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抱歉 是楼主疏忽了 以后更新结束后会早后面注明 今天的更新结束了 谢谢大家的额支持!
《老村旧事》说说文革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发生过的奇闻!
回到主事家后爷俩就睡下了,爷爷也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就睡着了,此后的三天,白天一鞭子就带着爷爷满县城转悠着玩。
每到晚上都会喊起爷爷起来跟他一块去坟地看一眼,不过再没什么大动静,基本都是左右看清楚,就回去睡觉。
三天的时间,爷爷也已经习惯了,虽说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但没有最开始那么害怕了。
只是这三天时间里爷爷觉得把这辈子要吃的好东西都吃了个遍,那真是梦一般的日子,惬意着呢。
再说这主家,除了管家会不时的来问一下情况外,主家就再没露过面,就连那个在大城市上学的大少爷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不过这都不是爷爷关心的重点,爷爷现在关心的重点是今天桌子上还有什么没吃过的菜,这天刚吃完午饭,一鞭子让爷爷自己在院子里玩,就进屋找管家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过了一会儿,管家出来吩咐了一声,一个杂工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接着一群工人都在院子里集合起来。
一鞭子也跟着走了出来,开口说道:“日子到了,带上工具跟我走。”
说完就带着一帮工人出了门,到了坟地,见那小旗子依然还在那儿迎风飘扬,一鞭子吩咐一声,几个人跳下坟坑把棺材抬了上来。
接着一鞭子从布包里摸出一个萝卜扔进了坟坑,让工人把坟坑填上了。
填好后,一帮人抬着棺材朝一鞭子之前看好的地方走了,没什么大的仪式,到了地方挖坑,棺材放到坑里,没有填土,一鞭子就带着工人们都回去了。
所有人包括爷爷都很纳闷,不知道一鞭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回到主事家,主家已经等在了大门口,一见一鞭子回来,急忙拉着一鞭子进了里屋,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爷爷无所事事,就跟着院子里干活的工人晃荡,由于是一鞭子的干儿,所有工人对爷爷都很客气。
晃荡了一会儿,一鞭子出来跟爷爷说了一声,接着跟主家就出门去了,管家随后让爷爷跟着进屋,屋里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爷爷吃的不亦乐乎。
一下午,一鞭子跟主家都没出现,倒是主家的大少爷来看过爷爷几次,对爷爷脖子上挂着的黄符很感兴趣,可一鞭子吩咐过,除了洗澡时候符不离身,所以大少爷费尽功夫也没从爷爷脖子里摘下黄符来一探究竟。
爷爷由于一下午没看到一鞭子,有点彷徨,问过管家后得知一鞭子傍晚会回来,爷爷就早早的在大门口等着了。
果然,一会儿的功夫看见两辆马车从街角过来,一鞭子就坐在马车上,爷爷迎了上去,看到马车上装着好几麻袋白色的东西,爷爷伸手要去碰,被一鞭子拦住了。
接着马车停好,一鞭子就带着爷爷进了院子,爷爷问:“干爹,你这一下午去哪儿了?”
一鞭子:“买东西啊,你看。”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木头雕刻的很精巧的孙悟空,爷爷一把抢了过来,自己跑去玩了。
接着家主进门吩咐准备饭菜,一鞭子道:“饭倒不着急,你召集人手,剪出四十九个纸人,然后在每个纸人的脑袋位置按上一个鸡血印。”
家主赶紧吩咐下去,一鞭子掸了掸衣服,一边朝里屋走,一边说道:“来,还有点事要说。”
家主就跟着一鞭子又进了里屋。
吃过了晚饭,一鞭子带着爷爷溜达了一圈就进屋休息了。
爷爷睡不着,就摸黑自己摆弄那个孙悟空,玩了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感觉刚睡着就被一鞭子拍了起来。
穿好衣服,出发,不同的是这次是赶着马车去的。
到了一老坟地,一鞭子吩咐工人把车上的麻袋都扛了下来,堆成一堆,接着一鞭子从布包里掏出了一个很扁的木头盒子,爷爷好奇就凑过去仔细看了看。
这个木头盒子有两层,上面的一层有一个圆形带一个凸点,像是一个箭头,圆形中间竖着一根像是铜质的钉子一样的东西。
掀开上面的一层,底下那层的东西爷爷认识,是一个罗盘,爷爷从来没见过一鞭子拿出来过,此时很好奇的问:“干爹,你这罗盘这个样?”
一鞭子笑了:“傻孩子,这可不是一般的罗盘,这是日月同璧盘,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
爷爷不懂,但看一鞭子小心翼翼的样子也知道这是个宝贝。
随即一鞭子开始看着罗盘走动起来,走几步就用脚踩一个小坑,后面跟着的工人就在坑里扔一个纸人,上面压着一个铜钱,一直到把四十九个纸人都放好,一鞭子收起了罗盘,吩咐人开始干活。
工人们把麻袋都解开了,麻袋里都是白色的粉末,有股石膏的味道,爷爷这才知道麻袋里装着的都是石灰粉,工人把石灰粉倒在地上,又从马车上抬下来一个木桶,从木桶里取水开始搅拌石灰粉,一直到石灰粉都变成了灰浆。
接着有工人开始把灰浆摊到地上,直到完全把四十九个纸人都盖住了,灰浆也用完了,又在还没干的灰浆上撒上了一层干土,接着一行人就赶着马车往回走,后面还跟着用几个工人在用扫帚扫车轮痕,马车走一段时间后面扫马车痕的工人就会洒出一片黄色的粉末,一直到马车走了近一半的路程才不撒了。
到了主家,爷爷本以为能去睡觉了,因为工人们都回去休息了,但被一鞭子拽住了,根本没进家门,带着爷爷跟主家的人又上了另一辆马车。
这辆马车是有棚儿的,后面还跟着几辆马车,一路颠簸,就在爷爷差点在一鞭子怀里睡着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一鞭子带爷爷下了马车,爷爷一看,这不就是今天中午来的地方吗?
