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道歉,越近年底我的工作也越繁忙,何况家里的事情还没处理完。我已经拼命的挤时间在写长篇了,大家可能也知道,写长篇很不易,不是打字快就行的,要思考,所以请理解我的慢,还有些回帖等我回复的朋友,大叔给你们道歉,请再等等,我的时间抽出来得优先写长篇,然后才按顺序回复,现在回到23页结束,后面的请耐心等等,最后,感谢所有支持本帖的朋友们,祝大家一切顺利,天天快乐。
定念,也就是禅定,好处很多,既有心灵方面的也有世俗可以用到的,用到深处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格局(这个得后面讲)。
首先它可以开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聪明的意思,但包含着聪明。聪明指的是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脑子反应快、知识面广、辩论能力强等等,也叫世智聪辩,就是说,对世俗事物和知识反应敏捷,处理的很快的意思,比如三国时曹子建七步成诗,五代间刘郧用兵,一步百计,又有杨修、孔融,过目不忘的张嵩等等,这都是聪明人。
这个聪明好不好呢?当然有好处,会提高你的生存能力和赚钱能力,面临一些突变也可以较快的应对。
但是,根据凡事皆有两面性的原则,只是聪明而没有智慧和品德的话也必有其坏处,什么坏处呢?首先就是容易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导致惹人顾忌和嫉妒,从而招来灾祸。
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一语能惹塌天祸,话不三思莫出口。有些聪明人因为较普通人容易看透一些事情背后的真相,也就是唯利益论他能明白一些,又不知低调做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沉默是金的道理,又贪图别人夸奖自己眼光独到、看透人心的快感,这份虚荣和傲气,常常会使他轻易揭穿别人内心最阴暗的、不愿示人的隐私和计谋机心,这样的人岂能不招人讨厌甚至是愤恨。
惹到一般人还好些,惹到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又心胸狭窄的人,轻则工作中处处被刁难、排挤,重则被开除甚至被毒打、陷害乃至送命的也不罕见。
所以,有聪明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低调,看透不说透,人艰不拆。
你的聪明放在心里那才会逐渐转变成智慧,事事表露出来那叫卖弄小聪明。在我大,处处潜规则横行的环境下,你老是“抢尖”,那离倒霉就不远了。
其次,只聪明而无智慧的人,好胜好妒者多,任何事情和场合,都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夸夸其谈,如果有别人哪个方面超过了他,他就觉得抢了他的风头,心中不舒服,必要压倒对方才甘心,所以容易引起争论和矛盾,时间久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轻薄之印象,这个轻薄不是调戏异性的意思,而是说为人不够厚重,难以获得他人信任尊重之意。
古往今来但凡成就大事业之人,无不是性格沉稳之辈,至少面临大事之时要沉稳,夸夸其谈、飞扬跳脱之人,纵然一时得利,最后也必定泯然众人,甚至事业破败、灾祸临身。
你不要说西方国家人文环境对聪明人是如何宽容的,记住我们的业力使我们生在了中国,没有移民之前你就得适应这种环境,即使在西方国家,只靠聪明也只能是在某方面工作上出色,或者靠发明了什么专利,靠专利费吃一辈子。但要在政治或经商上成就大事,也还得有智慧,因为成大事就得和很多人打交道,没智慧是绝对不行的。
再者,只靠聪明之人,容易有傲气,也就是“贪嗔痴慢疑”中的“我慢”习气,就是自高自大,侮慢他人,最喜欢挑人缺点,抬高自己。对任何人的说法都不易接受,都要左思右想的怀疑,
而且他这个怀疑,和我前面讲的怀疑不一样。我讲的怀疑是理智的分析某个理论的对错。而他的怀疑是夹杂着一种谁都不如我聪明的心理:“觉得我这么聪明,要是接受了这个理论那就是我不如他了,他不是比我还聪明了,这个我可接受不了”。
总之,在他看来,佛菩萨不如他,老子、庄子不如他,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如他,佛经、道典、哲学理论通通有错误、有破绽,只有他想的是对的。
