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球球唉

  青邈也不是看到谁都动心,她是看到李道玄才动心,因为李是修道人,这里面也是有因缘存在的,而且她也仅仅是动心而已,而且她对自己的动心也一步步在克制、理性、醒悟……这不是在修道吗?道是无所不在的,事无巨细,需要累生累世的积功累行,就是修在当下,而不是别有什么道。

  其实因为我顾及写故事,省察的事写得还不够细,实际上应该是吾日三省吾身的,甚至更多。

  如果你忽略了当下,那么说明都没在修持的路上。大德们常说:你应该一天打几个妄念都清清楚楚的。要随时观心。
  如果能够善于看到我写的故事的后面要讲的是什么,我觉得帖子才算没有白看

  否则都不如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各类故事贴了
  修道不等于做功夫,不等于离世去俗。不等于苦行。释迦佛雪山6年苦行,终于醒悟这并不是道的根本。“神仙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什么叫修道呢?去人心而见道心。

  人心是什么?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修的就是这些东西。

  如果没有人心,个个都成道了。

  而在修心的过程中又是十分艰难的,实际比我小说里更难的多。若是修的那么容易,在座各位和我都该成佛了道了……不是都还在那挣扎着么?这个就是人生的真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然,我也不认为我的小说就写的那么好

  一个好的作品是要经过反复推敲打磨的

  而现在生活在快餐文化的时代,我们都没有那个时间

  比如我现在都还在后悔,不如把前面有些和原型佷像的东西再隐匿一些,这也是对人家的尊重,毕竟故事中会有很多不同了。

  我的小说,大约也像个快餐吧,但我希望能尽量做成个精品快餐。
  小说和电影一样,里面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时并不会让你直观就能看懂,而需要分析、领悟和消化……

  从前我就对文学作品和电影里的细节觉得很厌烦,觉得太墨迹了,这也是我很多年不想写小说的重要原因。

  但后来我明白了,那些细节的堆叠,看似琐碎,实际上对看懂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事件的发展铺垫都是有必须的作用的,当然那种与主题发展不相关或者关联不大的琐碎除外。

  细节就是一部作品里的肉,作品不能只有骨架而没有肉。

  只有静心去读,并读完整了,才能真正的一览全貌。

  话说现在能静下心来的人还是不多了……。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爱情与性。

  好多修炼人几乎对这件事都是一种矛盾状态。

  因为佛道都是倡导无欲的,于是很多修炼人再提起这件事就有一种避之如虎的态度。

  只要一看到写爱情的,写性的,纯洁的宗教心理就出来了,觉得那些东西难堪、卑鄙龌龊……至少是很不愿意看到那种纠结,因为和自己向往无欲的内心世界相抵触。

  但实际上嘴里骂着、思想里排斥着,但在实际生活中还都离不了。所以那天我来了句粗口:在家干完了,到帖子上教育应该叫小说里的主人公清心寡欲……。

  多数人实际上都是处于纠结之中,但却不愿意在小说里再看到纠结。所以更倾向在小说里找到一种圣洁,也就是那个精神上向往的完美境界。

  然而那却是脱离真实的东西。我要是不写主人公的纠结,小说就必定虚假。

  实际上,你要是不戴任何有色眼镜去看一个东西,才能看到事物的本真。

  真正的道是圆融的,平等无相的看待一切事,其中也包括情与性,才是那个真常之道。

  罪不在万物,而在于境上生心。
  @zyx0001
  转一段冯冯居士的“佛经的真伪问题”一书中的片段:(道经也和这差不多的情况)

  佛语经由数不清的弟子以记忆而辗转口授,虽大致相近于佛意,细节与次序都难免各有出入不同。其中有其它特别独到的一面,也可能有他漏列遗忘的部分:某丙有他偏爱的经文段落,也可能有他不愿保留的文字,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了解程度与不同的取舍。又有些先后不同时代的观念增减修删,更有些是从原始佛语加上推论或发挥,托言为佛语,更免不了有些是干脆伪造的文字,伪托为佛经。举例而言,传说中国清代一位儒生金圣叹就常常仿照佛经口气来伪造佛经,诳称译自为梵文孤本。唐代武则天女皇帝就伪造了好几种佛经来提高她的身份地位自封为佛。她的伪经,至今也仍有一些在流传,世人以为是真经,至今仍予以持诵。现代的人士,也有人在伪造佛经,伪经比比皆是,鱼目混珠,真伪难分。