正疑惑到这儿来干嘛,见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了几个工人,从最后面的一辆没有棚儿的马车上抬下了一副寿材,比坑里的棺材更气派,还打着铜钉。
把棺材抬到了坑边儿,一鞭子示意工人跟主家都散开了,带着爷爷站到了新棺材跟前,从布包里掏出黄符点燃,接着围着新棺材转了一圈又回到一开始站的地方,手里的符挽了几个很漂亮的花,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直到符烧尽,一鞭子猛吸一口气,做了一个蹲马步的动作,右手照着棺材盖就是一掌。
那棺材盖被一鞭子一掌打的朝后面滑动起来,直到掉到了底下,一鞭子打完一掌起身看到棺材盖滑到了地下,大喊了一声:“好。”
挥手,后面的工人去坑里把原来的棺材抬了出来,一鞭子从车上拿出一块白布,递给了家主,家主跟大少爷亲手把尸体裹了个结实。
一鞭子看尸体弄好后,吩咐主家抬着尸体的头部,跟几个工人一块儿把尸体抬近了新棺材。
随后新棺材抬进了坟坑,一鞭子退后了几步,开始主持祭拜,三叩九拜,烧过纸钱后,一鞭子开口大声说道:“闭棺,下葬,一叩首。”
工人填了一锨土,家主磕头,一直就这样磕满四个,一鞭子又喊到:“家人起身。”
家主一行人都站了起来,接着工人们挥动铁锨,不一会的功夫就填好了坟,一鞭子又让工人去后面的马车上扛过来两麻袋石灰粉,搅拌均匀后把坟头糊好,一个缝隙都不能有。
家主跟在旁边儿问:“先生,这副棺材该如何处理?”
一鞭子:“砸了,最好烧掉,不过烧了这棺材会主你家三个月不旺,但不烧的话这棺材已经沾染妖气,到时候必定会再引来别的气候,你自己决定吧。”
家主矛盾着,一鞭子转身领着爷爷要走,被家主又拦住了,道:“先生,这用石灰把坟头糊起来什么意思?怎么从没见过呢?”
一鞭子道:“我寻这处风水乃是椅背穴,主家里人丁旺盛,生意亨通的,不过你记住,每年来祭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查看,不能让坟头长出一颗青草,不然后果自负。”
说完没有再理会家主的追问,领着爷爷上就上了马车。
家主看一鞭子已经上了马车,只能无奈的一挥手,一把火烧了那棺材,一行人就回到了住处。
到了地方一鞭子带着爷爷下了马车就直奔卧室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爷爷还在梦乡的时候被一鞭子喊了起来,爷爷见一鞭子已经打点好了行礼,就起身穿衣服跟着一鞭子踏出了主事家的大门。
一鞭子带着爷爷到了集市,由于天还早,来赶集的零零散散的都还没开摊,转悠了一会儿,一鞭子买了不少食材放在包袱里背着,接着带爷爷去小吃摊喝了豆腐脑,吃了炸面鱼(指油饼)。
吃饱后,带着爷爷朝村里走去。
一路上爷爷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叽叽喳喳的问着一鞭子:“干爹,你在老坟地那儿埋小纸人干嘛?”
一鞭子:“埋纸人是为了不再让气候找那家人报仇。”
爷爷:“纸人又不是真人,管用吗?”
每到晚上都会喊起爷爷起来跟他一块去坟地看一眼,不过再没什么大动静,基本都是左右看清楚,就回去睡觉。
三天的时间,爷爷也已经习惯了,虽说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但没有最开始那么害怕了。
只是这三天时间里爷爷觉得把这辈子要吃的好东西都吃了个遍,那真是梦一般的日子,惬意着呢。
再说这主家,除了管家会不时的来问一下情况外,主家就再没露过面,就连那个在大城市上学的大少爷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不过这都不是爷爷关心的重点,爷爷现在关心的重点是今天桌子上还有什么没吃过的菜,这天刚吃完午饭,一鞭子让爷爷自己在院子里玩,就进屋找管家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过了一会儿,管家出来吩咐了一声,一个杂工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接着一群工人都在院子里集合起来。
一鞭子也跟着走了出来,开口说道:“日子到了,带上工具跟我走。”
说完就带着一帮工人出了门,到了坟地,见那小旗子依然还在那儿迎风飘扬,一鞭子吩咐一声,几个人跳下坟坑把棺材抬了上来。
接着一鞭子从布包里摸出一个萝卜扔进了坟坑,让工人把坟坑填上了。
填好后,一帮人抬着棺材朝一鞭子之前看好的地方走了,没什么大的仪式,到了地方挖坑,棺材放到坑里,没有填土,一鞭子就带着工人们都回去了。
所有人包括爷爷都很纳闷,不知道一鞭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回到主事家,主家已经等在了大门口,一见一鞭子回来,急忙拉着一鞭子进了里屋,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爷爷无所事事,就跟着院子里干活的工人晃荡,由于是一鞭子的干儿,所有工人对爷爷都很客气。
晃荡了一会儿,一鞭子出来跟爷爷说了一声,接着跟主家就出门去了,管家随后让爷爷跟着进屋,屋里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爷爷吃的不亦乐乎。
一下午,一鞭子跟主家都没出现,倒是主家的大少爷来看过爷爷几次,对爷爷脖子上挂着的黄符很感兴趣,可一鞭子吩咐过,除了洗澡时候符不离身,所以大少爷费尽功夫也没从爷爷脖子里摘下黄符来一探究竟。
爷爷由于一下午没看到一鞭子,有点彷徨,问过管家后得知一鞭子傍晚会回来,爷爷就早早的在大门口等着了。
果然,一会儿的功夫看见两辆马车从街角过来,一鞭子就坐在马车上,爷爷迎了上去,看到马车上装着好几麻袋白色的东西,爷爷伸手要去碰,被一鞭子拦住了。
接着马车停好,一鞭子就带着爷爷进了院子,爷爷问:“干爹,你这一下午去哪儿了?”
一鞭子:“买东西啊,你看。”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木头雕刻的很精巧的孙悟空,爷爷一把抢了过来,自己跑去玩了。
接着家主进门吩咐准备饭菜,一鞭子道:“饭倒不着急,你召集人手,剪出四十九个纸人,然后在每个纸人的脑袋位置按上一个鸡血印。”
家主赶紧吩咐下去,一鞭子掸了掸衣服,一边朝里屋走,一边说道:“来,还有点事要说。”
家主就跟着一鞭子又进了里屋。
吃过了晚饭,一鞭子带着爷爷溜达了一圈就进屋休息了。
爷爷睡不着,就摸黑自己摆弄那个孙悟空,玩了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感觉刚睡着就被一鞭子拍了起来。
穿好衣服,出发,不同的是这次是赶着马车去的。
到了一老坟地,一鞭子吩咐工人把车上的麻袋都扛了下来,堆成一堆,接着一鞭子从布包里掏出了一个很扁的木头盒子,爷爷好奇就凑过去仔细看了看。
这个木头盒子有两层,上面的一层有一个圆形带一个凸点,像是一个箭头,圆形中间竖着一根像是铜质的钉子一样的东西。
掀开上面的一层,底下那层的东西爷爷认识,是一个罗盘,爷爷从来没见过一鞭子拿出来过,此时很好奇的问:“干爹,你这罗盘这个样?”
