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
有很多人,他們的精神狀態,使他們執著在某一個感應點上,他們的內心需要他們停留在那裏。
旁人感覺他們承擔著難以理解的痛苦和損失,而對于他們來說,獲得的是一種他人無可想象的精神收獲、安慰,甚至是特殊的愉悅。
1239.
任何對抗,真正的提升,是有勇氣和能力讓自己變得和對手不一樣。否則,就依然是落在對手給你預設的陷阱裏。
1240.
他們無法理解,即便一無所有,只要生存下來,那不幸本身就在提升著生命的價值。
1241.人,生而面對各種陷阱和悖論,生命的悲劇性方為永恒。
1242.
一個社會不可能沒有矛盾和衝突。要是不浮上表面,不是被一強勢壓死,就是大家不把憲法當真。
1243.
體制外沒有合法的政黨,也就沒有體制內外對話的溝通渠道。最怕的是內外激進派的相互刺激,形成惡性循環。
最佳的途徑當然是內外溫和派的合作。可是,這樣的合作如果沒有制度性渠道,就全靠雙方的悟性,靠雙方在幾近不交流的狀態下配合,這是何等困難而危險的事情。
1244.
他的節奏的“急”襯托了他的“頓”的張力,他的“緩”又誇張了他的“密”的能力。
1245.
無形的、不可捉摸的、隨著熱血沸騰的東西,在每一個人心裏隱隱約約,或多或少,也許都可以找到。
1246.
悟性到了一定火候,人要開始面對一種深刻的痛苦。那是他看到自己本質上的善惡矛盾,要克服這種矛盾是如此艱難,他會突然感到那種如塞內加一般的絕望。
1247.
生命是短暫的,文明是脆弱的。可是廢墟的存在,又讓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文明,都有它生命力非常堅韌的那一部分存在。
1248.
一個民族、一個宗教,越是興盛強大、對自己越有信心的時候,就越容易做到寬容。
人們今天在講述宗教衝突的故事時會感到,其實曆史是由一個個矛盾著的曆史人物在演出。
1249.
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
有慷慨的一面,也有猥瑣的一面;
有善在心中萌發的時候,也有惡占了上風的時候。
他們之間,有為敵的時候,也有為友的時候,有瞬間讓政治考量、宗教迷狂占據一切的那一刻,也有回到人性、感悟神性的時光。
1250.
塞內加的哲學思考,是他理智的抽象思維的結果,而他的行為,則是他隱于內心的欲望。哲學不能幫助他戰勝自己的欲望。
1251.
有時候,是不是英雄,不在于你是不是衝上去,而是在于你衝向的那架風車,是不是真的就是魔鬼的化身,你衝向的那群綿羊,是不是真是你的民族之敵化身的全歐洲雄壯大軍。
1252.
塞萬提斯向我們指點了我們每個人的英雄情結,我們是桑丘,也是堂吉诃德,他們形影不離,可以是同一個人,可以是同一個民族,可以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個世界。
1253.
西班牙內戰紀念碑是殉難谷的一個教堂,門楣上唯一的雕塑,是西班牙母親悲恸萬分地俯身懷抱一個西班牙的兒子。
同時隆重安葬的那四萬個棺木,安息的不僅僅是佛朗哥一方的“人民英雄”,而是西班牙內戰雙方的殉難者。
設計的立意,是強調內戰的悲劇本質,是在表達,雙方都是犧牲者。
1254.
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一個宗教組織、一種思想、一個政黨、一種制度、一種社會形態等等,都會在漫長的曆史中發生、發展和變化。
可能,它的糟粕被時光的流水衝走,金沙留下來;
可能,它沒有站得住腳的內涵,以致完全被時間銷蝕,蹤影不見;
可能,它在順應著變化,也在錘煉和改變自己,浴火重生。
1255.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他會做到自己的極限,他會在某種信仰信念之下,發揮到極致,或者在群體效應之下,放大自己,使得自己借助群體的勢頭,使得精神的亢奮提到平日難以想象的地步。
1256.
有時候一個大的事件出來,例如侵略戰爭之後,人們會發現,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似乎遍地英雄。而社會回歸常態以後,英雄們也回歸本來面目。
1257.
歐洲人說,內戰後的西班牙開始成熟了。
它不需要左右兩邊的人來對它指手劃腳,也不需要別人來教訓她;它不完美,卻又往前走的清晰目標:回到歐洲,回歸這個世界。
1258.
我們對曆史的經驗教訓,都沒有切膚的感受,我們甚至可以接受虛假的曆史圖像。
1259.
曆史給出一個機會,是的新一代的人有機會走出曆史宿怨帶來的仇恨,用更有建設性的、面對未來的眼光,來看待今天的世界。
1260.
