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7、决明
决明,豆科(Leguminosae)决明属(Cassia),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
拉丁名:Cassia tora Linn.
决明属植物,我最早是在2005年认识了伞房决明,它们的花蕊有些特殊(在我看来有些像象牙),让我印象深刻。决明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很有味道,虽然并不了解它的全部含义。
2006年7月,我在金华解放西路一处商店门口的花坛里见到一种豆科植物,羽状复叶,小叶有6片,叶面嫩绿,有毛。感觉与花生多少有些像,但是叶子要大很多,而且花生的小叶一般4枚居多。
那时候对不认识的植物充满好奇,加之离家又近,所以经常去看看它,拍了很多照片。
2006年8月18日,我见到它们开花了,鲜黄色。
2006年9月13日,在踏花行论坛浏览,偶然从一个帖里认出了“草决明”,就是我见到的这种。那时我还没有接触到《中国植物志》电子版,在网查了些资料,就认定它叫“草决明”了。
根据资料,我注意到草决明的两小叶间有腺体。类似这种细微之处,如果不是有详细的描述,我往往会视而不见。
2006年9月29日,意外地在金华婺城区罗店镇一处农家门口的路边看到草决明。
2006年10月2日晚上,我发现它的叶子居然两两相对合了起来,形态很是奇特,让我觉得很神奇。
2007年,有了《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网站),自己根据其内容,确认我见到这种是决明(Cassia tora Linn.)。所谓电子版,是一个个网页,显示PDF格式的《中国植物志》页面,比起网上让人真假难辩错误百出的各种资料(其中当然也有正确的、有用的资料),至少正确性和权威性有了保证。不久后,又有了《浙江植物志》电子版。当时为了收集资料,自己把需要的网页一个个另存为PDF文件,时间一长,倒也积累了一些,大约有几百个吧。2010年,在新浪知识共享下载了全套80卷126册《中国植物志》电子书。2011年,有了汪远制作的可检索的各种植物志合订本,包括《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等。这些是后话。
2007年9月7日,我在解放西路通往双龙大桥菜场的路边看到有一处有不少的决明,有一丛还比较高大,大约有1.5米以上,已经开花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这么高大的决明,现在对它感觉已不是那么新奇了。
之后见到决明次数和地点就很多了。
决明这个名字来自于“清肝明目”功效,“明”容易懂,但“决”字怎么解释我还是不明白,反正就觉得名字取得实在是好。类似的,远志、益智、厚朴、当归之类的名字都让我着迷,念叨着觉得意味无穷。
决明的拉丁名让我头疼:
《中国植物志》是:决明 Cassia tora Linn.
《浙江植物志》是:决明(钝叶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inn.,但是在《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已经改为C. tora Linn.,但有加括号的(C. obtusifolia Linn.)。
而CFH(中国自然标本馆)则是:决明 Senna tora (L.) Roxb.,另有钝叶决明(Senna obtusifolia (L.)H.S.Irwin & Barneby)。属名与中志和浙志不一样。
按自己的惯例,还是按《中国植物志》。
古籍中的有关决明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得比较明白:
“此马蹄决明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决明、石决明,皆同功者。草决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谓萋蒿是也。决明有二种:一种马蹄决明,茎高三、四尺,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奓,昼开夜合,两两相结角如初生细豇豆,长五、六寸。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深黄花五出,结角大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成数列,状如黄葵子而扁,其色褐,味甘滑。二种苗叶皆可作酒曲,俗呼为独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与角子,皆可瀹茹及点茶食,而马蹄决明苗角皆韧苦,不可食也。苏颂言薢茩即决明,殊不类,恐别一物也。”
其中马蹄决明的描述很像是决明,特别是“叶大于苜蓿,而本小末奓,昼开夜合”,正是决明的特征。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的描述则让我迷惑:
“决明,《本经》上品。《尔雅》:薢茩,芵光。有茳芒、马蹄二种。茳芒决明,《救荒本草》谓之山扁豆角,豆可食。马蹄决明,《救荒本草》谓之望江南,叶可食。今京师花圃犹呼为望江南,栽莳盆中也。杜老《秋雨叹》一诗而决明入诗简矣。东坡云:蜀人但食其花,颖州并食其叶。山谷亦云:缥叶资芼羹。则当列蔬谱。而北地少茶,多摘以为饮。《山居录》谓久食无不中风者。李时珍以为不可信。余谓农皇定谷蔬品,皆取人可常食者。华实之毛,充腹者多矣,久则为患,故不植也。决明味苦、寒。调以五味,尚可相剂。若以泡茶,则祛风者即能引风。观其同水银、轻粉,能治癣疮蔓延,则其力亦劲。《广雅》谓之羊踯躅,恐有漏简,不应有此误也。”
很奇怪的是没有形态描述。看图谱,则粗陋得可疑(《植物名实图考》的图谱大多比较精细,少数粗陋),不像是决明,也不是望江南。最明显的是居然全部画成奇数复叶,我觉得应该是另一种植物。
读本草古籍,让我觉得很可笑的一点,基本都要说“《本经》上(中、下)品”,仿佛托名于神农(炎帝)的《神农本草经》的论断就是千秋不变的金科玉律,或者言必称《本经》成了后起本草书的体例?且不说其分上中下三品是否合理,在我看来,《神农本草经》固然有其时代上的伟大之处,然区区365种(为了合周天数)药物,其中植物仅有252种,实在太少了一点。《本草经集注》的药物翻了倍,也不过730种而已.
细看《中国植物志》,有一段话:“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普遍分布。生于山坡、旷野及河滩沙地上。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这样就出现问题了:如果说《中国植物志》说的没有错,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在1498年8月,那么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的决明是什么时候流传到中国的呢?李时珍(1518年-1593年)见到的是决明可能还勉强说得过去。而《尔雅》所说“芵光”,《神农本草经》所说决明,又是指什么?总不至于编出神话说在东汉或更早的战国就有人到美洲把决明带回到中国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