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纪事--告诉你一位真实的释迦牟尼》连载

  各位好!本堂最近很忙,本帖停滞数月,现将继续贴完,请大家多多关注,并希望给与指正!
  以下继续:
  
  
  公元前324年(东周显王24年),旃陀罗掘多在万民景仰的目光中,登上了皇位。我们注意到103年后,这个王朝东北部的邻居,有一位叫做嬴政的帝王,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大秦帝国,这两个前后创建相差100多年的王朝,标志着王权政治在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开始。
  建立孔雀王朝后,旃陀罗掘多没有忘记昔日险些丧命的屈辱,开始与亚历山大的一位继承者,塞琉古的大规模战争。此时,亚历山大大帝已经作古,这位塞琉古,乘印度北部内战之机,向东扩张,占领了大面积的土地。正在他做着建立霸业,作第二个欧亚大帝美梦的时候,旃陀罗掘多已经腾出手来,开始毫不客气地收拾他了。在孔雀王朝强大的军事打击下,这些昔日称霸欧亚的希腊雄师,被迫屈服。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野心勃勃的塞琉古只能以放弃包括现在阿富汗喀布尔和砍大哈以东大片土地作为代价。为了求得和平,塞琉古本人也不得不以嫁女和亲的方式向孔雀王朝示好,得到的回报,就是其亲家孔雀王朝赏赐给他的500头大象。用这些大象组成的军队,使他成功的击败了他的其它希腊对手,成为那一地区实际的霸主。
  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往往都有一些被人难以接受的怪僻。这位旃陀罗掘多王,虽然胆略过人,但性情却异常粗暴。他喜欢用酷刑折磨他的反对者或他不喜欢的人,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据说,他津津乐道地制定各种刑法、发明种种刑具,并以此为乐。然而,他的生活却一直动荡不安。
  谢谢各位朋友的光临!请大家继续关注!
  谢谢各位朋友的光临!请大家继续关注!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私人卫队。有趣的是,这支卫队的成员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是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无论他走到哪里,这些人高马大训练有素的“铁娘子”们都会不离左右。这在当时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印度,可以说是一项创举。不用说这一定是那位谋臣考提利亚的谋略,因为女性的地位低下,使得她们不容易滋生推翻皇帝的野心。他有很多藏在暗中的敌人,时刻都想找机会致他于死地,为了躲避暗杀,贵为天子的他,不得不频频更换就寝的场所,决不在同一地点连宿两夜,真可谓惶惶不可终日。
  晚年的他,似乎已经厌烦了这种游击战似的生活,开始接近耆那教。我们曾经提到过,耆那教与佛教都是沙门运动的产物。其实,耆那教与佛教有颇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包括佛陀、大雄、阿罗汉、牟尼、世尊等都是他们共用的词汇,只是两教对于这些用词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佛教讲“中道”,而耆那教坚持严厉的“苦行”。因为耆那教认为通过各种苦行,可以克服肉体的欲望与本能对心的束缚,使内心达到绝对自由。所以通过苦行使身体的能量降低,欲望就会减弱。耆那教的教主名为大雄(又称耆那,意为“胜利者”)。大雄是吠舍离城一个刹帝利部族首领的儿子,该城是比哈尔邦北部维德哈王国的首都。
  晚年的他,似乎已经厌烦了这种游击战似的生活,开始接近耆那教。我们曾经提到过,耆那教与佛教都是沙门运动的产物。其实,耆那教与佛教有颇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包括佛陀、大雄、阿罗汉、牟尼、世尊等都是他们共用的词汇,只是两教对于这些用词的内涵与外延有所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佛教讲“中道”,而耆那教坚持严厉的“苦行”。因为耆那教认为通过各种苦行,可以克服肉体的欲望与本能对心的束缚,使内心达到绝对自由。所以通过苦行使身体的能量降低,欲望就会减弱。耆那教的教主名为大雄(又称耆那,意为“胜利者”)。大雄是吠舍离城一个刹帝利部族首领的儿子,该城是比哈尔邦北部维德哈王国的首都。
  据佛经记载,他比释迦牟尼年龄大一些。他完全接受婆罗门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这一点与佛教也存在根本的分歧。因为耆那教有善于与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特点,所以经历了2500多年,至今还在印度存在着,虽然它从来没有形成过象佛教那样庞大的团体,但生命力却很顽强。据说,耆那教的戒律非常严苛,强调舍弃一切,除了断食等,还有不穿衣物的戒律(所谓天衣派),这远比穿着“粪扫衣”的严戒更彻底。
  据说,这位孔雀帝国的开国之君,被耆那教的教义所折服,决定在晚年放弃皇权开始追求最终解脱的理想,出家过漫游生活。据说,他非常严格地修习耆那教的各种“苦行”,后来因绝食死在南方的麦素尔。
  而后继位的频头娑罗王,就是阿育王的父亲。他继续实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同时在国内不停地镇压各种叛乱。
  