这样他所有的聪明才智就成了他的知见障,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有那么一批专家、教授、还有一些科学家,掌握了一部分知识,就盲目自信,敢于否定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物,根本就不去深入了解就去否定,非常的狂妄。
我们身边也有这种人,对任何事都敢大放厥词,处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见识高人一等,甚至,有时候对毫不了解的事,他也要为了反驳而反驳,你要讲科学,他就用宗教知识反驳,你要讲宗教,他就用科学反驳,他聪明啊,看的书多,记得理论多,一般人真就说不过他,但我们要明白,他只为了标新立异、吸引别人眼球而已。
就好像现在网上被恶搞出无数版本的那个禅师给青年杯子倒水的故事一样,(其实禅师和青年的故事都挺好的,你看的时候可以忽略恶搞那段)你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是脑海里塞满了固有观念又自认为正确无比,那自然无法吸收新的知识。
你精通8国语言、编程、电工、驾驶、弹琴、绘画、舞蹈等等,这都是聪明和技能,不代表你就一定有智慧。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因为我前面讲过,不在乎任何人负面评价的部分,就有以下内容“要绝对的自我相信”“ 任何人没资格规划你的人生道路,他们没资格”“ 我心即是道,我心即是法”。这个状态和某些聪明人的狂妄自大表面上看很类似,但本质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因为当时我还讲了“行为上我们要不断的自我调整”,这个自我调整是什么意思,就是谦虚的吸收前人的知识中适合我们的部分,只是提醒你不要轻易受身边人言论的影响而否定自我。
而且那时讲的是初级课程,给毫无自信的朋友们迅速见效用的,属于“权说”。
什么叫“权说”?就是用权益之语来说明一个方式方法,针对特定时段、特定人群讲的,不是假话,但不全面,不究竟。
就好比说,一个4岁的孩子,他要学习用手机给某个亲人打电话,你给他讲什么?难道从电的发明人、历史,电波的原理、什么是移动、联通、什么是基站、基站是如何接受传递信号的、手机的发明人等等这些都告诉他吗?他听不懂啊,听了也没法完全深信,你应该怎么做,你就提前给他设定好了一键快捷拨号,把手机锁屏取消,然后告诉他,你要打电话,按一下1就行了,然后放在耳朵边等一会就能说话了,别的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又好像一个6岁以下的女孩问你,她是哪来的,你告诉她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就行了,却没必要去把所有的生殖过程详细讲一遍。
这就是权说的意思,就是把事实真相,挑一部分对方能接受的讲出来,不能接受的先不说,等对方的基础打好了,心理拓宽了,再把所有道理说出来,先说的部分也不是假话,也有用处,但不是完全圆满的理论。
说完了聪明,再说智慧,智慧是高远的目光,是一种境界,对一切人、事、物拿得起、放得下,处变不惊,临大事 决大疑、不拘于一时的成败得失,不执着、不偏执,从容自信,谦虚忍让、平淡宽容、淡薄欲望,创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失败而不沮丧,等等都是智慧者的表现。
有智慧者必有厚德,有厚德就是一种气场,和善不失威严,沉稳不失活力,令人很容易产生亲近和尊重的感觉,也更容易使大家信任。
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说,聪明是智商,智慧是情商。
智商有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但是通过修炼定念的方式,可以逐渐增长智慧,智慧增长了,智商也会随之慢慢增长,就是你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增长,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前面说过了,我们的心本似明镜,可以照见万物生灭,清澈澄明,只是被我们后天沾染的各种欲望和贪求蒙蔽了灰尘,再去照事物,就会不清晰或扭曲,所以你会记不住一些知识,理解不了一些理论,因为你心中的杂念和知见障太多,使你不能一丝不漏真实记录和感悟。
