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旧事》说说文革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发生过的奇闻!

  嘴里喊出了几个号子,拍了拍驴脖子处,黑驴立马平静下来。
  而石蛤蟆上的那个人看周父来了,露出了些许害怕的表情,但随即便消失不见,因为周父听到后面传来了跑步的声音。
  一回头,果然是那阴魂不散的术士,石蛤蟆上的人又继续敲打起来,周父气急,正要冲上去,却忽觉腿部一疼,一个站不住,单膝跪倒在地。
  那个术士此时放下了手里的弩,面带讥讽的朝周父走来,边走边说:“二十多年前,你坏了我的好事,今天,咱就一并算算总账吧。”
  说完摆开了架势,掏出黄符开始做法。
  周父大腿处被射穿,挣扎了几下,根本站不起来,只好就势坐在地上,嘴里很淡定的说:“哦,倒是新奇了,你来我家偷东西被打了,还要来找我报仇。”
  术士一听周父这么说,反倒停下了施法的动作,微微一笑,说:“地底下的东西,谁得了算谁的,何来你家的东西,又何来我是来偷这一说。”
  周父心里暗自松了口气,其实周父也是看这个术士有点桀骜不驯,用话语挑逗他,果然见他接口,停止了施法。
  周父一边做着小动作,一边儿又开口道:“话虽如此,但也不是绝对,你知道门内的规矩,守护一方平安,不容许他人侵犯,而你要来窃取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宝物,自然就是偷盗我家的东西了。”
  术士可能觉得胜券在握,倒也不着急杀人,开始跟周父斗起了嘴,周父可一直没闲着,眼看着石蛤蟆肚子里的东西就快要掉下来了,猛的,周父抬手甩出了三张黄符,黄符出手时候都带着红色的烟雾。
  黄符一出手,像是长了眼睛一般分了开来,各自奔自己的目标而去,一张奔向术士,一张奔向石蛤蟆顶上的人,一张奔向黑驴。
  这冒着红烟的黄符是周父自创的法术,画这种符不是用朱砂,是用蝙蝠血混合赤硝画成,施展起来,有迷惑人性的能力,使人暂时产生幻觉。
  而甩向黑驴的是一张五雷符,术士跟石蛤蟆上的人一时不曾防备,中了招,术士即刻手舞足蹈起来,而石蛤蟆上的人一个跟头就翻了下来,落地时候被摔的很惨。
  五雷符正好打在黑驴臀部的位置,黑驴吃惊,立刻发起了狠,就见黑驴连蹦带跳的跑到术士身边,一个神龙摆尾就放倒了术士。
  周父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石蛤蟆肚子里的东西算是保住了。
  就在周父心里暗自庆幸的时候,东边儿的石蛤蟆处忽然传出了一阵儿鼓掌的声音,周父一惊,难道还有帮手?
  就见那个术士缓步走上了东边儿的石蛤蟆,纵身一跳,又跳到了西边儿石蛤蟆上。
  周父赶紧朝倒地的术士看去,此时倒在地上的哪儿是什么术士啊,是一只形似兔子,但耳朵很短的动物。
  周父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术士一步一步从西边儿的石蛤蟆处走了下来,来到周父跟前,抬腿就是一脚,正中周父侧脑,把周父踢倒在地,周父吃了一脚,反倒笑了起来。
  术士也跟着笑了两声,道:“你继续笑,不过可惜的是你接下来的笑声我是听不见了,你去笑给阎罗王听吧。”
  说完抬手甩出了一张黄符,正中周父胸口,周父一口血从嘴,鼻孔里喷了出来,接着就不省人事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就是儿子在全力救治自己的时候了,周父懊恼,当初为何为了一己名誉而中了小人的计策,如果当时通知了大家伙,也不会差点儿丢了小命,又丢了宝贝。
  这是周父一辈子的遗憾,没能守住天地所赐的宝贝。
  故事讲到这里,一家人都很惊异于事情的真相,一鞭子的眼里也泛出了泪花,不过被他强行忍了下去。
  太爷默默的端起了杯子,跟一鞭子碰杯,一仰脖干了杯中酒。
  一杯酒下肚,一鞭子的心态也好了许多,开口道:“吃饭吧,吃完饭还有事儿得干。”
  吃饭的时候,爷爷因为之前已经吃了个半饱,就开始跟姑奶捣乱起来,被姑奶狠狠的瞪了一眼,又被太奶在头顶拍了一下,才老实下来。
  可一会儿又在一鞭子身边坐下,瘪着嘴,一鞭子看太爷这个表情,道:“让我算算。”
  说完开始掐算起来,爷爷不明所以,就眼巴巴的等着。
  少时,一鞭子算完,开口道:“算出来了,你是不是想问干爹干爹扔进火里的东西是啥?想问那窝气候到底是啥?”