一鞭子笑了:“傻孩子,这可不是一般的罗盘,这是日月同璧盘,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
爷爷不懂,但看一鞭子小心翼翼的样子也知道这是个宝贝。
随即一鞭子开始看着罗盘走动起来,走几步就用脚踩一个小坑,后面跟着的工人就在坑里扔一个纸人,上面压着一个铜钱,一直到把四十九个纸人都放好,一鞭子收起了罗盘,吩咐人开始干活。
工人们把麻袋都解开了,麻袋里都是白色的粉末,有股石膏的味道,爷爷这才知道麻袋里装着的都是石灰粉,工人把石灰粉倒在地上,又从马车上抬下来一个木桶,从木桶里取水开始搅拌石灰粉,一直到石灰粉都变成了灰浆。
接着有工人开始把灰浆摊到地上,直到完全把四十九个纸人都盖住了,灰浆也用完了,又在还没干的灰浆上撒上了一层干土,接着一行人就赶着马车往回走,后面还跟着用几个工人在用扫帚扫车轮痕,马车走一段时间后面扫马车痕的工人就会洒出一片黄色的粉末,一直到马车走了近一半的路程才不撒了。
到了主家,爷爷本以为能去睡觉了,因为工人们都回去休息了,但被一鞭子拽住了,根本没进家门,带着爷爷跟主家的人又上了另一辆马车。
这辆马车是有棚儿的,后面还跟着几辆马车,一路颠簸,就在爷爷差点在一鞭子怀里睡着的时候,马车停了下来,一鞭子带爷爷下了马车,爷爷一看,这不就是今天中午来的地方吗?
正疑惑到这儿来干嘛,见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了几个工人,从最后面的一辆没有棚儿的马车上抬下了一副寿材,比坑里的棺材更气派,还打着铜钉。
把棺材抬到了坑边儿,一鞭子示意工人跟主家都散开了,带着爷爷站到了新棺材跟前,从布包里掏出黄符点燃,接着围着新棺材转了一圈又回到一开始站的地方,手里的符挽了几个很漂亮的花,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直到符烧尽,一鞭子猛吸一口气,做了一个蹲马步的动作,右手照着棺材盖就是一掌。
那棺材盖被一鞭子一掌打的朝后面滑动起来,直到掉到了底下,一鞭子打完一掌起身看到棺材盖滑到了地下,大喊了一声:“好。”
挥手,后面的工人去坑里把原来的棺材抬了出来,一鞭子从车上拿出一块白布,递给了家主,家主跟大少爷亲手把尸体裹了个结实。
一鞭子看尸体弄好后,吩咐主家抬着尸体的头部,跟几个工人一块儿把尸体抬近了新棺材。
随后新棺材抬进了坟坑,一鞭子退后了几步,开始主持祭拜,三叩九拜,烧过纸钱后,一鞭子开口大声说道:“闭棺,下葬,一叩首。”
工人填了一锨土,家主磕头,一直就这样磕满四个,一鞭子又喊到:“家人起身。”
家主一行人都站了起来,接着工人们挥动铁锨,不一会的功夫就填好了坟,一鞭子又让工人去后面的马车上扛过来两麻袋石灰粉,搅拌均匀后把坟头糊好,一个缝隙都不能有。
家主跟在旁边儿问:“先生,这副棺材该如何处理?”
一鞭子:“砸了,最好烧掉,不过烧了这棺材会主你家三个月不旺,但不烧的话这棺材已经沾染妖气,到时候必定会再引来别的气候,你自己决定吧。”
家主矛盾着,一鞭子转身领着爷爷要走,被家主又拦住了,道:“先生,这用石灰把坟头糊起来什么意思?怎么从没见过呢?”
一鞭子道:“我寻这处风水乃是椅背穴,主家里人丁旺盛,生意亨通的,不过你记住,每年来祭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查看,不能让坟头长出一颗青草,不然后果自负。”
说完没有再理会家主的追问,领着爷爷上就上了马车。
家主看一鞭子已经上了马车,只能无奈的一挥手,一把火烧了那棺材,一行人就回到了住处。
到了地方一鞭子带着爷爷下了马车就直奔卧室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爷爷还在梦乡的时候被一鞭子喊了起来,爷爷见一鞭子已经打点好了行礼,就起身穿衣服跟着一鞭子踏出了主事家的大门。
一鞭子带着爷爷到了集市,由于天还早,来赶集的零零散散的都还没开摊,转悠了一会儿,一鞭子买了不少食材放在包袱里背着,接着带爷爷去小吃摊喝了豆腐脑,吃了炸面鱼(指油饼)。
吃饱后,带着爷爷朝村里走去。
一路上爷爷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叽叽喳喳的问着一鞭子:“干爹,你在老坟地那儿埋小纸人干嘛?”
一鞭子:“埋纸人是为了不再让气候找那家人报仇。”
爷爷:“纸人又不是真人,管用吗?”
一鞭子:“纸人头上都有鸡血印,再加上铜钱上的阳气,应该足以迷惑道行不深的气候了,不过也只是暂时迷惑,纸人身上的阳气只能保这家人三年,过了三年就不好说了,但愿那窝气候已经被除了根儿,要是还有余孽,我也无回天之力了。”
爷爷:“啊?只管三年啊?那干爹那个小旗子是干啥的?”
一鞭子:“那是干爹留在棺材上的灵旗,若是有气候过去,干爹是会知道的。”
爷爷似懂非懂,又问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一鞭子也是含糊解答,爷俩一路走的浑身冒汗,不到中午就回到了家,一进门,看见干娘在炉灶上忙活,干娘一看爷俩回来了,赶紧迎了出来,结果一鞭子肩上的包袱,问道:“这回出去还顺利吧。”
一鞭子回到:“挺好。”
就带着爷爷进了家门,爷爷跑到炕上掏出了干爹买的糖葫芦,糖人等吃的分给小凤香,嘴里还说着这次跟一鞭子出去的所见所闻,一会儿俩孩子就玩到一起去了。
正在玩的开心的时候干娘让吃饭,把糖葫芦,糖人都给拿下去了,接着开始往炕上拿饭桌,收拾吃食。
吃饭时候一鞭子跟爷爷说:“娃儿,一会儿吃完饭回家去跟你爹娘说一声,晚上就别做饭了,都过来尝尝你干娘的手艺。”
爷爷满口答应,嘴里塞满了食物含含糊糊的说道:“还是干娘做的饭好吃,什么时候也吃不够。”
一句话把干娘哄的眉开眼笑,轻轻拍了拍爷爷的头,笑着说道:“这小嘴儿甜的。”
吃过了饭,爷爷揣着一鞭子给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溜烟的跑回了家,到家看太爷不在家,只有太奶跟姑奶在炕上纳鞋底,太奶一看爷爷回来了,笑了笑,道:“跟你干爹出去一趟开心了?”
