额前略泛起一丝晕眩,然而却将心头的燥乱悉数压下,她阖上眼,待晕眩褪去后,方睁开眼,继续眺望远处密集的营地,心中不断的思量入城之法。
这时,因受伤又连日在马背上颠簸而险些昏厥过去的老赵,终于缓过神来,待他得知崔莞的难处后,不由示意同骑的墨卫驱马上前,低声言道:“姑子,老奴知如何避开魏人入城。”
崔莞沉冷的眸子陡然一亮,侧首看向面色发白的老赵。
“说来也巧,老奴曾与城中晋商蒋业共同谋商,蒋业曾带老奴行过一条密道,据他所言,此密道乃是城中晋商暗中所凿,为的便是避过官家,行粮盐之财。”
老赵并未隐瞒,一五一十言清讲明,而后又道:“姑子走后不久,老奴无意间救下一名落水的孩童,岂料那孩童正是蒋家独孙,为此,老奴多得蒋家照拂,才能有今日。”
一番合情合理的言语,加之崔莞为刘珩的安危,已有些沉不住气,匆匆思虑片刻,她便决定,随老赵一同,沿密道,入雍城!
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中谁人暗设伏(上)
老赵口中的密道,离方才崔莞探查城外魏营的山头不远,沿着崎岖的山路七拐八拐,便寻到一处小山坳中,以蔓藤遮掩的洞口,乍看下与当初刘珩带她入谷时所走的那条山道颇为相似,但镐铲等人为的痕迹却是一眼及辨。
许是因要搬运货物的缘故,密道修建得倒也宽敞,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崔莞还是让众人下马步行,至于骏马则暂且置于离洞口不远处,一间刻刻意开凿而出,用于暂时放置货物的石屋中。
老赵一边引路,一边指出嵌在密道石壁上的灯盏,携带火折的墨卫便上前燃灯,顺着昏暗的密道行了一个时辰,才见前方隐隐出现一道木门。
“主子,且慢。”碧落抢先一步行到门边,贴着木门静听片刻,并未听出异常,于是回望一眼,示意其余墨卫护好崔莞,这才小心翼翼的推开木门。
借着自屋顶透入的月华,碧落隐约看出,这是一间仓库,门窗紧闭,满室清冷,屋内除去尘埃,空空如也,不见半点堆积的货物。
她手持利刃,小心的环视一圈,确认屋中无人,便退回木门旁低声道:“可行。”
声落人出,不多时,一行人便尽数出了密道,老赵将木门仔细拴好,喘了几口气,哑声道:“这是城南码头的一处货仓,原属蒋氏所有。”
“有劳赵叔了。”崔莞颔首,无论城南城北,只要入城便好,略一思忖,她果断指出两名墨卫,下令道:“你们二人护送老赵前往医馆,余下众人,皆随我来!”
长途跋涉之下,老赵的伤势愈来愈严重,虽有擅医术的墨卫,又携了金创药在身旁,可到底比不过医馆方便。
闻及崔莞的吩咐,老赵欲言又止,浑浊的眼瞳中掠过一丝痛苦之色,挣扎片刻,他深深的垂下头,状似默认了崔莞的安排。
仍是碧落率先推开紧闭的货仓大门,确认屋外无异,方唤崔莞离屋。
此时已是月上树梢,如水般柔和的月华洒落大地,虽一片朦胧,但周遭大致的情形还是能看清一二,此处正是城南水运码头,当年崔莞随秦四郎离开雍城前往齐郡,便是从此处启程。
辗转经年,历经生死,她又再度回到雍城,回到起始之点。
崔莞抬眼扫了一下四周,只见眼下的码头,一别以往不分昼夜的喧闹繁华,入目一片漆黑,莫说人影,便是半盏灯火都不见,唯有不断流淌的河水,泛起点点粼粼波光。
不对!——崔莞心头陡然一沉,“快退!”低喝出声,她转身便往后跑,欲奔回货仓内!
虽不知崔莞因何有此一举,碧落等人下意识抽出兵刃,护着她一同往后退,可堪堪奔行两步,唰的一下,码头四周,乃至于货仓两旁的木楼之上,齐齐燃起一支支明亮的火把,将原本漆黑的码头,映得形同白昼。
“利箭无眼,某劝你等还是乖乖束手就擒,莫要枉送性命。”
一道粗鲁沙哑的嗓音划破沉静的夜幕,崔莞原本不予理会,只想着退回货仓,多少可阻一阻四下的埋伏,可眼角瞥见的寒芒,让她生生止住了脚步。
砰的一声闷响,地上溅起的沙石落在履面之上,窸窸窣窣一阵细痒,可目及牢牢钉在身侧,正微微摆动的白羽,崔莞后背止不住窜起一片寒凉。
弩箭。
“主子!”碧落低呼一声,与众墨卫一同将她护在中间,警惕的盯着四周的敌人。
崔莞闭了闭眼,努力抑制住心中的寒意与慌乱,事已至此,她如何不知,这是一个事先布好的圈套,而引她踏入圈套之人,正是她一路上交洽无嫌的老赵。
于她而言,这世上的可信之人,果然不多。
崔莞紧抿的唇角勾起一丝莫名的自嘲,随后睁开双眸,看也未看身后瘫软在货仓门边,满面痛苦的老赵一眼,而是转过身,示意碧落让开,见她眼中含忧,崔莞不由回了一道安抚的目光,接着侧首,对上将一行人团团围住之人。
头戴铜盔,身穿铠甲,手持弓弩利剑,只稍一眼,她便认出,这是雍城的兵将。
崔莞打量的同时,对方的将领炯炯有神的目光,也肆无忌惮的扫视着她虽因长途跋涉而华光尽敛,却不失精致秀美的五官,顿时咧嘴一笑,“果然姿色不凡,怪不得大人日思夜想,寝食难安。”
嘎嘎的鸭嗓,污秽的言语,令崔莞面色微微一变,碧落等墨卫更是怒火中烧,虽刘珩还不曾当众言及崔莞的身份,但山谷一行,以及命众人同认崔莞为主之意,已在无形中宣告她的地位与分量。
在墨卫心中,辱崔莞,便等同于辱刘珩。
“不得轻举妄动。”崔莞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低声喝止身后剑拔弩张的众人,虽说墨卫身手不俗,但此时对方人多势众,又有弩箭这等利器在手,鲁莽行事只会白白丧命。
“主子……”碧落一脸不甘,可触及崔莞脸上的厉色,垂首应道:“诺。”
“识时务者为俊杰,小姑子当真了得。”那名声音沙哑,长相粗犷的将领大笑两声,也不顾崔莞沉冷的神情,又出声言道:“我家大人静候已久,小姑子,请罢。”
说罢他身子一侧,围得严严实实的士兵也随之让出一条道,露出一辆缓缓行来的马车。
“这位将军。”崔莞瞟了眼马车,又将目光移到那将士身上,淡淡的道:“你家大人寻的无非是我,至于我身后这些仆从……”
“小姑子大可放心,某可不是城外那些杀人不眨眼的魏人,只要姑子老老实实随某回去复命,这些个杂鱼杂虾,某自不会为难之。”
虽话难入耳,但崔莞心头略松一口气,颔首道:“一言为定。”说着她转身对碧落言道:“将军一言九鼎,想必不会为难你们。”
“主子……”碧落见她真打算只身赴险,登时便要劝阻,可话还未出口,便被攥住双手,耳旁再度响起崔莞清悦的嗓音。
“这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让你们跟着我受苦了,回去之后与母亲禀明一声,莫要让她担忧。”
话落手松,碧落心头一凛,顿改方才的急切,沉声应道:“诺。”
崔莞微微一笑,再度望了面色忧虑的碧落与众墨卫一眼,转身向前行去,一步一步走到那将士身旁,淡笑道:“将军可依言放人了。”
对于崔莞的识时务,那将士反倒有些迟疑了,不过犹豫片刻,便点头喝道:“让他们走!”