  当时还年幼的爷爷心里大惊,真的以为是一鞭子算出来的,当下在太爷心里,一鞭子的高度于救苦救难的神仙平起平坐了。
  不断的点头,一鞭子哈哈一乐,道:“其实后来我也问过我爹,那黑色的东西,其实里面是虎骨虎粪虎尿参和在一起晒成的,专门对付气候,要知道,这东西再成精,也怕百兽之王老虎,那团东西一扔进火里燃烧,就会发出老虎的气息,那窝气候当然就被吓坏了。”
  爷爷当时还听不太懂,但太爷倒是恍然大悟的表情,爷爷就问:“干爹,那内窝气候到底是个啥?”
  一鞭子:“当时把没烧的尸体倒是见了几个回来,但谁都不认识,后来机缘巧合,碰到了一个窜乡的算命先生,正好路过我家门口,进来讨口水喝,无意间看到了我晒在外面的气候皮,才算知道了这东西的来龙去脉。”
  爷爷等不及想知道,用手拽了拽一鞭子的衣角,一鞭子又哈哈一乐,开口逗爷爷到:“再叫我三声干爹,干爹就告诉你。”
  爷爷立马叫了起来,一鞭子又道:“其实这东西那个先生也是猜测,不能确定,只是他游历的时候听一位道门的高人说过,跟我晒在院子里的气候皮基本一样,据他说,这窝气候是狈,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从没人见过活的。”
  爷爷听不懂,又开口询问,一鞭子继续说道:“这狈,其实也算是狼的一个分支,但前腿短,只能走上坡路不能走下坡路,一下坡就会摔跟斗,所以遇到下坡的时候,狈就会附在狼的身上,后腿着地,让狼带着它下坡,所谓的狼狈为奸,指的就是这样,而狈这东西最为狡猾,通常群狼里有只狈,危险系数就会直线上升。”
  爷爷虽然似懂非懂,但也没有再言语,而是牢牢记住了一鞭子所说的话。
  吃过了饭,太奶下炕把饭桌收拾好,一鞭子又跟太爷在炕上喝了杯茶,下地穿上了鞋,叫上太爷爷爷去了西屋,因为一鞭子知道,现在已经是睡觉的点儿了,再待下去就不合适了。
  到了西屋,一鞭子掏出烟袋,抽起了烟,爷爷已经困了,嘴里的哈欠连连,一鞭子见状,笑道:“娃儿,明天干爹给你做把大枪好不好?”
