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 (东北胡子与抗联的传奇)

  呵呵,一天没在家,谢谢各位支持。要是知道就差一句话翻页,俺昨晚就多说一句好了。
  作者:苏不贰 时间:2013-08-18 09:20:57
  苏不二周日的问候,注意休息朋友,累了就歇歇吧。
  ---------------------------------------------------
  谢谢啦兄弟,俺也正琢磨呢,咱们码字的是不是也应该休个大礼拜啥滴。
  作者:微尘余香 时间:2013-08-18 23:06:41
  @棒槌鸟456 文章越来越精彩了,加油噢!希望亲也能多多关注微尘余香的参赛文,《向谁发火》,在此先谢过了!
  -------------------------------------------------------------
  欢迎新朋友,去看了你的作品,的确不错,呵呵,俺给你投票了,支持。

  霜儿出了这事以后,原本通情达理的白大爷,突然变得迷信固执起来,非要随着大流儿(随大流儿:有点像现在赶潮流是意思),也张罗着嫁闺女。白大娘一辈子听老头子的惯了,没说什么,就是嫌乎时间太仓促,白大爷一瞪眼,大娘后半截话又咽下去了。被喊回来的白金明一听,不干了,说他爹:“爹,恁这急急忙忙的就整,能行吗?菊儿还行,霜儿还太小了!”
  白大爷也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儿的说:“老大,今儿喊恁回来,不是问恁这事儿办不办,而是样恁给拿个主意,说说怎么办。”
  “民国都多少年了……”
  “多少年俺就不是恁爹了!?”白大爷一句话就把大儿子给顶回去了。白金明原是想说,民国都十几年了,满洲国谁认呐。这一顶,他只好说:“爹,俺的意思是,要不霜儿再等一年,咱们先和菊儿商量商量?”
  白大爷嘴上这样霸道,心里还是给大儿子几分面子的,毕竟没问他要钱就戳起这么大个买卖呢。何况又是长子,一般来人去戚儿(也指客人),都是长子能上桌面儿陪戚儿,老伴都没这个待遇。于是老爷子发话了:“那肿!样恁娘去和恁妹说一声也肿。”脸色也缓和下来,又对白金明说:“恁这临江熟识人多,明天给找个保媒牵线儿滴来,越快越好。”白金明嗯了一声,心里寻思:我认识人多就得认识保媒拉线儿滴呀!
  没想到,进了西屋的白大娘,刚一提起话头儿,菊儿就不干了。娘俩儿越说动静越大。和二姐住一屋的霜儿又不好插话,只能搂着娘的一只胳膊,又冲着二姐夹咕眼睛,意思小声点,爹在内屋呢。
  菊儿从小就是个倔脾气,姊妹五个就她敢和爹掰扯,用白大爷的话就是——数她隔路(贬义的与众不同)。霜儿越示意她,她反倒越大声豪气地吵吵,气的那屋的白大爷一拍桌子,就要过来揍她。白金明一看,赶紧劝老爹,说他过来和妹妹好好唠唠。然后做大哥的过来西屋,让白大娘和霜儿也都出去了,爷娘三个就坐东屋里等信儿了。
  白金明和菊儿说了,他也不想妹妹这么早出门子,可是看爹的意思,是板上钉钉了,咱们肯定也拗不过爹,别在把爹气着了。问菊儿看看怎么办,说完了就静静的坐在那儿等着了。过了好长时间,菊儿才说话,她说要嫁人也行,可就是不嫁庄稼院里的,最起码要会识字,有点文化那样的。姊妹俩又说了会儿别的,菊儿突然冒了一句:“哥,那个标语是恁们俩贴的吧?”
  “谁?”白金明一愣,菊儿笑着说:“就是那个张什么汉呗。”
  白金明说:“二妹,你可不敢瞎说。人家佐汉是正儿八经的记者呢。”又嘱咐道:“这话也就是在家说说,传出去我和佐汉都完了,听到没?”
  菊儿说:“嗯,霜儿俺都不说呢,哥,恁们也得注意,这是掉脑袋的事儿啊!”
  “小声点!菊儿,你就别瞎猜了,走,咱们出去和爹说一声吧。”白金明说着站起身来。
  “嗯。”菊儿也从炕上下地来,她意味深长的看了大哥一眼,说道:“哥,恁就别管俺怎么知道滴吧,反正俺心里可担心恁俩呢。”白金明似乎有点明白了,兄妹俩一前一后出了西屋。
  作者:哈尼的主人 时间:2013-08-19 07:16:20


  哈尼的主人是
  哈妮的主人的
  化身!
  --------------------------------------------------
  咋啦?为什么呢?
  自己顶一个。
  作者:苏恨年 时间:2013-08-19 19:39:12
  @棒槌鸟456 恁们,好像是河南地方方言吧!
  ----------------------------------------------------
  山东很多地方也这样说,东北方言里很多就是山东方言,所以东北好多地方也说恁们。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看见一首诗挺好,记录下来。