“主子,保重。”碧落等人深深看了眼崔莞纤细却始终挺拔的身姿,咬牙强忍心中冲杀上前的躁动,一步步倒退回货仓之中,合上门后,立即飞掠向密道。
静待了一小会儿,已有些不耐的将士对崔莞喝道:“小姑子,动身罢!”
崔莞这才收回目光,转身登上马车,而那名将士也跨上下属牵来的马匹,领着身后被士兵里三层外三层环绕其中的马车,朝城主府行去。
由始至终,都无人多看倒在一旁,已昏厥过去的老赵一眼。
第二百七十六章 城中谁人暗设伏(下)
崔莞静静的坐在马车中,面色沉冷,一双微微眯起的眸子,比往常愈发清透明亮,眉目间的慌乱渐隐,对刘珩的牵挂,迫使她不得不竭力令自己镇定下来,思索脱身之法。
老赵既然背信弃义,那他口中言词,定不可全信,太子率援军入城一事,究竟是真是假,只怕难置与否。不过,依照那将士的言行,此话应当为虚,若不然,那将士岂会轻易松口,放碧落等人离去?
显然,对方也不愿节外生枝,另外则很可能存有让碧落等人通风报信的心思。
种种迹象,足以表明,刘珩十有八九不在城中!
想到此,崔莞心头微松,临别前,她攥住碧落的手,趁众人未觉,悄悄写下一个“彳”字,言下之意,便是让碧落尽快离去,搜寻刘珩的踪迹,只要将她被掳一事透出,以刘珩的才智,定能察觉出雍城有变。
马车摇晃,崔莞抬头透过飘起的窗纱,瞥了一眼车外沉寂的街道,她不知与老赵的相遇,是机缘巧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若是巧合倒也罢了,可若是有人谋算……
纤细的身子倏然一颤,若当真是有人谋算,那谋算之人非但将她与老赵的干系查得一清二楚,甚至连她这一路上的行踪也了若指掌,否则如何能令她凑巧救下老赵?
以对方埋伏于货仓四周来看,早就知晓这条通向城外的密道,只要起一丝杀心,于密道中前后夹击,光凭碧落等人,根本无法抵御那几乎可一箭穿心的弓弩。
会是谁?
掳而不杀,定是她仍有利用的价值,而那人既然能指示守城卫兵,定与城主府交情匪浅,甚至极有可能是雍城城主周肃……
可周肃又是如何得知她的身份?
她已不再是上一世那名动雍城的花魁莞姬,离开雍城时,只是一名落魄的小姑子罢了,断不可能引起周肃的注目才是。
……
纷沓而至的疑虑,一个接一个,绞得崔莞百思不得其解,直至马车缓缓停下,车帘被人高高掀起,她方回过神,目光清冷的看向探头望来的妇人。
“还请贵客下车。”莫约三十出头的妇人,衣着略显庄重,似乎是一名内宅管事,平凡的五官上面无表情,冷冷瞅着崔莞,大有她不依言行事,便差人动手的架势。
崔莞敛回目光,慢条斯理的起身,缓缓下了马车,她双足方踏实地,那名妇人便伸手一挥,立在其身后几名膀圆腰粗的婆子上前,将崔莞“请”到帛帷小车上,穿门过院,行入一处奢华的庭院间。
“备水,我要沐浴更衣。”一下小车,崔莞便对迎来的两名侍婢淡声言道。
方才在内院穿行,细细打量之下,略带一丝熟悉的景致入目,她心中已有疑,而目及两名迎出门的侍婢,尤其是左边高挑娟丽的那名,顿时便令她醒悟,此处乃是秦氏别院!
而那名高挑的侍婢,正是当年身中媚生香后,于西院中照看她的画锦。
至此,些许谜团迎刃而解,崔莞提起的心,也终于慢慢落下。
画锦显然未认出崔莞,轻应一声后,她便连同另外一名为倩雪的侍婢,引着崔莞入了屋,前往耳房。
一入门,便见水雾氤氲,丝丝花香自池子中漾出,满室生香,靠墙的矮几上,衣物配饰,应有尽有,扫了一圈,崔莞唇角勾起丝冷意,看来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将人引进耳房后,画锦便要上前替崔莞宽衣,哪知崔莞抬手阻下她伸来的双手,漠然言道:“不必侍奉,你们出去守着便好。”
画锦与倩雪相似一眼,行礼退出耳房,随后崔莞步上前,合紧耳房木门,这才转身边解开身上沾满尘埃与散发出丝丝馊臭气味的衣袍,边行到盛满热水的汉白玉池旁,沿着水下若隐若现的石阶,慢慢浸入水中。
这一路风餐露宿,她确实已有好几日未曾沐浴了,便是乌发下的头皮,也隐隐有些发痒,不过,此时提出沐浴更衣之举,并非是贪图舒适,而是她尚未想好,该如何面对秦四郎。
是当视若无睹,还是虚与委蛇?
崔莞垂眸盯着水面上飘荡聚散的花瓣,心思涌动,覆舟山谷崖一别,至今莫约近两载不见,无论如何,她都未曾想过,再相见,又是这般勾心斗角的情形。
只是士寒势不两立,她既择了刘珩,便必然会与秦四郎为敌,此情此景,理所当然。
思量清楚,崔莞微乱的心也随之一清,清洗干净后,便起身踏出玉池,擦干身子,穿上备在矮几上的裙裳,持着宽大的白棉巾拢起湿润的乌发细细绞干。
待她打开耳房的木门时,已是月上中天,柔和的月华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盈盈撒入屋堂之中,铺陈在端坐在一张长几后,宽衣束发,举樽独饮的人影上。
闻及木门转动的窸窣细响,秦四郎抬首望去,只见一袭白裳的崔莞,自门内缓缓走出,半干的鸦发随意松散于身后,精致的五官在氤氲的水汽熏染下,一别往日所见的清冷,显得格外娇柔,好似易碎的琉璃,令人忍不住呵护备至。
仿若未见秦四郎眼中的柔如月华的情愫,崔莞慢慢行到堂中,这才发觉偌大的厅堂内,只摆了一几一席,若她要入席,势必就与秦四郎隔几相对。
“阿莞……”看出崔莞的抗拒,秦四郎无奈的皱了皱眉,轻轻开口唤道。
崔莞头也不回,径直行到大门旁,就这般倚着门扉,抬眼望向秦四郎,“说罢,你差人将我掳来,又意欲为何?”
这般目下无人的冷漠,到底还是让秦四郎早有准备的心闷痛不已,他对上崔莞清冷的目光,叹声道:“你我就不能安坐下来,好好说上一番话?”
崔莞眸光轻闪,却又极快的隐回眸底,“你当知晓,自覆舟山一事过后,已是不能了。”
提及那一夜,秦四郎面色微微一白,胸口起伏数次,道:“阿莞,你明知我无意伤你,我只是……”
“你只是以我为饵,诱出刘珩,无论是在覆舟山,还是在今日,皆是如此,可对?”
第二百七十九章 坦心,坦情,坦秘(上)
红,崔莞悠悠醒来,一睁双眸,入目满是刺眼的大红。
紧接着后颈处袭来阵阵钝痛,崔莞眨了眨略有些恍惚的眸子,顷刻间,茫然之色尽散,还复一片清明。
芙蓉红帐,双囍高悬……
唰的一下,她面色微白,被击晕前的一幕幕顿如潮水哗哗涌来……想也未想,崔莞便要挣扎起身,可任凭她如何心急,浑身上下绵软无力,莫说四肢,便是连头颅都难以挪动分毫。
怎会?崔莞光洁的前额泌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不必细想也知,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怔了怔,崔莞瞳仁微微一眯,涂上一抹胭脂的娇艳唇瓣启出一丝缝隙……
果然,她发觉非但通身乏力,连嗓子也无法出声,好在搭在腹上的小手,尚能清晰的感受到一层细化的绢绸,且除去乏力,并无任何不适。
崔莞阖上眼,强行按捺下心头的紊乱,逐渐清醒的思绪百转千回,可即便她有千般万般脱身的法子,此时只能瘫软在榻上,一动不动的,也无法行事!