  爷爷立马来了精神,依偎在一鞭子身边。
  一鞭子边抽烟边跟太爷又闲扯了一会儿,开口道:“时间差不多了,走。”
  起身来到了正方供奉列祖列宗处,吩咐太爷去把黄太奶的牌位取出来,放到酒杯后面,接着吩咐太爷跟爷爷在他身后跪好。
  而他自己从腰里掏出来两张之前在西屋做法放在黄布上的黄符,左手掐了个诀,闭目,嘴里开始念叨,爷爷跪在太爷身后,听不清一鞭子嘴里念叨的什么。
  少时,包在黄布里的牌位开始逐渐冒起了烟,而包住它的黄布正在一点一点儿的滑落。
  一会儿的功夫就完全滑落了,而烟只冒出了很少,但是很浓,包裹住了整个牌位,一会儿的功夫,烟雾离开了牌位,牌位上本来是黑色的字此时居然有了金边儿。
  而那些烟雾凝聚不散,直朝一鞭子手里的黄符飘过来,此时的一鞭子一见烟雾飘了过来,左手拿过一张黄符顶在脑门上,左脚连跺地三下,脑门上的黄符开始自行燃烧起来。
  接着一鞭子用燃烧的黄符朝烟雾里一打,烟雾里掉出了一个东西,正掉在一鞭子右手拿着的黄符上,还没等爷爷看清楚,一鞭子就迅速扔了左手的黄符,把右手的黄符迅速叠成了一个三角形。
  接着一鞭子也跪了下来,连磕三个头,太爷跟爷爷自然也跟着磕,完事后,一鞭子起身,吩咐太爷把排位摆回去,转身出了屋。
  太爷照办,弄好后也赶紧来到院子里,一鞭子见太爷出来,开口道:“好了,千万记得明天让娃儿来趟我家,我有东西要给娃儿,行了,不早了,你也赶紧睡觉吧,我回去了。”
  说完转身就走,刚走了两步,见太爷养的大黑狗顺着阳沟钻了出去,那个年代几乎家家养狗,但大部分人都不会把狗拴起来,而是放养。
  有时候天黑了,要插门睡觉了,狗还没有回来,总不能把狗关在门外吧,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旁都会有一个阳沟,一来大雨外排水,二来供家里的狗在关门后出入。
  大黑狗钻出去后开始狂吠起来,接着就传来了咣当门的声音。
  让大家久等了,楼主刚进家门!
  那东西也紧跟着过来了,好在大黑狗从阳沟里钻了出去,冲那东西狂吠起来,那东西一见到黑狗,立马贴在了一边儿的院墙上,一动不动。
  接着一鞭子就开门出去了。
  说到这儿,一鞭子微微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这是吊死鬼,再晚一步让它上了你的身,你就必死无疑了。”
  虽说这于大胆胆气很壮,但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吓得够呛,开口问道:“他大爷,这东西有没有法治?”
  一鞭子:“刚才我已经把它赶走了,它受了伤,短时间不会再出现了,不过我劝你一句,常走夜路遇到鬼虽说是俗话,可有人走了一辈子夜路也没碰上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于大胆不解的摇了摇头,一鞭子接着说道:“但凡沾染赌博,无论输赢,都会影响自己的运气,这人的气运是要养的,如果长时间沾染赌博,运气就会越来越差,不信你看看这周边赌博的,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吗?”
  于大胆愕然,一鞭子接着说道:“而这霉运缠身,再加上赌博之人好走夜路,自然就会遇到这邪物,这次算你命大,以后要是再碰上,就不一定会怎么样了,你自己琢磨吧。”
  说完转身就走,太爷吩咐爷爷去送,自己留在西屋安抚了于大胆一阵儿,于大胆也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爷爷还迷迷糊糊的就被太奶从被窝里拽了出来,强行给洗了脸。
  穿上衣服吃过了早饭,就被太奶打发去一鞭子家里,到了地方,一鞭子家里也刚吃完早饭,此时一鞭子的媳妇正在收拾碗筷,一看爷爷来了,一鞭子让爷爷上炕先坐一会儿,就起身到了正屋。
  正屋放着两把太师椅,是一鞭子祖辈传下来的,上等红木做成,有精致的雕花。
  爷爷在炕上跟一鞭子的女儿凤香玩了起来,说到这凤香,可是村里可可有名的小名人,因为这姑娘三岁就能背诵全本的百家姓,长到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能背诵出全套的三字经了,全仰仗一鞭子媳妇的教导。
  一鞭子媳妇曾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因为机缘巧合下被一鞭子救过一命,结识一鞭子后费了很大周折说服了家里,委身下嫁,这是后话,暂时不提。
  一鞭子把太师椅按方位放好,看媳妇已经收拾好碗筷了,就让媳妇坐在西边儿的太师椅上,自己坐在东边,喊来了爷爷,爷爷没经过这个阵势,一时不明白一鞭子的意思。
  就傻傻的站在那儿不动,一鞭子只好开口说道:“跪下,磕一个头,叫人。”
  爷爷明白了,麻利的噗通跪倒在地,一个响头磕在地上,那可是真真正正的响头,看的一鞭子的眼角也微微抽搐,接着直起身来,喊道:“干爹,干娘。”
  一鞭子的媳妇笑呵呵的招了招手,示意爷爷到她跟前,爷爷照做,一鞭子媳妇把爷爷抱在怀里,嘴里连说:“好孩子,好孩子。”
  但此时的凤香在炕上听见了地下的动静,气呼呼的下来一把把爷爷从干娘怀里拽了出来,嘴里大喊:“这是我爹我娘,你怎么能喊呢?”