你回忆一下,学习知识和技能记不住的原因,是不是你欲望和杂念太多,学习的时候总是不能完全专心,一会想休息,一会想娱乐,一会想美女帅哥,一会又担心学不好的后果,总之是杂念此起彼伏,不能专注眼前的学习。
学习技能也是一样,师父在那操作,你眼盯盯的看着,可是你的心跑哪去了,你有没有在琢磨师父的每一个动作,其中的原理和诀窍是什么,一会就走神一会就走神,你说你能学好吗?无论学什么,必须要专注,才能更成功。
定念,也就是禅定,好处很多,既有心灵方面的也有世俗可以用到的,用到深处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格局(这个得后面讲)。
首先它可以开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聪明的意思,但包含着聪明。聪明指的是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脑子反应快、知识面广、辩论能力强等等,也叫世智聪辩,就是说,对世俗事物和知识反应敏捷,处理的很快的意思,比如三国时曹子建七步成诗,五代间刘郧用兵,一步百计,又有杨修、孔融,过目不忘的张嵩等等,这都是聪明人。
这个聪明好不好呢?当然有好处,会提高你的生存能力和赚钱能力,面临一些突变也可以较快的应对。
但是,根据凡事皆有两面性的原则,只是聪明而没有智慧和品德的话也必有其坏处,什么坏处呢?首先就是容易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导致惹人顾忌和嫉妒,从而招来灾祸。
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所谓一语能惹塌天祸,话不三思莫出口。有些聪明人因为较普通人容易看透一些事情背后的真相,也就是唯利益论他能明白一些,又不知低调做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沉默是金的道理,又贪图别人夸奖自己眼光独到、看透人心的快感,这份虚荣和傲气,常常会使他轻易揭穿别人内心最阴暗的、不愿示人的隐私和计谋机心,这样的人岂能不招人讨厌甚至是愤恨。
惹到一般人还好些,惹到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又心胸狭窄的人,轻则工作中处处被刁难、排挤,重则被开除甚至被毒打、陷害乃至送命的也不罕见。
所以,有聪明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低调,看透不说透,人艰不拆。
你的聪明放在心里那才会逐渐转变成智慧,事事表露出来那叫卖弄小聪明。在我大,处处潜规则横行的环境下,你老是“抢尖”,那离倒霉就不远了。
其次,只聪明而无智慧的人,好胜好妒者多,任何事情和场合,都迫不及待的表现自己、夸夸其谈,如果有别人哪个方面超过了他,他就觉得抢了他的风头,心中不舒服,必要压倒对方才甘心,所以容易引起争论和矛盾,时间久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轻薄之印象,这个轻薄不是调戏异性的意思,而是说为人不够厚重,难以获得他人信任尊重之意。
古往今来但凡成就大事业之人,无不是性格沉稳之辈,至少面临大事之时要沉稳,夸夸其谈、飞扬跳脱之人,纵然一时得利,最后也必定泯然众人,甚至事业破败、灾祸临身。
你不要说西方国家人文环境对聪明人是如何宽容的,记住我们的业力使我们生在了中国,没有移民之前你就得适应这种环境,即使在西方国家,只靠聪明也只能是在某方面工作上出色,或者靠发明了什么专利,靠专利费吃一辈子。但要在政治或经商上成就大事,也还得有智慧,因为成大事就得和很多人打交道,没智慧是绝对不行的。
再者,只靠聪明之人,容易有傲气,也就是“贪嗔痴慢疑”中的“我慢”习气,就是自高自大,侮慢他人,最喜欢挑人缺点,抬高自己。对任何人的说法都不易接受,都要左思右想的怀疑,
而且他这个怀疑,和我前面讲的怀疑不一样。我讲的怀疑是理智的分析某个理论的对错。而他的怀疑是夹杂着一种谁都不如我聪明的心理:“觉得我这么聪明,要是接受了这个理论那就是我不如他了,他不是比我还聪明了,这个我可接受不了”。
总之,在他看来,佛菩萨不如他,老子、庄子不如他,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如他,佛经、道典、哲学理论通通有错误、有破绽,只有他想的是对的。
这样他所有的聪明才智就成了他的知见障,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有那么一批专家、教授、还有一些科学家,掌握了一部分知识,就盲目自信,敢于否定一切他看不顺眼的事物,根本就不去深入了解就去否定,非常的狂妄。
