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海藏国窖1573
  明月楼主,我也想问问,修道的李道玄和不修道的许碧薇做了夫妻,李道玄应该怎样做才近乎道?——是不是应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才近乎道? 拒绝,是有了执着?着了相?正是因为这样,才说明他性修不够吗?——这样理解对吗?
  ---------------------------------------------------------------------
  李道玄之所以按照“受戒”的方式生活,是因为心里有“怕”,其实“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自己的心,因为心里还是有那种凡人的欲望,不是没有,所以才“怕”。所以他是用了隔离和抗衡的办法解决这个矛盾。

  可是实际上,人们往往酒肉穿肠过,佛祖留不住,对吗?
  -------------------------------------------------------
  是的,凡人肯定是顺应人道去走,那么就是五欲六尘,轮回生灭。凡人说佛祖心中留的都是扯淡,往往都是借修行之名,行人欲之事。
  李道玄和青邈,是不是只该有虚幻的神交?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双修?这样才说明他们性修很好。现在的挫折,正是因为性修不够,心性不够,没有看破?是这样?
  可是,看破的契机在哪里呢?青邈比道玄还强一点——他们也是根基不同吧?起点不同?这样在一起,今生有双双参透的一天吗?
  -------------------------------------------------------------------
  那一次的所谓“神交”,应该是一次意外,并不是他们自己预设的。
  现在的挫折算是夫妻之道探讨磨合的开始,是禁欲还是自然,或者怎么才是不离道的道法自然……其实他俩都不知道怎么办才算对(和大家一样),属于探索的过程中。

  至于进展会走向一个什么状态……请看后面的小说所写。
  (196)
  青邈对于晨晨所做的功课并不仅仅在吃饭上,而是饮食起居各个方面都想到了。
  她希望晨晨回到这个家还会有从前那种熟悉的感觉。
  于是便向李道玄问了很多孩子从前的生活细节,又把晨晨的房间重新按照描述的那种细节装点了一遍,并买了晨晨最喜欢的长毛绒小熊放在他的床上。
  台布也换上了许碧薇在时的那种带桌旗的款式,并且按照她的习惯在水瓶里插了香水百合。
  有了她的这份周到和亲切,再加上爸爸的呵护,孩子很快便去掉了那份戒备心。
  这顿饭吃的还不错,因为没有看见孩子皱眉什么的。饭后,青邈给爷儿俩切了一份泰国进口的芒果,这其实也是她特意为晨晨准备的,因为这是许碧薇的生活习惯。
  她曾经为此问过李道玄,许碧薇比她更有品味也更讲究,那么现在换了这么简单的一个人你不会感到缺憾吗?
  李道玄说,什么事都会有得有失,相比较而言,现在这样对我更合适。

  为别人着想的人,可能会比自私的人要累。
  因为为了顾全大局要周到地做好很多事,但这却在无形中为一个人增加正气。善待他人,为别人带来欢乐,会给自己的心带来祥和安稳,这是因为善的气场在簇拥着你。
  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灵都处在一个统一场中,那就是宇宙大全信息,也是我们的本心自性。信息不失,交互作用。那么伤害别人就等于伤害自己,因此会感到灵魂不安。因为那些负面的信息会在那个统一场里扰乱你的心。
  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对方的祥和与快乐同样会反映到你的心灵之中,每一件事都是一条轨迹,它会决定你的将来……所以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97)
  在青邈看来这都是一种修行。
  从前她对这样一种修行认识是懵懂的,会认为生活里事无巨细的这种日常修炼,对修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意义?
  后来才明白了,这真的就是在修道,是在修一种结构的东西,无论大小在每一件事中恢复那个道的结构,若能心识时时处处同于道,便断定无疑会返本还原了。
  她忙前忙后,伺候他们父子二人就像从前的许碧薇那样勤勉。
  睡前洗浴的时候,她烧好了水是叫李道玄陪孩子的,因为晨晨不可能习惯让她洗,然后又在晨晨房间里看着他们父子俩聊天,她还给孩子讲了一个故事……直到晨晨睡了,两人一起走出房间。
  李道玄心里有一种感动,忽然他拉过青邈,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轻声说:谢谢你……今天你受累了,早点儿休息吧!
  青邈的心,瞬时间充满了欣慰和甜蜜,一天的疲劳仿佛都解除了,这是他给她的最好犒赏。
  她回到了自己的卧室,一边整理被子一边脑子还在考虑,贝贝来了怎么跟她说,怎么尽快接受这个陌生的小弟……。
  @海藏国窖1573
  明月楼主,再请教您一个问题——我目前的理解:普通人的修行,就是学做人这么简单(其实做好一个人,还是很不容易的),大道至简嘛。那为什么还要去练功命修呢?(明月的意思好像是,性命双修,进步更快,命修是有力的保障,对吗?)
  ----------------------------------------------------------------
  身与心,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一个是信息层,一个是物质层。心修好了,修到位了,定力十足,可以使身更有序化,能量也更好。命书里面所说的“何知其人寿,性定元气厚。”就是这个道理。
  而反过来说,身修好了,可以改变人认识事物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升智慧,使心性水平大幅度提高。二者互相影响,互为作用。