  爷爷见这个小姑娘好生泼辣,一时手足无措,只好求助的看向一鞭子。
  一鞭子哈哈一乐,道:“ 小凤,这以后就是你哥哥了,咱是一家人,快放开你哥哥。”
  当时用爷爷的话说,小凤香的嘴差点儿撅到天上去,丢了个白眼球就转身上去了里屋。
  一鞭子招手把爷爷叫到跟前,从怀里掏出了昨天叠层三角形的黄符,此时的黄符已经被松脂封起来了,不过多了跟红绳,一鞭子亲手给爷爷挂在脖子上,嘱咐到:“千万别弄丢了,除了洗澡的时候不准摘下来。”
  爷爷应允,又不好意思的开口问道:“干爹,大枪呢?”
  一鞭子又是一乐,道:“小脑袋瓜子,还记着呢,上炕去找你妹妹玩去,干爹这就给你去做。”
  爷爷就跑到里屋,但看小凤香在炕上气呼呼的看着他,没敢上炕,在炕沿边儿上讨好的喊了声:“妹妹。”
  这一声喊可惹了祸了,小凤香就像是点燃的炮仗一下子就炸了,嘴里连珠炮似得说道:“谁是你妹妹,你喊谁妹妹呢,我才不是你妹妹呢,你走,不准你在我家里。”
  就在爷爷觉得甚是尴尬的时候,干娘进来给解了围:“小凤,怎么跟哥哥说话呢,不准这样。”
  小凤香一看自己的母亲不向着自己,立马委屈起来,趴在干娘身上哭的稀里哗啦的。
  干娘只好轻轻的拍着小凤香的后背,嘴里小声的安抚着,爷爷当时是完全傻眼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嘴里磕磕巴巴的说道:“内个,小妹,我,以后,内个,你,谁以后要是欺负你,你跟哥说,哥替你去报仇。”
  干娘一下子乐了,眼角带笑的轻轻拍了拍爷爷的头顶,小凤香一看母亲笑了,也止住了哭声,虽然还一脸不愿意的表情,但话语间已经不是那么硬了:“谁要你保护。”
  那天,爷爷整整在一鞭子家待了一天,如愿的得到了大枪,其实就是木头刻的一只红缨枪。
  不过那可是那时候孩子梦寐以求的宝贝,有了这家伙事在手,出门跟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很招人羡慕的。
  跟小凤香的关系的慢慢融洽起来,毕竟是孩子,熟络的快,爷爷也是很机灵的一直在逗她开心。
  晚上在一鞭子家吃过了晚饭走的时候,小凤香还恋恋不舍。
  一鞭子送爷爷回家途中,爷爷拿着大枪,有点无聊就问一鞭子一些奇怪的问题,一鞭子应接不暇,就给爷爷讲了一个故事。
  传言,不知道什么年代,在藤口村的群山上有一座庙宇,庙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虽说这藤口村的群山不是名山大川,但也生的风景秀美,两个和尚在此修行也是悠然自得。
  某天,小和尚要去山后打水,走到山溪之时感觉身热,便放下担子脱了鞋子在山溪中嬉戏起来,反正偌大个山本来就人烟稀少,再加上小和尚年幼,玩得兴起,就脱光衣物在这山溪中游起了泳。
  游了一阵儿,还没有游够,可知道再不回去师傅会怪罪,就慢吞吞的起身晾晒身体,穿好衣服,打了水往回走,走了一会儿,浑身又冒起了汗,小和尚心里就想着刚才在小溪里嬉戏的凉爽。
  想的正是入神之际,脚下踩到了什么,一个踉跄就摔倒在地,身上的担子也掉落,两个水桶里的水流了个干净。
  小和尚心生气恼,起身一看,地上一只血淋淋的人手。
  天涯的账号也能被偷吗?鼓捣了半天才找回来,真晕
  小和尚当时一下子就被吓傻了,反应过来后没命的朝庙里跑去。
  刚进庙门,撞在了老和尚的身上,老和尚见小和尚去打水,水没打来,反倒慌慌张张的跑了回来,心有不满,开口训斥了小和尚几句,小和尚不顾师傅的训斥,急急的跟老和尚说:“师傅,师傅,我刚打水回来途中摔了一跤,起身一看地上有一只血淋淋的人手,吓死我了。”