且,许是静下心的缘故,她突然察觉,耳旁除去自身砰砰擂如战鼓的心跳外,竟听不见半点声响!
无论是丝竹声乐,还是宾客笑谈,皆无。
这根本就无一丝办喜宴当有的喧哗。
想到此,崔莞猛地睁开眼,虽无力侧首,但移动瞳仁却是不费吹灰之力,只是隔着重重大红幔帐,她仅能瞥及案几上一对摇曳的烛火,不过明亮的烛光下,倒是又让她看清了一事,这偌大的屋内,竟无半个侍婢看守。
换而言之,屋外情形不明,但屋内确确实实只余她一人。
可惜,这般大好时机,她却动弹不得,只能静静躺着,为人俎上之肉。
就在崔莞思绪时怒时焦中,一阵窸窣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屋中的静谧。
“郎君。”屋外隐隐两声呼唤伴随门扉敞开的响声传来,崔莞顿知来人是谁,她双眼一阖,悄然间侧耳倾听屋内的动静。
跨入屋的脚步轻而缓,却是一步一步朝榻边行来。
一缕清风夹杂丝丝酒气拂面而过,崔莞的心霎时提起,但双目仍紧紧阖着,一副尚未清醒,无知无觉的模样。
撩起红帐的秦四郎,静静的望着灼灼的烛光下,那张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秀美面容,崔莞本就姿容不凡,此时经过画锦倩雪等人一番苦心妆点之下,香腮云鬓,蛾眉螓首,虽双眸紧阖,可又浓又卷的眼睫似扇低垂,兼之乌发间的珠翠金冠,映着烛光一照,那发出的熠熠华光,更衬得她如花似玉,般般入画。
“阿莞……”秦四郎的目光滑过她起伏略促的胸口,唇角微启,“我知,今日之事,你定恨我入骨。”
崔莞心头突突,竭力维持面容之上的平静,而得不到回应的秦四郎,也不在意,他探出手欲抚向那娇嫩的脸颊,可指尖即将触及时,却又犹豫的僵在空中,少顷,慢慢缩回,敛下,垂在身侧,紧握成拳。
“这些时日,我常思及渭水与黄河之上的琐事。”秦四郎低低的开口说道,他的嗓音不似以往那般清朗,缓慢且沙哑,“倘若当初,我们未在齐郡停留,上岸便直往临淄,你也不会被刘珩拘走,可对?如此,你仍在我身旁,与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可对?”
崔莞全然未料到,秦四郎此时前来,开口竟是这番言辞,她心中不由一怔,然而,未等她思虑清楚究竟是继续装晕,还是睁眼面对,耳旁再度响起那道低哑的声音。
“阿莞,当日覆舟山一事,是我对不住你,可我确实未想过要伤你。”一语落下,一声轻叹夹杂着一声苦笑,落在崔莞耳中,“相较之下,刘珩的手段,当真比我高。”
闻言,崔莞甚是不解,此事与刘珩何干?
敏锐的触及她眉间微不可查的轻蹙,秦四郎顿了一顿,却并未继续言明,而是适时的转开了话,“阿莞,兴许你已记不得渭南客店中,我曾与你说的一席话,但我从未忘过点滴。”
往昔浮上心头,崔莞心尖微涩,整日活在心惊胆战中,那样一句温情,她何尝会忘?
香樟树下,他曾言,阿莞,你可信我的。
只是当时她饱尝情殇,重回人世,根本放不下心结,又谈何信与不信?
沉默片刻,秦四郎眸底的涩意愈发幽深,他定定的望着崔莞,轻轻说道:“阿莞,你可知,渭南香樟之下,黄河水道之上,建康民宅子中,以及覆舟谷崖间,我曾有一话想说于你听,然而,你从未给我开口的时机。”
“今日,再无人可阻。”
这轻缓却令人苦涩至难以喘气的声音,使得崔莞下意识睁开双眸——
“阿莞,我心悦你。”
浅淡的唇瓣微掀,却言出让崔莞无法保持冷漠与镇定的话语,她直直的望着秦四郎,眸光怔仲。
屋外依然沉寂一片,高高撩起,挂在金钩上的红帐,随着习习入室的凉风微微飘动,沉香案上摆放的两支儿臂粗的红烛,火光明亮,将秦四郎清减却不失俊美的脸庞染上半边橘色的光芒。
崔莞稍稍动了动唇角,却言不出半个字,秦四郎待她如何,她自是知晓,可从未想过有一日,他会将这一缕情愫如此坦然的呈现在两人面前。
尤其是此时此刻,这样一种场景之下。
对上崔莞微滞的眸子,秦四郎轻笑一声,脸上的神情隐隐透出一丝莫名的释怀,埋在心底的话,终于能在她面前吐露,即便迟了,晚了,也好过苦藏一生,终不得解脱来得痛快。
一片只能闻及气息涌动的静谧中,两人一坐一卧,四目相对,不知过了几何,直至门外传来一声恭敬话音:“禀郎君,贵客已临门。”
“将人请进来罢。”秦四郎深深的看了崔莞一眼,站起身,抬手挥落红帐,将锦榻掩得严严实实,又唤侍婢将一旁的屏风挪了挪,彻底挡在榻前。
此情此景,崔莞如何想不到来人是谁,她心急如焚,可哪怕竭尽全力,也难动弹分毫,挤在嗓中的声音,也似被堵死一般,根本冲不出口。
榻上的崔莞想尽各种法子挣扎时,一道颀长的人影,迈着沉稳的步伐,随引路侍婢,慢慢踏入屋中。
第二百八十章 坦心,坦情,坦秘(中)
见到来人,坐在锦席上的秦四郎,微微晃动手中的白玉酒樽,“你总算来了,倒未迟半分。”
他唇角噙起一丝笑意,眉宇间全然未见往日的忿恨与方才的长愁,这般温润君子的摸样,落入来人眼中,令那双冷冽的墨眸一眯,旋即松开。
“她在何处?”
虽因屏风遮掩,看不见堂前的情形,可这道魂牵梦索的磁沉嗓音一入耳,崔莞便知来者定是刘珩。
她又急又怒,可纵使千般竭力万般挣扎,也无法动弹半根指头,只能歇了心,眼睁睁的躺着,听着。
“殿下大可放心,止桑并不似殿下那般狠心,会诓阿莞生死相随。”
明晃晃的讥嘲,刘珩却恍若未闻,面上的神色丝毫未变,冷冷地扫了一眼屋内的摆设,入目均是让人觉得碍眼的大红,尤其是那对还未燃到一半的红烛,他冷哼一声,方走到秦四郎面前,将衣摆一撩,入席落座。
一几相隔,四目相对,只是一人执樽慢饮,一人十指微蜷,置于身前。
屋外的月华如流水,流淌在敞亮的庭院中,风过,悬在檐下的花灯与红绸轻摇,一股莫名的寂谧逐渐蔓延入半敞的门扉内。
静默良久,秦四郎慢慢搁下手中的酒樽,目光扫过眼前陌生的脸孔,飒然一笑,道:“恕止桑有惑,此时是当继续称您为太子殿下,还是重唤您为新平将军?”
刘珩眸光轻闪了下,淡淡的说道:“随意。”他入雍城,并非是以本来面目现身,既然秦尚今夜摆下此局,便可表明他的身份早已被识破,如此,又何必多费唇舌。
料不到刘珩的表现会这般轻描淡写,秦四郎微顿,复而笑道:“说的也是。”说罢他执起壶,斟上一樽酒,也不招呼刘珩,径直抿了一口,方道:“不过,殿下既然在此,眼下率军北上之人,又是谁?”