  那么你是愿意两条腿走路呢?还是只愿意偏向于一端?是愿意快些呢?还是喜欢慢?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海藏国窖1573
  可是佛说:“若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对吗?既然这样,练功算不算“形”?像佛家还有经咒,现在好多人自己念(为了回向给某某),可是这不就是“音声”吗?这和佛祖说的,不是矛盾吗?
  ------------------------------------------------------------
  不矛盾。佛说的没有错,但你会发现正是说这个话的佛,他教给大家楞严咒、大悲咒、种种密法仪轨,还就在同一部大乘经典里。所有的佛法都是佛教的。
  登天是需要有梯子的,你以凡人之身要修到佛的果位,如果没有各种的修炼方法,便没有任何可能达成目的。只要你明白不论有为法还是无为法,这都不是那个根本,而是过程,一切法不执,那么就不在“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之列。
  佛的那段话指出的是“法执”。“法执”的是人会以为那个法就是根本了,这完全是错误的。
  @海藏国窖1573
  明月楼主不要见怪,只是我的迷惑,当年练气功里面,也有我的一个亲戚,亲戚说,一起练气功的那几个都死了,岁数不算太大,好像有个是交通事故,有个好像还魔怔了。我的亲戚说练气功后,有一次晨练自己走着走着好像要拔地而起的感觉,就要踩着空气起来了,他害怕,就一下子“掉”下来了。他还看见过2个光球。还碰到过一次别人出殡,自己一下子就精神不行了。我这个朋友现在还有幻觉,说脑海中2个声音,有一个恶狠狠的,要杀他。——楼主,这是走火入魔了吧?
  ----------------------------------------------------------------
  这就是因为没有正见,所有才会“走火入魔”。如果他懂得了金刚经的那个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就没事了吗?

  功中一切所见景象现象,因为人心作祟,本皆幻假幻真,不可迷失其中。
  @海藏国窖1573
  所以,是不是普通人只适合学“儒家”,不适合自己命修?这是很危险的?——但凡真正有传承的道家弟子,应该是万中无一的?而且有也是师傅找的徒弟。所以一般人是不该盲目去练什么气功的?我这个理解有什么偏颇之处?请明月楼主指正?
  --------------------------------------------------------------------
  也不是不可以炼,但要事先从理路上去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你要盖个楼得先有图纸吧?你得先学建筑学吧?把理论步骤搞清楚了,再去炼功心里就有数了。而盲目的仅凭一腔热血或者5分钟热度的去炼,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

  普通养生健身的功法就谁都可以炼,比如一般无为静坐、站桩、养生功。至于想要走入某个系统功法,或者高层次进修,那么还是要找到明白人过来人请教的。
  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吗?明心见性即是佛?还有“立地成佛”还有“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这些,都在说性修,没有提到过命修啊?南师,六祖都没有提到过命修啊?
  ------------------------------------------------------------------
  是,每个人都有佛性,但你不已经污染了么?既然是污染了,那么就得靠修才能返本归元了。