我们身边也有这种人,对任何事都敢大放厥词,处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见识高人一等,甚至,有时候对毫不了解的事,他也要为了反驳而反驳,你要讲科学,他就用宗教知识反驳,你要讲宗教,他就用科学反驳,他聪明啊,看的书多,记得理论多,一般人真就说不过他,但我们要明白,他只为了标新立异、吸引别人眼球而已。
就好像现在网上被恶搞出无数版本的那个禅师给青年杯子倒水的故事一样,(其实禅师和青年的故事都挺好的,你看的时候可以忽略恶搞那段)你杯子里装满了水,就是脑海里塞满了固有观念又自认为正确无比,那自然无法吸收新的知识。
你精通8国语言、编程、电工、驾驶、弹琴、绘画、舞蹈等等,这都是聪明和技能,不代表你就一定有智慧。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因为我前面讲过,不在乎任何人负面评价的部分,就有以下内容“要绝对的自我相信”“ 任何人没资格规划你的人生道路,他们没资格”“ 我心即是道,我心即是法”。这个状态和某些聪明人的狂妄自大表面上看很类似,但本质是不同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因为当时我还讲了“行为上我们要不断的自我调整”,这个自我调整是什么意思,就是谦虚的吸收前人的知识中适合我们的部分,只是提醒你不要轻易受身边人言论的影响而否定自我。
而且那时讲的是初级课程,给毫无自信的朋友们迅速见效用的,属于“权说”。
什么叫“权说”?就是用权益之语来说明一个方式方法,针对特定时段、特定人群讲的,不是假话,但不全面,不究竟。
就好比说,一个4岁的孩子,他要学习用手机给某个亲人打电话,你给他讲什么?难道从电的发明人、历史,电波的原理、什么是移动、联通、什么是基站、基站是如何接受传递信号的、手机的发明人等等这些都告诉他吗?他听不懂啊,听了也没法完全深信,你应该怎么做,你就提前给他设定好了一键快捷拨号,把手机锁屏取消,然后告诉他,你要打电话,按一下1就行了,然后放在耳朵边等一会就能说话了,别的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又好像一个6岁以下的女孩问你,她是哪来的,你告诉她是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就行了,却没必要去把所有的生殖过程详细讲一遍。
这就是权说的意思,就是把事实真相,挑一部分对方能接受的讲出来,不能接受的先不说,等对方的基础打好了,心理拓宽了,再把所有道理说出来,先说的部分也不是假话,也有用处,但不是完全圆满的理论。
说完了聪明,再说智慧,智慧是高远的目光,是一种境界,对一切人、事、物拿得起、放得下,处变不惊,临大事 决大疑、不拘于一时的成败得失,不执着、不偏执,从容自信,谦虚忍让、平淡宽容、淡薄欲望,创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失败而不沮丧,等等都是智慧者的表现。
有智慧者必有厚德,有厚德就是一种气场,和善不失威严,沉稳不失活力,令人很容易产生亲近和尊重的感觉,也更容易使大家信任。
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说,聪明是智商,智慧是情商。
智商有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但是通过修炼定念的方式,可以逐渐增长智慧,智慧增长了,智商也会随之慢慢增长,就是你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增长,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前面说过了,我们的心本似明镜,可以照见万物生灭,清澈澄明,只是被我们后天沾染的各种欲望和贪求蒙蔽了灰尘,再去照事物,就会不清晰或扭曲,所以你会记不住一些知识,理解不了一些理论,因为你心中的杂念和知见障太多,使你不能一丝不漏真实记录和感悟。
你回忆一下,学习知识和技能记不住的原因,是不是你欲望和杂念太多,学习的时候总是不能完全专心,一会想休息,一会想娱乐,一会想美女帅哥,一会又担心学不好的后果,总之是杂念此起彼伏,不能专注眼前的学习。
学习技能也是一样,师父在那操作,你眼盯盯的看着,可是你的心跑哪去了,你有没有在琢磨师父的每一个动作,其中的原理和诀窍是什么,一会就走神一会就走神,你说你能学好吗?无论学什么,必须要专注,才能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