  重复来说,佛陀虽讲经说法垂五十年,却从未新写一字(原因已如上文所述),若以此而论,则可说并无一本佛经是真迹。不过都是后世弟子依据记忆佛语而予以发挥的文字,只要是符合佛陀说法的原理与修行方法,那就是真经!倘若有人为托佛名而另写经文,其观念内容不符合佛陀原始佛理,或者完全违反原始佛理,这就是“冒牌”佛经。怎么样去判别真伪?那就必须用原始佛教的基本观念去衡量。倘若发现有违反佛理原意的文字,或是充满不合理的叙述,纵然它也以“佛”为名,也就不能予以深信了。

  一般而言,记录佛语而不加上解释或评论的,称为“经”,历代信徒根据佛语予以阐扬发挥的论文,则不能称为经,只能称为“论”——例如:中论、百论、大乘起信论……等等。不过后世已经滥用“经”典之名,经论不分了。伪经较多,伪论则较为罕见,原因不难推断,“经”可冒佛名,“论”则本来非佛语,冒之无利可图。

  学佛往往被“经”字所唬住,亦不知如何择善固执,经本成千成万,究竟应该持诵那一种?其实不难选择,只须先认清原始佛陀之教基本观念,就不难分辨经文真伪是否值得持诵了。

  http://www.fosss.org/fengfeng/YueKan/FoChengShiJie/FoJingZhenWeiWenTi/Index.html
  第二部
  (1)
  青邈和纪导演约好了在他住的招待所见面。
  临出门的时候,青邈画了淡淡的妆。
  她想,演艺圈是个讲究外表的地方,她要入乡随俗才行。
  毕竟从现在起,是要正式走向社会了。
  她更需要和光同尘,而不能标新立异,要融入社会。

  纪导演所住的那个招待所,其实挺偏僻不好找的,青邈找了半天才找到。
  招待所不大,条件也很一般,估计房费会便宜,尤其是月租。
  这让青邈想起纪导演的处境;纪导演在影视圈,算是一个三流导演吧,所拍的片子,大多是平庸之作,偶尔也会有一两部,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作品。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他的个性与思考。
  当初任申找到他,是因为他的要价不会很高,又能顺从他的想法,而且还能说出自己完善剧作的思路,当然这种个性思路的发挥,也是建立在迎合任申想法的基础上的。

  纪导演很会说话,也就是说能够体察到别人的内心,然后他便知道话怎么讲更合适。
  影视圈里,象纪导演这样的演艺个体户并不少,很多导演和演员,以及剧组其他成员,也都像他一样,过着游击队的生活。有片拍,就拉出一支队伍。没片拍,就各自散兵游勇。
  所以生活和收入,都是不稳定的,碰上运气好的时候,呼啦一下子钵满盆满赚得很多,而当运气差的时候,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纪导演是外地人,这个很一般的招待所是他在北京的落脚点,在没有片子拍的时候他就住在这里,酝酿下一个开始。
  走进招待所,凭着敏锐的直觉,青邈判断他的事业是处于低谷的间歇时段。

  青邈之所以找他,一是因为自己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二是因为从前他们在剧组认识,彼此还有好印象,当然这个印象是有赖于任申搭桥架构的。三是因为青邈对于电影,始终有一种恋恋难忘的情结。她一直想找机会圆少女时代的电影梦,而且她也确信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
  (2)
  纪导演见青邈的到来,表现得很热情,也很客气。
  他们也已经有3年没有见过面了。