  禅宗的明心见性是佛,你得是那个根器,还得依照禅宗的法来修。不要误解为禅宗就不修法了,只不过禅宗修的是“无修之修”的法门。而且禅宗的内景功夫,六祖已经说了“密在汝边。”所以他才可以被人砍头“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只有修出转物之功,才能达到这样非凡的地步。

  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修心,也有修身的。多了解你就知道了。
  显宗大成侧重于修心,比如禅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等,天台宗有很大一部分是命功,里面有息法的六妙法门,详见智者大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后来的气功很多即是来源于此。
  南传小乘则注重于打坐、观心,更接近于命功的修持。
  密宗侧重于修身,修气脉明点宝瓶气大圆满,“修功”的程度相当于道家。
  南怀瑾先生始终倡导性命双修,并身体力行。搜索百度视频会看到他讲打坐的资料。也可以看他的“静坐之道与长生不老”一书,通篇讲的都是气脉。

  条条大道通罗马,一道方程有N个解。至于适合怎么修要看自己的认识和条件了。
  关于性命双修,你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提倡这样的大师。
  ----------------------------------------------
  我也不是大师,才知道性命双修是你见闻少了一点而已,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性命双修一直是道家的一个基本法则。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张氏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主张唯性命双修,最为上乘。内丹家多持此说。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炼方式和次第。
  我还是怀疑命修的危险性,一般人,恐怕把持不住吧……弄不好会不会连慧根也断了?
  ------------------------------------------------------------------
  如果没有命功的法缘,那那就一直修心性好了,修到滴水石穿,明心见性,自然花开见佛,性命贯通。

  如果修来修去只是修个“好人”,那离修性还甚远。
  还有个说法(有些文章中)——玄术是“潜规则”?类似作弊的意思,这个应该怎么解?
  ----------------------------------------------------------------
  法是有真有伪的,有道法有邪法,有大法有小法,有真法有假法……看你是否具有一双慧眼了。
  ——这个“有为法”的意思,我一直以为是为了修道修佛而故意为之的一些法术之类(包括拜佛打坐参禅和气功之类),难道不对(佛在心中,自己就是佛,还拜身外的什么呢)?
  --------------------------------------------------------
  如果你能时时处处坚信自己就是佛,你不用拜忏,那是大成气候(顿法),你如果坚信你就是佛,那肯定就会是佛。就怕遇见事了你就怕了那就不是佛了……那就还需要拜了(只有走渐法了)。

  不然我怎么说我不爱当老师呢,因为每个人的知见都不同。你要面对的是各种心识系统,每个人的心识系统又是累生累劫打造出来的,都很个性化、坚固化。所以仅凭网上的三言两语是没有办法获得有效沟通的。因为开了个头,接下去他会有100个、1000个问题等着你……不要说没有时间,即便是有时间连篇累牍也不见得能沟通明白。很多东西可能要一辈子或者几辈子才能参悟明白~
  本来我就是写小说的,无奈还要整这些东西……嘿,无趣。

  很多人你要一管他叫大师叫菩萨,马上就晕了,屁颠屁颠的去做所谓的“普度众生”。而我不是那种人,你就是管我叫佛,无论怎么恭维我,我也没感觉,自己是啥不知道嘛?
  该怎样就还会怎样。
  ——不过明月……最后还有个,你还没回答——“人生在世,不就是梦幻的吗?周围一切皆是幻“相”啊?要不怎么动不动说“着了相”呢?明月,我们人类的周围。都是幻相吗?除了我们自己?还是包括我们自己……
  -----------------------------------------------------------
  没错,都是幻,没有幻哪来的真?“起为世界,静成虚空。”(《楞严经》)