密斯•凡•德羅和高迪是同時代人。他們之間的差別太大了。他們都是現代建築大師。
可是高迪是傳統的柔性轉換,他的古典靈魂融化開來,重塑成扭轉舞動的張力,滲透在他的建築表達的每一個細胞中。
相比之下,密斯•凡•德羅的巴塞羅那展館,是現代與傳統的“拼合”,是冷靜、精密的美。就算是現代的“抽象”,他們“抽”的也絕不一樣。他們的差別,活脫就是他們各自的祖國——西班牙和德國的性格差別。
1261.
人是有可能被改造的,可是其後果,很可能被改造成了“行屍走肉”。在理想主義的口號下,表面上的至善很可能走向歧途。
1262.
佛朗哥是一個謎一樣的人。首先一條,不論是在在哪一方的西班牙人,都承認佛朗哥是一個最不“西班牙”的人。他冷靜、理性、堅定,一點不浪漫。
所有的人又都承認,佛朗哥是一個天生的軍人。佛朗哥長得就很不像西班牙人。他五短身材,有點發福。
以個性來說,佛朗哥生活規律,健康,煙酒不沾。他會拉提琴和畫畫,閑暇時間散步打獵捕魚。平時言談溫和,說話細聲細氣,只要不是在打仗,他每天一定是和妻子女兒同桌吃晚飯。
佛朗哥出名的重家庭生活,宗教性很強。研究佛朗哥的曆史學家,都說佛朗哥身心平衡而且健康。
1263.
被譽為“第一個戰地攝影記者”的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他是第一個把照相機的鏡頭帶到戰壕裏,拍攝槍林彈雨裏的士兵的人。他的名言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照片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在戰場上還不夠靠前。”
1264.
爭鬥雙方那些急急在街頭奔走並掌握著生殺大權的,大多都是底層的民衆,其中不乏渾水中泛起的沈渣。
1265.他們的宗教感情不是走向抑郁的成熟,而是懷著獻身的強烈向往。
1266.
似乎無關緊要的,看上去很疏離很自私很自說自話的那部分人,他們隨著自己的天性,在琢磨和創造一些好像只是自娛自樂、看上去對國家民族沒有什麽緊迫意義的東西,但這些創作卻會意外地恒久留下去,最終成為這個民族的精神主幹。
1267.
不說五台山裏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只要看看唐南禅寺正殿就可以。
因為後者規模很小,可是那種磅礴氣勢,攔都攔不住。不能提晚清,假如我們現在還為那鬥拱的精密得意,只因為我們還沒有睡醒。
1268.
一棵苗,先躥出來的地方,土壤氣候溫度濕度當然更適合一點,它自己躥出來、開始生長,是什麽道理大家可以爭論可以慢慢研究,可是,它總有自己長出來的道理,這是沒有異議的。
1269.在19世紀一開頭,站在懸崖邊地西班牙,被法國一把推進了深淵。
1270.
極度文明與極度野蠻並存,大概最恰當的稱呼,就是文明古國。那是人類的童年,對于野蠻的事情,木知木覺。
1271.文明、向善,看上去總是弱的,似乎永遠無法和惡的野蠻強勢較量。
1272.啓蒙運動的毛病也與生俱來。就是呼籲太容易,要做起來太難。
1273.
人們傾向于崇敬他人的英雄行為,也默默地祈禱,希望自己能夠渡過人生的各種難關。
1274.
一個社會,不論政治爭鬥如何打成一團,不論有多少芸芸衆生也為之舍生忘死,但只要那世俗的民間社會還在,正常的生活就有複蘇的一天。
今生相逢便當錯過,兩兩相忘吧。 (.s)
既然相逢怎能當錯過,如若是情深緣淺,更是無法相忘。
1275.
堂.吉诃德的追求始終是錯亂的,他不停地和幻想中的敵人搏殺,取悅一個不存在的女人。
1276.
陽光的投射,使得我們的影子在不斷地變幻。影子不離大形,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投影。
1277.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沒有完全固定的美。繪畫的寬度,是在過渡的細節之中,找出空間。
1278.
一個對超越性事物不存敬畏之心的人類群體,不容易找到重建道德的材料。
1279.
法國建築是浪漫和凝重的結合。他們就像一個個沙雕,似乎被海中推來的巨浪,輕輕地掃了一下。
所以他們是微微下沈地,穩穩地站著。唯有金頂和無所不在的精美雕像,在那裏述說著浪漫情懷。
1280.
西班牙建築,雖然也脫胎于中世紀的沈重,卻越來越擋不住地多變而熱情奔放。
它們無可抗拒地開始扭曲、舞動,向上飛揚,似乎有一股活力壓不住地要隨時向外釋放。
1281.
