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贵族——出名趁早的民国才女张爱玲

  ha
  kkk
  临水照花
  
  d
  饱经沧桑
  
  3
  de
  333333
  ok
  作者:兰若惜兮 回复日期:2012-05-08 15:46:57  回复


  作者:清扬婉兮阿湄 回复日期:2012-04-19 21:29:54  回复

  挂着羊头吆喝狗肉,呵呵,还这么多最?狗肉据说大补,虽然我从来不吃,先支持下吧。
  ------
  就是,婉别理他
  -------------------------------
  哈,比较喜欢美女撒娇,虽然俺们欣赏性冷感的张爱玲
  6


  也就是说,十四岁的少女,估计还处于“叛逆期”年龄,满脑子的“男女授受不亲”,甚至于是对男女情事还相当排拒的少女之心,居然能大模大样地借《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设定,来绘声绘色地描摹当时的十里洋场上海的摩登男女的“情事”,可以算是目前也比较游行的穿越小说的款式吧(是不是穿越“教母”我还不敢下定论,因为无法考证,你们自便),还真是有点神似。


  比如说,开头写的贾宝玉收到傅秋芳寄来的一张玉照,立马引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今人讲古人话的有趣话剧对白:


  宝玉笑道:“袭人你倒放出眼光来批评一下子,是她漂亮呢还是——还是林妹妹漂亮?”


  袭人向他重重地瞅了一下道:“哼!我去告诉林姑娘去!拿她同外头不相干人打比喻……”


  这剧情怎么看怎么像《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和紫薇的台词,可爱极了,就是这样一个少不更事的十四岁的小女孩,居然能说出如此老成的大人对白,既说明了她《红楼梦》读得好读得通透(难怪定居美国后完成了学术性著作《红楼梦魇》,有深厚功底也,和三毛一样都是饿死的曹雪芹的“铁杆粉丝”),“老人精”的早熟性格暴露无遗。


  也难怪她读贵族名校时写出的文笔之老到精湛,连她的国文老师也无法相信这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如果不是代笔(那时好像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包装代笔门”发生),那么也只能归结为天才了。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这是张爱玲在她的著名散文《天才梦》给我们描述的,她基本上也认为自己是天才,当然仅限于写作方面,因为这个不会削苹果总是找不到电铃在哪的“生活废物”,七岁就写了第一篇小说,八岁那年还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八岁时我们中有多少人知道“乌托邦“是什么概念呢),这如果说还不是“天才”,那么世间就没有天才可言啦。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是的,我们毕竟是想起天才张爱玲了,不管拐了多少道弯,也最终想起了这个有点性冷感的天才女子。
  作者:施特鲁姆普夫 回复日期:2012-05-09 01:46:07  回复

  \鼎湖听泉 2012-04-27 00:19:41
  风流才子胡兰成

  -----------------------------
  鼎湖楼主,这,这张照片是钱钟书吧。

  网上确乎有不少地方把他说成是胡兰成。望楼主明察。
  ------------------------------------------
  呃,老钱有这么帅?失敬,那么各位明察了
  演《倾城之恋》的世纪大帅哥周润发


  
  4444
  d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张爱玲
  rh
  7


  民国,确是一个奇妙的年代,正如张爱玲的曼妙小说,有点素朴,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扑朔迷离,一如张爱玲复杂而令人迷惘的思想和背景。


  曾读到过一位作者关于民国的很优美的文字:“那些忧伤的鸽子,总是环绕在房梁。谁家外婆拐过弄堂,葱油鸡蛋饼的香气溅了一身。栀子花躲在钮扣之侧,发髻里掺着银白色的枯萎。弹街路旁的瞎姑娘,抓起盲书的若干部首。用指尖看一轮屋檐的落日,石库门的幻象各表一枝。老街深处口琴声悠扬……。竹竿晾着一床蝴蝶,被风吹进民国的灰墙。……”


  这是上海旧时的著名石库门吗?那些曾像忧伤张爱玲一样忧伤的鸽子也应该若隐若现,如果是,那么我们也可以轻轻学着张爱玲的调皮口吻,诧异地说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是的,民国确实曾经在那里,在那种古风和新习气互相激荡共融一炉的时代,就像风里曾经吹过来的栀子花味一样爽和独特,或许还有张爱玲笔下的小说女主角的性格特征,有点美丽善良,也有点虚荣堕落。


  那时的上海还有古灵精怪的“作女”张爱玲,她正以强大的创作力横扫文坛,如上海1943年怒放的“紫罗兰”,几乎每处空气都充斥着她的“余香”,曾在流光里得到温暖的她,也适时“开花”,艳丽成了一片硕大无朋的传奇,也是传说中的“倾城女神”。


  在那时分里,张爱玲一定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天才是应该得到酬谢的,或用大名,或用大钱,尽管曾经的残酷生活让张爱玲成了一个生活的“冷冷旁观者”,没少给生活报以冷脸,这一夜的爆得大名、红得发紫,还是让我们的冷女神兴奋高潮了起来。“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颇有一点叫床的况味了,只一个爽字了得。


  而且,生怕别人不能体味出她的那种纯粹而深切的快乐,她还煞有介事地解释说:“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果然是王朔所言:过把瘾就死?
  作者:做小灰灰 回复日期:2012-10-14 14:40:50  回复