  真幻一如。“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楞严经》)
  祝大家新年快乐,道德日进!感谢大家自开帖半年以来的真心陪伴!楼主今天多更点,以飨新老读者~
  和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认为这个故事怎样的结尾会令你感到满意?~
  (198)
  在贝贝来之前,青邈和李道玄交换了关于两个孩子的状况。
  关于贝贝,青邈对李道玄介绍说:怎么说呢,贝贝这孩子大方向都是好的,学习一向是班里前五。读书聪明上进,但个性上会有很多小的缺点。
  李道玄接话:孩子嘛,很正常。就是晨晨也一样,因为基本是他妈妈在管,有时她会给孩子养成坏毛病,比如处处讲究……但我也没办法,不然就要吵架了。
  青邈说:我现在也是管不了……。自打贝贝7岁,我和她爸离婚,就逐渐丧失对孩子教育的权利了。因为我一直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孩子是在那边长大的。钱都是她爸花的。生活方式,家教,都是她爸爸和爷爷奶奶的,所以我就是看到了她的很多小毛病,但也没法管,她不会听我的。
  因为孩子内心本来就对你有着暗中的隔阂,不管是什么原因,毕竟是你要离婚,选择离开她的,所以这里便有个暗结。每次见面又都是很短暂,匆匆忙忙的,关爱的功课都补不足,哪还谈得上教育?你要真的教育她,没等她听明白就会先哭上了,弄得半天都不愉快……所以对于她的虚伪、冷漠、自私、强辩这类的毛病,开始的时候我是真生气,对于除了贝贝之外的任何人,我都不会动心生气,然而贝贝的一些表现却气得我觉都睡不着,母子连心。
  那时我就很奇怪自己,你一向心性很好,怎么遇见女儿的事就变成这样了呢?但后来通过反省自己的行为过失,更多的则是心痛,因为看清了真相。
  我明白了孩子身上那种种的缺点都是对我这个失职的妈妈的一种控诉,这就是因果,是你不在她身边,是你没有尽到养育子女的责任,你心里还有什么不平呢?!……于是后来我多半是忍,觉得能听得进的时候就劝几句,听不进就算了。说来很惭愧,做家长的都没做好,你还有什么权利管孩子?所以对她我基本上就是宠……。
  青邈说着说着,眼圈竟含着眼泪。
  李道玄递给她纸巾:我理解你的心情,现在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咱们就宠吧,只要别惯坏了就行。
  “嗯……也不是真的不教育孩子了,而是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吧,先要暖化孩子心里的冰冷。”青邈补充了一句。
  李道玄笑笑站起身:我同意,就按你说的,先宠着来……我去给孩子们定晚餐,再给他们一人买件礼物,贝贝喜欢什么你告诉我。
  (199)
  去火车站接贝贝那天,青邈是自己去的,因为她让李道玄在家陪晨晨。临走前还跟晨晨说:我去接小姐姐,她来了就有人陪你玩了……晨晨听了有点高兴,露出了期待的表情。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对父母会有一份敏感和拘谨,很难像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那样自然自在。这是令青邈心痛的地方,都是因为自己不好,给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现在只能在仅有的相处时间里尽量弥补这些缺憾。