  老和尚一听,忙让小和尚带路朝小和尚之前摔倒的地方跑去,到了地方一看,地上什么都没有,只有小和尚的担子跟两个空水桶。
  小和尚不解,来回寻找,就算是被人拿走也应该有个血印啊,老和尚叹了口气,道::“这哪儿是什么血淋淋的人手啊,这是佛手,是宝贝,可惜了,可惜了。”
  从此后,人们才知道这群山里还有宝贝。
  故事讲完,也到家了,一鞭子进门打过招呼后就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过的很平静,只是爷爷没事就会跑去一鞭子家找小凤香玩耍。
  没几天,冬季正式开始了,农村人,到了冬天几乎大多数人都会闲置在家,做一些乱七八糟的营生。
  大部分人都会趁白天太阳好的时候拿着小马扎或者蹲在村头的那堵土墙跟下,人多了自然热闹就多了,这也是孩子们愿意去玩的地方,因为老人们总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这天上起床,爷爷吃过了饭,没有别的事儿,就准备跟邻居小牛倌出村溜达溜达,那个年代家里有钱的标志就是家里有干活的牲口,而牛倌是很光荣的一个身份,至少证明了家里有牛。
  爷爷一直跟邻居的小牛倌玩的不错,这到了冬天,牛大部分时间都会栓在家里,靠草料喂养,俩人就经常结伴玩的天昏地暗。
  家里养过牛的知道,小牛倌趁牛脾气好的时候是可以爬到牛背上让牛驮着的。
  但现在是冬天,只是把牛牵出来让它溜达溜达,爷爷就跟着邻居小牛倌上了山,山上还有枯草,小牛倌不时的还让牛去吃几口,溜达了一圈,牛渴了,自己拉着小牛倌朝平常放养的时候喝水的小水湾走去。
  到了小水湾,牛就轻车熟路的来到湾边儿的那块石头处把嘴埋进了水里。
  爷爷跟小牛倌只好在旁边等着,猛的,老牛的身子颤动了一下,好像很用力的朝外使劲儿,小牛倌跟爷爷都不明所以,但看牛的姿势,好像水里有什么东西在拽着它一样,爷爷赶紧跟小牛倌帮忙推牛。
  终于,老牛的嘴一下子抬出了水面,甩了两下,爷爷看到牛嘴上好像缠着什么东西,但还没等爷爷看清,牛就发疯一样的朝南面狂奔而去,小牛倌一下就急了,抬腿就追去,爷爷也跟着追。
  可牛受了惊,跑的飞快,两个孩子根本就追不上,牛转眼就不见了踪影,小牛倌一下子就崩溃了,在那个年代,牛是家里的重要财产,要是就这么回去,还不被家里打死啊。
  小牛倌的眼泪就刷刷的往下掉,爷爷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爷爷还算冷静,赶紧拉着小牛倌回了村,小牛倌根本不敢回家,呜咽着停了下来,爷爷只好嘱咐他在这儿等着,他回去喊大人。
  接着爷爷就飞奔回家喊太爷,太爷刚好不在家,太奶说是拎着马扎出去了,太爷又飞奔村头而去。
  到了那堵土墙那儿,太爷果然正在跟一帮人抽烟聊天,爷爷呼哧带喘的断断续续的说了一遍发生的事儿。
  太爷听了半天,总算弄明白了,赶紧开始安排在场的去喊人,自己跟着爷爷去找小牛倌。
  爷爷带着太爷到了跟小牛倌分开的地方,不见了小牛倌的踪影,爷爷急了,大喊起来,没有回应。
  太爷一看,皱了皱眉,带着爷爷到了小牛倌家,他家里的大人都在家,太爷就粗略说了一遍发生的事儿,小牛倌的母亲听说牛丢了,自己的儿子也丢了,一口气儿没上来,差点儿晕过去。
  太爷赶紧安抚了一下,接着让爷爷回去找太奶来看着小牛倌的母亲,自己跟小牛倌的父亲出发去找。
  爷爷飞奔回家找来了太奶,接着朝跟小牛倌分开的地方寻找小牛倌,可左右找了一会儿,什么都没发现。