  椐佛经记载,他曾经杀了十六国的国君,这说明他在位期间,以武力吞并了许多王国,使孔雀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更多的记载是他与塞琉古保持着很好的外交关系,同时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互派使节,他甚至与一些希腊族人统治的王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协作,甚至与那些国王建立了牢固的私人友谊。由这些方面看,以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为后盾,在国际舞台上潇洒地施展个人魅力,是这位皇帝的拿手本领。这种本领到了他的儿子阿育王时代,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阿育王除了个人魅力,更是巧妙地将200多年前那位佛陀的魅力借用来,以“正法”的征服方式,几乎“征服”了当时的已知世界。这位印度历史上最具实力和魅力的皇帝,曾因为他自己制造的一个“悲惨事件”为契机,被佛陀慈悲、平等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而放弃自己擅长的武力征服,彻底洗心革面,成为国际和平的倡导者,这是后话。
  毁灭之神阿育王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看阿育王的童年时代。传说阿育王小时候,生得异常丑陋,性格顽劣,不光喜欢恶作剧,对他的兄弟姐妹也毫无尊重。更使父王感到不安的是,这位王子很象他的祖父旃陀罗掘多,简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冒险家,作起事来从来都是不计后果。因此,频头娑罗王很不喜欢他,这其中可能有后宫之间相互争宠的因素。当然阿育王那种桀骜不逊的性格也是原因之一。但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种性格恰恰成就了他的未来。
  
  
  
  
  当时北印度的一个叫做妲叉尸罗的地方发生叛乱,父王即派他去平乱,临时找了些老弱病残的士兵,随便配备了些陈旧的武器装备,并命他限期上路。其实,是想借用敌人的手,干掉这个不知深浅的“愣头青”。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却给年轻的阿育王,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显示超人智慧与才能的机会。推杯换盏之间,就像施了魔法一样,这些早该退役、满腹牢骚的残弱之兵,竟然发誓死心塌地的效忠他。
  
  结果,士气高昂的平叛军队一到,叛军立即乱了阵脚,经过一场厮杀,叛乱很快被平息。不仅如此,他还将善后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这件事情使父王对他刮目相看,但是考虑到多种因素,并不想将王位传给他。为了稳住他,干脆任命他为当地的总督。实际上,此前他已在另一地方担任总督,此后他成为两地的总督,其政绩却一直深受朝臣们的称许。
  不久老迈的频头娑罗王病重,这位王子在没有接到任何旨意的情况下,立即赶回华氏城,与支持他的大臣们商讨对策。由此分析,当时王朝内部,皇族与拥有实权的大臣们之间,可能进行着一场关乎未来国家命运的明争与暗斗。据记载,他曾受到当时权臣的支持,从他后来杀害众多王室成员这件事上分析,他所代表的应该是权臣们的意志。
  
  父王驾崩后(据传记记载,他父亲是被他胁迫而死的),他与长兄之间展开了残酷的争夺帝位的斗争,在大臣们的帮助下,他最终取得胜利,长兄的下场就是被他处死。这血腥的一幕,是他后来大量屠戮反抗者的序幕。经中记载说,他杀害了九十九位异母兄弟,这显然是夸张了。但为了争夺王权,弑兄杀弟的事件未必不是真的。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我们虽然没有办法考证。但是看看古今中外篡位者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想象,如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两位皇兄被他毫不留情地诛杀。没有血的代价,哪有那金光闪闪的宝座呢!
  