  看见贝贝从出站口出来了……半年多不见,贝贝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穿着连衣裙,带个小眼镜,背着双肩包……小姑娘往大姑娘装扮了。娘俩一见面就习惯的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算是感情的预热。
  青邈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任务,要提前把等在家里的那个小弟弟先介绍给她。
  果然不出她所料,等她说完贝贝听了就不开心了,说了句:我怎么觉得我到哪儿都不是家!哪儿都没有家的感觉……。
  青邈听了心里很难受,她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她是觉得哪儿都没有她的自由,不能随心所欲的放松心情……从小没有了妈妈的呵护,对其他亲人的感觉也会淡泊下来。
  但当下,无疑她要设法改变贝贝的心情。
  知女莫若母,青邈哄贝贝还是很有一套的,其中的秘诀就是爱,爱能感化一切,她相信会把她哄得高兴起来。
  于是她说:放心吧,贝贝,妈妈会让你有家的感觉。你是和妈妈一起住的,小弟和他爸爸一起住。晨晨也会玩游戏,他正盼着你来和你一起玩儿呢!还有,你李叔听说你今天来,特意订了一家有档次的饭店,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你现在饿了吧?
  贝贝没吱声,但这会儿时间贝贝是真的饿了,所以听说有好吃的,妈妈这么一煽动,情绪便有点儿好转,孩子毕竟是孩子,总还是天性未泯心思简单的。只要有的吃有的玩儿,舒心快乐,他们便会把其他的一切暂时抛在脑后。
  (200)
  李道玄见她们娘俩进门,很自然的和贝贝打了个招呼:贝贝来啦?!
  贝贝拘谨地朝李道玄那边看了一眼,李道玄这个形象大大出乎贝贝的意料之外。
  她本以为这个李叔是一个有点老的老男人,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看起来就30岁的样子,简直比自己的妈妈都年轻,而且还很帅。这下她有点放心了,因为她不怕这个人。
  接着李道玄从茶几上拿过来一个粉色带着向阳花图案的塑料桶,递给贝贝说:这是送给你的“女生百宝箱”。
  贝贝有点生涩的样子接了过来,看到里面五颜六色的东西,有漂亮的笔、橡皮泥、小镜子、闪闪的发卡……都是自己喜欢的,脸上虽然还没完全松开,但心里却不禁涌出一丝喜悦。
  青邈说:贝贝,快,谢谢李叔!……
  贝贝有点难为情地小声说了句:谢谢李叔!
  李道玄说青邈:看你,都一家人了,还客气什么。
  又让晨晨和小姐姐打了招呼,然后给贝贝倒了一杯雪碧(也是青邈告诉他的,贝贝喜欢喝雪碧)
  坐了一小会,等贝贝喝完饮料,便领着大家一起去饭店吃饭了。
  (201)
  李道玄领她们去的是一家粤菜的高档餐厅,专门定了一个包房。
  这样做也是为了抚慰两个孩子的心吧,李道玄觉得是应该的。
  贝贝一直受他吃货爸爸的影响,从小口就刁,对于粤菜口味很熟悉。
  而晨晨本来就已经是香港人,自然就更是家常便饭的习惯了。
  这顿饭,让组合起来的一家人吃得很开心,因为这家餐厅菜品和服务都是一流的,环境也令人舒畅。
  回到家之后,在青邈的房间里,青邈小声问贝贝:怎么样?你李叔。
  贝贝瓮声瓮气的来了句:妈,你还挺能耐,从哪划拉这么一个帅的啊……。
  “划拉……你看你说的。”青邈不禁掐她脸蛋。
  “那不是划拉好不好,那叫缘分。……得了,说深了你也不懂。”
  娘俩私底下在一起是喜欢开玩笑的,贝贝其实很幽默。