  无意中看到点击过两万了,感谢大家的鼎力支持!楼主甚是欢喜,感恩,稍晚还有3000字更新,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就独自一人朝牛丢的地方走去,到了小湾,看大人们都在岸上说着什么,爷爷赶紧跑了过去,原来大家伙都不知道牛跑的方向,此时见爷爷来了,一伙人急忙顺着爷爷指的方向追去。
  爷爷心里还挂念着自己的小伙伴,有点魂不守舍,太爷看出来了,轻轻拍了拍爷爷的脑袋,安慰道:“没事,他肯定是怕回家挨揍,找地方躲起来了,晚上肯定就回去了。放心吧。”
  年幼的爷爷也就放下了心,一伙人忙忙活活的追了一会儿,没什么发现,太爷把大家都叫停了下来,分开了队,分头找。
  爷爷跟着太爷找了很久,什么发现都没有,天以过午了,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就在要放弃的时候,却忽然碰上了另一个队伍,说是在五里庄那儿找到牛了。
  大伙的一颗心可算放到肚子里了,跟着朝五里庄走去。
  到了地方,爷爷远远的就看见一群人在围着,牛就在人群外面悠闲的吃枯草,紧走了几步,看见一群人正围着地上的一个还在扭动,像是麻绳一样的东西,大伙都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也都不敢动。
  太爷逮着一个人简单问了几句,原来这队人远远就看见了这牛自己在这儿吃枯草,过来正要把牛牵回去的时候却忽然发现离牛不远处有这么个东西。
  一开始这东西一动不动,有好奇的用脚跺了一下这东西,就见这东西很灵活的缠了上来,幸好这人反应快,不然肯定会被缠上脚脖子。
  太爷也说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东西,可就这么走了也不行,谁知道这东西会不会自己再找个水塘爬进去,想该怎么办的时候,见爷爷蹲在地上仔细的看着这东西,太爷怕爷爷吃亏,就过去拉起了爷爷。
  爷爷开口道:“就是这东西,就是这东西从水里出来的,当时没看清楚,这东西缠在牛嘴上牛才跑的。”
  太爷一听,知道这事儿跟地下的这东西有关系,就吩咐人找来了树枝,俩人挑起了这东西,牵着牛朝家走去。
  走了半饷,快到家的时候太爷吩咐爷爷:“去把你干爹喊过来去,快去。”
  爷爷一溜烟朝一鞭子家跑去。
  像是麻绳一样的东西被挑起来就不动了,太爷让人把它扔在了村口,留了俩人看着,剩下的就牵着牛给主人送了回去。
  到了牛主人家才知道小牛倌还没回来,太爷安慰了两句,就遣散了人群,急匆匆的朝村口走去。
  有几个好奇的也跟着太爷过去了,到了地方一鞭子还没来,那东西一落地扭动了几下,此时又不动了。
  大家伙也不敢离它太近了,就蹲在不远处抽起了烟。
  等了好一会儿,远远看见一鞭子跟爷爷一路小跑朝这儿来了,太爷也磕了磕烟袋锅,起身来到那东西跟前。
  走进了才看见一鞭子手里还拿着个葫芦,到了跟前,不等太爷发问,把葫芦放在地上拔开葫芦嘴儿,起身结了个手势,嘴里念叨了一句什么,接着右手就朝那东西其中的一个头捏去。
  一鞭子的手刚接触到这个东西,这东西的身子立马挺的笔直,一鞭子就这么把这东西放进了地下的葫芦里。
  放完了,一鞭子开口道:“都别愣着,有什么事儿回头再说,现在赶紧喊人去,分组,去找小牛倌。”
  太爷见一鞭子一脸慎重的表情,不敢怠慢,麻利的吩咐跟着来看热闹的这几个人去喊人。
  一会儿的功夫,除了腿脚不灵便的,村里的人都到了,一鞭子开始分组,指定寻找方向,并吩咐道:“不管找着找不着,傍晚六点以前都在这儿集合。”
  人群就浩浩荡荡的出发去寻找小牛倌了,爷爷也跟一鞭子太爷分成了一个组,去西岗找。