  
  谢谢各位朋友!
  哪有完整版?我还没连载完呢?
  谢谢各位朋友!
  哪有完整版?我还没连载完呢?
  作者:隔江看博弈 回复日期:2008-7-15 22:51:39 
    一直在看,不错的文章。
    
    世俗也是一种文化,且力量不小呢。替楼主捏一把汗。
  -----------------------------------------------------------
  在下只讲真话,不怕别人提意见,因为在下自认为是以真诚、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佛陀及佛教,因此绝不肯人云亦云,讲神话、打诳语、以不实之言欺瞒他人,若有人提出请在下下地狱等愿望,在下并无毁誉得失之感!著述书籍只为阐明观念,不为投人所好!有人骂也好有人赞也好,都不能说明拙作一派胡言、一文不值,或金科玉律、毫无差错,对历史或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与考证,永远都是一个无尽的过程,某些论点被推翻也是正常的事情,只要有理有据地摆出来,令在下折服,在下将洗耳恭听,虔诚请教,并毫不犹豫修改错误,以免误人!如只一味以虚假佛理、学问攻击、恫吓、漫骂者,在下将视为耳旁之风,不予理睬!
  谢谢隔江看博弈兄长的热情关注!请多批评指正!
  再次感谢各位赏光!在下荣幸之至!
  感谢隔江兄、花钱兄的善意提醒,在下这厢有礼!
  各位的光临,令本堂生辉,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多多指教!再谢!!!
  感谢隔江兄、花钱兄的善意提醒,在下这厢有礼!
  各位的光临,令本堂生辉,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多多指教!再谢!!!
  
  
  再次感谢各位,意见都很中肯!
  再次感谢各位,意见都很中肯!
  
  谢谢硬木兄!
  呵呵!谢谢给位的讨论,在下受益了!
  谢谢各位热心的朋友!认识大家很高兴!
  谢谢各位热情的朋友!
  最近没上来,没想到这么多朋友跟帖,再次感谢各位热心的朋友!
  
  
  
  
  再次感谢大家的讨论!在下的书绝不是想让大家把佛教跟亡国联系起来,自古正信的佛教不仅利国,而且济民,一般的状况是引起社会稳定;相反,一旦把佛教当成低级迷信,这个时代一定出问题,即使在一个异常发达的社会。他的主要表现是:佛教变成生意;佛教大包大揽,能够解决一切;佛教贪心日盛,信众施舍无度;佛教高僧参与政治,并起作用!
  这是在下研究佛教多年所得到的一些简单结论,这些结论在下的《佛陀纪事》、《南朝纪事》中都有体现!
  因此,佛教必须溯本求源、甚至是正本清源,还佛教本来面目。
  我想释迦牟尼时期的佛教绝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低级信仰,也不会跟政治搅在一起,更不会鼓励信众们五体投地地大量施舍,以求得金碧辉煌的寺院和和尚们的个人生活品质,这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佛教的发展和变化,那是与不同时空、文化紧密相联的,都被称作佛教不错,但是否都是释迦牟尼所倡导的佛教,那就不好说了,这一点我们也应该面对现实,不要说假话!
  因此本人花了大量时间,力图溯本求源,但并不代表本人的研究一定到位,或一定就代表真理、实相,既然印顺老、太虚老那样的大师、泰斗都受到大众的质疑,在下的研究就更不可能没有问题,但作为一种交流、讨论的话题,窃以为还是具有价值的,因此,再次诚心诚意地接受批评、指正!如有好的意见,并能说服在下,在下将毫不犹豫地修改自己的谬误!
  请大家继续!!!!再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