  纪导演个子不太高,一身很普通的休闲装,一眼看上去并不像是做艺术工作的。
  年龄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人很精明,有一双善于观察人的眼睛。
  当他说起话来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这个人的力量,言谈话语很有感染力和煽动性,会感觉到他的头脑是有东西的。按照业内的说法,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寒暄一番相互了解一些近况之后,青邈便开门见山,讲明了自己的意图,她说:这几年我一直在气功的管理部门工作,您可能也听说了,气功那边出了问题。于是气功的工作全都停止了。这样我就被迫不得不改行……想想我能做什么呢,因为以前咱们合作的时候写过剧本,所以我想朝这个方向发展一下,到您这里来,也是想寻找点机会。
  纪导演热情而富于感染力地笑着说:好呀!我早就看好你是个人才,当时你是回去了,不然就跟我们一起做事也很好的。
  他忽然若有所思话锋一转:你和任总有联系吗?
  淬不及防,青邈心中一凛。好在青邈事先心里有所准备,于是她很淡然地回答说:没有,不写剧本了他也不找我了。
  纪导演忽然以一种似能看穿别人内心的眼光,盯着青邈说:我觉得当时他对你很器重啊,在我的感觉里就非同一般,后来怎么会不联系了呢?
  青邈感觉到了他内心的那种怀疑,应该是怀疑他跟她有特殊关系。
  (3)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当年的事是一个实有,难免会被周围的当事者看在眼里。
  但面对这样的对象,青邈是不可能说出个人隐私的,况且其中还有那么多复杂的变化,但这都属于过去式了。
  此刻她只能象影视中的地下工作者一样,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保持高度镇静。
  她很平淡地说:器重是因为当时我对他有用,后来不写剧本了,他也去了日本,渐渐也就不联系了。
  纪导演见她一脸的漠然,也就知趣的不再说什么了,接下来他说:我只是在想,任总很有钱,他对于影视又有这个爱好,要是能拉住他我们就能做成很多事啊。既然现在指望不上了,就要另想办法。你也知道,影视圈什么是王牌?投资者才是王牌。有了投资,剧组才能启动,我们这些人也才有用武之地。包括你这个编剧,如果没有人投资做你的本子,你就是写得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但话又说回来,好本子是非常稀缺的,只要能写出一个好本子,那么就会有希望找到投资。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做做这个努力,用你的本子去打动投资商……
  (4)
  青邈忽然感到了一种莫大的艰难和压力,因为“拉投资”,这其实也是影视圈最难做的一件事,要能做成这种事,往下的一切都不在话下了。一部影片的拍摄,钱几乎可以决定一切。而她对这种拉投资的事确实一点把握也没有。她不知道写成什么样,才能打动投资者的心。
  因为现今的环境和从前拍功法宣传片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的气功师是受社团管理的,大体上会接受组织协调,所以身处协会宣传部门的青邈会有一定话语权。
  而现在却完全不同了,她是要面向已然陌生了的社会。
  而她目前的处境是没有任何基础和人脉的积累。
  纪导演非但没有给她提供什么现成的机会,反而却给她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她明白了,纪导演之所以很热情的约她见面,其实也是想借她之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这一瞬间里,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了无方向感”的迷茫。
  纪导演看到了她的无助,又赶忙安慰了她一下:你可能感到没头绪是吧?别急,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路径。我的一个朋友他认识一个老板,这个人是从美国回来的,他好像对影视投资有一定兴趣,哪天找个机会,安排你跟他认识,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根据他的意愿,来量身定做一个本子,如果能得到他的认可,你就会确立了编剧的地位,到时我来导这个片子,还可以安排你进剧组……一切也就都有了。
  青邈似看到了一丝光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她只能如此,因为没有别的路可以选择,没有现成的好运气在等待她。生存之路就是如此艰难。然而不管怎么难,也只有背水一战。
  从修道的意义上来说,面对人生种种挫折艰难你就不能有一个怕字。因为只有不怕,才能闯出一条生路,才会给事物带来转机,实现生命的跃升。
  所以应该接受挑战,不计得失尽力去做就是了。
  于是她坦然答应了:好吧,那我听你消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