  《大同报》临江分社在靠近西城的位置,是一座独立的小砖楼,左右都些买卖商铺。原来是二楼住人,楼下大一点,后面两个房间,前面是个小杂货铺。房东大嫂姓张,老爷们儿有病死了,买卖就干不下去了,一直空了好几年。张佐汉找房子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小小的二层楼,也没合计房价,就掏钱租了下来。好在张大嫂也是实在人儿,并不多要。就这样,佐汉住在楼上,楼下门脸当作报社,房东大嫂领着八岁的女儿住楼下后屋。张大嫂人很好,有时候做饭,就给佐汉带出来一些,佐汉也就每月多交几块房租钱了。当时因为报纸是从新京(长春)印刷的,到了临江都是过了十几天的了,所以并没有多少人买来看,张佐汉平时就特别清闲。
  佐汉老家的奉天(沈阳)的,父亲是有名的骨科圣手张涵道,早年给大帅张作霖治过伤,深的张大帅赞誉。张大帅说张涵道治病不疼,还认他了个一家子。这治骨不疼倒是确有其事,有一年冬天,张大夫救过一个快冻死街头的老蒙古,这个蒙古老人来奉天城找闺女,女婿家搬走了,钱也花光了。蒙古老人临走时,传了一套捋骨法,这个绝技,据说现在内蒙古还有传人。它的神奇之处现在也无法解释,可能和意念或者气功有关。有那种粉碎性骨折的,手术都很难痊愈,可是会捋骨的蒙医,用点草药涂了,再用手在骨折部位捋来捋去。每天几次,十天八天就接好了,拍个片子一看,碎骨都复位了,真是神奇。张涵道就凭着这一手,享誉奉天城,也坐起了个喏大家业。
  令张涵道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偏偏他这个宝贝儿子,就是不爱着家。给他讲的医道,他也是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冒,一逼急眼了,就给你来个好几天不回家。气得张大夫有人时骂儿子,无人时骂自己——做了什么丧天害理的事儿了,摊上这么一个混蛋儿子。直到张佐汉有天回来,说自己现在被聘为《大同报》记者了,张大夫才稍微给了点儿好脸色。
  好脸色没几天,爷俩就又闹翻盖子了。原因是儿子要去临江,还说是建报馆当主任什么的,老头子不同意。张大夫说那临江老远了,虽然没去过,也知道那是个兔子不拉屎的破县城。还听说匪患横行,让他老实儿在家待着,说好的那房媳妇再有几个月就要过门了,哪儿也不兴去。佐汉的娘也跟着苦口婆心的劝,说哪怕圆了房,有个大孙子再去也行,后来都说地抹眼擦泪儿的了。张佐汉那时已经参加共产党好几年了,接到这个任务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所以他表面上答应了。没过一个月,通过关系和白金明接上头的张佐汉,偷偷的只身一人来了临江。
  有事儿,一天没上来了,感谢朋友的支持。谢谢。
  作者:南郭青山 时间:2013-08-20 09:02:34
  据《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不咸山即长白山。这个传奇发生的地方,就是长白山西麓,鸭绿江流域那片广袤的黑土地,也是后来被叫做南满的地界儿,俺的故事就从这儿唠起吧。

  肃慎,有史学家说是满族
  -----------------------------------------------------
  呵呵,说实话,俺也不知道。
  忙了一天,没有写,没法更新了,请各位好朋友见谅啊。今天一定补上。
  作者:李明基3698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8-21 09:22:05
  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 迅读网{{整{理@版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go.php?id=3a1776d5-3cfe-4fdb-8b7c-16df7a7469dc
  ---------------------------------------------------------------
  神马的意思?
  更前一顶。