就是有明白的獨裁者和不明白的獨裁者。
這話聽上去很奇怪,其實是很真實的存在。
明白的獨裁者知道民主社會是一種曆史潮流,自己只是一個衝突社會無可奈何的結果,是一個曆史過渡人物。
而不明白的獨裁者,會夢想獨裁制度是社會的必然,會如古代帝制一樣,千秋萬代傳下去。
1282.
書籍是人類思想的載體。
禁書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承認那書本裏承載的是“危險的思想”。
但曆史也曾一再證明,今天看來是危險的思想,明天卻會成為常識。
1283.
容易遺忘罪惡的社會,必定會一再地姑息罪惡。一個遺忘和姑息罪惡的社會必定走的是道德的下滑線。
1284.
人是一種最難被道理說服的動物。
當發生分歧的時候,不管分歧的基礎是什麽,不管是出于利益衝突、信仰理念衝突,或者出于知識經驗的不同,反正一旦分歧公開,是非常難以在幾個鍾頭或幾天裏靠語言的交流來達到一方說服另一方的目的。
1285.
分歧的雙方找到共同點的可能不是不存在,但是這需要有一定的交流機制,否則就算一方說清楚了,另一方根本沒聽進去,還是白搭。
1286.
真正的勇士,是有勇氣挑戰自己內心的人。這是悟性的開啓,是人認識自己和神靈的最關鍵一步。
1287.
不是神在戰,是信神的人在戰。諸神在天上看著,輕輕搖頭。
宗教的起點,是以對神的忠誠和熱忱,拯救自身的靈魂,而來自外部的宗教迫害,卻把這種熱忱吸引到外部的對抗,最容易點燃的就是殉教的狂熱。
1288.
它厚厚的大門,被緩緩撐起,那只著名的巨大蜘蛛,便骨骨節節地爬出來,又猶豫著,在水邊暫定。這,只是一個序幕。
1289.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和盲區。後人能看清的事情,身處其中可能參不透。
1290.
並不是所有新一代人都有勇氣和能力改革,改革需要將個人置之度外的人格力量,也需要有能力看准和抓住時機。
1291.
我們讀早期西歐人和美國人寫的西班牙遊記,都會提到這種整潔,都說西班牙人窮歸窮,絕不肯顯得猥瑣窩囊。
1292.
古希臘、古羅馬的時代,幾乎把該搭建的文明框架,都已經搭建起來了。後人只是在這個框架裏填充。
1293.
那搏戰一生、恨鐵不成鋼的母親,如何在這裏對飲泣的兒子說出那句流傳千古的絕情話:“你倒該像女人一樣哭泣,哭的是你沒能像男人那般戰鬥”
1294.
西班牙北方阿拉貢的貴族向國王宣誓效忠的誓言是:“我們,同你一樣尊貴,你,並不比我們更為尊貴。現在我們向你宣誓忠誠,接受你為我們的統治者,只要你尊重我們的法律和我們的自由。”
1295.
過度的緊張,一點碰不得惹不起,可能源于不自信。
外表過度的自尊,源于內心難言的自卑,因而強行拔高自己的力量,顯露的可能恰恰是弱者的心態。
1296.
哲學家被混亂的政治趕進書齋,又在書齋裏,試圖為人之無節制而並不快樂的生活理出頭緒來。
1297.
有上百萬的犧牲者,就一定有更多更多的行刑者,迫害者,告密者和無窮無盡的旁觀者。
1298.
西班牙博物館的文字說明都很複雜,先是當地方言,再是西班牙語,然後看它是不是高興,或許給點英語或者法語。
1299.
在輝煌的時代退隱之後,不要再試圖把它拖出來,它屬于過去。人完全可以在今日的創造中重生。
1300.
人們說,“歐洲結束的地方,就是非洲的開始”。
我想,西班牙的命運是,歐洲還沒有結束,非洲就已經開始。歐洲和非洲曾經長期僵持和拉鋸,就對峙在西班牙的土地上。
mark!!喜欢这个调调~~ (Ayaya)
THX.
1301.
在塞萬提斯的筆下,西班牙猶如透著陽光的土制酒,謎一般醉人的混合物,在恍惚中令人心馳目眩。
可是長大以後,這種感覺,被一些硬邦邦的詞擊中。
那是海明威的書《告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也是畢加索的畫《格爾尼-卡》,後面是“西班牙內戰”,“國際縱隊”。
可是,這兩種印象怎麽也調和不到一起,也難以相互替代。西班牙就這樣模模糊糊地在心裏收藏,流在一個角落,變成了一個隱隱的迷。
1302.
柏柏人曾經掃平西班牙,越過比利牛斯山,直入法蘭西。可是你可以想象,前進的速度會越來越慢。
打進去還是容易的。要守住一片原本已經有自己深厚文化的異國土地,就完全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1303.大概只有置身事外的時候,人道主義才容易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