爷爷点头,太奶又问:“你干爹带你去看戏了?”
爷爷又点头,太奶接着问:“看的啥戏?跟娘讲讲。”
爷爷就哇啦哇啦讲起来,一边讲一边儿把自己怀里的好吃的往姑奶手里塞,一个不留神把一鞭子给买的木头孙悟空也给塞了过去,姑奶的眼睛一亮,一把抓住了孙悟空,说道:“孙悟空?这不是你最崇拜的偶像吗?舍得给姐姐吗?”
爷爷其实心里是十分不舍得的,但他知道,给了人家的东西不好往回要,就心里滴着血的点了点头。
姑奶满意的笑了笑,把孙悟空又递给了爷爷,说:“给,姐姐赏的,拿着玩吧。”
虽然爷爷很不喜欢姑奶的语气,但没抵过孙悟空的诱惑,接了过来。
爷爷问太奶:“爹去哪儿了?干爹说晚上去他家吃饭。”
干娘:“不知道去哪儿耍去了,估计一会儿就回来了,到时候再跟他说吧。”
一直到下午三点多,太爷背着手拎着小马扎回来了,爷爷跟太爷说了,太爷点点头:“好。”
五点,一鞭子来叫,一家人就朝一鞭子家走去,到了地方,太奶跟干娘在地下忙活,姑奶随着太爷一鞭子上了炕。
俩小姑娘很快玩到了一起,把爷爷一个人晾到了一边儿,爷爷觉得甚是尴尬,只好安安静静的听俩爹聊天。
菜上了桌,一鞭子就跟太爷推杯换盏起来,酒过三巡,俩爹都有点喝多,话题又转到了乱七八糟的事儿上,一鞭子开口讲了一件奇闻。
于大胆,就是爱赌钱,被吊死鬼追的那个,他年轻时候也是村里年轻有为的青年,他的妻子是大夼村的,俩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类型的,于大胆的父亲跟于大胆的岳丈年轻时候在一起做过生意,很是要好,就给俩人定下了娃娃亲。
就在于大胆十四岁那年,于大胆双亲出了意外,撇下于大胆一个人在世上,而于大胆的岳丈非但没有悔婚,反而悉心照料于大胆的生活。
后来于大胆渐渐长大,到了婚假年龄,儿此时的于大胆因为双亲的过世,家里的日子不是很好过,但于大胆的岳丈一点没有嫌弃于大胆,毅然把女儿嫁了过去、
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偏偏老天不遂人愿,于大胆的妻子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上吊而亡,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于大胆某次喝醉晚归,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碗筷没有刷洗,借着酒劲儿撒了回泼。
之后睡去,醒来时候妻子已经没气儿了。
于大胆的岳父一家人来兴师问罪,于大胆悔恨不已,但人死不能复生,于大胆岳父一家人打了于大胆一顿,便也离去。
这事情是村里谁都知道的,太爷跟爷爷也是奇怪一鞭子为什么说这个,但接下来一鞭子的话惊出了太爷一身冷汗。
原来,于大胆早上醒来一看自己媳妇上吊,立马解下了还吊着的媳妇,当时于大胆也是慌了,把自己媳妇放到炕上后就出门狂奔找来了一鞭子,一鞭子一大清早就被于大胆急急忙忙的拽了起来。
赶到于大胆家里的时候一进大门口,一鞭子猛的腿一软,差点儿跪在地上,一鞭子心里就疑惑了一下,接着进屋看的时候于大胆的妻子已经没有呼吸了,尸体都僵硬了。
一鞭子没有做声,告诉于大胆办后事就离开了,但后来于大胆家里办丧事的时候一鞭子偷偷进了于大胆的卧室,从头检查了一遍,终在花棂窗上贴着的新婚喜字后面发现了三根打着死结的头发。
一鞭子拐弯抹角的打听出了是谁给于大胆收拾的屋子。
那个时代结婚之前是要请要好的年龄稍大一些的女人来帮自己收拾新房的,因为结婚有很多规矩,所以必须找一个懂的人来张罗,大部分都是请自己家的亲人,但于大胆的父亲是独苗,没有亲戚,母亲那边儿的亲戚在母亲死后也不愿意跟于大胆来往,最后,本文开头在骂人的那位妇人主动来给收拾的屋子。
之前这位妇人在于大胆的双亲还在世的时候跟于大胆的双亲有过很大的过节,两家算是世仇了,而于大胆也没想到她会来给自己收拾屋子,但又没有别的人选,于是,这件事儿就这么决定了。
结婚前后一切顺利,当时妇人虽说在自己村里名声不佳,但在于家村还算可以,落下了一个大度的名声。
结婚后于大胆就感觉自己的妻子不对劲儿,除了做家务,很少说话,反而在夜里经常一个人嘴里叨咕什么,于大胆也没在意,没想到结婚两个月就出了这么个事。
当时的那位妇人肚子里还怀着孩子,一鞭子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叹了口气,当时跟于大胆说了一句:“宁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啊。”
于大胆当时只知道伤心了,没往心里去,一鞭子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之后这件事一鞭子再没跟人提起过。
再往后,妇人生产之际一鞭子也去看了看,生下来的倒是一个儿子,只是兔唇,生下来就是一副小老头的样子,一条腿还是畸形的。
一鞭子当时在心里说了一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完事就转身离开了,果然,没几年的功夫,妇人家从安安稳稳的家庭过到了跟左邻右舍都不对付,举步维艰的程度。
而妇人的儿子也渐渐大了,兔唇,瘸子,到了娶亲的年纪拜这位妇人所赐,没有人肯嫁给他,也就打了光棍。
话说到这儿,太爷一家人都已经被惊的目瞪口呆了,这件事儿里还有这么大的隐情啊。
吃过了饭,太爷一家人就告辞离开,走到于大胆房子附近,太奶就觉得心里疙疙瘩瘩的,不舒服,催促这太爷快步走了过去。
回家后,爷爷一直心里别扭,央求太爷给他讲个故事压压,太爷想了想,开口说了一个故事。
不知道哪个朝代,有这么一个人,家里的日子难过,几乎已经到了吃不饱的境地了,不是因为他不勤快,那时候是看天吃饭,正赶上大旱,地里几乎颗粒无收,眼看到了年关,一家大小却都饿着肚子。
那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得好的人家,地主家可是吃香喝辣,被挤兑的没了办法,家里的妻子因为肚子饿,大年三十把他撵了出来,这个人终于恶向胆边生,准备再到地主家偷东西,好让一家大小过个饱年。
那时候没有砖墙,都是石头打底,泥土混合着麻,麦秸草打成的土坯,是主体,这人就在地主家的墙后趴了半宿,直到屋里没了动静,用小铁锨慢慢挖开了地主家的墙。
挖开了一个能供人钻进钻出的窟窿后,这人刚想钻进去,可又怕里面的人已经察觉,心生一计,用一个葫芦猛的伸进了洞里。
只听仓啷一声,葫芦头被一刀砍成两半,原来里面的人早就察觉了外面有小偷在挖墙,此时提着刀正等在洞口呢。
这人伸进洞口的葫芦被人一刀砍了,吓得拔腿就跑,一直跑,摸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反应过来已经到了一处山上,这人又困又饿,晕死过去。
爷爷:“啊?只管三年啊?那干爹那个小旗子是干啥的?”