淡淡酒香扑鼻,刘珩眉头微褶,瞟向那酒壶的目光中,狐疑之色乍闪而逝,口中却破天荒的应道:“替者。”
这二字一出,非但秦四郎凝住笑意,便是崔莞也如卧针毡,她虽知晓以刘珩谨慎的性子,定不会无缘无故向秦四郎吐露这等机要,可仍忍不住心头的焦灼,只可惜,此时此刻她连上前打岔的机会都无半分。
三言两语,语气是诡异的平和,秦四郎饮尽第二樽酒,随即落下白玉樽,再度斟满后,却只握着,未执起,而是垂眸望着樽中微漾的琥珀色,“殿下可记得,齐郡郡守府中,曾问过止桑一言。”
刘珩瞥了一眼的秦四郎透出丝丝醺意的眉宇,未开口接话。
“殿下曾问,止桑心中于你可有怨?”秦四郎握着酒樽的手一紧,指节泛白,爆出啪啪轻响,他抬眼盯着刘珩,道:“手足亲妹,无故命丧东宫,焉能不恨乎?”
“秦莹之死,非孤所愿。”沉默片刻,刘珩磁沉的嗓音慢慢传开,“然,你所言也未过,她无故身亡于东宫,孤确有不可推卸之责。”
秦四郎气息一窒,哑声问道:“阿莹究竟被谁所害?”
刘珩未答,静静的对上秦四郎的目光,眸底涌起一抹谁也察觉不到的幽深。
一时间,屋内再度沉寂,崔莞僵着身子躺在榻上,她全然未料到,刘珩与秦四郎,还有这般纠葛,巴陵秦氏的嫡女,死在东宫之中……
任凭是谁,都知这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蹊跷。
几欲令人窒息的沉默,被一道嘶哑的笑声陡然打破,秦四郎仰面大笑,惨白的面容上,悲沧流转,一滴温热的泪珠泌出眼角,滑入发鬓间。
他笑,笑自己愚不可及,笑自己有眼无珠,笑自己自欺欺人。
当年殷贵妃三千宠爱于一身,盛宠之下,李后为寻求士族为靠山,示意亲族陇西李氏暗中为太子密谋姻亲,巴陵秦氏之女虽不足以为正妃,但一太子良娣却绰绰有余。
可谁也未曾想到,赐婚的旨意尚未明示,一场东宫花宴,秦莹莫名溺亡。
皇室与李氏的双双遮掩之下,巴陵秦氏连爱女尸骨都未能亲敛,然而,一纸意外,堵住天下之口,却堵不住秦四郎一颗忿恨的心。
这些年,借刘冀之手,他翻查当年花宴一事,虽时隔多年,不少宴间服侍的侍婢仆从亦被暗中处置干净,可只要有心,或多或少可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只是越查,便越心惊,直至有一日,他连送上几案的密信,都无胆量再翻开半张。
“阿莹之死,实乃楚氏所为,实乃楚氏所为,我早该知晓,早该……”歇斯底里的狂笑戛然而止,一口殷红的鲜血如三月里的春花,在秦四郎唇畔绽开。
刘珩静静的看着他,眼中无惊无澜,仿佛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刻,“以你的才智,全身而退并非难事。”
秦四郎低笑一声,一滴滴鲜血自微启的唇角泌出,他抬手擦去,不过片刻又现,索性放下手,任由鲜血滑过下颌,滴落在前襟之上,将大红的华袍染出一片逐渐扩大的暗色。
“殿下算计了止桑这么多回,总该让止桑扳回一趟罢?”
刘珩神色遽然一沉,看也未看秦四郎染着血,却高高扬起的唇角,斜了一眼立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屏风,忽的站起身,绕过长几与秦四郎,径直走向屏风后的锦榻。
挥开层层红帐,一张满是惊容的小脸露在眼前。
崔莞本就被秦四郎歇斯底里的狂笑惊得思绪凝滞,待眼前的幔帐被人掀开方堪堪回神,刚瞥及来人陌生的面容,只觉身子蓦的一轻,便被人自榻上抱起。
“可还好?百里就在府外,莫怕。”
换了面容,却换不掉嗓音与身上的气息,耳旁响起的关怀,以及一股熟悉的冷香窜入鼻中,崔莞心中大定,却碍于通身无力,口不能言,只能动了动眼瞳,示意他无碍。
“酥骨散,两、两个时辰后自解。”
一阵剧烈的咳嗽夹杂着断续之语传来,自刘珩起身后也跟着摇摇晃晃站起的秦四郎,尾随在他身后,踉跄行到屏风旁,血迹斑斑的手扶在屏风上,才勉强站稳身躯。
刘珩本不欲令崔莞目及秦四郎此时的惨状,可眼下,即便是点下崔莞的睡穴也来不及了。
临失神智之前,一张沾染着斑驳血迹,却不似清俊的面容,噙着一抹出尘安宁的浅笑,就这般直直的烙入崔莞眼中——
第二百八十章 坦心,坦情,坦秘(中)
见到来人,坐在锦席上的秦四郎,微微晃动手中的白玉酒樽,“你总算来了,倒未迟半分。”
他唇角噙起一丝笑意,眉宇间全然未见往日的忿恨与方才的长愁,这般温润君子的摸样,落入来人眼中,令那双冷冽的墨眸一眯,旋即松开。
“她在何处?”
虽因屏风遮掩,看不见堂前的情形,可这道魂牵梦索的磁沉嗓音一入耳,崔莞便知来者定是刘珩。
她又急又怒,可纵使千般竭力万般挣扎,也无法动弹半根指头,只能歇了心,眼睁睁的躺着,听着。
“殿下大可放心,止桑并不似殿下那般狠心,会诓阿莞生死相随。”
明晃晃的讥嘲,刘珩却恍若未闻,面上的神色丝毫未变,冷冷地扫了一眼屋内的摆设,入目均是让人觉得碍眼的大红,尤其是那对还未燃到一半的红烛,他冷哼一声,方走到秦四郎面前,将衣摆一撩,入席落座。
一几相隔,四目相对,只是一人执樽慢饮,一人十指微蜷,置于身前。
屋外的月华如流水,流淌在敞亮的庭院中,风过,悬在檐下的花灯与红绸轻摇,一股莫名的寂谧逐渐蔓延入半敞的门扉内。
静默良久,秦四郎慢慢搁下手中的酒樽,目光扫过眼前陌生的脸孔,飒然一笑,道:“恕止桑有惑,此时是当继续称您为太子殿下,还是重唤您为新平将军?”
刘珩眸光轻闪了下,淡淡的说道:“随意。”他入雍城,并非是以本来面目现身,既然秦尚今夜摆下此局,便可表明他的身份早已被识破,如此,又何必多费唇舌。
料不到刘珩的表现会这般轻描淡写,秦四郎微顿,复而笑道:“说的也是。”说罢他执起壶,斟上一樽酒,也不招呼刘珩,径直抿了一口,方道:“不过,殿下既然在此,眼下率军北上之人,又是谁?”
淡淡酒香扑鼻,刘珩眉头微褶,瞟向那酒壶的目光中,狐疑之色乍闪而逝,口中却破天荒的应道:“替者。”
这二字一出,非但秦四郎凝住笑意,便是崔莞也如卧针毡,她虽知晓以刘珩谨慎的性子,定不会无缘无故向秦四郎吐露这等机要,可仍忍不住心头的焦灼,只可惜,此时此刻她连上前打岔的机会都无半分。
三言两语,语气是诡异的平和,秦四郎饮尽第二樽酒,随即落下白玉樽,再度斟满后,却只握着,未执起,而是垂眸望着樽中微漾的琥珀色,“殿下可记得,齐郡郡守府中,曾问过止桑一言。”
刘珩瞥了一眼的秦四郎透出丝丝醺意的眉宇,未开口接话。
“殿下曾问,止桑心中于你可有怨?”秦四郎握着酒樽的手一紧,指节泛白,爆出啪啪轻响,他抬眼盯着刘珩,道:“手足亲妹,无故命丧东宫,焉能不恨乎?”