  一路走一路喊,可到了西岗还是没有发现,爷爷走了一上午,累的不行,央求俩爹休息一会儿。
  太爷跟一鞭子只好依他,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着开始休息。
  说也奇怪,上午还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到了这会儿,天色开始渐渐暗了下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开始飘起了雪花。
  一鞭子的脸色越发慎重了,爷爷见干爹闷头抽烟,也不说话,就开口问道:“干爹,你装进葫芦里的是什么东西啊?”
  一鞭子明显没心情说,但又不好不理刚收的干儿子,就敷衍到:“没什么,等回头有功夫了你去干爹家玩,干爹再跟你说。”
  爷爷也不好再追问,加上天色不好,爷仨起身开始寻找小牛倌。
  简而言之,一直到傍晚,爷爷一行人也没发现小牛倌的踪迹,回到村口,大部分人都回来了,依然没有小牛倌的消息,一个个都冻的瑟瑟发抖,头上落满了雪花,远处一看跟白发苍苍一样,一鞭子清点了人数,让大家伙都回家休息了。
  爷爷也冻的手脚麻木,可是就是倔强的拒绝了太爷跟一鞭子轮番的要求,让他回家。
  按爷爷的话来说,当时他心里就一个想法,村里跟他玩的最好的小牛倌不见了,他这个做兄弟的怎么能自己回家休息。
  一直在村口等人全部回来了,依然没有小牛倌的消息,爷仨只能无奈的回家。
  家里锁着门,太爷一行人就直接去了小牛倌家里,果然,太奶跟姑奶都在小牛倌家里安抚小牛倌的母亲,此时小牛倌的母亲听说没有小牛倌的消息,刚止住的哭声又响了起来。
  小牛倌的父亲也在今天出外寻找的一员,也刚到家,此时蹲在炕梢闷着脸抽烟,见小牛倌的母亲又拉开了长腔哭开了,可能是心里烦躁,开口呵斥了小牛倌的母亲两句:“你就知道个哭,哭顶个屁事。”
  一鞭子跟太爷赶紧安抚下小牛倌的父亲,一鞭子开口道:“找了一天了,内个,弟妹,你跟丫头去弄点儿吃的,咱先垫吧一口,一会儿我再想办法找。”
  太奶跟姑奶依言去弄吃的了,一鞭子又接着对小牛倌母亲说:“他婶子,别哭,孩子肯定能找回来。”
  小牛倌的母亲呜咽着感谢,一鞭子没理会,转头又跟小牛倌的父亲说:“他叔,一会儿你去把跟小牛倌有血亲的都找来,我有事儿要交代。”
  小牛倌的父亲一听,知道这是要用道法寻找了,饭也顾不上吃,下了炕一溜烟的出门喊人去了,一鞭子跟太爷俩人都没拉住。
  一会儿的功夫,饭得了,人也都到了,一伙人简单垫吧了两口,一鞭子让姑奶去取来了一个碗,找来一根缝衣针,让每位血亲都在大拇指上扎了一下,第一滴血在碗里。
  所有人都照做后,一鞭子从随身带的小布包里掏出一个小瓷瓶,从里面倒出来一些黑色的粉末,掺在了血里面,接着用手沾着血在每个血亲的脑门都点了一下,让他们三个人一组,拿着碗跟筷子,边走边敲,敲一下喊一声:“二蛋,回家吃饭。”
  小牛倌的小名叫二蛋,一鞭子又嘱咐血亲们晚上十一点之前不管找着找不着都得回来集合。
  一帮人都拿着碗筷出门寻找去了,一鞭子带着太爷跟爷爷还有小牛倌的父亲也出门开始寻找。
  此时的雪已经停了,但一下午的囤积,大雪已经到小腿弯处了,月亮升了起来,照在雪地上反光,满眼都是一片白色。
  踩着吱嘎吱嘎响的大雪,一行人出了村,一出村一鞭子就让小牛倌的父亲开始敲完,喊。
  一路朝西岗走去,到了西岗转了半天,依然什么都没发现,看一鞭子的表情有些急躁,小牛倌的父亲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开口问道:“他大爷,这孩子是不是找不回来了?”