一鞭子:“那是干爹留在棺材上的灵旗,若是有气候过去,干爹是会知道的。”
爷爷似懂非懂,又问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一鞭子也是含糊解答,爷俩一路走的浑身冒汗,不到中午就回到了家,一进门,看见干娘在炉灶上忙活,干娘一看爷俩回来了,赶紧迎了出来,结果一鞭子肩上的包袱,问道:“这回出去还顺利吧。”
一鞭子回到:“挺好。”
就带着爷爷进了家门,爷爷跑到炕上掏出了干爹买的糖葫芦,糖人等吃的分给小凤香,嘴里还说着这次跟一鞭子出去的所见所闻,一会儿俩孩子就玩到一起去了。
正在玩的开心的时候干娘让吃饭,把糖葫芦,糖人都给拿下去了,接着开始往炕上拿饭桌,收拾吃食。
吃饭时候一鞭子跟爷爷说:“娃儿,一会儿吃完饭回家去跟你爹娘说一声,晚上就别做饭了,都过来尝尝你干娘的手艺。”
爷爷满口答应,嘴里塞满了食物含含糊糊的说道:“还是干娘做的饭好吃,什么时候也吃不够。”
一句话把干娘哄的眉开眼笑,轻轻拍了拍爷爷的头,笑着说道:“这小嘴儿甜的。”
吃过了饭,爷爷揣着一鞭子给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溜烟的跑回了家,到家看太爷不在家,只有太奶跟姑奶在炕上纳鞋底,太奶一看爷爷回来了,笑了笑,道:“跟你干爹出去一趟开心了?”
爷爷点头,太奶又问:“你干爹带你去看戏了?”
爷爷又点头,太奶接着问:“看的啥戏?跟娘讲讲。”
爷爷就哇啦哇啦讲起来,一边讲一边儿把自己怀里的好吃的往姑奶手里塞,一个不留神把一鞭子给买的木头孙悟空也给塞了过去,姑奶的眼睛一亮,一把抓住了孙悟空,说道:“孙悟空?这不是你最崇拜的偶像吗?舍得给姐姐吗?”
爷爷其实心里是十分不舍得的,但他知道,给了人家的东西不好往回要,就心里滴着血的点了点头。
姑奶满意的笑了笑,把孙悟空又递给了爷爷,说:“给,姐姐赏的,拿着玩吧。”
虽然爷爷很不喜欢姑奶的语气,但没抵过孙悟空的诱惑,接了过来。
爷爷问太奶:“爹去哪儿了?干爹说晚上去他家吃饭。”
干娘:“不知道去哪儿耍去了,估计一会儿就回来了,到时候再跟他说吧。”
一直到下午三点多,太爷背着手拎着小马扎回来了,爷爷跟太爷说了,太爷点点头:“好。”
五点,一鞭子来叫,一家人就朝一鞭子家走去,到了地方,太奶跟干娘在地下忙活,姑奶随着太爷一鞭子上了炕。
俩小姑娘很快玩到了一起,把爷爷一个人晾到了一边儿,爷爷觉得甚是尴尬,只好安安静静的听俩爹聊天。
菜上了桌,一鞭子就跟太爷推杯换盏起来,酒过三巡,俩爹都有点喝多,话题又转到了乱七八糟的事儿上,一鞭子开口讲了一件奇闻。
于大胆,就是爱赌钱,被吊死鬼追的那个,他年轻时候也是村里年轻有为的青年,他的妻子是大夼村的,俩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类型的,于大胆的父亲跟于大胆的岳丈年轻时候在一起做过生意,很是要好,就给俩人定下了娃娃亲。
就在于大胆十四岁那年,于大胆双亲出了意外,撇下于大胆一个人在世上,而于大胆的岳丈非但没有悔婚,反而悉心照料于大胆的生活。
后来于大胆渐渐长大,到了婚假年龄,儿此时的于大胆因为双亲的过世,家里的日子不是很好过,但于大胆的岳丈一点没有嫌弃于大胆,毅然把女儿嫁了过去、
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偏偏老天不遂人愿,于大胆的妻子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上吊而亡,事情的起因就是因为于大胆某次喝醉晚归,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碗筷没有刷洗,借着酒劲儿撒了回泼。
之后睡去,醒来时候妻子已经没气儿了。
于大胆的岳父一家人来兴师问罪,于大胆悔恨不已,但人死不能复生,于大胆岳父一家人打了于大胆一顿,便也离去。
这事情是村里谁都知道的,太爷跟爷爷也是奇怪一鞭子为什么说这个,但接下来一鞭子的话惊出了太爷一身冷汗。
原来,于大胆早上醒来一看自己媳妇上吊,立马解下了还吊着的媳妇,当时于大胆也是慌了,把自己媳妇放到炕上后就出门狂奔找来了一鞭子,一鞭子一大清早就被于大胆急急忙忙的拽了起来。
赶到于大胆家里的时候一进大门口,一鞭子猛的腿一软,差点儿跪在地上,一鞭子心里就疑惑了一下,接着进屋看的时候于大胆的妻子已经没有呼吸了,尸体都僵硬了。
一鞭子没有做声,告诉于大胆办后事就离开了,但后来于大胆家里办丧事的时候一鞭子偷偷进了于大胆的卧室,从头检查了一遍,终在花棂窗上贴着的新婚喜字后面发现了三根打着死结的头发。
一鞭子拐弯抹角的打听出了是谁给于大胆收拾的屋子。
那个时代结婚之前是要请要好的年龄稍大一些的女人来帮自己收拾新房的,因为结婚有很多规矩,所以必须找一个懂的人来张罗,大部分都是请自己家的亲人,但于大胆的父亲是独苗,没有亲戚,母亲那边儿的亲戚在母亲死后也不愿意跟于大胆来往,最后,本文开头在骂人的那位妇人主动来给收拾的屋子。
之前这位妇人在于大胆的双亲还在世的时候跟于大胆的双亲有过很大的过节,两家算是世仇了,而于大胆也没想到她会来给自己收拾屋子,但又没有别的人选,于是,这件事儿就这么决定了。
结婚前后一切顺利,当时妇人虽说在自己村里名声不佳,但在于家村还算可以,落下了一个大度的名声。
结婚后于大胆就感觉自己的妻子不对劲儿,除了做家务,很少说话,反而在夜里经常一个人嘴里叨咕什么,于大胆也没在意,没想到结婚两个月就出了这么个事。
当时的那位妇人肚子里还怀着孩子,一鞭子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叹了口气,当时跟于大胆说了一句:“宁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啊。”
于大胆当时只知道伤心了,没往心里去,一鞭子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之后这件事一鞭子再没跟人提起过。