“秦莹之死,非孤所愿。”沉默片刻,刘珩磁沉的嗓音慢慢传开,“然,你所言也未过,她无故身亡于东宫,孤确有不可推卸之责。”
秦四郎气息一窒,哑声问道:“阿莹究竟被谁所害?”
刘珩未答,静静的对上秦四郎的目光,眸底涌起一抹谁也察觉不到的幽深。
一时间,屋内再度沉寂,崔莞僵着身子躺在榻上,她全然未料到,刘珩与秦四郎,还有这般纠葛,巴陵秦氏的嫡女,死在东宫之中……
任凭是谁,都知这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蹊跷。
几欲令人窒息的沉默,被一道嘶哑的笑声陡然打破,秦四郎仰面大笑,惨白的面容上,悲沧流转,一滴温热的泪珠泌出眼角,滑入发鬓间。
他笑,笑自己愚不可及,笑自己有眼无珠,笑自己自欺欺人。
当年殷贵妃三千宠爱于一身,盛宠之下,李后为寻求士族为靠山,示意亲族陇西李氏暗中为太子密谋姻亲,巴陵秦氏之女虽不足以为正妃,但一太子良娣却绰绰有余。
可谁也未曾想到,赐婚的旨意尚未明示,一场东宫花宴,秦莹莫名溺亡。
皇室与李氏的双双遮掩之下,巴陵秦氏连爱女尸骨都未能亲敛,然而,一纸意外,堵住天下之口,却堵不住秦四郎一颗忿恨的心。
这些年,借刘冀之手,他翻查当年花宴一事,虽时隔多年,不少宴间服侍的侍婢仆从亦被暗中处置干净,可只要有心,或多或少可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只是越查,便越心惊,直至有一日,他连送上几案的密信,都无胆量再翻开半张。
“阿莹之死,实乃楚氏所为,实乃楚氏所为,我早该知晓,早该……”歇斯底里的狂笑戛然而止,一口殷红的鲜血如三月里的春花,在秦四郎唇畔绽开。
刘珩静静的看着他,眼中无惊无澜,仿佛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刻,“以你的才智,全身而退并非难事。”
秦四郎低笑一声,一滴滴鲜血自微启的唇角泌出,他抬手擦去,不过片刻又现,索性放下手,任由鲜血滑过下颌,滴落在前襟之上,将大红的华袍染出一片逐渐扩大的暗色。
“殿下算计了止桑这么多回,总该让止桑扳回一趟罢?”
刘珩神色遽然一沉,看也未看秦四郎染着血,却高高扬起的唇角,斜了一眼立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屏风,忽的站起身,绕过长几与秦四郎,径直走向屏风后的锦榻。
挥开层层红帐,一张满是惊容的小脸露在眼前。
崔莞本就被秦四郎歇斯底里的狂笑惊得思绪凝滞,待眼前的幔帐被人掀开方堪堪回神,刚瞥及来人陌生的面容,只觉身子蓦的一轻,便被人自榻上抱起。
“可还好?百里就在府外,莫怕。”
换了面容,却换不掉嗓音与身上的气息,耳旁响起的关怀,以及一股熟悉的冷香窜入鼻中,崔莞心中大定,却碍于通身无力,口不能言,只能动了动眼瞳,示意他无碍。
“酥骨散,两、两个时辰后自解。”
一阵剧烈的咳嗽夹杂着断续之语传来,自刘珩起身后也跟着摇摇晃晃站起的秦四郎,尾随在他身后,踉跄行到屏风旁,血迹斑斑的手扶在屏风上,才勉强站稳身躯。
刘珩本不欲令崔莞目及秦四郎此时的惨状,可眼下,即便是点下崔莞的睡穴也来不及了。
临失神智之前,一张沾染着斑驳血迹,却不似清俊的面容,噙着一抹出尘安宁的浅笑,就这般直直的烙入崔莞眼中——
第二百七十七章 前因后果计谋全(上)
崔莞神情淡漠,言出口的话平板无绪,“只是我甚是不解,秦四郎君如何得知我与老赵相识?又如何得知我的行踪?”
且不言老赵,当初得知魏人进犯,千里奔寻,乃是临时起意,事先并未走漏风声,而她亦深信碧落等墨卫绝无一丝背叛之意,否则钟山山脉中的墨卫堂,岂能保全?
一旦此事大白于天下,得知刘珩暗中培植死士的孝明帝,绝不会令他掌控兵权。
由此可见,墨卫中并无暗棋渗入,她身旁跟随的碧落等人,也断无似老赵那般背叛的心思。
秦四郎执樽的手微微一僵,温润如玉的脸庞上闪过一丝黯淡,他叹了口气,搁下酒樽,慢慢起身行至崔莞身前莫约二尺方止步,却是静默不语。
目及他脸上的神色变化,崔莞心中一顿,眸底骤然掠起恍然之色,“是四年前,初入雍城寻找百里氏之时!”
当年秦四郎予了她一身缣裳以及二百金,作为寻找百里无崖的助力,然而她却未曾想到一向谦谦君子的秦四郎,会差人暗中盯梢。
怪不得秦四郎从未询问过找寻百里无崖一事,当初她自以为是因媚生香之故,如今看来,她的一言一行,皆落在秦四郎的双目之中!
面对神情愈发清冷的崔莞,秦四郎唇角微动,却不知该如何启齿,他确实如崔莞所思,四年前应下她所求后,转身又差人暗中跟在崔莞身旁,以至于当年她所行之举,均心知肚明。
至于崔莞行踪一事……谷崖上亲眼目睹她与刘珩一同坠崖,事后却在崖底寻不到丝毫踪迹,对此,平静下来的秦四郎如何不知,他被刘珩暗中摆了一道。
此后,为搜寻崔莞与刘珩的下落,他费尽心机,终不得其果,直至远在清河的寒门探子传信,清河崔氏迎回一嫡次女,名为崔菀……
无论是崔莞还是刘珩,均不知秦四郎曾亲自前往清河,一连半月蛰伏,才确认崔菀,便是他心心念念,情难自禁的姑子,崔莞。
而后之事,自不用细说,即便秦四郎离开清河,刻意留下的几名心腹,日夜守在崔氏府邸四周,崔莞与碧落乔装离府的行径,也落在暗处的眼眸中。
“阿莞……”秦四郎唇边泛起一抹苦涩。
得知崔莞不顾安危,千里迢迢前来雍城,他便怔了,必细想也知,这狡猾如狐的姑子,这面临生死仍沉稳不乱的姑子,一副心慌意乱,火急缭绕是为谁起,跋山涉水,昼夜不分又是为谁而行。
秦四郎心中从未有过的嫉恨,喷涌而出,边下令让人远远缀在崔莞等人身后,边设法将人毫发无伤的引到身旁。
不过,此次利用老赵,并非是秦四郎有意为之,而是屠城之言乍起时,他恰巧身在雍城,目及被周肃擒获的罪魁祸首,这才认出老赵此人。性命攸关之际,老赵自是言听计从,照指示出城,“偶遇”崔莞之后,又依计将人自密道引入早已设好的圈套。
人是寻到了,可崔莞漠然的神态,疏冷的举止,让秦四郎心底钝痛不已,何时起,那道挺身而出,立于他身前,救他性命,护他周全的纤细身影,已悄然远去,再看不见半分。
压下心头翻涌的不甘,秦四郎望着那双清透的明眸,看明眸底的戒备与疏远,深深的吸口气,沉声问道:“阿莞,倘若当初在齐郡,我未中刘珩奸计,你也没有被他强行带走,你我之间是否就不会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积压在心间数载的言语,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终是脱口而出。
“若无刘珩,你是否会继续留在我身旁?”