  这两天佐汉一直没有出门,早上忙完那点报纸,就回到楼上,烤着火炉想心事。好多事赶在一起了,这让他有点拿不定主意了。鬼子正在调查反日标语事件,据说有特务向武田报告说,怀疑是外来的有文化的人干的,还列有名单。幸好武田为了拉拢人心,对各界人士特别客气,听白金明说佐汉是同学,又是新京的驻站记者,就把他划掉了。再就是,白金明和他说起父亲逼婚的事,还透露了点菊儿的意思,有点让佐汉不知所措。还有更闹心的:由于日伪的重兵绞杀,南满各地自发组织的抗日队伍,大多都相继失败了,自卫军为了缩小目标,也都分化成许多小部队。面对这个严峻的形势,任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的杨靖宇决定,亲自带人过来组建南满抗日游击队,让张佐汉马上着手收集掌握零散抗日组织的各类情报。这三件事,特别是最后一件,让佐汉两天没有好好吃饭睡觉了。下午快四点了,有人在楼下和张嫂说话,不一会儿,张嫂就张先生张先生地喊他,然后就听见有人上楼来了。
  他开门一看,菊儿光着头,也没围围巾,小脸冻得通红的站在木楼梯上面,手里还拎着个黑漆的食盒。佐汉一看,心里也不由的动了一下,他赶紧把菊儿让进屋里,让她坐在火炉跟前自己刚才坐的椅子上,自己坐在床边。当时这个地区没有人睡床的,因为张嫂家开杂货铺时,一家人都住在楼下,楼上不住人,所以没有火炕。佐汉来了,就搭了个板铺,生了个火炉子,倒也不冷。
  因为白金明说过那话,佐汉倒不好意思张口了,反倒是菊儿大大方方的先说话了。“佐汉,恁这两天怎么没去鸿宾楼啊?俺哥说让俺过来看看,恁是不是哪儿不禹卓(不舒服)?”说罢还侧过身来,仔细打量起张佐汉来。
  看见菊儿的一双秀眼直看着自己,佐汉像偷吃的小孩子被人抓住了手脖一样,脸一下子红了。“没有、没有不舒服啊。啊,不是,是,有点冻着了。”
  菊儿哈哈笑了,她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大几岁却比自己还害羞的男人。看见佐汉语无伦次的样子,菊儿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就站起来说:“佐汉,这是俺哥让俺给恁做的,还热乎,恁先吃了,俺就回去了,饭口了,忙。”其实是菊儿自己做的,白金明哪里知道。
  佐汉说:“那、那行,我送你,天快黑了,不安全。”
  “嗯。”菊儿轻轻的嗯了一声,就往外走了,佐汉赶紧抓起大衣和围脖追了出去。
  一路上谁也没有说话,只有踩着积雪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快到鸿宾楼了,菊儿说:“恁回去吧,别人看见了不好。”佐汉站下了,走了十几步的菊儿,突然回头说了一句:“咱俩的事,恁和俺哥说说吧。”然后就飞快的跑起来,一直跑进了鸿宾楼。
  佐汉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他也感觉有点喜欢这个大大方方的女子了。这算是爱情吗?佐汉一边想着,慢慢的往回走了。
  作者:好冷一个冬 时间:2013-08-22 08:04:01
  看望老乡(猜你是东北人),支持佳作!
  ------------------------------------------
  呵呵,是。吉林白山的。
  作者:好冷一个冬 时间:2013-08-22 14:08:17
  你确实有生活,猜你40岁以上,有很厚实的生活底子。如果是20几岁,那我就更加佩服你了。
  隆重关注支持!
  ----------------------------------------------------------
  嗯。哥们儿你神了,我69年的。不知道咱俩谁大?
  作者:谢苏娜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8-22 08:55:02
  热血三江源之——金雪漫舞 迅读网}整{理}#版

  http:。。。。。。
  .---------------------------------------------------------------------
  这是肿么个意思?
  更前一顶。

  回到小楼上,张佐汉打开食盒,把饭菜都端出来放到桌子上。一个木须肉,一个尖椒干豆腐,还有一碗饭,还都热乎着呢。拿筷子的时候,佐汉看见下面折放着一张纸,打开来看,上面写着:佐汉大哥,俺爹非要逼着俺成亲,俺不愿嫁给旁人。俺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俺不后悔,就算跟你上刀山下油锅,俺也愿意,你娶了俺吧。佐汉看完,愣怔了半天,一股柔柔的东西慢慢的从他心底升腾起来,这是个多么直率多情的女子啊!她是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呢?佐汉吃着饭菜,最后肯定了这个答案。
  第二天,佐汉到鸿宾楼,和白金明说了,他想娶菊儿。白金明也很高兴,俩人唠了很久,张佐汉才回去。白金明心里有一点点的担忧,他知道,他和佐汉工作的危险性,但是想起当年汪寿华说过的一句话:咱们共产党人更要娶妻生子,那样,革命事业才能后继有人。想到这里,白金明又释然了,他觉得菊儿也能是一个优秀的革命者。
  佐汉按着他和白金明商量好的,置办了提亲的一应礼品,可是他初来乍到的,不知道上哪儿去找媒婆。正好楼下的张嫂问他,买这么些礼品嘎哈用,佐汉一下子有主意了,就央求张嫂。张嫂是个爽快人儿,满口答应下来,还直夸佐汉有福气,说一看就知道菊儿是个干净利索还贤惠的人,说的佐汉脸通红的。
  找人看了日子,佐汉打扮的利利整整,张嫂也换了身新衣服,雇人抬了礼品,一帮人就上白家提亲来了。白金明早就知道了,在家等着呢,菊儿也特意在酒楼没回来。听见敲门,白金明赶紧出来开了门,把大家让进里屋。坐下来,上了茶水,相互寒暄了几句,张嫂一看白家父母还都挺高兴的,就说明了来意。白大爷没表态,故意多问了一些佐汉家里的情况。原来,白金明回家一说,白大爷说好,可是白大娘不太同意,一是她没见过佐汉,二是她嫌不是本地人,不知道男方家庭怎么样,当娘的更怕闺女嫁错了吃苦遭罪。现在白大爷一问,就是替老伴问的。看见佐汉文质彬彬的,一脸的老实像,又听说他爹是开大医馆的,白大娘放心了。脸上都要笑出花来了,一个劲给白大爷递眼色,意思快应下了吧。在张嫂又一次提起的时候,白大爷答应了,白金明一看,赶紧安排人去酒楼端菜。不一会儿,酒菜齐备,大家都安排了就坐,高高兴兴的气氛里,这顿饭足足吃了两个时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