  接下来的白天就是想办法把两个孩子窜和在一起,不然他们就很容易一个找爸爸,一个找妈妈。
  青邈拿出来游戏机,两个手柄可以一起玩。
  果然是玩着玩着,两个孩子就都忘了分界线了,全神贯注的都在游戏里,互相也知道搭话配合了。
  但晨晨玩不过这个小姐姐,就喊爸爸前来助阵。
  李道玄其实也就是没离婚的时候有时陪孩子玩玩,平时根本不玩这个。但他机敏的素质、充沛的能量,使他一上手进步的就特别快,把贝贝都给赢了……就这样都初步的混熟了。
  但要是不玩的时候,就还是会出现那个局面:男孩找爸爸,女孩找妈妈。
  青邈也犯愁,怎么办呢?不管怎么说,也要让两个孩子度过这个愉快的假期。
  后来还是李道玄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干脆,出去旅游吧。
  (202)
  青邈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每天都呆在家里过着松散的生活,对孩子们没有一点益处,而且搞不好就会出矛盾。
  而旅游就不一样了,会有一条线把暑假生活贯穿起来。
  最后研究的决定是去承德。可以玩还可以避暑。天气已经很热了。
  每天照顾两个孩子虽然累,但青邈觉得这都是她应该做的,她本该尽做父母的责任和道义。
  由于因缘,和贝贝的缘分可能比其他父母都浅,那么在有限的机遇里,就要做得好些,这也是在做一种平衡。平衡孩子的内心,平衡自己的亏欠。
  对于晨晨,她则视若己出。她爱所有的孩子,这是她的天性。
  但命运的残酷,使她失去了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机会,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她很开心,愿意好好弥补一番,也享受她所一直没有的天伦之乐。
  人总是应该随遇而安,无需拣择,每一种因缘际遇都有它的意义。
  所以在这样一段时间里,她有了机遇承担家长兼老师的角色,她要开发两个孩子的协作能力,使他们不再孤僻,要学会自然友善的与人交往,而不是从小就学会对立。
  于是一路上不管是什么事,她都招呼他们“协同作战”、“手脑并用”。大的去站排买门票,小的去买水,划船也让他们两个一起试,到了游乐园每个游玩的项目都一起玩,骑马都是贝贝和晨晨坐在一匹马上……。
  就这样不断磨合,两个孩子终于彼此熟悉了,再做起事来就象一家人了。青邈对此很有成就感。
  李道玄也暗暗佩服她,居然这样短的时间就把这两个孩子给调教出来了。
  到了晚上需要住宾馆了,他们俩人才想起来怎么住的问题。
  李道玄开了两个房间,在他办手续的时候,二人心里似乎都有某种心照不宣……青邈恍惚间莫名的有了一种期盼。
  看来木有几个人喜欢孩子。。。。那么孩子的事今天结束^_^
  (203)
  “我要和爸爸睡。”晨晨脆生生的童音打断了青邈的遐想和两人之间那种流动的暧昧。
  青邈明白,这就是自然之机。
  修道人是没有拣择的,既然每一个当下并无好坏之分,而且你不知道这件事对于未来对于整体究竟是好是坏,好坏是天定的,而不是人定的。那么还挑挑拣拣做什么呢?
  所以就应该随顺当下的自然之机,只有沿着自然规律走下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不管是什么事,当还没有那个机缘或者机缘不成熟的时候,不管你的主观愿望多么强烈,但不该做的时候就是不能做,而应该遵循道法自然。
  于是她立即赞同:好的,晨晨跟爸爸住,贝贝跟妈妈住。
  其实李道玄也很想和青邈住一个房间,因为此时他非常想跟她聊天,好几天都没单独好好说过话了。他对她忽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依赖,只要她和他在一起说话,就有一种独特的安慰心神的效果,一天的云彩都散了。
  这两天他是有点心累,本来他是习惯清静环境的人,但却忽然弄出一大家子,虽然他做的也挺好,但心理上难免有点不适应……所以此刻更想青邈,想和她聊天,甚至想和她……。
  但他看青邈那么爽快地做了决定,而且晨晨也确实离不开他,贝贝看见了他和青邈一起住也不好,于是便打消了那种念头。
  (204)
  面对这些生活细节,李道玄的心性水平显然就不如青邈了。他也喜欢孩子,但却没有那么好的耐性。
  而青邈却发挥出来修心的长处。她可以随时调节生活节奏方便善巧,在她的统筹之下,当下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且张弛有度,而且还享受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乐趣。
  这一点让李道玄很佩服,他很想向她学习一下,如何才能处处随遇而安。
  他曾在逛园子的空隙里问她:我看你很享受生活呀,我怎么不会呢!
  青邈点了他一句说:首先你得安心,不能与生活对立,你总是把那个习惯于清静修炼的自我拿出来与生活对立,自然就会产生无限烦恼。生活就是道场,你可以把生活看成是动中禅,要与生活合为一体,然后再去把握其中的规律,事情做完善了,止于至善,其实就是那个道。
  李道玄笑笑:你说的太宏观了吧!我给你归纳一下,其实就是在生活里体道、合道,对吧?
  青邈翘了翘嘴角:……还不是一样抽象,八两半斤。
  李道玄说:其实我想听技术层面的啊,你又不说,总是讲理论。
  青邈瞥了他一眼:现在哪有时间?……等孩子们都上学走了的吧。
  晚上再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