越言越低哑的声音,含着一丝莫名的颤抖,全然未料到秦四郎会转提此事的崔莞怔忪片刻,移眸看向眼前俊朗的面容。
一袭月白长袍的秦四郎立在门前,皎洁的月华倾洒而下,映得那张面若冠玉的容颜,熠熠生辉,尤其是双目中满含的期盼与渴求,让她难以直视。
“阿莞。”察觉到崔莞躲避的目光,秦四郎情不自禁上前,抬手便要抚向她侧开的小脸,可尚未触及那张日思夜想的娇颜,顿觉指尖一凉,原本倚在门扉处的崔莞,已轻巧的避开探来的手,退到门外。
“你也这般厌我……”秦四郎低沉的嗓音略带一丝涩哑,“也是,如我这般通身污秽不堪之人,确实该遭人厌。”
“你说甚?”崔莞蹙了蹙眉,方才最后一声实在太过微弱,她并未听清。
“……无。”秦四郎吁出一口浊气,眸中的悲恸如潮水,唰唰褪去,他移开一直落在崔莞身上的目光,侧首望向屋外华灯照耀下通明敞亮的庭院,“这段时日,你暂且安心呆在此处,我会令画锦前来服侍你。”
说罢他抬足跨出门槛,越过立在门外的崔莞便要离去,却闻及耳旁一声冷言,身子顿时僵住在原地。
“你可知康平,东宜,秦城三座城池的百姓有几何?”
崔莞转身盯着秦四郎的背影,似在自说自话,又似刻意言给僵在身前数步远的人听,“康东秦三城,每一座城池中的百姓,粗算之下,至少有十万之数,三座繁华的城池,遭魏人血洗,鸡犬不留,短短数月,便成了三座死城。”
秦四郎静静地盯着足尖,慢慢敛下的浓密眼睫,掩不住双眸里的死灰。
“你总言,家族之仇,不可不报,那么,我且问你,三城中家破人亡,无辜丧命的百姓,又当向谁讨冤报仇?”崔莞紧紧捏住冰凉的小手,咬牙继续说道:“世人皆知,士寒势不两立,然而权势之争,不该涉及百姓,太子率军志在驱逐魏人,捍卫山河社稷,你若还有一分晋人当有的血气,就不该在此时算计太子!”
一番厉言落下,秦四郎的僵持的身子颤了颤,随后却是头也不回,一言不发,仓惶离去。
崔莞不知一席话是否会落入秦四郎心中,她站在门外,迎着拂面而来的凉风,缓缓平下心中的激愤,转身入屋,合拢门扉。
无论如何,她决不能成为秦四郎制衡刘珩的棋子!
第二百七十八章 前因后果计谋全(下)
合紧门窗,又再三查看,确保无误后,崔莞方躺上榻,只是翻来覆去几乎一夜未眠,脑海中不断思量眼下的局面,好不容易挨到天边泛白,这才迷迷糊糊阖上眼。
一连三日,崔莞均老老实实的呆在庭院中,并非她私下未动过心思,而是第一日欲出院门时,那左右各两共四名膀圆腰粗的守门婆子,以及墙边屹立的一排家丁,还有不远处的井然有序,不断来回巡视的护卫……光是明兵就这般严密,更别提不知藏身何处的暗哨。
种种迹象,皆表明秦四郎此次的决心。
崔莞心头骤沉,她并未闹腾,甚至面容上的神情也未有丝毫变化,转身便回了屋,此后,除去习以为常的膳后溜圈与如厕外,连门都未跨出半步。
秦四郎收到画锦等人的禀报,淡淡一笑,也不多言,差人从书房中寻了几本杂书送去,给崔莞解闷。
他知这小姑子心思狡黠,故而早早便吩咐下去,只要她不踏出庭院,无论做甚均可视而不见。
这般外严内松,也算是给崔莞最后一丝从容自在。
崔莞瞟了眼几案上的书册,眸底一抹嗤嘲闪逝,她从堆得莫约一臂高的书册中随意抽出一侧,攥着书便施然起身朝外行去。
“姑子?”见状,画锦不由一怔,姑子不是向来用过膳才会出门?怎么今日却……
崔莞头也不回,不紧不慢的跨出门槛,踏下石阶,沿着青石铺成,被仆从洒扫得干干净净的小道缓步慢行。
画锦与倩雪则匆匆跟出门,紧随其后。
一路走到院门旁,守门的婆子已换了一批,虽仍是四名,却不是曾见过的脸孔,见崔莞行来,四人不约而同抬手一阻,“姑子留步。”
崔莞冷冷扫了四人一眼,回头对身后的画锦倩雪淡声道:“去搬几布席。”
搬几布席?二人不由怔住,左右各打量了一眼,门前无竹无树,也就小道两旁的茵茵碧草可行,犹豫片刻,画锦便道:“不知姑子欲将席设在何处?”
崔莞抬手指了指足下的青石道,“就设在此处。”
这……画锦与倩雪霎时呆了眼,从未听闻有人将席设于过道之上,这一次,还未容她们开口,守门的婆子便忍不住出言道:“还请姑子莫要胡闹!”
胡闹?崔莞秀眉微挑,未看那婆子,移眼扫向画锦,冷冷一笑,道:“你家主子可曾言,只要不出这院子,便不阻我行事?”
画锦瞥了一眼那婆子难看的面色,垂首应道:“是有此言。”
“甚好。”得了应声,崔莞这才看着那婆子,漫不经心的道:“如此,我将席设在此处,有何不可?”
她虽立在门边,但终究未跨出院门,当属庭院之内,布席一事也不为过。
那婆子是秦氏的家生子,在别院中当差数十年,由于相隔较远,又受周肃暗中施以援手,此处的秦氏别院并未被巴陵一事波及,眼见郎君不知从何处带回一无名无姓的小姑子,忠心的老仆自是担忧这小姑子鲁莽之下,坏了郎君的声誉,这才急急出声喝止。
不想,却被崔莞一言震住,再说不出半句话。
画锦与倩雪也只好依言,唤来粗使的侍婢,将一几一席设在门前的青石道上,而崔莞在一干惊诧的目光中,淡然的退履上席,敛裙入坐,翻开手中的书册,就这么面向院门,看书。
此时的崔莞,静静端坐于门前,身旁分明无花无叶亦无景,却偏偏令人觉得她好似身在桃源深处,清水潺潺,碧树成荫,浑身上下透出一股说不出的怡然自得。
这哪还有半点阶下囚的萎靡?便是座上客也不过如此了罢。
不理会旁人的目光,崔莞慢慢翻着手中的书页,一双清透的眸子,却时不时抬起,观望门外的情形。
她这番举止便是存有试探秦四郎的心思,起初长守屋中,秦四郎差人送来书册,看似予她解闷,何尝不是暗暗点出,她的一言一行,皆被他置于眼下。
既然如此,她何不变暗算为明谋?以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将心思摆在明面之上,这么一来,或多或少可在不着痕迹之下诱得秦四郎分心,只要秦四郎的目光放在她身上多一分,刘珩的险境或许便会少一分。
事实上,崔莞此举,确实引来一些细微之变,好比守门的婆子虽仍是四人,可巡视的护卫却足足多了一番;往日安寝时并无人看守,可当天夜里,便多了两名在门外守夜的侍婢。
对此,崔莞并未放在心上,但凡天气晴朗,用过早膳,便唤画锦搬几布席,照旧坐于门前读书,只是慢慢的,她便发觉事有不对。
入别院七日之后,秦氏别院的大门挂起了两只大红灯笼,宽敞的园子里,红绸彩灯迎风飘动,侍婢仆从来来往往,热闹非凡,即便崔莞所居的庭院中动静全无,可看着院的情景,也足以让人察觉出此间必有蹊跷。
可惜,崔莞难以踏出院门半步,询问画锦等人侍婢,各个皆牙关紧咬,只字不漏,一旦被问急,便下跪认错,逼得崔莞又气又急,却毫无半点法子可言。
她缓了缓心中的不安,摆手让双膝跪地的画锦起身,沉声道:“我要见秦四郎君。”
画锦垂头,低声应道:“郎君并未在府中。”
不在府中?崔莞气极反笑,是不愿在此时来见她罢?