  一鞭子深吸了一口气,缓缓一片白雾,开口说道:“我不瞒你,这孩子今晚十一点之前要是找不到,就完了。”
  这么长时间的寻找,时间已经指向十点半了,眼看就要到午时,小牛倌的父亲听到一鞭子的话,心里的防线瞬时崩溃了,一个大老爷们一下子就蹲了下来,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还边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太爷刚要搀扶,被一鞭子打断了:“让他哭吧,唉~。”
  太爷也只好随他去,小牛倌的父亲哭了不到两分钟,忽然就止住了哭声,月色下,眼睛都红了,开口说道:“无论如何我得找着我家二蛋。”
  说完好像给自己打足了气一般,猛敲手里的碗,嘴里大喊这小牛倌的名字。
  其实一鞭子跟太爷都知道,这个点儿了,能找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寄希望于血亲了。
  可一鞭子心里知道,血亲找到孩子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一行人开始朝家里走,就在下到半山坡的时候,爷爷猛的被绊了一下,一个踉跄就扑倒在雪地里。
  随着爷爷的倒地,月色下能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爷爷摔倒的雪坑里,仔细一看,正是小牛倌,就见小牛倌的父亲眼睛一下子瞪圆了,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一把就把埋在雪地里的小牛倌抱了起来。
  紧紧的抱在怀里,哽咽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鞭子伸手试了试孩子的鼻息,开口道:“还有气,赶紧往家走。”
  说完就带头走了起来,一行人到家后,血亲们都回来了,此时见小牛倌的父亲抱着小牛倌回来了,都很高兴。
  小牛倌的母亲一看自己的孩子回来了,一把揽进怀里,嘴里喊着:“我的孩儿啊,可算找着你了,你没了娘也不活了。”
  一鞭子把小牛倌从母亲的怀里抱了出来,放在炕头,此时的小牛倌满脸通红,体温跟正常人一样,只是闭着眼,好像没有知觉一般。
  一鞭子仔细的看了一下,道:“好,回来就好,弟妹,你去熬一碗姜汤来。”
  太奶麻利的下地忙活去了,小牛倌的父母紧张的看着一鞭子,一鞭子开口说道:“孩子没事,你们放心,能找回来我就能救回来。”
  少时,姜汤熬好了,一鞭子从布包里又掏出一个小瓷瓶,倒了些红色的粉末进去,搅匀了,一勺一勺亲手给小牛倌喂了下去。
  小牛倌喝了这碗姜汤,猛的咳嗽了两声,接着开始吐起来,吐出了一堆黑乎乎的东西,吐的人都痉挛了,可奇怪的是小牛倌的眼睛还是闭着的。
  吐完,小牛倌的脸色慢慢变得蜡黄,人还是一动不动,所有人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只有一鞭子松了口气,道:“行了,没事了,大家伙都散了吧,我再留一会儿看看情况也走了。”
  除了太爷一家人,血亲们都相继告辞了,一鞭子看人都走了,很正式的对孩子的父母说:“明天准备一直童子公鸡,我明天要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