再往后,妇人生产之际一鞭子也去看了看,生下来的倒是一个儿子,只是兔唇,生下来就是一副小老头的样子,一条腿还是畸形的。
一鞭子当时在心里说了一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完事就转身离开了,果然,没几年的功夫,妇人家从安安稳稳的家庭过到了跟左邻右舍都不对付,举步维艰的程度。
而妇人的儿子也渐渐大了,兔唇,瘸子,到了娶亲的年纪拜这位妇人所赐,没有人肯嫁给他,也就打了光棍。
话说到这儿,太爷一家人都已经被惊的目瞪口呆了,这件事儿里还有这么大的隐情啊。
吃过了饭,太爷一家人就告辞离开,走到于大胆房子附近,太奶就觉得心里疙疙瘩瘩的,不舒服,催促这太爷快步走了过去。
回家后,爷爷一直心里别扭,央求太爷给他讲个故事压压,太爷想了想,开口说了一个故事。
不知道哪个朝代,有这么一个人,家里的日子难过,几乎已经到了吃不饱的境地了,不是因为他不勤快,那时候是看天吃饭,正赶上大旱,地里几乎颗粒无收,眼看到了年关,一家大小却都饿着肚子。
那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得好的人家,地主家可是吃香喝辣,被挤兑的没了办法,家里的妻子因为肚子饿,大年三十把他撵了出来,这个人终于恶向胆边生,准备再到地主家偷东西,好让一家大小过个饱年。
那时候没有砖墙,都是石头打底,泥土混合着麻,麦秸草打成的土坯,是主体,这人就在地主家的墙后趴了半宿,直到屋里没了动静,用小铁锨慢慢挖开了地主家的墙。
挖开了一个能供人钻进钻出的窟窿后,这人刚想钻进去,可又怕里面的人已经察觉,心生一计,用一个葫芦猛的伸进了洞里。
只听仓啷一声,葫芦头被一刀砍成两半,原来里面的人早就察觉了外面有小偷在挖墙,此时提着刀正等在洞口呢。
这人伸进洞口的葫芦被人一刀砍了,吓得拔腿就跑,一直跑,摸黑也不知道跑了多久,反应过来已经到了一处山上,这人又困又饿,晕死过去。
稍晚还有300字更新!感谢大家的支持!
再次醒来的时候天气雾蒙蒙的,但有亮光,这人不知道自己晕了多久,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又饿又渴。
饥肠辘辘之下,这人开始四处寻找吃食,转悠了一会儿,忽然发现了一个山洞,洞里两个老人在下棋,这人看有人烟,忙走过去问:“这是什么地界啊?”
洞里的两个老人只顾下棋,根本不理会这个人,这人不死心,一直追问,问了一会儿,劣势一方的老人有点不耐烦了,开口道:“别再说话了,我都分心了。”
这人看终于有了回应,赶紧又问老人,老人被烦的不行,从怀里掏出一块月饼大小的小饼给了他,说道:“后山有个石奶,抱着吸有水,赶紧走吧。”
说来也怪,这人吃过了小饼肚子一点儿都不饿了,按照老人的指点到了后山,果然看到了一个天然的石乳,抱着吸了两口,果然能吸出甘甜的水来。
喝过了水,这人想回山洞,可怎么也找不到山洞的位置了,又害怕地主家报官,不敢回家,就在山上待了半个月,饿了寻些荒草野果充饥,渴了就去石乳处喝水。
半夜月后,这人想家了,想这都半个月了,应该没事了,就下山朝自己家走去,可走进了村子,发现半个月的时间村里大变样了,很多东西都跟他走的时候不一样,这人疑惑着来到了自己家门口。
可到了门口发现自己家里正办喜事,这人大惊,莫非自己的媳妇要改嫁?
寻了一个路人一问,那路人说出的话吓了他一跳:“这家的男人十五年前走了,再没回来,一个女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孩子大了,今天娶媳妇。”
这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了原地,知道新娘子的轿子从眼前走过,这人总算是恍然大悟了,进了家门道了声喜,正赶上新郎官在敬酒看见了他,就走了过来。今天办喜事,对来的人都很客气,看这人穿的像是要饭的,就拿出了馒头给他。
可他不要,跟主家要来一支毛笔一张纸,刷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三行字,交给了新郎官,让他拿给自己的母亲看。
新郎官不明所以,进了里屋把纸拿给自己的母亲看,老母亲接过纸来一看,见上面写着:大年三十年关到,老婆打发我去盗,一刀砍烂葫芦头。
老母亲一下子愣住了,接着眼中含泪的朝新郎官说了一句:“快,快,你爹回来了。”
新郎官赶紧掺着母亲朝大门外走去,可出去后,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故事讲完了,爷爷缠着太爷问:“后来呢?”
太爷乐了:“没有后来啦。”
爷爷躺下脑子里都是这人最后去哪儿了,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又起来捣鼓太爷:“爹,我睡不着。”
太爷被爷爷捣鼓的烦了,说道:“个小兔崽子,再给你讲一个,听完睡觉,听见没?”
爷爷赶忙答应下来,太爷又打开了话匣子。
传说不知道在那个朝代,有这么一户人家,日子虽然过的紧紧巴巴的,但人还算勤快,只是不满足于耕织,一心想做点儿大事业。
这天,天色晚了,这人一家大小吃过了饭,正在炕上闲聊的时候从窗户里猛的窜进来一个全身穿着黑衣的男人。
吓了一跳,那黑衣人窜进来后气喘吁吁,腿上受了伤,正流着血,这人一看,莫不是贼人?
刚要抄家伙,这黑衣人开口了:“大哥,我是南面山上去探听山匪的探子,被山匪发现了,一路逃到这儿,求大哥救我一命。”
那时候的人心单纯,这家人就赶紧把他藏进了衣柜里,收拾了炕上的血迹,接着就传来了砸门的声音,这人出去一看,果然外面站着几个彪形大汉,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其中一个领头的问:“你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人了没有?”