远眺着园中处处张灯结彩,高挂红绸,任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张罗喜事,而非普通的设宴待客。能在秦氏别院中大张旗鼓,筹办喜事之人,除了秦四郎,还会有谁?
只是……崔莞唇角紧抿,心头的不安渐渐加重,直至傍晚时分,倩雪领着七、八名端华衣锦服,金冠玉钗等各式五光十色的珍品珠宝跨入门扉,她方明白,心中掠过的念头,果真为实。
秦四郎竟要在此与她成亲!
无论此举是真心实意,还是为引刘珩前来,崔莞均不能,亦不愿从!
扫过在长几上整整齐齐一字排开的红妆珠玉,崔莞盯着倩雪,冷声道:“你且去告知秦尚,今日此门,我崔莞非抬不出!”
倩雪面色微凝,她瞟了一眼崔莞身后,随即行礼回道:“姑子何苦?我家郎君待姑子之心,日月可表……”话还未完,一名随倩雪入屋,放下手中木盘后退到一旁静候的侍婢猛地上前,一记手刀重重地劈在崔莞后颈之上。
看着倒地的崔莞,倩雪略松了口气,也不顾一旁面色发白的画锦,对众人说道:“快些行事,若耽误了吉时,郎君决不轻饶!”
“诺!”
因为漏了两章,这里补上去了,另外为了让大家方便看,把之前更新的那两章也顺着贴下来,还望大家原谅。
第二百七十九章 坦心,坦情,坦秘(上)
红,崔莞悠悠醒来,一睁双眸,入目满是刺眼的大红。
紧接着后颈处袭来阵阵钝痛,崔莞眨了眨略有些恍惚的眸子,顷刻间,茫然之色尽散,还复一片清明。
芙蓉红帐,双囍高悬……
唰的一下,她面色微白,被击晕前的一幕幕顿如潮水哗哗涌来……想也未想,崔莞便要挣扎起身,可任凭她如何心急,浑身上下绵软无力,莫说四肢,便是连头颅都难以挪动分毫。
怎会?崔莞光洁的前额泌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不必细想也知,定是有人做了手脚,怔了怔,崔莞瞳仁微微一眯,涂上一抹胭脂的娇艳唇瓣启出一丝缝隙……
果然,她发觉非但通身乏力,连嗓子也无法出声,好在搭在腹上的小手,尚能清晰的感受到一层细化的绢绸,且除去乏力,并无任何不适。
崔莞阖上眼,强行按捺下心头的紊乱,逐渐清醒的思绪百转千回,可即便她有千般万般脱身的法子,此时只能瘫软在榻上,一动不动的,也无法行事!
且,许是静下心的缘故,她突然察觉,耳旁除去自身砰砰擂如战鼓的心跳外,竟听不见半点声响!
无论是丝竹声乐,还是宾客笑谈,皆无。
这根本就无一丝办喜宴当有的喧哗。
想到此,崔莞猛地睁开眼,虽无力侧首,但移动瞳仁却是不费吹灰之力,只是隔着重重大红幔帐,她仅能瞥及案几上一对摇曳的烛火,不过明亮的烛光下,倒是又让她看清了一事,这偌大的屋内,竟无半个侍婢看守。
换而言之,屋外情形不明,但屋内确确实实只余她一人。
可惜,这般大好时机,她却动弹不得,只能静静躺着,为人俎上之肉。
就在崔莞思绪时怒时焦中,一阵窸窣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屋中的静谧。
“郎君。”屋外隐隐两声呼唤伴随门扉敞开的响声传来,崔莞顿知来人是谁,她双眼一阖,悄然间侧耳倾听屋内的动静。
跨入屋的脚步轻而缓,却是一步一步朝榻边行来。
一缕清风夹杂丝丝酒气拂面而过,崔莞的心霎时提起,但双目仍紧紧阖着,一副尚未清醒,无知无觉的模样。
撩起红帐的秦四郎,静静的望着灼灼的烛光下,那张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秀美面容,崔莞本就姿容不凡,此时经过画锦倩雪等人一番苦心妆点之下,香腮云鬓,蛾眉螓首,虽双眸紧阖,可又浓又卷的眼睫似扇低垂,兼之乌发间的珠翠金冠,映着烛光一照,那发出的熠熠华光,更衬得她如花似玉,般般入画。
“阿莞……”秦四郎的目光滑过她起伏略促的胸口,唇角微启,“我知,今日之事,你定恨我入骨。”
崔莞心头突突,竭力维持面容之上的平静,而得不到回应的秦四郎,也不在意,他探出手欲抚向那娇嫩的脸颊,可指尖即将触及时,却又犹豫的僵在空中,少顷,慢慢缩回,敛下,垂在身侧,紧握成拳。
“这些时日,我常思及渭水与黄河之上的琐事。”秦四郎低低的开口说道,他的嗓音不似以往那般清朗,缓慢且沙哑,“倘若当初,我们未在齐郡停留,上岸便直往临淄,你也不会被刘珩拘走,可对?如此,你仍在我身旁,与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可对?”
崔莞全然未料到,秦四郎此时前来,开口竟是这番言辞,她心中不由一怔,然而,未等她思虑清楚究竟是继续装晕,还是睁眼面对,耳旁再度响起那道低哑的声音。
“阿莞,当日覆舟山一事,是我对不住你,可我确实未想过要伤你。”一语落下,一声轻叹夹杂着一声苦笑,落在崔莞耳中,“相较之下,刘珩的手段,当真比我高。”
闻言,崔莞甚是不解,此事与刘珩何干?
敏锐的触及她眉间微不可查的轻蹙,秦四郎顿了一顿,却并未继续言明,而是适时的转开了话,“阿莞,兴许你已记不得渭南客店中,我曾与你说的一席话,但我从未忘过点滴。”
往昔浮上心头,崔莞心尖微涩,整日活在心惊胆战中,那样一句温情,她何尝会忘?
香樟树下,他曾言,阿莞,你可信我的。
只是当时她饱尝情殇,重回人世,根本放不下心结,又谈何信与不信?