  坐更好文
  ---------------------------------
  好,更新,争取到2015年张爱玲逝世20周年时写完
  作者:静待那份安逸 回复日期:2012-10-19 15:47:33  回复

  不太喜欢她 Read365
  ---------------------------
  随意吧,因为她 也不是神
  8



  如果以1943年的上海为一个观照点和考察点,生命于张爱玲来说,确实是一袭欢愉而华美的袍子,不管外面是怎样的炮声隆隆、刀光剑影,而在上海沦陷区的霓虹幻影里,张爱玲永远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华美生活模特,一个不亚于当时任何明星的新闻人物,就因为她那十分小资又很具人间烟火味道的都市小说,占据了当时上海的所有流行杂志。



  她的小说故事并不怎样富于新奇悬念,更加没有泛政治化,只不过是把都市红男绿女的心理揣摩得十分细致,然后借以抒发那种人生的无奈和感伤罢了,这却正好击中了在战火中战战兢兢过日子的小市民的无助的心,以至于把张爱的这种散发着荒凉和迷惘的文字,当成了一方心灵避难的宁静港湾,也暂时忘记了残酷的战火,是一份战时的“精神鸦片”, 让惊恐的心回归于一种恬静,一种安祥。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张爱玲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的是她藉此完成了人生的图腾,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海派奇迹,而这种“不合时宜”的沦陷区升腾,却造成了她后来生活的更大不幸,不管是物质和精神上的。



  小说给她带来了盛名,带来了金钱,甚至也可以说是带来了爱情,却从此背上了“文化汉奸”的骂名,虽然她在自己的小说里从来没有刻意美化过哪种政治,她只是发自内心地要表达某种情绪,阐述某种人生理解而已。



  可惜当时她太耀眼,太光芒万丈,太与众不同,这正如她穿的大红大绿的奇装异服,原本只不过是要取悦自己,她从来不想用之去诱使想看热闹的排字工人停工,也没有让弄堂的小孩子跟踪指指点点的雅兴,不料这却恰恰成了自己以后的累赘,成了不怀好意之人甩给她的人生“包袱”。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也。



  当然,超凡脱俗的张爱玲本来就不曾要刻意取悦过谁,她总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想法,那种自小就伤痕累累的心灵而形成的叛逆性格,让她轻而易举懒得搭理世俗的刻薄和毁人不倦。



  因为她活着,不是活给别人看,而是活给自己看的,从容淡定如自己的最好女朋友炎樱在战火纷飞人去楼空的香港大学宿舍独自哼唱洗澡一般,颇有性格也十分惊世骇俗的自己的母亲和姑姑的况味,基本上是笑骂由人,洒脱做人。

  作者:喻清野 回复日期:2012-10-27 14:59:15  回复


  盛名之下的孤独与悲凉。
  -----------------------------------

  人怕出名猪怕壮
  change
  9



  扪心自问,笔者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铁杆张迷”,只不过是为她的一些空灵文字甚至于迷离情思着迷过而已,还有就是她的那份与生俱来的桀骜不驯和“离经叛道”。



  对于被几千年专制压抑得走了人样的很多国人来说,这种与众不同的“亮丽性格”,也曾使本人有过眼前一亮的感觉,甚至于从此注意上了她,并从她的作品中潜移默化了很多叛逆“基因”。



  事实上,她的书本人看得也不是很多,就只曾在她的作品大行其道的那些日子里,从图书馆借回了其三部作品集,洋洋洒洒地读过,再就是看过一些关于她本人和她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以及一些张迷才女写的关于她的传记。



  其实,她的人生历程也不算是很复杂、很异彩纷呈,有时候还显出一点儿的乏味和惨不忍睹。而最重要的是,她的没有说教意味的小资写法,还有那种暴露无遗的切近实际的原生态世界观,可谓且是毫无顾忌的肝胆相照,直抵读者心灵,很为这种没有任何矫饰的文字所激赏,于是便有了要写她的一种冲动,也算是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吧。



  当然,这绝对不是她的系统性的传记,她的人生遭遇估计很多张迷都已是如数家珍,再机械重述一遍,大家都会患上“视觉疲劳”,不如不写。



  所以在此想另辟蹊径从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加以有点深度的有益探讨,完全打乱时空,力求新意,也算是一种另类读书笔记吧,希望你能接受。这也算是我对张爱“不按牌理出牌”的艺术态度的最直接COPY吧,天马行空,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原本就是张爱玲勇敢亮出过的人生态度,爽得不能再爽。



  是的,我们总是于千万人之中,渴望遇见我们想要遇见的人,连对白都想好了。然后,“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我们最特立独行的张爱玲,然后还遇见了也同样特立独行的张爱玲“平民同学乙”炎樱,原本这种性格同化的女孩子,友谊应该是不会比性格互补的类型长久的,不过她们这对终究是民国的异类,不仅好得很,还很长久,可谓是颠覆了某些现成的“交友铁律”,让我们只能“羡慕嫉妒恨”。



  张爱玲的与众不同,那就是永远没有封建礼教熏陶下的逆来顺受,“温良兼恭让”,从小就显示了桀骜不驯的一面,对从奇装异服的刻意追求,到和姑姑、朋友吃饭也实行西方世界普遍实行的AA制,甚至于敢于让最要好的朋友炎樱,付给她们喝完咖啡后送其回家自己返程的路费,这可能是我们不能轻易理解的平等权利,或许还会骂张爱玲不太近人情,不会做人呢!

  change
到顶部