这人回道:“看到了,刚窜进我院子来了,一眨眼的功夫从西边儿又窜出去了。”
那伙人急急忙忙的朝西边儿追去,这人心里也松了口气。
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扶出了那个黑衣人,说道:“好了,走了。”
黑衣人连忙道谢。
此后黑衣人因为腿部受伤严重,在这户人家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黑衣人倒是隔三差五的就给这户人家一些散碎银子,这户人家也就好好伺候着这个黑衣人。
一直到黑衣人腿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这天晚上吃过了饭,这黑衣人把这户人家的家主叫到了自己住的屋子,开口说道:“大哥,今晚我就走了,其实我不是探子,我是大盗,外号叫踩空贼。”
这户人家的家主一听,踩空贼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谁都知道他有本事,当下紧张了一下,这黑衣人接着说道:“承蒙大哥救命之恩,小弟无以为报。”
家主赶紧客气道:“说哪儿去了,你不是还经常给银子吗。”
黑衣人:“那都是小钱,与大哥的救命之恩相去甚远,这样,我传你一招偷盗之术,你记住,没钱时候可以拿点儿钱来用,但千万不能多用。”
说着让家主取来了一只毛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很精细的门,门上还有门环,接着这黑衣人冲着墙上画的门念叨了还一会儿,手朝门里一伸,居然把手伸进了墙里,接着手里拿着两定元宝退了出来。
家主大惊,这是什么偷盗之术,这踩空贼的大名看来真不是虚空而来。
黑衣人就把这偷盗术要念的诀传给了家主,再三嘱咐不可多用,接着起身来到院子里,一个高窜上了房顶,消失不见了。
再说这个家主,自从得来这神奇的本事后,便不再操心干活,没钱了就画门去拿,渐渐的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而这钱,就越拿越多,越拿越频繁。
与此同时,京城皇帝很是气恼,这国库里的金银经常不见,虽说一次不见的不多,但慢慢的就快搬空了一箱元宝了,龙颜大怒之下,看管国库的几个兵丁人头落地,可银子该少还是少,重兵把守都受不住这国库里的钱。
其实当时皇帝气恼倒不是因为这区区几十几百两银子,只是这国库里的金银无端端不见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民间,现在这民间的传言都说这皇帝坐不住江山了,银子自己都跑了什么什么的。
见皇帝龙颜大怒,一个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主动请命要亲自去看守国库,皇帝应允。
到了晚上,这将军就坐在国库里的箱子上,手握宝刀小心戒备,一连受了两天,终于,这天三更十分,就在这将军微微犯困之际,忽然天降黑雾,把火把的光亮都遮住了。
这将军知道这是有人用邪法来盗取国库里的金银,冲进了黑雾中挥刀乱砍,一会儿的功夫黑雾散去,地上多了一条血淋淋的胳膊,将军凭着这条胳膊很快找到了这家家主。
午时三刻,这家家主要被看透之际骂道:“这踩空贼是害我,本来我日子虽然辛苦,但不至于丧命,如今落到这步田地,悔不当初啊。”
人头落地。
故事讲完了,爷爷还意犹未尽,但看太爷已经迷迷糊糊的要睡过去了,便没再打扰,自己脑海里想象着自己要是会这偷盗术该多好云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爷爷出门去找小伙伴玩耍,却意外得来一个消息,傍晚有变戏法的要来村里表演。
这走街串巷的变戏法的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是几个靠着变古彩戏法、说书、唱大鼓等讨要钱财为生的组织。
不过这于家村地处偏僻,极少有这样的人来,而冬天又是说书唱戏的淡季,所以不少有固定地点表演的手艺人为了维持生计而走街串巷。
爷爷听到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一溜烟的朝一鞭子家跑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小凤香,到了一鞭子家一说下午有变戏法的要来,小凤香也很高兴,就连一鞭子也表示下午要去看看。
爷爷让小凤香跟他回家,中午在自己家吃饭,到下午好早早去占位置,小凤香欣然应允,俩孩子牵着手一路到了太爷家。
太奶跟姑奶看小凤香来了都很高兴,太奶中午还特意摊了个鸡蛋,吃过了午饭,爷爷跟姑奶和小凤香仨人早早的去占座,其实变戏法的已经来了,只是人还不多,再加上要搭场子,暂时还没开始表演。
一直等下下午一点,人已经乌央乌央的,都快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光站着的人就已经形成了人墙了,草垛上,树上都挤满了人,好在爷爷仨人来的早,小板凳摆的靠前。
那时候村里来了变戏法的是稀罕事,无论大人小孩没事儿的都会来凑热闹。
差不多了,变戏法的正式开锣,接着一个中年妇女上台唱了一出杨家将的打鼓,大家伙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表演继续,一直持续到傍晚,说书唱戏的还几个来回了,总算到了爷爷最感兴趣的节目,变戏法。
饥肠辘辘之下,这人开始四处寻找吃食,转悠了一会儿,忽然发现了一个山洞,洞里两个老人在下棋,这人看有人烟,忙走过去问:“这是什么地界啊?”
洞里的两个老人只顾下棋,根本不理会这个人,这人不死心,一直追问,问了一会儿,劣势一方的老人有点不耐烦了,开口道:“别再说话了,我都分心了。”
这人看终于有了回应,赶紧又问老人,老人被烦的不行,从怀里掏出一块月饼大小的小饼给了他,说道:“后山有个石奶,抱着吸有水,赶紧走吧。”
说来也怪,这人吃过了小饼肚子一点儿都不饿了,按照老人的指点到了后山,果然看到了一个天然的石乳,抱着吸了两口,果然能吸出甘甜的水来。
喝过了水,这人想回山洞,可怎么也找不到山洞的位置了,又害怕地主家报官,不敢回家,就在山上待了半个月,饿了寻些荒草野果充饥,渴了就去石乳处喝水。
半夜月后,这人想家了,想这都半个月了,应该没事了,就下山朝自己家走去,可走进了村子,发现半个月的时间村里大变样了,很多东西都跟他走的时候不一样,这人疑惑着来到了自己家门口。
可到了门口发现自己家里正办喜事,这人大惊,莫非自己的媳妇要改嫁?
寻了一个路人一问,那路人说出的话吓了他一跳:“这家的男人十五年前走了,再没回来,一个女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孩子大了,今天娶媳妇。”
这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了原地,知道新娘子的轿子从眼前走过,这人总算是恍然大悟了,进了家门道了声喜,正赶上新郎官在敬酒看见了他,就走了过来。今天办喜事,对来的人都很客气,看这人穿的像是要饭的,就拿出了馒头给他。
可他不要,跟主家要来一支毛笔一张纸,刷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三行字,交给了新郎官,让他拿给自己的母亲看。
新郎官不明所以,进了里屋把纸拿给自己的母亲看,老母亲接过纸来一看,见上面写着:大年三十年关到,老婆打发我去盗,一刀砍烂葫芦头。
老母亲一下子愣住了,接着眼中含泪的朝新郎官说了一句:“快,快,你爹回来了。”
新郎官赶紧掺着母亲朝大门外走去,可出去后,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故事讲完了,爷爷缠着太爷问:“后来呢?”