沉默片刻,秦四郎眸底的涩意愈发幽深,他定定的望着崔莞,轻轻说道:“阿莞,你可知,渭南香樟之下,黄河水道之上,建康民宅子中,以及覆舟谷崖间,我曾有一话想说于你听,然而,你从未给我开口的时机。”
“今日,再无人可阻。”
这轻缓却令人苦涩至难以喘气的声音,使得崔莞下意识睁开双眸——
“阿莞,我心悦你。”
浅淡的唇瓣微掀,却言出让崔莞无法保持冷漠与镇定的话语,她直直的望着秦四郎,眸光怔仲。
屋外依然沉寂一片,高高撩起,挂在金钩上的红帐,随着习习入室的凉风微微飘动,沉香案上摆放的两支儿臂粗的红烛,火光明亮,将秦四郎清减却不失俊美的脸庞染上半边橘色的光芒。
崔莞稍稍动了动唇角,却言不出半个字,秦四郎待她如何,她自是知晓,可从未想过有一日,他会将这一缕情愫如此坦然的呈现在两人面前。
尤其是此时此刻,这样一种场景之下。
对上崔莞微滞的眸子,秦四郎轻笑一声,脸上的神情隐隐透出一丝莫名的释怀,埋在心底的话,终于能在她面前吐露,即便迟了,晚了,也好过苦藏一生,终不得解脱来得痛快。
一片只能闻及气息涌动的静谧中,两人一坐一卧,四目相对,不知过了几何,直至门外传来一声恭敬话音:“禀郎君,贵客已临门。”
“将人请进来罢。”秦四郎深深的看了崔莞一眼,站起身,抬手挥落红帐,将锦榻掩得严严实实,又唤侍婢将一旁的屏风挪了挪,彻底挡在榻前。
此情此景,崔莞如何想不到来人是谁,她心急如焚,可哪怕竭尽全力,也难动弹分毫,挤在嗓中的声音,也似被堵死一般,根本冲不出口。
榻上的崔莞想尽各种法子挣扎时,一道颀长的人影,迈着沉稳的步伐,随引路侍婢,慢慢踏入屋中。
第二百八十章 坦心,坦情,坦秘(中)
见到来人,坐在锦席上的秦四郎,微微晃动手中的白玉酒樽,“你总算来了,倒未迟半分。”
他唇角噙起一丝笑意,眉宇间全然未见往日的忿恨与方才的长愁,这般温润君子的摸样,落入来人眼中,令那双冷冽的墨眸一眯,旋即松开。
“她在何处?”
虽因屏风遮掩,看不见堂前的情形,可这道魂牵梦索的磁沉嗓音一入耳,崔莞便知来者定是刘珩。
她又急又怒,可纵使千般竭力万般挣扎,也无法动弹半根指头,只能歇了心,眼睁睁的躺着,听着。
“殿下大可放心,止桑并不似殿下那般狠心,会诓阿莞生死相随。”
明晃晃的讥嘲,刘珩却恍若未闻,面上的神色丝毫未变,冷冷地扫了一眼屋内的摆设,入目均是让人觉得碍眼的大红,尤其是那对还未燃到一半的红烛,他冷哼一声,方走到秦四郎面前,将衣摆一撩,入席落座。
一几相隔,四目相对,只是一人执樽慢饮,一人十指微蜷,置于身前。
屋外的月华如流水,流淌在敞亮的庭院中,风过,悬在檐下的花灯与红绸轻摇,一股莫名的寂谧逐渐蔓延入半敞的门扉内。
静默良久,秦四郎慢慢搁下手中的酒樽,目光扫过眼前陌生的脸孔,飒然一笑,道:“恕止桑有惑,此时是当继续称您为太子殿下,还是重唤您为新平将军?”
刘珩眸光轻闪了下,淡淡的说道:“随意。”他入雍城,并非是以本来面目现身,既然秦尚今夜摆下此局,便可表明他的身份早已被识破,如此,又何必多费唇舌。
料不到刘珩的表现会这般轻描淡写,秦四郎微顿,复而笑道:“说的也是。”说罢他执起壶,斟上一樽酒,也不招呼刘珩,径直抿了一口,方道:“不过,殿下既然在此,眼下率军北上之人,又是谁?”
淡淡酒香扑鼻,刘珩眉头微褶,瞟向那酒壶的目光中,狐疑之色乍闪而逝,口中却破天荒的应道:“替者。”
这二字一出,非但秦四郎凝住笑意,便是崔莞也如卧针毡,她虽知晓以刘珩谨慎的性子,定不会无缘无故向秦四郎吐露这等机要,可仍忍不住心头的焦灼,只可惜,此时此刻她连上前打岔的机会都无半分。
三言两语,语气是诡异的平和,秦四郎饮尽第二樽酒,随即落下白玉樽,再度斟满后,却只握着,未执起,而是垂眸望着樽中微漾的琥珀色,“殿下可记得,齐郡郡守府中,曾问过止桑一言。”
刘珩瞥了一眼的秦四郎透出丝丝醺意的眉宇,未开口接话。
“殿下曾问,止桑心中于你可有怨?”秦四郎握着酒樽的手一紧,指节泛白,爆出啪啪轻响,他抬眼盯着刘珩,道:“手足亲妹,无故命丧东宫,焉能不恨乎?”
“秦莹之死,非孤所愿。”沉默片刻,刘珩磁沉的嗓音慢慢传开,“然,你所言也未过,她无故身亡于东宫,孤确有不可推卸之责。”
秦四郎气息一窒,哑声问道:“阿莹究竟被谁所害?”
刘珩未答,静静的对上秦四郎的目光,眸底涌起一抹谁也察觉不到的幽深。
一时间,屋内再度沉寂,崔莞僵着身子躺在榻上,她全然未料到,刘珩与秦四郎,还有这般纠葛,巴陵秦氏的嫡女,死在东宫之中……
任凭是谁,都知这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蹊跷。
几欲令人窒息的沉默,被一道嘶哑的笑声陡然打破,秦四郎仰面大笑,惨白的面容上,悲沧流转,一滴温热的泪珠泌出眼角,滑入发鬓间。
他笑,笑自己愚不可及,笑自己有眼无珠,笑自己自欺欺人。
当年殷贵妃三千宠爱于一身,盛宠之下,李后为寻求士族为靠山,示意亲族陇西李氏暗中为太子密谋姻亲,巴陵秦氏之女虽不足以为正妃,但一太子良娣却绰绰有余。
可谁也未曾想到,赐婚的旨意尚未明示,一场东宫花宴,秦莹莫名溺亡。
皇室与李氏的双双遮掩之下,巴陵秦氏连爱女尸骨都未能亲敛,然而,一纸意外,堵住天下之口,却堵不住秦四郎一颗忿恨的心。
这些年,借刘冀之手,他翻查当年花宴一事,虽时隔多年,不少宴间服侍的侍婢仆从亦被暗中处置干净,可只要有心,或多或少可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只是越查,便越心惊,直至有一日,他连送上几案的密信,都无胆量再翻开半张。
“阿莹之死,实乃楚氏所为,实乃楚氏所为,我早该知晓,早该……”歇斯底里的狂笑戛然而止,一口殷红的鲜血如三月里的春花,在秦四郎唇畔绽开。
刘珩静静的看着他,眼中无惊无澜,仿佛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刻,“以你的才智,全身而退并非难事。”
秦四郎低笑一声,一滴滴鲜血自微启的唇角泌出,他抬手擦去,不过片刻又现,索性放下手,任由鲜血滑过下颌,滴落在前襟之上,将大红的华袍染出一片逐渐扩大的暗色。
“殿下算计了止桑这么多回,总该让止桑扳回一趟罢?”
刘珩神色遽然一沉,看也未看秦四郎染着血,却高高扬起的唇角,斜了一眼立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屏风,忽的站起身,绕过长几与秦四郎,径直走向屏风后的锦榻。
挥开层层红帐,一张满是惊容的小脸露在眼前。
崔莞本就被秦四郎歇斯底里的狂笑惊得思绪凝滞,待眼前的幔帐被人掀开方堪堪回神,刚瞥及来人陌生的面容,只觉身子蓦的一轻,便被人自榻上抱起。
“可还好?百里就在府外,莫怕。”
换了面容,却换不掉嗓音与身上的气息,耳旁响起的关怀,以及一股熟悉的冷香窜入鼻中,崔莞心中大定,却碍于通身无力,口不能言,只能动了动眼瞳,示意他无碍。
“酥骨散,两、两个时辰后自解。”
一阵剧烈的咳嗽夹杂着断续之语传来,自刘珩起身后也跟着摇摇晃晃站起的秦四郎,尾随在他身后,踉跄行到屏风旁,血迹斑斑的手扶在屏风上,才勉强站稳身躯。
刘珩本不欲令崔莞目及秦四郎此时的惨状,可眼下,即便是点下崔莞的睡穴也来不及了。
临失神智之前,一张沾染着斑驳血迹,却不似清俊的面容,噙着一抹出尘安宁的浅笑,就这般直直的烙入崔莞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