太爷乐了:“没有后来啦。”
爷爷躺下脑子里都是这人最后去哪儿了,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又起来捣鼓太爷:“爹,我睡不着。”
太爷被爷爷捣鼓的烦了,说道:“个小兔崽子,再给你讲一个,听完睡觉,听见没?”
爷爷赶忙答应下来,太爷又打开了话匣子。
传说不知道在那个朝代,有这么一户人家,日子虽然过的紧紧巴巴的,但人还算勤快,只是不满足于耕织,一心想做点儿大事业。
这天,天色晚了,这人一家大小吃过了饭,正在炕上闲聊的时候从窗户里猛的窜进来一个全身穿着黑衣的男人。
吓了一跳,那黑衣人窜进来后气喘吁吁,腿上受了伤,正流着血,这人一看,莫不是贼人?
刚要抄家伙,这黑衣人开口了:“大哥,我是南面山上去探听山匪的探子,被山匪发现了,一路逃到这儿,求大哥救我一命。”
那时候的人心单纯,这家人就赶紧把他藏进了衣柜里,收拾了炕上的血迹,接着就传来了砸门的声音,这人出去一看,果然外面站着几个彪形大汉,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其中一个领头的问:“你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人了没有?”
这人回道:“看到了,刚窜进我院子来了,一眨眼的功夫从西边儿又窜出去了。”
那伙人急急忙忙的朝西边儿追去,这人心里也松了口气。
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扶出了那个黑衣人,说道:“好了,走了。”
黑衣人连忙道谢。
此后黑衣人因为腿部受伤严重,在这户人家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黑衣人倒是隔三差五的就给这户人家一些散碎银子,这户人家也就好好伺候着这个黑衣人。
一直到黑衣人腿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这天晚上吃过了饭,这黑衣人把这户人家的家主叫到了自己住的屋子,开口说道:“大哥,今晚我就走了,其实我不是探子,我是大盗,外号叫踩空贼。”
这户人家的家主一听,踩空贼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谁都知道他有本事,当下紧张了一下,这黑衣人接着说道:“承蒙大哥救命之恩,小弟无以为报。”
家主赶紧客气道:“说哪儿去了,你不是还经常给银子吗。”
黑衣人:“那都是小钱,与大哥的救命之恩相去甚远,这样,我传你一招偷盗之术,你记住,没钱时候可以拿点儿钱来用,但千万不能多用。”
说着让家主取来了一只毛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很精细的门,门上还有门环,接着这黑衣人冲着墙上画的门念叨了还一会儿,手朝门里一伸,居然把手伸进了墙里,接着手里拿着两定元宝退了出来。
家主大惊,这是什么偷盗之术,这踩空贼的大名看来真不是虚空而来。
黑衣人就把这偷盗术要念的诀传给了家主,再三嘱咐不可多用,接着起身来到院子里,一个高窜上了房顶,消失不见了。
再说这个家主,自从得来这神奇的本事后,便不再操心干活,没钱了就画门去拿,渐渐的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而这钱,就越拿越多,越拿越频繁。
与此同时,京城皇帝很是气恼,这国库里的金银经常不见,虽说一次不见的不多,但慢慢的就快搬空了一箱元宝了,龙颜大怒之下,看管国库的几个兵丁人头落地,可银子该少还是少,重兵把守都受不住这国库里的钱。
其实当时皇帝气恼倒不是因为这区区几十几百两银子,只是这国库里的金银无端端不见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民间,现在这民间的传言都说这皇帝坐不住江山了,银子自己都跑了什么什么的。
见皇帝龙颜大怒,一个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主动请命要亲自去看守国库,皇帝应允。
到了晚上,这将军就坐在国库里的箱子上,手握宝刀小心戒备,一连受了两天,终于,这天三更十分,就在这将军微微犯困之际,忽然天降黑雾,把火把的光亮都遮住了。
这将军知道这是有人用邪法来盗取国库里的金银,冲进了黑雾中挥刀乱砍,一会儿的功夫黑雾散去,地上多了一条血淋淋的胳膊,将军凭着这条胳膊很快找到了这家家主。
午时三刻,这家家主要被看透之际骂道:“这踩空贼是害我,本来我日子虽然辛苦,但不至于丧命,如今落到这步田地,悔不当初啊。”
人头落地。
故事讲完了,爷爷还意犹未尽,但看太爷已经迷迷糊糊的要睡过去了,便没再打扰,自己脑海里想象着自己要是会这偷盗术该多好云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爷爷出门去找小伙伴玩耍,却意外得来一个消息,傍晚有变戏法的要来村里表演。
这走街串巷的变戏法的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是几个靠着变古彩戏法、说书、唱大鼓等讨要钱财为生的组织。
不过这于家村地处偏僻,极少有这样的人来,而冬天又是说书唱戏的淡季,所以不少有固定地点表演的手艺人为了维持生计而走街串巷。
爷爷听到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一溜烟的朝一鞭子家跑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小凤香,到了一鞭子家一说下午有变戏法的要来,小凤香也很高兴,就连一鞭子也表示下午要去看看。
爷爷让小凤香跟他回家,中午在自己家吃饭,到下午好早早去占位置,小凤香欣然应允,俩孩子牵着手一路到了太爷家。
太奶跟姑奶看小凤香来了都很高兴,太奶中午还特意摊了个鸡蛋,吃过了午饭,爷爷跟姑奶和小凤香仨人早早的去占座,其实变戏法的已经来了,只是人还不多,再加上要搭场子,暂时还没开始表演。
一直等下下午一点,人已经乌央乌央的,都快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光站着的人就已经形成了人墙了,草垛上,树上都挤满了人,好在爷爷仨人来的早,小板凳摆的靠前。
那时候村里来了变戏法的是稀罕事,无论大人小孩没事儿的都会来凑热闹。
差不多了,变戏法的正式开锣,接着一个中年妇女上台唱了一出杨家将的打鼓,大家伙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表演继续,一直持续到傍晚,说书唱戏的还几个来回了,总算到了爷爷最感兴趣的节目,变戏法。
9000字,今天的更新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进群共同探讨,说出你自己的灵异事件,有可能会被作者采纳进书里哦!群号:230654254 群名称:老村旧事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